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_第1页
配网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_第2页
配网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_第3页
配网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_第4页
配网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配网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PAGE配网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目录第一章配电线路基础施工工艺11.1适用范围11.2施工流程11.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1第二章配电线路杆塔施工工艺62.1适用范围62.2施工流程62.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6第三章配电线路架线施工工艺183.1适用范围183.2施工流程183.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18第四章配电线路平行集束电缆施工工艺314.1适用范围314.2施工流程314.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31第五章柱上变压器施工工艺415.1适用范围415.2施工流程415.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415.4示例图片43第六章柱上开关施工工艺446.1适用范围446.2施工流程446.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446.4示例图片46第七章柱上跌落式熔断器施工工艺477.1适用范围477.2施工流程477.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477.4示例图片48第八章柱上负荷隔离开关施工工艺498.1适用范围498.2施工流程498.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498.4示例图片51第九章柱上隔离开关施工工艺529.1适用范围529.2施工流程529.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529.4示例图片53第十章柱上避雷器施工工艺5410.1适用范围5410.2施工流程5410.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5410.4示例图片55第十一章配电站施工工艺5611.1适用范围5611.2施工流程5611.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5611.4示例图片65第十二章箱式变施工工艺6612.1适用范围6612.2施工流程6612.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6612.4示例图片71第十三章电缆施工工艺7213.1适用范围7213.2施工流程7213.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7213.4示例图片75第十四章电缆附件施工工艺7614.1冷缩中间接头施工工艺7614.2绕包中间接头施工工艺8514.3冷缩终端头施工工艺9014.4插拔式终端头施工工艺96第十五章试验施工工艺10215.1一般要求10215.2配电变压器试验工艺10615.3柱上(负荷)开关试验工艺10915.4柱上(负荷)隔离开关试验工艺11015.5柱上跌落式熔断器试验工艺11115.6柱上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试验工艺11215.7电力电缆试验工艺11315.8试验报告11515.9试验现场图片121第十六章主要引用标准123PAGE127第一章配电线路基础施工工艺施工准备线路复测施工准备线路复测接地开挖基础分坑基础开挖基础回填接地沟回填质量验收场地清理图1-1施工流程图适用于35kV及以下配电线路工程施工。1.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图见图1-1。1.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1.3.1施工准备施工人员充分熟悉工程设计图纸资料和配电工程施工规范。在进入施工复测工作前对施工现场和线路路径进行充分的查勘。根据工程设计、地形环境要求,配置相应的工程人员和复测仪器工具。根据基础型式选取相应的施工机具和方法。爆破施工时必须遵守爆破作业的有关规定。1.3.2线路复测20k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应使用经纬仪进行定位复测。对于定位要求较高的规划场地和道路,以及杆位精度准确的20kV及以下线路,亦可采用全站仪或GPS卫星定位仪进行复测。见图1-2、1-3。按设计给定的杆塔中心桩位置、方向和高程等参数进行复测。复测后相比较原设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1)以线路相邻杆位的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方向偏差大于50mm。(2)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中心桩间的距离与值偏差大于设计档距的1%。