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致癌作用及其评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23a32269f18d9a8387296e10ba0f38/8123a32269f18d9a8387296e10ba0f381.gif)
![化学致癌作用及其评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23a32269f18d9a8387296e10ba0f38/8123a32269f18d9a8387296e10ba0f382.gif)
![化学致癌作用及其评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23a32269f18d9a8387296e10ba0f38/8123a32269f18d9a8387296e10ba0f383.gif)
![化学致癌作用及其评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23a32269f18d9a8387296e10ba0f38/8123a32269f18d9a8387296e10ba0f384.gif)
![化学致癌作用及其评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23a32269f18d9a8387296e10ba0f38/8123a32269f18d9a8387296e10ba0f3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致癌作用及其评价第一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目的与要求1.掌握基本概念2.掌握化学致癌物的分类3.掌握癌变多阶段学说4.熟悉化学致癌物的评定5.掌握哺乳动物致癌试验设计的基本点6.了解化学致癌过程的阻断第二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概述第三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癌症发病情况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癌不但可以恶性膨胀,还能扩散和转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癌症正在成为人类第一杀手”。全世界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高达1000多万人。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资料指出,根据目前癌症的发病趋势,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第四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癌症发病情况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肺癌,每年新增患者为120万人;其次是乳腺癌,每年新增大约100万名患者;随后依次是肠癌(94万人)、胃癌(87万人)、肝癌(56万人)、宫颈癌(47万人)、食道癌(41万人)等。其中杀伤力最强的是肺癌、胃癌和肝癌,分别占癌症死亡人数的17.8%、10.4%和8.8%。第五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癌症发病情况人类癌症有80%~90%由环境因素引起。化学因素是人类肿瘤的主要病因,在环境因素引起的肿瘤中,其中80%以上为化学因素所致。第六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研究致癌物的历史1775年——英国Pott阴囊癌(煤焦油)1895年——德国Rehn膀胱癌(染料厂)1915年——日本山极和市川试验性皮肤癌(煤焦油)1922年——英国Kennway动物皮肤癌(多环芳烃)1954年——英国Case职业性膀胱癌(β-萘胺和联苯胺)第七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相关基础概念癌(cancer,carcinoma):指组织或细胞摆脱了体内平衡,相对自主生长,不断分裂而形成的危害机体的新生物。在毒理学中,“癌”的含义应包括上皮的恶性变(癌)、间质的恶性变(肉瘤)及良性肿瘤。
第八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相关基础概念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carcinogenesis):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作用。化学致癌物(chemicalcarcinogen):是指具有化学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第九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小结名词解释:
癌(carcinoma)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carcinogenesis)化学致癌物(chemicalcarcinogen)第十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节化学致癌物的分类第十一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按致癌作用机制分类(一)遗传毒性致癌物(genotoxiccarcinogens)(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carcinogens)第十二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1.直接致癌物
(directcarcinogen)2.间接致癌物
