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民族中学2023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民族中学2023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民族中学2023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民族中学2023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民族中学2023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宜宾市民族中学2023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B【分析】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详解】根据分析的饼状图可知,人体细胞中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依次为:O(65%)、C(18%)、H(10%)、N(3%)、P(1.4%)、S(0.3%)、其他元素少于3%。因此,甲表示氧元素,A错误;乙表示碳元素,B正确;丙表示氢元素,C错误;丁表示氮元素,D错误。故选B。【点睛】识记人体细胞中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便可解答本题。2.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参考答案:C3.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图1为实验示意图。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A.a

B.b

C.c

D.d参考答案:B4.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分析曲线Ⅰ,反应物A生成产物P,在没有催化剂作用下需要的活化能是ac段能量,A错。曲线Ⅱ表示在有酶催化下反应物A生成产物P,需要的活化能为bc段能量;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由于不知道二者降低的活化能的大小,所以无法推测b在纵轴上的移动情况,B错。增加反应物A的量,对酶促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并没有影响,所以曲线形状没有改变,C错。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酶活性减低,说明酶降低的活化能变小,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正确。5.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减少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的形成合成多糖参考答案:C【考点】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解答】解:A、在细胞分裂间期,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A会出现;B、在细胞分裂前期,高等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会出现;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消耗ATP,但由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所以ATP含量基本保持相对平衡,C不会出现;D、由于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D会出现.故选:C.6.下图所示家系中的遗传病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会患病。若图中Ⅱ-5和Ⅱ-6子代中患病纯合子的概率为3/16,据此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I-1和I-2的基因型相同 B.I-3和I-4只能是纯合子C.Ⅲ-7的基因型最多有2种可能 D.Ⅲ-8是杂合子的概率为4/7参考答案:D【分析】分析题干可知,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会患病,故图中1、2、5、6、7个体基因型均为A-B-;又因3号与4号个体都患病,则3号与4号个体各带一种显性基因和另一种隐性基因,即他们一个为A-bb,另一个为aaB-;可推知6号个体基因型为AaBb;又知5号和6号子代患病纯合子概率为3/16,而6号个体为AaBb,可进一步推知5号个体基因型为AaBb。【详解】1号个体和2号个体都正常,基因型是A-B-;又5号基因型是AaBb,所以1号个体和2号个体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可以都是AaBb,也可以是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等,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3号和4号是患者,而其子代6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3号和4号可以是AAbb、aaBB,也可以是Aabb、aaBb等,B错误;7号个体不患病基因型是A-B-,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4种可能性,C错误;基因型中有AABB、AABb、AaBB、AaBb4种表现正常,有1/16+2/16+2/16+4/16=9/16份,8号患病,在剩余的1-9/16=7/16份中有5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aabb,但纯合子只有3份,因此8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3/7,是杂合子的概率为4/7,D正确。【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图中Ⅱ-5和Ⅱ-6子代中患病纯合子的概率为3/16”,进而推出5号与6号的基因型都为AaBb。7.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参考答案:D8.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能发生Ⅰ→Ⅱ或Ⅲ→Ⅳ的变化,期间都易发生基因突变B.在Ⅱ阶段的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C.在Ⅳ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在Ⅱ、Ⅳ阶段的细胞内,都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参考答案:C【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解析:由Ⅰ细胞和Ⅲ细胞中不含有②,可知②为染色单体数,①为染色体数,③为DNA分子数,该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Ⅰ表示精细胞,不可能发生Ⅰ→Ⅱ的变化,故A错误;Ⅱ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故B错误;Ⅳ阶段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故C项正确;初级精母细胞内不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故D项错误。【思路点拨】根据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间的关系推测细胞类型。9.牵牛花的叶为绿色,花瓣为红色或蓝色,则使其呈现不同颜色的色素分别存在于A.叶绿体和液泡 B.叶绿体和线粒体C.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参考答案:A【分析】1、叶绿体是藻类和植物体中含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的含量最多,遮蔽了其他色素,所有呈现绿色,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2、液泡具有贮存营养物质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储存着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调节细胞的内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详解】牵牛花的叶富含叶绿体,其为绿色是因为叶绿体中有叶绿素;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一些花青素,是花呈现各种颜色的原因。故选:A。【点睛】识记:植物绿色——叶绿体中叶绿素;其他颜色——液泡中花青素。10.下列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A.形成层细胞

B.花粉

C.根尖分生区细胞

D.叶肉细胞参考答案:B11.下列为①②③④四类生物的部分特征,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