(3)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大于1'30''。图1-2经纬仪定位图1-3规划道路GPS卫星精确定位如下特殊地点复测时应重点控制:1)导线对地距离可能不够的标高。2)杆塔位间被跨越物的标高。3)相邻杆位的相对标高。因地形或障碍物等原因,需改变杆塔或拉线坑位置,根据设计变更流程处理。对设计平断面图中未标识的新增障碍物应重点予以复核。1.3.3基础分坑分坑前施工人员应熟悉杆塔明细表。首先核对地点、线路方向、桩位、杆号、杆型等是否与杆塔明细表一致,再按照分坑尺寸进行分坑。分坑应根据定位的中心桩位,依照规定的尺寸,测量出基础开挖范围,用细白灰在地面上划出白线。为使坑洞明显清楚,同时沿白线内侧暂挖深100~150mm。每基杆位的分坑,除主杆基坑(以下简称主坑)外,还应包括所有的拉线坑(以下简称拉坑)的分坑。分坑时,应根据杆塔中心桩位置,作出与中心桩对应施工及质量控制的辅助桩,并做好记录,以便恢复该杆位中心桩。见图1-4、1-5、1-6。图1-4单杆基础放样图1-5铁塔基础放样图1-6双杆基础放样主坑的马道方向应根据立杆施工要求而定。除特殊情况外,直线杆马道应开在顺线路方向,转角杆的马道应垂直于内侧的二等分线;用固定式抱杆立杆,不开马道。分坑口尺寸应根据基础埋深及土质情况而定,如无规定时,可参考下式进行计算:a=b+0.2+ηh(m)式中:a-坑口边长b-底盘边长η-坡度系数(根据土质决定,对于一般粘土可取0.4,对于坚硬土取0.3)h-坑深若土质较差时,坑口可适当放大,马道尺寸应根据坑深及立杆施工的需要而定,一般马道长为1~1.5m,槽底深为0.6~1.2m,槽宽为0.4~0.6m。分坑注意事项:(1)分坑时应复核杆位、边坡、基础及拉线坑保护范围。(2)杆塔中心桩移桩的测量精度不应超过5‰。1.3.4基础开挖配电线路上采用的基础形式基本包括单一类型的底盘、卡盘和拉盘三种,统称为三盘开挖。圆坑开挖(1)不带底盘卡盘的电杆洞宜采用圆形坑为主。见图1-7。(2)当埋深小于1.8m时,一次开挖成形。埋深大于1.8m时,宜采用阶梯形,以便于开挖施工人员立足,再继续开挖中心坑。见图1-8。图1-7圆杆洞开挖图1-7圆杆洞开挖图1-8阶梯形杆洞开挖(3)固定抱杆起吊电杆圆坑可不开马道。采用倒落式抱杆起立电杆应开马道。(4)杆洞直径宜大于杆根直径200mm以上,以便于电杆组立矫正。(5)遇到地下高水位或流沙坑时,可采用防护桶或护壁沉降方法。方坑开挖(1)方形坑的开挖,以分坑后的坑洞白灰线为边,向下挖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坑深进行放边坡,防止坍塌,一般粘土取1:0.2坡度为宜。(2)易坍塌基坑,应加大放坡系数或采用阶梯形开挖方式。(3)地下高水位或容易坍塌的土层,应当天开挖,当天立杆。若不能在一天内完成开挖、立杆的,可以分段开挖,到达规定的深度,随即立杆回填。(4)方坑深超过1.5m时,应采用挡土板支撑坑壁,挖掘过程中应注意挡土板有无变形及断裂现象,如发现应及时更换,更换挡土板支撑应先装后拆。见图1-9、1-10。图1-9方坑机械开挖图1-10挡土保护(5)拉线坑的坑底应垂直于拉线方向开挖成斜坡形。见图1-11、图1-12图1-11杆洞及马道图1-12拉盘埋设桩基础开挖桩基础开挖(除岩石地质以外),应设置防止坍塌的混凝土护壁,护壁按每下挖1m支模浇制护壁一道。桩基础开挖时应采用手摇式绞车提升渣土。深桩基础开挖时,桩口应设专人监护,并设围栏,深基础开挖人员必须采取通风、防尘、防坠落的措施。见图1-13、1-14。图1-13桩基础开挖图1-14护壁基础开挖时应注意的事项:(1)各类基础开挖前,应对沿线地下管线和构筑物进行调查摸底,在有地下光缆、管道、电缆等地下设施的地方开挖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同意,严禁采用大型机械和冲击工具开挖。(2)基础开挖时,应以设计提供的基面为基准,并重新核对规划标高,防止线路基础与其他设施的标高不配套。(3)各类基坑口边沿1.5m范围内,不得堆放余土、材料、工器具等。对于易积水和冲刷的杆塔基础,应在基坑外修筑排水沟。(4)杆塔基础开挖坑深度允许偏差为+100~-50mm。(5)基坑开挖时要防止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减少山地滚石的形成。1.3.5接地沟的开挖(接地防腐、焊接要求)依据施工图规定的接地装置型式进行开挖沟体,开挖深度不宜小于0.7m,在耕作地区开挖应在1m为宜,宽度可依施工现场情况取0.3~0.4m,沟底应平整无杂物。开挖接地沟应避开公路、人行通道、地下管道、电缆设施等。遇其他障碍可以绕道,并应尽量减少弯曲。接地沟开挖的长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有负偏差,沟中影响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的杂物应清除。见图1-15、1-16。图1-15接地沟开挖图1-16接地沟深度测量对于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段,应尽量选择沿河、水塘等处土壤电阻率较低地段布置;沿山坡开挖时,宜沿等高线开挖。如有两条及以上接地沟布设时,两接地沟间平行距离不应小于5m。1.3.6基础回填回填前,应清除坑内的杂质,检查基础组件的完好。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回填300mm至500mm厚夯实一次。石子与土按3:1掺合后回填夯实。松软土质的基坑,回填土时应增加夯实次数或采取加固措施。见图1-17。图1-17基础夯实过程图1-18高出地面300mm的防沉土回填土后电杆基坑、拉坑应设置防沉土层。防沉土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培土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见图1-18。