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四市一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下列三幅图所对应的生命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B.乙图纵坐标表示植物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呼吸强度C.丙图中蛋白质、DNA、RNA等生物大分子可穿过核孔,说明核膜具有选择性D.丙图中①④中的碱基不同,③约有20种参考答案:D2.(05江苏卷)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蕾保铃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参考答案:答案:D3.在不同温度和PH组合下对酶的作用进行研究,下列符合图的含义的是(
)A.随PH从5升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B.随PH从5升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C.温度O~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D.该酶的最适PH为7参考答案:B4.你发现一种植物可以在没有固定态氮条件生长,但当你加入一些氯霉素在培养基中后,该植物就不能在无氮源培养基中生长了。这时你如果加入一些硝酸钠,植物恢复生长。这种植物可能是
A.满江红
B.大豆
C.小叶苔
D.都可能参考答案:D5.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___________中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_____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_________________。(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参考答案:
(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2).6
(3).1/3
(4).显性
(5).隐性
(6).提前终止
(7).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CLC为短腿,所以CC为正常。2、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1)根据题意,一只黑羽短腿鸡(BBCLC)与一只白羽短腿鸡(bbCLC)交配,F1基因型及比例为BbCLCL:BbCLC:BbCC=1:2:1,其中CLCL胚胎致死,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交配,由于CLCL胚胎致死,所以F2中出现3×2=6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BbCLC)所占比例为1/2×2/3=1/3。(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显性;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隐性。(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属于基因突变。b基因翻译时,转录后缺失部位对应的mRNA上出现终止密码或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点睛】关键:一方面要注意题干信息两对等位基因分别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同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二是要注意CLCL胚胎致死。6.下面是人体细胞分裂时,A、B、C、D四个不同细胞分裂期染色体和DNA的统计数据,那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
)参考答案:B7.若某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一般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
B.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散热减少
C.骨骼肌会产生不自主战栗,使产热量迅速增加
D.胰岛素分泌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热增加参考答案:D8.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造血干细胞(
)ks5u
A.旺盛的分裂能力
B.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蛋白质
C.已经进行了分化
D.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基因参考答案:D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淀粉、半乳糖、糖原、脂肪及纤维素的元素组成都是相同的B.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液泡、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都是膜结构的细胞器C.大肠杆菌、颤藻、水绵的细胞不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D.如用单克隆抗体携带包有脂球体的药物定向作用于靶细胞,则靶细胞膜上应有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成分,脂球体膜应是磷脂分子构成的参考答案:C10.下列关于神经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突触传递的可能是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作用
C.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元的末梢,运动器是指运动神经元的末梢
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参考答案:答案:B11.若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972,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水量为172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A.1条B.2条C.3条D.4条参考答案:【知识点】A2
蛋白质和核酸【答案解析】D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1728/18=96,设蛋白质由X个氨基酸构成,据题意,可得:10972=127X-1728解得X=100,则肽链数=氨基酸数-肽键数=100-96=4,故D正确。12.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R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参考答案:B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A项不正确;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它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所以B项正确;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它的元素组成是C、H、O、N、P,不含有硫元素,所以C项不正确;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所以D项不正确。13.以下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差异引起森林中鸟类的分层现象B.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是次级消费者C.次生演替是群落中原有物种的恢复D.草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热带雨林低参考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大小取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详解】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食物和栖息场所的影响,A错误。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是初级消费者,B错误。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留下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演替的过程是一个优势种代替另一个优势种的过程,不是原有物种的恢复,C错误。草原与热带雨林相比,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D正确。14.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①②③④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
)参考答案:C15.用32P标记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后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该精原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马上进行减数分裂,则由该精原细胞最终产生的精子中含有32P标记有个A.2个 B.4个 C.8个 D.不能确定参考答案:D【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详解】该精原细胞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精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32P.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分裂间期复制后得到的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含32P,一条染色单体不含32P;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个染色体一个含32P,一个不含32P,且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即两个含32P的染色体可能同时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也可能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识记DNA分子复制特点,能结合两者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对应用层次的考查。16.下列图中,图甲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实验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A.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B.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B浓度C.图乙茎3、茎4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位于图丙中的C点之前和之后D.