②具有核糖体和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

④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SARS病毒最可能属于①

B.肯定都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生物是②和④C.衣藻与洋葱根细胞都属于④

D.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③参考答案:C由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可知,此类生物可能为非细胞结构生物,则SARS病毒最可能属于①,A项正确;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为原核生物,且原核生物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具有叶绿素,但没有叶绿体,其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则②、④肯定为原核生物,B项正确;而衣藻与洋葱根细胞均属于真核生物,所以C项错误;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应为真核生物,它已经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D项正确。12.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C.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可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参考答案:C13.用机械方法分离某细胞器的各种成分,对分离的成分用双缩脲试剂和甲基绿—吡罗红试剂检测。发现能够使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使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呈现红色反应。则该细胞器最可能是A.细胞核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参考答案:D14.人的血红蛋白中有一种β——珠蛋白,它的基因有1700个碱基对,其中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能编码146个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翻译蛋白质的信使RNA碱基数量多于438个

②三个外显子的碱基数量约占整个基因的26%

③非编码区是两个基因之间没有遗传效应的区段

④内含子将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隔开

⑤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位于非编码区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A15.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器无膜 B.该细胞器能固定CO2C.该细胞器能产生水 D.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参考答案:C【详解】细胞器中同时含有T和U,说明既有DNA也有RNA,该细胞在根尖细胞中为线粒体,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水,选C。【定位】细胞器【点睛】①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核糖体中是RNA,叶绿体和线粒体同时含有DNA和RNA;②根据“根尖细胞”得出细胞器是线粒体。16.人类利用疫苗激发人体内主动免疫机制来预防传染性疾病已经有很快历史。第一代疫苗是利用减毒或弱化的病原体制成:第二代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病原体的抗原制成。对这两类疫苗的比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代疫苗的生产过程具有不安全性,第二代疫苗生产过程是安全的B.第一代疫苗对疫苗受者存在着被感染威胁,第二代疫苗不存在这一危险。C.第一代疫苗由抗原决定簇激活人体免疫应答,第二代疫苗由转入基因直接产生抗体D.第一代疫苗一般都能激发机体较强的免疫反应,第二代疫苗不一定可以参考答案:C17.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是核糖、磷酸、含氮碱基C.硝化细菌和蘑菇均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与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引起免疫反应过程相同参考答案:D【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原核细胞结构中只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包括植物、硝化细菌、蓝藻等,分解者包括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以及腐生动物等.胞内寄生菌、病毒、癌细胞和移植的器官等都将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解答】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A错误;B、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因此其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故B错误;C、硝化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蘑菇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C错误;D、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它们将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病毒同样也是,故D正确.故选:D.18.下列有关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分割是指借助一定的技术将早期囊胚一分为二B.使母畜超数排卵可通过喂养拌有性腺激素的饲料C.选用同种母畜作受体时,需做同期发情处理D.从体外受精到完成整个胚胎发育都在体外的“试管”中进行,所得到的动物称为“试管动物”参考答案:C19.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功能就是源源不断的储存太阳能

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

C.物种的多少和群落的复杂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并非只有绿色植物参考答案:答案:A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参考答案:D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正确;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B正确;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D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力。(1)种类: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两者往往是相反关系;(2)原因: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能力大小由生态系统的组分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自我调节能力限度的干扰会使生态系统崩溃。21.(03上海卷)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参考答案:答案:B22.如图所示是研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根据这些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正确的是A.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B.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二代的结果C.出现丁的结果至少需要60分钟D.戊图表示复制三代后不再具有15N标记DNA参考答案:C已知亲本双链都是14N,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子一代都是一条链14N,一条链15N,位于试管的中部,如图丙所示,A错误;子二代形成的四个DNA分子中,两个具有最初的母链,处于中带,还有两个不含15N,位于轻带,如图丁所示,B错误;出现丁的结果,DNA复制了两次,所以最少经过了60分钟,C正确;无论复制多少次,都有两个DNA分子含有15N,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明确无论复制多少次,都有两个子代含有最初的母链,进而判断三个条带的比例。23.现在园艺师们往往将李子、杏等果树的树形,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主干形。“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是对该树形的最佳描述。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该树形丰产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了对CO2的利用效率

B.提高了对光的利用效率C.增强了果树的抗病能力

D.增强了果树的呼吸作用参考答案:B24.科学家以链孢霉胆碱缺陷型突变体为材料,将它们培养在含有3H-胆碱(膜磷脂的前身物)的培养基中,使线粒体中的脂质被同位素标记,然后再将其转移到没有同位素标记物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在以后生长的几代线粒体中都有放射性标记。该实验证明了(