预制拉线基础回填时,拉棒的方向、角度应正确,各部连接环与拉棒应成直线,不得有构件横置或卡位现象。1.3.7接地沟回填接地沟回填不得掺有石块及其他杂物的泥土填入,回填后应夯实并筑有防沉层,其高度宜为100~300mm。不得在沟边取土。易被冲刷的接地沟表面应采取混凝土护面或砌石灌浆等保护措施。1.3.8场地清理施工完毕应即使做好场地平整,余土处理工作,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1.3.9质量验收按照《35kV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配电线路杆塔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材料检查施工准备材料检查横担安装质量验收绝缘子金具安装现场布置电杆组立拉线组装图2-1施工流程图适用于35kV及以下配电线路钢管塔、铁塔、混凝土电杆组立与横担及附件施工。2.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图见图2-1。2.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2.3.1施工准备杆塔组立前应进行检查。基础必须经中间验收合格,基坑尺寸符合要求,预制构件埋设得当,现浇混泥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值。当采取有效防止基础承受水平推力的措施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不同的地形环境和杆塔形式应确定不同杆塔组立的施工方案,并编写作业指导书。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法。参加施工人员应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熟悉施工场地。现场的场地进行清理,对不能清理的设施应做好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的机具应经试验合格,合理选择起重工具,起重工具应符合许用强度并符合使用安全规定。杆塔组立应采用钢丝绳,钢管塔施吊时应采取防止镀层损伤的措施。选择适宜的气候环境和条件,避免在风、雨、雷、雪天及其他恶劣气候条件进行施工。2.3.2材料检查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制造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的规定,施工前应进行外观检查:(1)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露筋、跑浆等现象。(2)放置地平面检查时,应无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的宽度不应超过0.1mm。(3)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1/1000。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制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地规定:(1)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露筋,跑浆等现象;(2)应无纵向、横向裂缝;(3)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1/1000;钢圈连接的混凝土电杆,宜采用电弧焊接,焊接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必须由有资格的焊工操作,焊完的焊口应及时清理,自检合格应在规定的部位打上焊工钢印代号;(2)钢圈厚度大于6mm时应用V型坡口多层施焊;(3)焊缝应有一定的加强面,其高度和遮盖宽度应符合规定。混凝土电杆上端应封堵。设计无特殊要求时,下端不封堵,放水孔应打通。见图2-2、2-3。图2-2电杆顶封堵图2-3电杆焊接及防腐处理分段法兰连接的电杆,上下段电杆的合缝线应对正,垂直方向螺栓统一由下向上穿,紧固后应有防腐处理。见图2-4图2-4内法兰螺栓连接钢管电杆(1)钢管电杆在装卸及运输中,杆端应有保护措施,运至桩位的杆段及构件不应有明显地凹陷、扭曲等变形;(2)钢管电杆若为焊接连接时,应符合混凝土电杆钢圈的焊接要求和规定。杆段间若为套接连接的,其套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套接长度,若为螺栓连接的,按双螺帽要求紧固;见图2-5、2-6。图2-5套接后钢管电杆(防坠装置)图2-6螺栓连接钢管电杆(3)钢管电杆连接后,其分段及整根电杆的弯曲均不应超过其对应长度的2‰;(4)混凝土预制件的制造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纵向裂缝和缺陷。见图2-7、2-8、2-9、2-10。图2-7卡盘外观检查图2-8卡盘安装图2-9拉盘外观检查和组装图2-10底盘外观检查金属制造的附件和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应采用热镀锌制品。金属附件及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等现象。金具组装配合应良好,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表面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GB2314(2)线夹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面符合要求;(3)镀锌良好,无皮剥落,锈蚀等现象。