图乙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根2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参考答案:B【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分析图甲,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以横向运输的形式从尖端运输到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的快,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分析图乙,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使生长素向下运输,所以2、4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3侧,根对生长素最敏感,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因此根表现为向地生长,茎表现为背地生长.分析图丙,A﹣B段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效果增强,B﹣C段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效果减弱.C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C﹣D段抑制植物的生长.【解答】解:A、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造成的,A错误;B、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的快,其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B浓度,B正确;C、图乙茎3、茎4处的生长素浓度都会促进茎的生长,而图丙中的C点之后会抑制茎的生长,C错误;D、由于受重力作用,图乙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小于根2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D错误.故选:B.17.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可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D.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tRNA和蛋白质组成参考答案:B【考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原核细胞中均没有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生物可以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如硝化细菌,A项错误;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引起功能的改变,B项正确;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洋葱属于高等植物,其细胞中无中心体,C错误;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D错误。18.用已知目镜测微尺可以精确地测量蚕豆叶表皮保卫细胞的长度与宽度。
右图中表示保卫细胞的编号是-----------------------------(
)A.1
B.2
C.3
D.4参考答案:B19.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A.都是生物体内髙效而微量的有机物B. 都能直接参与细胞的各项代谢活动C.均对生物体生命活动起促进作用
D. 均由核糖体合成后运送到作用部位而起作用参考答案:A20.对下图各曲线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可表示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B.乙图可表示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C.丙图可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时氧气浓度与二氯化碳生成量的关系D.丁图可表示氧气浓度与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关系参考答案:C21.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三者的比例为9:6:1,现对一扁盘状南瓜做测交,则其子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不可能为
A.1:0:0
B.1:1:0
C.1:0:1
D.1:2:1
参考答案:C22.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
)
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C、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D、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参考答案:B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而且对生命的起源具有重要作用B.细胞膜可以有效地控制物质的进出C.将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全都排出细胞外D.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信息交流功能参考答案:C2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B.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C.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D.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溶胶都能产生ATP参考答案:D25.某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所观察到的数百个细胞无一处在分裂间期。这是因为
A.洋葱表皮细胞已商度分化,一般不会分裂
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分裂
C.洋葱表皮细胞原本就是死细胞,不会分裂
D.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很长,一般很难观察到其分裂期参考答案:A26.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要使其提前开花,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水分
B.温度
C.光照时间
D.养分参考答案:C27.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B.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参考答案:D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电位差。据图可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约为-70mV,就是指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70mV,A正确;刺激突触a时,其突触后电位由-70mV变为-60mV,再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膜电位变小,说明发生了阳离子内流,B正确;由B的分析可知,在刺激突触a时,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变小,说明出现了阳离子内流,并且也说明了突触a为兴奋性突触;而刺激b时,据图可知,其突触后电位由-70mV变为-80mV,再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膜电位变大,说明发生了阳离子外流,并且也说明了突触b是抑制性突触,C正确;据图可知,突触a、b的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存在延迟,D错误。28.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分裂B.图甲中DE段包含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16条染色单体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比较项目减数分数有丝分裂复制次数1次1次分裂次数2次1次同源染色体行为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无子细胞染色体数是母细胞的一半与母细胞相同子细胞数目4个2个子细胞类型生殖细胞(精细胞、卵细胞)、极体体细胞细胞周期无有相关的生理过程生殖生长、发育染色体(DNA)的变化曲线
29.蛋白质工程中,要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完成,而不直接改造蛋白质的原因是
A.缺乏改造蛋白质所必需的工具酶
B.改造基因易于操作且改造后能够遗传C.人类对大多数蛋白质高级结构知之甚少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操作难度大参考答案:B30.科学家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型的关键蛋白质,将其命名为“ASURA”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SUR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之中的核糖体
B.ASURA可在有丝分裂期间大量合成
C.缺少ASUR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
D.ASURA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密切相关参考答案:答案:D31.生物细胞膜的两个主要成分是
A.核酸和糖类
B.ATP和肽聚糖
C.蛋白质和脂类
D.DNA和RNA参考答案:C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C元素
B.tRNA可以作为鉴别不同生物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依据
C.葡萄糖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
D.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参考答案:答案:C33.下列有关说法不准确的是[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B.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直接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造血干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途径是: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D.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参考答案:C34.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参考答案:C35.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色素的提取可用酒精或丙酮对叶片进行浸泡,然后用纸层析法对色素进行分离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的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参考答案:A36.某种乔木生于密林中比生于疏林中更高更直,在这个生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参考答案:答案:A37.右图表示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参考答案:C38.下图为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a具有分裂和分化的功能
B.细胞c和h中染色体数目与细胞b不同
C.细胞f中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
D.细胞e所示生理过程取决于膜韵的选择透过性参考答案:D39.