(indirectcarcinogen)3.无机致癌物这类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不需体内代谢活化,其原型就可与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作用而诱导细胞癌变。这类化学致癌物为亲电子剂,可与细胞大分子的亲核中心发生共价结合。大多数有机致癌物本身不具有与细胞大分子的亲核中心发生共价结合的能力,进入机体后需经过代谢活化生成亲电子的活性代谢物,而作用于细胞大分子发挥致癌作用。此类致癌物称为间接致癌物。有些无机元素由于其放射性而致癌,如氡、铀、钋、镭等。有些可能是亲电子剂,但有些是通过选择性改变DNA复制保真性,导致DNA的改变,如金属镍、铬。(一)遗传毒性致癌物(genotoxiccarcinogens)遗传毒性致癌物进入细胞后作用于遗传物质(主要是DNA),通过引起细胞基因的改变而发挥致癌作用。第十三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烷化剂第十四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五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是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第十六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遗传毒性致癌物(genotoxiccarcinogens)1.直接致癌物
(directcarcinogen)2.间接致癌物
(indirectcarcinogen)前致癌物(precarcinogen)间接致癌物的原型。终致癌物(ultimatecarcinogen)代谢活化后形成的高活性的亲电子物质。近致癌物(proximatecarcinogen)有些化学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先转变为化学性质活泼但寿命短暂的中间形式,称为近致癌物,近致癌物进一步代谢活化成终致癌物。3.无机致癌物第十七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近致癌物终致癌物第十八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carcinogens)这类物质不直接作用于遗传物质。1.促长剂2.内分泌调控剂3.细胞毒剂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5.免疫抑制剂6.固态物质7.助癌物第十九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carcinogens)1.促长剂(promoter)促长剂本身不能诱发肿瘤,只有作用于引发细胞才表现其致癌活性;通常是非致突变物,不与DNA发生反应;促长剂通常具有阈剂量。引发细胞: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了不可逆的遗传性改变,但其表型可能正常,不具有自主生长性,因此不是肿瘤细胞。第二十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carcinogens)2.内分泌调控剂主要改变内分泌系统平衡及细胞正常分化,常起促长剂作用。雌激素:乙烯雌酚、雌二醇雄激素:睾酮抗甲状腺物质:硫脲、某些磺胺类药物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carcinogens)3.细胞毒剂具有细胞毒性的化学物,可通过引起细胞死亡,导致细胞代偿性增生而引发肿瘤。一些氯代烃类促癌剂的作用机理可能与细胞毒性作用有关。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carcinogens)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eroxisomeproliferator)有一类化合物可引起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称之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已发现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有降血脂药物安妥明、增塑剂二-(2-乙基己基)邻苯甲酸酯和有机溶剂1,1,2-三氯乙烯。有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致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理论有:①引起氧化物酶体增多,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过量生成,造成DNA氧化损伤,而启动致癌过程;②通过短期“暴发”的DNA修复合成增强,导致细胞增殖;③通过激活受体介导的促有丝分裂作用。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carcinogens)5.免疫抑制剂主要对病毒诱导的恶性转化起增强作用。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血清均能使动物和人发生白血病或淋巴瘤,但很少发生实体肿瘤。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carcinogens)6.固态物质一些惰性物质及金属薄片可在啮齿类动物体内的种植部位引发肉瘤,物理特性及表面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入物的致癌能力。如塑料、石棉等。暴露于石棉纤维会引起恶性间皮瘤或呼吸系肿瘤,而其主要取决于石棉的晶体结构而非其组分。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carcinogens)7.助癌物(cocarcinogen)指其单独接触无致癌性,但在接触致癌物之前或同时接触可增加肿瘤发生的一类化合物。芘在苯并(a)芘致皮肤肿瘤中起助癌作用,香烟烟雾中的儿茶酚和其他酚类化合物可能兼具促长剂和助癌物的作用。
助癌作用的机制可涉及增强致癌物的吸收,增强间接致癌物的代谢活化或抑制致癌物的代谢解毒,耗竭内源性结合反应底物(如谷胱甘肽等),抑制DNA修复,促进细胞增殖等。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按致癌作用证据分类(IARC分类)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所(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根据对人类和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资料,以及其他有关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将环境致癌因素分为四组: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组2,对人类是很可能或可能致癌物。组2A,对人类很可能(probably)是致癌物。组2B,对人类是可能(possible)致癌物。