绝缘子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瓷件与铁件组合无歪斜现象,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2)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3)弹簧销、弹簧垫的弹力适宜。见图2-11、2-12。图2-11金具与绝缘子串配合局部图(换铝合金)图2-12金具与绝缘子串配合整体图2.3.3现场布置(加现场布置示意图)固定式抱杆整体起吊。固定式抱杆的起吊方式,适宜15m及以下的配电杆塔组立。该种起吊方式基本上不受地形限制,所以在配电线路的杆塔施工中广泛采用。(1)用固定抱杆(人字抱杆和独立抱杆)起吊水泥杆,按要求布置前后浪风绳、绞磨桩、绞磨、导向滑轮、人字抱杆、滑轮组、调整绳、锚桩等。抱杆的起吊的布置应符合环境要求。(2)采用人字抱杆起吊的方式,应注意起吊中心、前浪风、后浪风应在一条线上。抱杆根开一般取抱杆长度的1/3,根开间以钢丝绳连锁。见图2-13。图2-13人字抱杆间连锁索(3)抱杆的长度宜取杆塔重心高度加1.5~2m,前后浪风桩至杆坑中心距离,宜取杆塔高度的1.2~1.5倍。起吊15m及以下的电杆时,在亚粘土区及市区施工用的锚桩采用圆桩,土质松软或起吊15m以上的电杆时,应对受力较大的后方桩适当加强。见图2-14。图2-14人字抱杆布置图2-15人字抱杆脚垫木防沉(4)起吊15米以上的电杆,若采用单吊点方式起吊,为避免杆身吊点处承受弯矩过大产生裂纹或折断,宜在起吊15m以上的电杆吊点处绑扎加强木,其长度可选择杆长的1/3~1/2。(5)滑轮组的选择,应根据被吊电杆的重量决定。杆重500kg及以下,可选用一只定滑轮直接牵引;水泥杆重500~1000kg,可选用1-1滑轮组牵引;1000~1500kg,可选用1-2滑轮组牵引;1500~2000kg,可选用2-2滑轮组牵引。(6)现场土质疏松时,抱杆脚需绑道木或加垫木,以防止抱杆受压后出现下沉情况。见图2-15。吊车起吊电杆吊车起吊方式,具有方法灵活机动、施工方便、人力投工少效率高的特点。(1)起吊前在作业范围内,宜在吊臂高度和旋转距离的1.2倍布置警戒隔离线,设置警告标志,防止行人车辆进入;(2)起吊地点应选择结实平坦宽广的场地,并注意周围有无管道、电力、电缆线路等在起重机回转范围内,确保安全作业空间范围;严禁在软土地基和斜面等处作业;(3)选择起吊地点后应打开支腿,并用枕木垫实并进行试压;(4)电杆起吊点选择与吊车起重的布置相适应。电杆不应在起吊过程中拖拉、碰撞;(5)电杆顶部设置方向调整绳。见图2-16、2-17。图2-16吊车支腿的布置图2-17吊车起吊布置倒落式抱杆整体起立电杆倒落式抱杆的起吊方式,宜用于18m及以上的杆塔组立。(1)倒落式抱杆起立后对地面夹角,宜在55º~70º之间;(2)倒落式抱杆失效脱落时对地面的夹角,应以杆塔对地面的夹角来控制,应在杆塔对地面的夹角不少于50º时;(3)总牵引地锚中心、人字抱杆中心、杆塔中心及制动钢绳桩锚中心,此四中心点必须在同一直线上;(4)倒落式抱杆的有效高度取等于杆塔结构重心高度的80~100%为宜,抱杆长度取杆塔高度的1/2;(5)倒落式抱杆根开取抱杆长度的1/3,根开间以钢丝绳联锁。抱杆在起立过程中应注意不与杆塔触碰为原则,抱杆根部距基坑边(支点)的距离,可取等于杆塔结构重心高度的20~40%;(6)吊点的数目取决于起吊过程中杆身所承受的最大弯矩,应不超过杆身所容许承受的弯矩,15m及以下或强度较高的杆塔,可以采用单吊点方式起吊,验算强度不能满足时,应改为双吊点起立。Φ300mm18~24m的等径杆可采用双吊点,27~30m的等径杆可采用三吊点,30m以上应采用四吊点起立。2.3.4电杆组立电杆起立顶端至地面0.8m时,应停止牵引进行冲击试验。对杆塔弯曲度、各部位的地锚受力及位移、各处索具、滑车、机具等设备的异常、抱杆根部、吊车支腿下沉、指挥信号畅通、人员布置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生异常,应将杆塔放回地面进行处理,然后继续起吊。见图2-18、2-19。图2-18起吊冲击试验图2-19人字抱杆起吊过程杆塔起立至约70º时,应放慢起立的速度,并加强监视,随时控制电杆竖直位置的距离,当起吊约80º时,停止牵引,应利用临时拉线调整杆塔。电杆、钢管塔固定(1)电杆、钢管塔就位后,利用线锤(或经纬仪)找正。找正后回填土按要求夯实或紧固地脚螺母。(2)杆塔立好经调整垂直后,须符合下列条件,才能拆除临时拉线:1)钢管塔的底脚螺栓已经紧固;2)无拉线电杆已回填夯实;3)永久拉线已安装完毕;(3)单杆电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线杆的横向线路位移不应大于50mm;2)直线杆的倾斜,20kV架空电力线路不应大于杆长的3‰;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杆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3)转角杆的横向线路位移不应大于50mm;4)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电杆应正直,不得向内外角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预偏,其预偏值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紧线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4)双杆电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线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2)转角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顺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3)迈步不应大于30mm。