2022年部编版语文七2022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_第1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七2022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_第2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七2022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_第3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七2022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_第4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七2022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下期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一、课内文段阅读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驿路梨花(节选)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⑨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1)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2)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顺序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张中行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甲】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乙】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丙】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1)选文分别从

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宽厚待人。(2)文中第②段画线部分句序排列不合理,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A.【甲】【丙】【乙】 B.【丙】【甲】【乙】

C.【丙】【乙】【甲】 D.【乙】【甲】【丙】(3)揣摩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①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②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4)第②段的第一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5)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最苦与最乐(节选)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见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①达观:

②心安理得: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3)简要分析作者在第三段中是怎样论证观点的。(4)读完本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二、课外文段阅读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米粽之忆雷抒雁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⑤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选自《今晚报》,有删除)(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画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5)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最暖心的事[美国]鲍勃·布劳顿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⑪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⑫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⑬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⑭“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⑮“不要钱。”我答道。⑯“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⑰“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⑱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⑲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2)阅读第⑪段,仔细揣摩并分析菲奥娜太太经过城里这两个多小时的心理感受。(3)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些细节的丰富内涵。(4)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5)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至深至纯师生情——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说明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入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入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八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这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了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勉。(1)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2)选文第③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3)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品质令人敬佩?(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对一只蝴蝶的关怀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地又说又笑起来。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1)文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简要概括。(2)第①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5)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与父亲抬担子王清铭①小时候家里生活很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快,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②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③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④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跟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孤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孤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煤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身高相差10多厘米,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⑤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1)揣摩文中画线的三句“我能行”,分别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情感。(2)第②段画线句,“我”捋担绳是爱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要“装成漫不经心”呢?(3)说说第⑤段画线句“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有哪些含义?(4)文章结尾说“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无须抒情”,也有人认为“尽管现实生活是实在的,但爱需要表达”,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请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答案】(1)①哈尼姑娘梨花;②自然界的梨花;③既指自然界盛开的梨花,也象征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2)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解答】(1)第①处,从“我们”认为小姑娘是梨花,到后来的误会解除,可知这里的“梨花”指的是哈尼姑娘梨花。

第②处,从“我望着……”可以看出应是指眼前看到的景象,所以这里的“梨花”指的是自然界的梨花。

第③处,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这里的梨花一语双关,不仅指自然界的梨花,又以花喻人,比喻雷锋精神就如洁白的梨花一样。(2)插叙的作用: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文章第⑤段插叙的故事补充了小茅屋的来历,交代了照料小茅屋的人,揭开了谜底,叙事清楚,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突出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赞扬了助人为乐精神不断传承的美德。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答案】(1)语言修改,日常生活(2)A(3)①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在语言方面的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②“第二天”表明时间之短,回信及时,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真诚。(4)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从修改文字方面写叶先生待人宽厚,引起下文从日常生活方面写叶先生待人宽厚(5)插叙。补充交代了“我”与先生日常交往的切身体验,使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的品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解答】(1)选文第①段中写“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谦虚请“我”大胆修改文章,自己却客气来商量,讲的是叶圣陶先生在语言修改上的宽厚待人;第②段首句写“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接着举了他送别客人时的例子,可以看出讲的是叶圣陶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宽厚待人。(2)文章第②段画线的三个句子,讲的是叶圣陶先生送别客人时的情景,应先是“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再三阻拦,而叶圣陶先生却执意相送,接着再讲送别时他鞠躬道谢,最后才讲到他晚年不能下床的时候仍举手打拱作别。因此,正确的排序应是【甲】【丙】【乙】。

故选A。(3)①叶圣陶先生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中十分随和,易于相处,但是他写文章却“坚决用普通话”,表现了先生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②从文中可知,“我”前一天刚写的信,“第二天”就收到了回信,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回信的及时,信中他为不得见深表悔恨,又从留言地址推测“我”境遇窘困,而感到悲伤难过。在那个特殊年月,叶圣陶先生对“我”这样—个落魄的人如此情重,足以体现其待人的真诚。(4)第②段第一句话“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是一个过渡句,既承接了上文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字方面待人宽厚,又引起下文叶圣陶先生在日常生活方面待人宽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5)文章第③段是作者回忆的“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他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一件小事,很明显是插叙。作者探访先生不遇,写下留言,第二天便收到其回信,先生为自己不在家感到悔恨,也因同情作者的处境而悲伤。通过作者的切身体验,突出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品格,使叶圣陶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3.【答案】(1)①心胸开朗,②安详,毫无牵挂(2)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3)首先运用设问句,引出本段的观点“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其次引用古语与俗语,从正面先讲尽责任的快乐,再从反面分析不尽责才是痛苦的,正反对比论证;最后引用孔子的名言,论述尽责任所达到的境界“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4)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解答】(1)①“达观”泛指畅通,即心胸开朗,见解通达,文中“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写出了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永远不会开心。