正常生理状态下,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胰岛A细胞中发生的是A.氨基酸→胰岛素;ATP→ADP+PiB.葡萄糖→淀粉;H2O→[H]+O2C.氨基酸→RNA聚合酶;[H]+O2→H2OD.葡萄糖→丙酮酸;染色质→染色体参考答案:C40.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B.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图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另一方面,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
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2)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原理如图乙,其中FasL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内表达,Fas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内表达.人们推测,精神因素引起T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过程中
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对靶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当HIV刚进人体内感染T细胞时,表明其突破了人体的第
道防线,而在被HIV感染的T细胞中
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使该T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使人体最终丧失了几乎全部免疫力.(3)为研究钙离子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否必需,研究者做了以下两个实验:①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
定向移动,释放神经递质;②将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
,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参考答案:(1)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
防卫、监控和清除
淋巴因子(2)FasL
一、二
Fas(3)突触小泡
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人体防卫功能分为三道防线:①皮肤和粘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③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第一、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当相同再次侵染机体时,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行二次免疫反应.细胞免疫的过程: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物质;当相同再次侵染机体时,记忆T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新的记忆T细胞,进行二次免疫应答.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实现,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4、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解:(1)图甲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对免疫调节的影响,因此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激素、神经递质和免疫系统自身的淋巴因子等;机体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的功能是防卫功能,消灭癌变细胞、衰老、损伤细胞的功能是监控和清除功能;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具有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功能.(2)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过程中,首先是效应T细胞上的FasL与靶细胞上的Fas相互识别,精神因素引起T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过程中FasL基因表达受抑制,不能形成FasL,降低了对靶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如果HIV刚进人体内感染T细胞,说明HIV病毒突破了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在被HIV感染的T细胞中Fas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使该T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使人体最终丧失了几乎全部免疫力.(3)①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定向移动到到突触前膜,并释放神经递质.②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则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结果是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中的作用及神经调节、免疫调节、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42.如图1、图2是两个家庭的遗传系谱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是A、a,与乙病有关的基因是B、b,且乙病的遗传类型和红绿色盲的类型一样。图3表示Ⅰ3、Ⅰ4、Ⅱ5和Ⅱ10四个个体与甲病、乙病有关的基因经过电泳后形成的条带分布情况,4种基因分别对应4种条带。此外后来发现,两个家庭在孩子出生时就将两个相同性别的小孩抱错。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判断被抱错的两个小孩是________________。(3)Ⅱ10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Ⅰ1与Ⅰ2又生了一对同卵双胞胎男孩,则这对双胞胎都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____。(5)Ⅰ1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的致病基因可能有____________个。(6)人类遗传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为降低遗传病的再生风险率,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参考答案: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Ⅱ7、Ⅱ9
(3).AAXBXB
(4).3/8
(5).0、2、4
(6).遗传咨询【分析】根据图1中1和2正常,却生了一个患有甲病的女儿,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乙病的遗传类型和红绿色盲的类型一样,故为伴X隐性遗传。根据Ⅰ4和Ⅱ10为不患乙病的男性,故他们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结合电泳图可知,条带3为乙病的致病基因,由电泳图可知,Ⅰ3和Ⅰ4均不含乙病致病基因,故不可能生出患乙病的男孩,又因为两个家庭在孩子出生时就将两个相同性别的小孩抱错,故抱错的是Ⅱ7和Ⅱ9。即患甲病的Ⅱ7应是Ⅰ3和Ⅰ4所生,所以Ⅰ3和Ⅰ4基因型均为Aa,Ⅱ10表现正常,由电泳条带可知只含两种基因,所以可判断条带2为a基因。比较Ⅱ5和Ⅱ10的电泳条带,二者都含有B基因,故条带4为B基因,则条带1为A基因。【详解】(1)由于Ⅰ1、Ⅰ2不患甲病,Ⅱ5为患甲病女性,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据题干信息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并根据电泳结果分析,条带1、2、3、4分别代表A、a、b、B。因此2号家庭不可能生出后代患两种疾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年物联网技术培训总结
- 国防部屋顶防水改造协议
- 肝管结石病人的护理
-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
- 腰椎、胸腔、骨髓穿刺术课件
- 2024年贵州客运考试应用能力试题题库答案解析
- 表彰大会教师发言稿
- 企业周年庆典活动发言稿
- 律师英文合同模板
- 加盟装饰公司合同范例
- 远程遥控设备操作安全保障
- 抢救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课件
- 机加工节拍计算表
- 年产15万吨发酵豆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幼儿园公开课:大班语言《相反国》课件(优化版)
- VSD护理完整版本
- 中小学劳动教育在跨学科融合中的作用探究
- 宫腔镜手术知情同意书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真题拔高卷 第6单元《比的认识》(A4 原卷)
-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 江西省丰城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