4)根开不应超过±30mm。见图2-20、2-21。图2-20单杆校正图2-21双杆校正2.3.5横担安装螺栓连接的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螺杆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间隙;(2)螺栓紧固后,螺杆丝扣露出的长度,单螺母不应少于两个螺距;双螺母可与螺母平齐;(3)当必须加垫圈时,每端垫圈不应超过两个。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立体结构: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2)对平面结构:顺线路方向,双面构件由内向外,单面构件由送电侧穿入或按统一方向;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见图2-22、2-23。图2-22水平结构螺栓穿向图2-23立体结构螺栓穿向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90º转角杆(上、下)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横担安装应平整,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见图2-24、2-25、2-26。(1)横担端部上下倾斜不应大于20mm。(2)横担端部左右扭斜不应大于20mm。(3)双杆的横担,横担与电杆连接处的高差不应大于连接距离的5/1000;左右扭斜不应大于横担总长度的1/100。见图5-27。图2-24单横担安装图图2-25双横担安装图图2-26分支横担安装图图2-27双杆横担安装图2.3.6金具、绝缘子安装瓷横担绝缘子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直立安装时,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应大于10mm。(2)当水平安装时,顶端宜向上翘起5º~15º;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应大于20mm。(3)当安装于转角杆时,顶端竖直安装的瓷横担支架应安装在转角的内角侧(瓷横担应装在支架的外角侧)。见图2-28、2-29。图2-28水平双瓷横担安装图图2-29水平单瓷横担安装图绝缘子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应牢固,连接可靠,防止积水。(2)安装时应清除表面污垢及其他附着物。见图2-30、2-31。图2-30直线柱式瓷瓶安装图2-31直线双柱式瓷瓶安装(3)悬式绝缘子安装,尚应符合以下规定:电杆与导线金具连接处,无卡压现象。耐张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应由上向下穿入。当有困难时可由内向外或由左向右穿入。悬垂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应向受电侧穿入。两边线应由内向外,中线应由左向右穿入。(4)绝缘子裙边与带电部位的间隙不应小于50mm。见图2-32、2-33。图2-32悬式单串瓷瓶安装图2-33悬式双串瓷瓶安装金具组装配合应良好(见图2-34)。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表面光洁,无裂缝、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2)线夹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面符合要求(3)镀锌良好,无锌皮剥落、锈蚀现象。绝缘子及瓷横担绝缘子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瓷件与铁件组合无歪斜现象,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2)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图2-34金具组装与引流线形式图2-34金具组装与引流线形式绝缘耐张线夹的安装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绝缘耐张线夹在采用前应对外观进行仔细检查金属部件,其表面均应进行热镀锌防腐处理,镀锌层的质量及厚度应符合要求。核对规格、型号是否与导线匹配。严禁用大线夹固定小导线。(2)绝缘耐张线夹的安装,安装时绝缘线应剥去绝缘层,其长度和线夹等长,误差不大于5mm。剥离绝缘层应采用专用的切削工具,不得损伤导线;(不剥绝缘层部分增加)(3)导线在线夹楔形压板拉紧固定后,线夹尾端紧固螺丝应拧紧,形成足够的双重握着力。见图2-35。带绝缘罩铝并沟线夹安装方法:(补充C型弹力线夹的安装)(1)铝并沟线夹与绝缘线的连接部分,应用专用工具剥去绝缘层,其长度和线夹等长,误差不大于5mm。在连接前导线必须经过净化,用汽油擦净并用钢丝刷刷去线芯和线夹的污垢,涂抹一层复合电力脂。每相不少于二只并沟线夹连接。(2)并沟线夹加绝缘罩使用,绝缘罩内有积聚凝结水的空间,排水孔应在下方。(3)绝缘架空线耐张杆处的引流线不宜从主导线处剥离绝缘层搭接,应从线夹延伸的尾线处进行搭接。同时对于起点、终端杆耐张线夹处的尾线预留长度应充足,打圈迂回与主导线进行绑扎。(4)绝缘罩的进出线口应具有确保与所用架空绝缘导线密封的措施。