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组4,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按致癌作用证据分类(IARC分类)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者属于本组。对人致癌性证据充分是指在致癌物和人癌症发生之间有因果关系。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按致癌作用证据分类(IARC分类)组2,对人类是很可能或可能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组2B,对人类是可能(possible)致癌物。组2A,对人类很可能(probably)是致癌物。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按致癌作用证据分类(IARC分类)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是指因果关系的解释是可信的,但其他的解释如偶然性、偏倚、混杂因素不能完全排除。对人致癌性证据不足(不充分)是指资料的性质、一致性或统计学把握度不足以判断因果关系或没有对人致癌性的资料。第三十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按致癌作用证据分类(IARC分类)在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指确立了受试物与肿瘤发生率(恶性或恶性和良性肿瘤合计)增加的因果关系:①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动物;②一个物种但经两次或多次独立的试验(包括不同时间或不同实验室或在不同实验方案条件下);③在一个物种一次试验中,恶性肿瘤发生率、部位、肿瘤类型或发癌时间得到肯定的阳性结果。在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不充分)指资料由于重要的定性或定量上的限制,不足以证明致癌作用的存在与否,或没有实验动物致癌性的资料。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按致癌作用证据分类(IARC分类)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常指对人的致癌性证据不充分,动物致癌资料也不充分或有限。
在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有限指资料提示有致癌作用,但对于作出明确的评价还有限:①致癌性证据限于单一试验;②在设计、实施或结果解释的恰当性方面存在不可解决的疑问;③因子或化合物仅引起良性肿瘤、不确定致癌性的潜在损伤发生增加,或在该种系动物中此肿瘤的自发率较高。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按致癌作用证据分类(IARC分类)组4,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指证据提示在人类和动物不具致癌性。对人证据提示缺乏致癌性是指有几个研究表明:在已知的人类充分暴露水平范围内,暴露与所研究的癌症无关联。在实验动物证据提示不具致癌性是指在至少两种种系的足够研究中证明在所进行试验的范围内因子或化合物无致癌性。证据提示无致癌性的结论必然仅限于所研究的种系、肿瘤部位和暴露剂量水平。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组2(A对人类很可能是致癌物)(B对人类是可能致癌物)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组4(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人类致癌证据动物致癌证据充分有限充分有限不充分不足充分不足不足不足有限没有没有IARC分类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组2(A对人类很可能是致癌物)(B对人类是可能致癌物)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组4(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人类致癌证据动物致癌证据充分有限充分有限不充分不足充分不足不足不足有限没有没有IARC分类102种68种245种516种1种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IARC分类对人致癌性证据充分是指在致癌物和人癌症发生之间有因果关系。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是指因果关系的解释是可信的,但其他的解释如偶然性、偏倚、混杂因素不能完全排除。对人致癌性证据不足(不充分)是指资料的性质、一致性或统计学把握度不足以判断因果关系或没有对人致癌性的资料。对人证据提示缺乏致癌性是指有几个研究表明:在已知的人类充分暴露水平范围内,暴露与所研究的癌症无关联。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IARC分类在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指确立了受试物与肿瘤发生率(恶性或恶性和良性肿瘤合计)增加的因果关系:①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动物;②一个物种但经两次或多次独立的试验(包括不同时间或不同实验室或在不同实验方案条件下);③在一个物种一次试验中,恶性肿瘤发生率、部位、肿瘤类型或发癌时间得到肯定的阳性结果。在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有限指资料提示有致癌作用,但对于作出明确的评价还有限:①致癌性证据限于单一试验;②在设计、实施或结果解释的恰当性方面存在不可解决的疑问;③因子或化合物仅引起良性肿瘤、不确定致癌性的潜在损伤发生增加,或在该种系动物中此肿瘤的自发率较高。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IARC分类在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不充分)指资料由于重要的定性或定量上的限制,不足以证明致癌作用的存在与否,或没有实验动物致癌性的资料。在实验动物证据提示不具致癌性是指在至少两种种系的足够研究中证明在所进行试验的范围内因子或化合物无致癌性。证据提示无致癌性的结论必然仅限于所研究的种系、肿瘤部位和暴露剂量水平。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小结化学致癌物的分类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化学致癌物的作用机制第四十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化学致癌物的作用机制一、体细胞突变学说二、癌基因学说三、亲电子剂学说四、癌变多阶段学说五、表观遗传机制学说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二、三、引发阶段促长阶段进展阶段癌变多阶段学说