②“心安理得”指安详,毫无牵挂。文中“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写出了尽完应尽的责任后愉快的心情。(2)本文的标题为“最苦与最乐”,文章前三段也是分别介绍什么是“最苦”的事和“最乐”的事,从分析的内容及结尾的总结来看,“苦”与“乐”都来源于责任,虽然责任很苦,但是逃避责任会更苦,所以作者的观点是:人人必须尽责任。(3)所谓论证思路,就是作者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过程。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可知,这一段先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本段的观点: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后用古语和俗语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来分析没有尽到责任才是痛苦的,这是对比论证,最后用孔子的名言总结得出本段的结论。(4)结合文中作者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如: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的过程也是获得快乐的过程等。观点明确,符合本文的论点即可。4.【答案】(1)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2)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以及端午节的来历。(3)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热切期盼之情。(4)表达了“我”对端午节和母亲的怀念之情。(5)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比如:“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表现母亲勤劳,融入浓浓的母爱;“绣得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表现母亲乐观的性格。【解答】(1)解答时,结合文章标题作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标题一般有高度概括文章内容、作为文章线索的作用。本文中,因为端午节要到了,看着面前的几个粽子,“我”回忆起小时候端午节和爸爸妈妈做的一些事情,所以“米粽之忆”表明了文章内容,概括了文章叙述的事情。“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接着是包粽子”“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米粽”贯串全文,“米粽之忆”表明了文章的线索为“米粽”。(2)解答时,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接着是包粽子”“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要跟父亲‘趟露水’去”“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根据这些句子及相关段落便可概括得到答案。(3)解答时,结合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句中将粽子当做人来写,使本来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粽子像人一样,可以“唱歌”。粽子会“咕咕嘟嘟”地“唱歌”是因为被煮的时候在锅里上下跳动,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粽子在锅里跳动的好玩场景。端午节母亲给“我”包粽子,“我”“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粽子一直在“唱歌”,这样的声音使“我”更想快点吃到粽子,表现了“我”急切地想要吃到粽子的心情。(4)解答时,结合文章主题对句子进行理解。文章主要讲了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面对粽子,“我”想起了小时候端午节和爸爸妈妈及爷爷做的一些事情。而现在这些亲人都已经不在了好多年,引发“我”“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的感想。当作者看着眼前从超市买来的米粽,不由地想起妈妈原来为自己做的米粽,继而联想到小时候端午节的热闹甜蜜,而现在没有小时候活动丰富、家人生活美满的端午节,很多亲人已经去世,自然会产生哀伤的感情,从而表达作者对端午节、对母亲、对亲人的怀念。(5)解答时,结合文章中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进行分析。“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说明妈妈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说明妈妈手很巧。“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表现了妈妈对“我”做的一些细小的事情,表现了妈妈对“我”浓浓的爱。5.【答案】(1)“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或送她到她想去的任何地方),最后到达目的地,不收她的出租车费,还给了她一个拥抱,她感到很快乐,“我”也很温暖。或者:我送一个即将告别人生的孤寡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并不收费,使她感受到了生命最后时刻的温暖。(2)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生命的不舍。(3)作者对老太太的外貌(肖像)、神态作了细致描写,写老太太穿戴过时花哨,以及沉浸在对过去美好时光回忆的神态(或“默默凝视”的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热爱生活(或爱美),对年轻时代美好生活的眷念(或怀念),表达了对老太太的怜悯、欣赏和爱心。(4)暖心:菲奥娜太太在生命结束前得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关怀和帮助,她感到快乐和温暖;“我”帮助了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老太太,“我”感到温暖。(5)示例:①对待弱势群体要友善、有耐心;

②在生活中多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能帮助人的小事”,也许会给别人带去很大的温暖。【解答】(1)概括故事内容最重要的是讲明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文讲述了“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的事件。起因:菲奥娜太太由于患病必须要去敬老院。经过:在去敬老院的过程中发生的每一个小事件,如“我”送她到她想去的每一个地方,“我”不收她的车费,“我”给了她拥抱。结果: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了温暖,而“我”也因为帮助了她而感到温暖。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2)第⑪段写了在经过城里时,菲奥娜太太回忆了自己过去的美好生活,从“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可以体会到她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念以及对生命的不舍。(3)常见的细节描写有外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本文中“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是对老太太的外貌描写,表现出了老太太的爱美;“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是对老太太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了老太太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念,对生活的热爱;“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的善良。找出两处细节描写,结合人物情感及主旨等进行分析即可。(4)“暖心”是标题最为关键的字眼,要把它的引申义答出来,还要答出“暖心”的各个方面。“暖心”指感到温暖、快乐。在文中,一位身患肺癌的老太太因“我”满足了她所有的愿望,不收她的车费,并且给了她一个拥抱,她感到十分“暖心”。再结合文章的结尾“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可知,“我”帮助了生命即将结束的老太太,并且使她感受到温暖,“我”因此也感到了温暖。(5)此题要结合小说主旨来思考,不能脱离文章内容作答。结合第⑱段“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可以得到启示:对待弱势群体要友善、有耐心等。最后一段“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是文章感情的升华,可以从中得出启示:在生活中多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能帮助人的小事”,这会给别人带去很大的温暖,同时也能使自己感到温暖。据此作答即可。6.【答案】(1)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的几件事。(2)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3)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4)这个段落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使文章结构完整。在内容上点明“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和“我获得教益”,升华了情感,深化了主题,同时也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缘由。(5)示例一:主动提议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而不署主编之名。示例二: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以后,自己买了三本先生文集,亲自参加评审,并评为特等奖。示例三:自己担任评委时,拿不准的地方请教先生,先生很快就回信提出自己的意见。示例四:作者与先生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师生往来书信118封。【解答】(1)阅读全文,从表示时间的词语“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2000年2月初”“2007年5月”“今年6月”可看出,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2)阅读选文第③段,找到“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然后抓住这句话前面的句子总结内容。(3)阅读选文第⑥段,根据选文中“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思考。(4)首先阅读结尾段文字,从本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两方面回答。(5)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