(5)绝缘罩应锁紧各机构,该锁紧机构应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使两部分可靠结合且不会自动松开。见图2-36。图2-35绝缘耐张线夹安装图2-36带绝缘罩铝并沟线夹安装架空绝缘线穿刺线夹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使用与导线的规格和电压等级相符的穿刺线夹,安装点与耐张线夹的距离位置应不小于0.5m。每相不少于二只穿刺线夹连接。(2)将线夹上的螺母松开,无需剥去导线绝缘层,然后将线夹卡在导线上。(3)使用专用力矩扳手拧紧穿刺线夹上部地螺母,使螺栓紧固,在拧地过程中要注意导线位置的变化,在手柄上缓缓加力,以随时调整导线,使穿刺线夹与导线平行。用专用力矩扳手均匀交替拧紧两个力矩螺母直至断开即可。见图2-37。架空绝缘线穿刺接地线夹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使用导线的规格和电压等级,选用合适规格的穿刺接地线夹,安装点与耐张线夹的距离位置应不小于0.5m。(2)将线夹上的螺母松开,无需剥去导线绝缘层,然后将线夹卡在导线上。(3)使用专用力矩扳手拧紧穿刺接地线夹上部地螺母,使螺栓紧固,使验电环与导线平行。见图2-38。架空绝缘线接地环设置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绝缘线路的干线、耐张段、分支线路的首端和末端,及有可能反送电的分支线的导线上应设置绝缘接地线夹。(2)同杆架设的线路,若上方线路在该基杆上已设置接地装置,下方线路亦应在该基杆上相应设置接地环。(3)线路与其它高电压等级线路的交跨点处应设置接地环。见图2-39。图2-37架空绝缘线穿刺线夹安装图2-38架空绝缘线穿刺接地线夹安装图2-39架空绝缘线接地环装设2.3.7拉线组装线盘的埋设深度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棒与拉线盘应垂直,连接处应采用双螺母,其外露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500~700mm。拉线坑应有马道,回填土时应将土块打碎后夯实。拉线坑宜设防沉层。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后对地平面夹角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大于3º;2)特殊地段应符合设计要求。(2)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3)跨越道路的拉线,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对通车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5m。(4)采用UT型线夹及楔形线夹固定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前丝扣上应涂润滑剂;2)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芯;3)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固定可靠,线夹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为300~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应扎牢;4)同一组拉线使用双线夹并采用连板时,其尾线端的方向应统一;5)T型线夹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篮螺栓应封固。见图2-40、2-41。图2-40UT拉线组装图(螺杆长度或换示意图)图2-41杆上拉线组装图(5)采用绑扎固定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拉线两端应设置心形环;2)钢绞线拉线,应采用直径不大于3.2mm的镀铁线绑扎固定。绑扎应整齐、紧密、最小缠绕长度应符合下表2-1的规定。表2-1最小缠绕长度钢绞线截面(mm²)最小缠绕长度(mm)上段中段有绝缘子的两端与拉棒连接处下端花缠上端252002001502508035250250200250805030030025025080采用拉线柱拉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见图2-42。拉线柱的埋设深度,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坠线的,不应小于拉线柱长的1/6;采用无坠线的,应按其受力情况确定。拉线柱应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0º~20º。坠线与拉线柱夹角不应小于30º坠线上端固定的位置距拉线柱顶端的距离应为250mm。坠线采用镀锌铁线绑扎固定时,最小缠绕长度应符合表2-1的规定。一基电杆上装设多条拉线时,各条拉线的受力应平衡。见图2-43图2-42拉线柱拉线安装图2-43拉线装设图(1)采用镀锌铁线合股组成的拉线,其股数不应少于三股。镀锌铁线的单股直径不应小于4.0mm,绞合应均匀、受力均衡,不应出现抽筋现象。(2)合股组成的镀锌铁线的拉线,可采用直径不小于3.2mm镀锌铁线绑扎固定,绑扎应整齐紧密,缠绕长度为:1)5股以下者,上端:200mm;中间有绝缘子的两端:200mm;下缠150mm,花缠250mm,上缠100mm。2)合股组成的镀锌铁线拉线采用自身缠绕固定时,缠绕应整齐紧密,缠绕长度:三股线不应小于80mm,5股线不应小于150mm。(3)拉线穿导线安装的,应加装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子,拉线绝缘子在断拉线情况下,距地面不应小于2.5m。(增加绝缘子的安装方法)(4)顶(撑)杆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杆底部埋深不宜小于0.5m,且设有防沉措施。2)与主杆之间夹角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º。3)与主杆连接应紧密、牢固。2.3.8质量验收按照《35kV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602-1996