——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过程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引发阶段引发阶段指化学物或其活性代谢物与DNA作用,导致体细胞突变成引发细胞的阶段。引发剂(initiator):指具有引发作用的化学物。引发剂大多数是致突变物,没有可检测的阈剂量。引发细胞(initiatedcell):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了不可逆的遗传性改变,但其表型可能正常,不具有自主生长性,因此不是肿瘤细胞。引发剂作用的靶:主要是原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引发阶段癌基因(oncogene)是一类能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及癌变的基因。癌基因通常是以原癌基因(pro-oncogene)的形式普遍存在于正常动物细胞的基因组内,原癌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对细胞增殖、分化和信息传递的调控起重要作用。只有当其受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致癌因素作用而激活变为活化的癌基因后才显示其致癌活性。原癌基因是一种显性基因,当其两个等位基因之一发生突变,即可被激活。第四十四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引发阶段肿瘤抑制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也称抑癌基因或抗癌基因,其作用方式与癌基因相反,它们在正常细胞中起着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分化的作用,在环境致癌因素作用下,肿瘤抑制基因失活而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抑癌基因属隐性基因,必须一对等位基因丢失或突变后失活,才能对细胞的恶性转化起作用。在化学致癌过程中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往往起协同作用。致癌过程的三个阶段都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参与,是多种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第四十五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促长阶段促长阶段指引发细胞增殖成为癌前病变或良性肿瘤的过程。促长剂(promoter):指具有促长作用的化学物。促长剂本身不能诱发肿瘤,只有作用于引发细胞才表现其致癌活性;通常是非致突变物,不与DNA发生反应;促长剂通常具有阈剂量。第四十六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促长阶段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人体上某些器官的一些良性病容易出现细胞异常增生,具有恶性变化倾向,这些异常增生具有癌变倾向的病变称为癌前病变。属于癌前病变的疾病乳腺病直肠的家族性乳头状腺瘤慢性胃溃疡肝硬化皮肤的黑痣等慢性胃溃疡恶变肝硬化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促长阶段良性肿瘤是指机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呈膨胀性生长,似吹气球样逐渐膨大,生长比较缓慢。由于瘤体不断增大,可挤压周围组织,但并不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内,瘤体多呈球形、结节状。周围常形成包膜,因此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用手触摸,推之可移动,手术时容易切除干净,摘除不转移,很少有复发。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促长阶段促长阶段的特点:促长阶段历时较长,早期有可逆性,晚期为不可逆的,因此在促长阶段(特别是在早期)持续给以促长剂是必需的。2.促长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生理因素调节的敏感性,衰老、饮食和激素可影响促长作用,许多影响因素本身就是促长剂。第四十九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促长阶段促长剂的可能作用机制:干扰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改变细胞周期控制促进引发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细胞间通讯免疫抑制等第五十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进展阶段进展阶段指从癌前病变或良性肿瘤转变成恶性肿瘤的过程。在进展阶段肿瘤获得恶性化的特征,如生长加快、侵袭、转移、抗药性等。进展剂(progressor):指使细胞由促长阶段进入进展阶段的化学物。进展剂具有引起染色体畸变的特性。完全致癌物(completecarcinogen):指同时具有引发、促长及进展作用的化学物。第五十一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进展阶段进展阶段关键的分子特性:染色体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染色体发生断裂染色体断片易位非整倍体等第五十二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前致癌物终致癌物分化的肿瘤引发的细胞细胞含错配碱基细胞死亡不分化的癌致癌物-DNA加合物正常细胞活化转移DNA结合DNA修复DNA修复失败促长进展癌变多阶段学说第五十三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小结癌变多阶段学说第五十四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节化学致癌物的评定第五十五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一)致突变试验(二)细胞恶性转化试验(三)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四)转基因动物致癌检测模型第五十六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一)致突变试验用于致癌物筛选的致突变试验如下:1.