)A.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内的生物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线粒体内的DNA是半保留复制的

D.细胞内的线粒体可进行分裂增殖参考答案:D2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中进行光反应的膜上不能合成ATPB.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均不易断裂水解C.人大量进食后,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明显增多且难以达到动态平衡D.在生物体内,ATP水解过程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推动吸能反应的进行参考答案:D【分析】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不稳定,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光合作用中光反应是在细胞质的光合片层的膜上进行的;ATP水解时产生ADP,ATP和ADP进行快速转化,因此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详解】A.蓝藻细胞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是细胞质的光合片层的膜上,能合成ATP,A错误;B.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都不稳定,很容易断裂水解,B错误;C.人体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始终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D.细胞吸能反应吸收的能量来自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故ATP水解过程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推动吸能反应的进行,D正确。2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

B.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基本单位)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C.水分在衰老、癌变细胞中含量较少,而在分裂、成熟的细胞中含量较多D.都有以磷脂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膜结构参考答案:D27.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参考答案:C还原糖鉴定试剂是斐林试剂,DNA鉴定试剂是二苯胺试剂,A错误;鉴定还原糖和DNA需进行水浴加热,蛋白质鉴定不需进行水浴加热,B错误;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C正确;脂肪鉴定时可见橘黄色颗粒,蛋白质鉴定时呈紫色,D错误。28.下列关于基因检测疾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测定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方法达到基因检测的目的B.生物芯片的广泛使用,使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更加快速简便C.基因检测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基因歧视D.基因检测疾病时,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疾病,十分麻烦参考答案:D29.如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C.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D.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参考答案:B30.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另一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A.1∶3

B.1∶2

C.1∶1

D.0∶4参考答案:C31.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探究实验前要用蒸馏水对干酵母进行活化处理B.台盼蓝溶液能将代谢缓慢的酵母菌休眠体染成蓝色C.在取样计数前,培养液要进行充分震荡摇匀D.该探究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但需要做重复实验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酵母菌需要活化,然后培养成酵母菌培养液,A正确;台盼蓝溶液能将死细胞染成蓝色,不能将代谢缓慢的酵母菌休眠体染成蓝色,B错误;抽样检测时,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C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为前后自身对照实验,不需另设置对照组,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后,经选择、培养可以产生单克隆抗体B.接种过SARS疫苗的动物不再感染SARS病毒,是因体内已经形成该病毒的记忆细胞C.信使RNA分子的碱基数量大约是相应基因内含子碱基数量的1/2D.以信使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就可以获得目的基因参考答案:B3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参考答案:答案:D34.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5:1B.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灰身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8:1C.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3:1D.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杂交,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8:5参考答案:C【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纯种灰身果蝇BB与黑身果蝇bb杂交,产生的F1代基因型为Bb,再自交产生F2代基因型为1BB、2Bb、1bb,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bb除去,让灰身果蝇(1BB、2Bb)自由交配,F3代黑身的比例为,据此答题.【解答】解:A、F2代基因型为1BB、2Bb、1bb,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bb除去,让灰身果蝇(1BB、2Bb)自由交配,F3代黑身的比例为,即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2代基因型为1BB、2Bb、1bb,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bb除去,让灰身果蝇(1BB、2Bb)自交,F3代黑身的比例为,所以灰身:黑身=5:1,B错误;C、若F2代中黑身果蝇不除去,则F2代基因型为1BB、2Bb、1bb,B个概率=B的概率=,所以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后代黑身的比例为,则灰身:黑身=3:1,C正确;D、同理,若F2代中黑审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自交,则F3中灰身:黑身=():()=5:3,D错误.故选:C.35.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参考答案:B36.只有在细胞保持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①用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②用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③用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洋葱细胞中的DNA和RNA⑤用洋葱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A.①②③

B.

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CA选项中的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细胞已经被杀死了;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用15%的盐酸解离时,细胞已经被杀死;C选项中的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所以细胞是活的;D选项中的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细胞也被杀死了;所以C正确

37.一切规律的探索,归根结底是方法的探索。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科学方法的创新,下列有关科学家在研究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时所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发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于水B.摩尔根和他的同事通过假说演绎法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艾弗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转化因子”的本质是DNA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参考答案:【知识点】B3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答案解析】C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发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A正确;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38.科研人员从南瓜的某一品种中发现了一株突变型植株(H﹣f),进行相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据此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表1:H与H﹣f的性状比较