第三章配电线路架线施工工艺施工准备现场检查与布置施工准备现场检查与布置紧线放线导、地线连接弧垂观测附件安装质量验收绝缘子绑扎图3-1施工流程图适用于35kV及以下配电工程架线施工。3.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图见图3-1。3.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3.3.1施工准备架线前应全面掌握沿线地形、交叉跨越、交通运输、施工场地及施工资源的配置情况,熟悉工程的设计要求,正确选择放线方法,组织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选择导线弧垂观测档,并确定导线弧垂观测方式。3.3.2现场检查与布置检查杆塔是否已经校正,有无倾斜或缺件需纠正补齐。跨越公路、铁路及一级通讯线路和不能停电的电力线路,应在放线前搭好跨越架,并检查跨越架。保证放线时导线与被跨越物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如表3-1表所示。见图3-2、3-3。检查线路是否停役,交跨的道路是否封道,障碍物是否清理。按预定施工方案进行人员安排、机具布置。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注意导线轴应平稳的摆放在放线架上,见图3-4。放线时人力组织应全面做好安排,对于下列岗位应设专人负责:(1)每只线轴设专责监护人;(2)每根导地线拖线时的领队负责人;(3)每基杆塔的登杆人;(4)各重要交叉跨越处或跨越架处的监护人;(5)沿线通讯负责人;(6)沿线检查障碍物的负责人。图3-2导线跨越架图3-3道路安全警示标志表3-1跨越架与被跨越物的安全距离被跨越物铁路公路110千伏送电线路35千伏送电线路20千伏配电线路10千伏配电线路低压线通讯线最小垂直距离(米)7632.52.5111最小水平距离(米)3~3.50.54331.511图3-4放紧线场地布置每基杆塔或导线展放牵引的转角处,必须设置合适匹配的滑车。展放导线的挂线滑轮应使用铝质滑轮,架空地线应使用钢质滑轮,通常放线滑轮均为单滑轮,导线截面大于240mm2应使用双滑轮及四滑轮。见图3-5、3-6。(滑轮与照片不对应,照片为尼龙滑车)图3-5朝天滑车图3-6悬挂滑车放线时通讯设备应畅通,也可以配备相应旗号作为辅助通讯措施。3.3.3放线一般的导线展放方法:(1)耐张段的配电线路放线施工采用人力地面拖线法,可以减少牵引设备及大量牵引绳。(2)人力方法展放导线,人员负重平地每人按30公斤考虑,山地按20公斤考虑。见图3-7。图3-7人力拖线(3)展放导线时根据导、地线长度和耐张段长度等情况,可以一条或数条同时展放。(4)人力牵引的速度不宜过快,与步行速度相近,防止导线缠绕,可在牵引钢绳端加装防捻器。(5)地面上牵引时,应有专人沿线查看,防止导线在坚硬物上磨擦等情况。若有断股、金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展放及时处理。(6)线盘应设置制动装置,防止线盘飞车。旧线更换放线方法:(1)线路改造中较多工程可采用以旧线牵引新线的方法放线。在旧线拆除前,新线与旧线绑扎后,利用旧线牵引进行展放。(2)旧线牵引新线时应注意连接处的处理,避免在展放过程中出现卡勾现象。见图3-8。图6-8新、旧线渡线牵引(3)几条线同时牵引时,要注意保持各相导线间的距离,不能互相交叉。(4)一般情况的放线和挂线,均应先上层后下层的顺序。放线和架线尽可能在当天连续进行直至紧线结束。(5)放线当天不能紧线时,可使导、地线承受适当的张力,保持导、地线的最低点脱离地面3m以上。还需要检查各交叉跨越处,以不妨碍电力、通讯、道航、道路为原则,导地线两端稳妥固定。未紧好的导地线腾空过夜时,必须做好以下措施:1)一般通道路口的导线,应挖沟埋入地下。2)河道处应将导、地线沉入河底。3)其他交叉跨越,应设法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以保证电力、通讯、道航、道路安全。4)无法保证电力、通讯、道航、道路的线路,应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绝缘线展放(1)架设绝缘线宜在干燥天气进行,气温应符合绝缘线施工的规定。(2)展放线过程中,应将绝缘线放在塑料滑轮或套有橡胶护套的铝滑轮上。滑轮直径不应小于绝缘线外径的12倍,槽深不小于绝缘线外径的1.25倍,槽底部半径不小于0.75倍绝缘线外径,轮槽槽倾角为15°。(3)展放线时,绝缘线不得在地面、杆塔、横担、瓷瓶或其它物体上拖拉,以防损伤绝缘层。(4)宜采用网套牵引绝缘线。3.3.4导、地线连接导、地线在紧线前,应对断头的导、地线,必须进行连接。此外,在放线时发现导线有损伤等问题,均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根据《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导线损伤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锯断重接:钢芯铝线的钢芯断股;钢芯铝线在同一处损伤的面积超过铝股总截面积的25%,单金属线在同一处损伤的面积超过总截面积的17%;金钩、破股已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连续磨损或断股虽在允许补修范围内,但其损伤长度已超出一个修补管所能补修的长度者。