基因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培养哺乳动物细胞胸苷激酶位点(tk)或次黄嘌呤鸟嘌呤转磷酸核糖基酶位点(hgprt)正向突变试验2.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细胞系细胞遗传学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大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3.原发性DNA损伤:DNA加合物、链断裂、彗星试验、DNA修复诱导(细菌SOS反应,大鼠肝UDS诱导)、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一)致突变试验预测致癌性的理想的致突变试验应能灵敏地预测出受试物的致癌性,也能特异地预测出受试物的非致癌性,即要有高的灵敏性、特异性。灵敏性指受试致癌物中,在致突变试验中呈致突变性阳性的比例。特异性则指受试非致癌物中,在致突变试验中呈阴性的比例。显然致突变试验在预测致癌性中的灵敏性、特异性的高低不仅与试验本身的特点有关,而且也受所选用的受试物种类的影响,选用不同种类的化学物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第五十八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二)细胞恶性转化试验本试验以细胞恶性转化为观察终点,在细胞生物学水平上研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细胞转化指培养细胞在有害因素作用下发生一系列与肿瘤形成有关的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体外细胞转化试验常用的细胞系(株)有金黄地鼠胚胎细胞、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中国地鼠肺细胞、BALB/C-3T3细胞等。使用直接取自动物体原代细胞培养系统及用含有非整倍体的细胞系是新的趋向,人类癌症约70%来自于上皮细胞,发展上皮细胞特别是在人体上皮细胞的转化试验具有实际的意义。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二)细胞恶性转化试验细胞恶性转化的判定:1.形态学变化2.凋亡敏感性降低3.锚着独立性生长4.血清抗性试验5.刀豆蛋白A凝集试验6.动物体内成瘤性第六十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二)细胞恶性转化试验1.形态学变化正常细胞呈单层生长,排列有序。而转化细胞呈多层生长,极性消失,其中,恶性转化的上皮细胞群中会出现纺锤形的成纤维样细胞;而成纤维细胞则呈纺锤形或上皮细胞样改变,并形成转化灶。第六十一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二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二)细胞恶性转化试验2.凋亡敏感性降低凋亡敏感性降低在人细胞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常用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常规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AnnexinV/PI双染法)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
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二)细胞恶性转化试验3.锚着独立性生长转化细胞对血清及细胞间通讯的依赖性降低,具有在低密度条件下在半固体琼脂中形成集落的能力,即锚着独立性生长,它是癌前转化的特征,是体外检测细胞恶性转化的重要指标。但并不能反映其裸鼠成瘤性。
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二)细胞恶性转化试验4.血清抗性试验血清作为上皮细胞的一种终末分化诱导剂,高浓度时可抑制人类上皮细胞生长及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恶性转化细胞对血清的生长抑制作用具有抗性。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二)细胞恶性转化试验5.刀豆蛋白A凝集试验ConA凝集试验:恶性细胞膜表面的ConA受体增加,在ConA溶液中将出现凝集时间提前和凝集度加强现象。
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二)细胞恶性转化试验6.动物体内成瘤性判定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最终最可靠指标是动物体内成瘤性。一般均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瘤体积需达1cm3以上方能判定为阳性。并要结合病理检测。但由于存在种属差异,裸鼠皮下的成瘤性作为人类细胞恶性转化的最后标准是否可行,尚有异议。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接种了发生恶性转化的BEP2D细胞的裸鼠病理切片显示肿瘤的组织学来源为上皮细胞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三)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在哺乳动物致癌试验中,会发现受试化合物对某些特定组织的致瘤作用比对其他组织更为明显,据此建立了比常规动物致癌试验时间更短,更敏感的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又称为有限体内试验。在这些试验中仅观察特定靶器官的肿瘤发生情况,试验期限一般在数周到数月。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常用的短期致癌试验有:小鼠皮肤肿瘤诱发试验20周小鼠肺肿瘤诱发试验30周大鼠肝转化灶诱发试验8-14周雌性大鼠乳腺癌诱发试验6个月此四个试验不是成组试验,应根据受试物的特点选择使用。