植株性状H(野生型)H﹣f(突变型)果形扁圆形长纺锤形单果质量1.121.37表2:杂交实验及结果组别杂交组合结果(野生型:突变型)1♂H﹣f×♀H47:02♀H﹣f×♂H43:03F1自交40:124F1×H49:0A.F1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于4:1B.南瓜果形的扁圆形和长纺锤形称为相对性状C.通过第1、2组实验,可判断突变型为显性性状D.F1自交得到的数据,判断突变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参考答案:B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分析表格2:第1、2组实验中,后代均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为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分离比为40:12≈3:1,说明突变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解答:解:A、F1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40:12≈3:1,A错误;B、南瓜果形的扁圆形和长纺锤形是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B正确;C、通过第1、2组实验,可判断突变型为隐性性状,C错误;D、F1自交得到的数据,判断突变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相对性状、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关键词答题;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39.实验发现,肾上腺素可以使心脏收缩增强。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属于拮抗作用B.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C.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失活D.在上述过程中,心脏活动的条件均属于体液调节参考答案:C激素间存在协同关系和拮抗关系,肾上腺素属于体液调节中的激素,乙酰胆碱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的神经递质,两者之间的作用不存在拮抗作用,A错误;肾上腺素属于氨基酸类衍生物,乙酰胆碱是一种有机碱,它们的化学本质都不是蛋白质,B错误;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失活,C正确;在上述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40.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1/88

B.1/22

C.7/2200

D.3/800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图是水稻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在适宜温度、光照强度条件下,研究CO2浓度倍增对干旱条件下水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的部分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CO2的受体是______________,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含量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2)卡尔文循环产物3-磷酸甘油醛大量运出叶绿体,却没有导致叶绿体内磷酸越来越少,据图推测,补充叶绿体内磷酸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据研究,夜间卡尔文循环停止后,叶肉细胞仍有蔗糖运出,其来源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干旱降低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CO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还能通过提高________________来增强抗旱能力。参考答案:

(1).核酮糖二磷酸

(2).降低、基本不变

(3).3-磷酸甘油醛转变成蔗糖时脱下的磷酸可运回叶绿体(叶绿体外的Pi回运)

(4).叶绿体内的淀粉分解转化

(5).气孔开度降低,CO2吸收减少

(6).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图1仅仅包含在叶绿体基质这发生的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其中CO2与受体物质(核酮糖二磷酸)即C5结合生成3—磷酸甘油酸,再在ATP供能和[H]的作用下,一部分还原为C5,一部分生成糖类。图2是研究CO2浓度倍增和干旱条件下对水稻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度以及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从干旱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水稻幼苗气孔开度小,净光合速率低;同等条件下,CO2浓度增加,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增加。(1)图l中CO2的受体是核酮糖二磷酸。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由于合成3一磷酸甘油酸减少,而消耗3一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醛没有明显变化,所以3一磷酸甘油酸含量降低,3-磷酸甘油醛含量不变。(2)据图l推测,补充叶绿体内磷酸的途径是3一磷酸甘油醛转变成蔗糖时脱下的磷酸可运回叶绿体。夜间卡尔文循环停止后,叶肉细胞仍有蔗糖运出,其来源最可能是叶绿体内淀粉分解转化。(3)分析图2数据可知,干旱降低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气孔开度降低,CO2吸收减少。CO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净光合速率,还能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增强抗旱能力。【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要读懂图解的含义和表格各项数据的关系,如外界条件干旱、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气孔开度和水分利用率等来达到目的的。42.绞股蓝叶片对TMV(烟草花叶病毒)具有抗感染能力,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抗TMV基因,可以合成一种抗TMV蛋白.烟草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双子叶植物,由于TMV的感染会导致大幅度减产.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TMV的烟草,主要流程如图所示.(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

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基因.(2)科学家从绞股蓝细胞中提取抗TMV基因转录的RNA,然后合成目的基因.图中①过程表示

,获得的目的基因必须在两侧添加

.(3)④过程将重组Ti质粒导入烟草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是

.(4)由图分析,在过程③构建的重组Ti质粒上应该含有的标记基因是

基因.(5)在过程⑤培养基中除含有卡那霉素及植物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外,还必须添加

以保证受体细胞能培养成再生植株.(6)过程⑥可采取

的方法,检测植株是否合成了抗TMV蛋白.在个体水平的鉴定过程中,可通过

的方法来确定植株是否具有抗性.参考答案:(1)全部

部分(2)反转录

启动子

终止子(3)农杆菌转化法(4)卡那霉素抗性(5)植物激素(6)抗原﹣抗体杂交

接种烟草花叶病毒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题图:①是逆转录过程,③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④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⑤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过程,⑥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解答】解:(1)基因组文库含有某种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