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得到阳性结果时,其意义与长期动物致癌试验相似。但由于其仅观察特定器官,试验期较短,若得到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受试物的致癌性。一、短期试验(三)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第七十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短期试验(四)转基因动物致癌检测模型随着致癌作用靶基因的明确和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发展,用特定基因改造动物模型进行试验,使对外来化合物的致癌性检测更为快速和敏感。目前已建立的检测模型或研究模型有:1.过量表达癌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2.基因删除动物致癌检测模型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1.过量表达癌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如TG,AC小鼠,HK-fos转基因小鼠,Ras-H2转基因小鼠,携带激活的H-Ras原癌基因小鼠等。这些转基因动物对化学致癌剂的敏感性提高了许多倍。如带有激活Pim-1肿瘤基因的转基因动物,对乙基硝基脲的致癌作用,较相应的非转基因动物,其敏感性提高了25倍。一、短期试验(四)转基因动物致癌检测模型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2.基因删除动物致癌检测模型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一段DNA整合到抗肿瘤基因,使该抗肿瘤基因不能表达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质,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动物称基因删除动物。在这方面研究得最多的是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删除动物p53(+/-)和正常动物p53(+/+)一样,发育和生长均无异常,但用致癌剂(如二硝基二甲胺)处理后,p53(+/-)基因删除动物的平均寿命为29周,而p53(+/+)的平均寿命为42周,其肿瘤的发生与分布也有很大的差异。一、短期试验(四)转基因动物致癌检测模型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哺乳动物致癌试验需要进行哺乳动物致癌试验的一般原则是:1.人体可能长期暴露于该化学物;2.该化学物或其代谢物的化学结构与已知致癌物相似;3.反复染毒毒性试验提示该化学物可能产生癌前病变等。第七十四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试验动物物种:一般主张用两种物种进行试验。常用的是大鼠和小鼠,也可用仓鼠。啮齿类动物对多数致癌物易感性较高,寿命相对较短,费用也较低,生理和病理学资料较完备,在致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品系:在选择品系时应选择较敏感、自发肿瘤率低、生命力强及寿命较长的品系。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推荐
Fischer344大鼠和B6C3F1小鼠。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试验动物性别:为接近人类情况,应使用同等数量的雌雄两种性别的动物。年龄:一般选用刚离乳的动物,以保证有足够长的染毒和发生癌症时间,而且幼年动物解毒酶及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对致癌作用比较敏感。数量:动物数应满足统计学分析的要求。各组动物需求数与实验动物肿瘤自发率及受试物诱发动物肿瘤发生率有关。一般每组至少有雌雄各50只动物,希望在出现第一个肿瘤时,每组存活动物数不少于25只。第七十六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剂量设置受试物剂量组:一般设3个剂量组
阴性对照组:溶剂或赋形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阳性致癌物最好与受试物的化学结构相近。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第七十七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剂量设置为在有限数量的动物能检出致癌物,高剂量组应尽可能大,原则上,可引起轻微的毒性反应,但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和寿命。美国癌症研究所(NCI)推荐以最大耐受剂量(MTD)为高剂量。最大耐受剂量是由90天毒性试验来确定的,此剂量应使动物体重减轻不超过对照组的10%,并且不引起死亡及导致寿命缩短的中毒症状或病理损伤。中及低剂量组则按等比级数下推,如分别为上一个剂量水平的1/2或1/3。低剂量组应不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寿命,即不产生任何毒性效应。但低剂量组应高于人的接触剂量,一般不低于高剂量的10%。中剂量组介于高、低剂量组之间,如有可能按受试物的毒物动力学性质来确定。第七十八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染毒方式应尽可能模拟人体可能的暴露途径,主要途径有经口、经皮和吸入三种,应根据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和接触方式选择确定。染毒时间通常是从实验开始直至实验结束反复多次染毒。第七十九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四)试验期限原则上试验期限要求长期或终生,应包括动物正常寿命的大部分时间:1.一般小鼠和仓鼠至少18个月,大鼠至少24个月。对于某些生命期较长或自发肿瘤率低的动物品系,小鼠和仓鼠可持续24个月,大鼠可持续30个月。2.试验期中,当最低剂量组或对照组存活的动物数仅为开始时的25%时,可及时中止试验;但因明显的受试物毒作用造成高剂量组动物过早死亡,则应继续进行试验。第八十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五)观察指标1.一般观察每天观察实验动物的一般状况(外表、活动、摄食情况等)和毒性反应,对死亡动物要及时剖检。试验最初三个月每周称体重一次,以后每四周称体重一次。掺入饲料或饮水中染毒时,应记录食物消耗量或饮水量。第八十一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五)观察指标2.肿瘤发生情况对每一肉眼可见及可触及的肿瘤,均应记录其出现时间、部位、大小、外形、发展状况和动物死亡时间。第八十二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五)观察指标3.病理检查试验过程中死亡或濒死而提前处死动物,及试验结束后的全部处死动物均应进行系统尸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靶器官。对已出现肿瘤或可疑肿瘤的器官和肉眼检查有明显病变的器官,应注意观察癌前病变。第八十三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六)结果分析1.肿瘤发生率是整个试验结束后,患瘤动物总数在有效动物总数中所占的百分率。即:肿瘤发生率(%)=(实验结束时患肿瘤动物总数/有效动物总数)×100%有效动物总数指最早发现肿瘤时存活动物总数。肿瘤发生率是最重要的指标,需要计算肿瘤(良性和恶性)总发生率、恶性肿瘤总发生率、各器官或组织肿瘤发生率和恶性肿瘤发生率,以及各种病理类型肿瘤发生率。第八十四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六)结果分析2.肿瘤潜伏期即从摄入受试物起到发现肿瘤的时间,可将各组第一个动物出现肿瘤的时间作为该组的潜伏期。但内脏肿瘤不易觉察,通常将肿瘤引起动物死亡的时间定为发生肿瘤的时间。第八十五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六)结果分析3.肿瘤多发性是指一个动物出现多个器官的肿瘤或一个器官出现多个肿瘤,是化学致癌的显著特征。一般计算每一组的平均肿瘤数和每一组中出现2个、3个或多个肿瘤的动物数或比例。第八十六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六)结果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1969年)提出下列4条判断标准,阳性结果的判断需满足下列反应的一种或数种:①阴性对照组动物出现的一种或数种肿瘤,试验组动物均有发生,且肿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②试验组动物发生阴性对照组没有的肿瘤类型;③试验组动物肿瘤发生早于阴性对照组;④试验组每个动物的平均肿瘤数超过阴性对照组。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流行病学调查对于化学物对人类的致癌性最可靠的证据是设计严密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更好地阐明环境因素与肿瘤发生间的关系,应加强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第八十八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流行病学调查但流行病学资料也有局限性,资料往往是回顾性的,接触剂量估计都很粗,人类往往同时接触多种化学物质,还有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的影响,彼此干扰、混淆。在人类肿瘤的病因学研究中,流行病学调查得到“阴性”结果有时并不能确定某种物质是否具有弱的致癌作用。第八十九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小结哺乳动物致癌试验设计的基本点第九十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五节化学致癌过程的阻断第九十一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避免或减少致癌物的接触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三、肿瘤的化学预防化学致癌过程的阻断第九十二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一、避免或减少致癌物的接触致癌物或生产方式靶器官黄曲霉毒素肝(肺)4-氨基酚膀胱砷及砷化合物肺、皮肤石棉肺、胸膜、腹膜(胃肠、咽部)硫酸嘌呤淋巴系统、间质、肝胆系统、皮肤苯造血系统联苯胺膀胱N-N-双(2-氯乙基)-2-苯胺膀胱双氯甲醚及工业级氯甲甲醚肺1,4-丁二醇-二甲磺酸盐造血系统口服避孕药(复合)肝口服避孕药(连续)子宫氡及其裂变产物肺含石棉纤维的滑石肺硫替哌造血系统已知的人类致癌物或生产方式及其靶器官举例第九十三页,共一百零二页,2022年,8月28日曲奥舒凡造血系统氯乙烯肝、血管(肺、脑、淋巴系统)酒精饮料咽、食管、肝、喉、口腔(乳房)含非那西丁的退热剂膀胱、肾含烟草的槟榔口腔、咽喉、食管煤焦油沥青皮肤、肺、膀胱(咽、口腔)煤焦油皮肤、肺(膀胱)矿物油(轻度处理或不处理)皮肤(肺、膀胱、胃肠道)页岩油皮肤(胃肠道)烟炱皮肤、肺烟草制品(无烟)口腔、咽、食管烟草制品(有烟)肺、膀胱、口腔、咽喉、食管、胰、肾铝生产肺、膀胱(淋巴系统)金胺生产膀胱(前列腺)鞋制造与修理鼻腔、造血系统(咽、肺、肝、胃、肠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镇改造砖运输协议模板
- 服装服饰运输合同
- 农业抗旱物资运输合同
- 学校建筑石材配送协议
- 产业基地自动扶梯装修合同
- 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居间协议
- 丹阳六年级下数学试卷
- 桥梁液压爬模专项施工方案
- 铁路接触网拆除施工方案
- 北海中学期末数学试卷
-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能源行业员工劳动合同标准范本3篇
- 计划供货时间方案
- 2024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西藏事业单位c类历年真题
- 2024人教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英语下册【第1-10单元】全册 知识点总结
- 2025中国移动安徽分公司春季社会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七年级英语下学期开学考试(深圳专用)-2022-2023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牛津深圳版)
- 杭州市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
- 放射科护理常规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