见图3-9。图3-9导线压接管连接导线损伤在下列范围内时,允许修补或缠绕处理:(1)钢芯铝线在同一处损伤的面积占铝股总面积的7~25%者,应用补修管修补;在同一截面处损伤超过免处理范围,但其面积占铝股总面积7%及以下者,可以缠绕。单金属线同一处损伤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17%者,可用补修管补修;在同一截面的损伤超过免处理范围,但其面积占总面积的7%及以下者,可以缠绕;补修管也可用补修预绞丝代替,但须加强运行监视。不论用何种补修方式,其损伤范围必须在补修器两端各30毫米以内。见图3-10。图3-10导线缠绕补修(2)作为架空地线的钢绞线,7股者断2股及以上,必须割断重接;断1股允许补修;19股者允许断1股,但应将断头绑扎线扎牢。单股损伤深度超过直径的1/2时,按断股论;如为特殊需要而设计制造的导线及架空地线,其损伤处理标准,按设计规定执行;导线及架空地线在一个档距内,每根线只允许有一个连接管及三处补修管。补修管间或补修管与直线连接管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5m;直线连接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愈远愈好,至少须位于护线条或防震锤的安装范围以外,与耐张线夹的距离10kV应不小于0.5m,20kV应不小于15m。(3)免处理的要求:单股损伤深度小于直径的1/2;损伤部分的面积为导电部分总截面的5%以下者。绝缘线的连接和绝缘处理(1)绝缘线连接的一般要求。1)绝缘线的连接不允许缠绕,应采用专用的线夹、接续管连接。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绝缘线不做承力连接。2)在一个档距分相架设的绝缘线每根只允许有一个承力接头,接头距导线固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0.5m。3)剥离绝缘层、半导体层应使用专用切削工具,不得损伤导线,切口处绝缘层与线芯宜有45°倒角。4)绝缘线连接后必须进行绝缘处理。绝缘线的全部端头、接头都要进行绝缘护封,不得有导线、接头裸露,防止进水。(2)承力接头的连接和绝缘处理。见图3-11、3-12。1)承力接头的连接采用钳压法、液压法施工,在接头处包装辐射交联热收缩管护套和预扩张冷缩绝缘套管。2)中压绝缘线使用内外两层绝缘护套进行绝缘处理,低压绝缘线使用一层绝缘护套进行绝缘处理。3)有导体屏蔽层的绝缘线的承力接头,应在接续管外面先缠绕一层半导体自粘带和绝缘线的半导体层连接后再进行绝缘处理。每圈半导体自粘带间搭压带宽的1/2。4)截面为240mm²及以上铝线芯绝缘线承力接头宜采用液压法施工。图3-11绝缘线接线管压接图图3-12绝缘线连接(加装绝缘层)钳压连接。见图3-13、图3-14。(1)钳压连接时应检查钢模与连接管是否匹配。(2)检查连接管有无裂缝、毛刺,是否平直,弯曲度不得超过1%。(3)检查净化工艺是否符合要求。(4)检查连接管上的钳压印记是否正确。(5)确认导线穿入方向是否正确。(6)检查衬垫和导线露出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图3-13连接管划印图3-14连接管钳压(7)检查无误后,即可将导线连接管放进钢模内操作,自第一模开始,按次序钳压,每模压下以后应停留30s。钢芯铝绞线连接管应从中间开始,依次先向一端上下交错钳压,再从中间向另一端上下交错钳压。LGJ-240钢芯铝绞线的连接,必须用二只连接管,从中间向另一端顺序上下交错钳压,再钳压另一连接管。(8)绝缘线钳压时,钳压管两端口至绝缘层倒角间用绝缘自粘带缠绕成均匀弧形,然后进行绝缘恢复处理。液压连接液压连接方式由于所产生压力大,液压连接可靠,液压方法基本与钳压方法相同。绝缘线的绝缘恢复处理的要求见绝缘处理方法。见图3-15。图3-15连接端子液压3.3.5紧线耐张段两端的耐张杆塔,在紧线施工前应考虑设置临时补强措施。紧线耐张段两端耐张杆塔的补强绳,均需用钢丝绳;若耐张杆塔为永久拉线的,必须在相应挂线处侧横担端点,安装临时补强拉线;若耐张杆另一侧架空线已紧线完成,则不需要再安装补强拉线;临时拉线一般使用不小于ø9.5mm²钢丝绳或相应的钢绞线制作拉线,永久拉线地锚若大于45度并顺线路埋设的,可不另埋设临时地锚。见图3-16、3-17。图3-16临时地锚桩正面图3-17临时地)桩侧面紧线前的检查紧线前必须确认以下情况均已准备就绪后,方能发令开始紧线;(1)应由专人检查一遍导、地线有无损伤。导线有无相互交叉缠绕、有无障碍或卡住情况。(2)所有接头是否均已接妥。已发现的损伤部分是否均已处理完毕。(3)两端耐张杆塔的补强拉线或永久拉线是否已经过调整。(4)前端耐张杆塔上待紧的相应架空线是否已挂好。(5)所有交叉跨越线路的措施是否均稳妥可靠。主要交叉处有无专人看管。若紧线时需临时开断或落线是否已实施。(6)牵引设备是否准备就绪。(7)观测弧垂负责人员是否已到达指定杆塔部位并已做好准备。(8)负责通讯人员是否到位,通讯设备是否良好。(9)负责紧线操作人员及紧线工具是否已安全准备就绪。紧线方式根据每次同时紧线的架空线根数,紧线方式有单线法、双线法、三线法等,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1)单线法是最普通的紧线方法(俗称一线一紧法)。施工中的导线及钢绳布置清楚,不会发生混乱,在施工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也可施工,所需绳索工器具均较少;其缺点是整个紧线时间比较长。(2)双线法是两根架空线同时一次操作紧线,施工中用于同时紧两根架空地线或两根边导线,其施工布置,如图所示3-18。图3-18双线法紧线示意图(3)三线法。施工中一次同时紧三根导线,在一般的配电线路施工中采用较少。施工布置如图所示3-19。图3-19三线法紧线示意图紧线操作(1)紧线前要先收紧余线,用人力或用牵引设备牵引钢绳紧线,待架空线脱离地面约2~3米左右,即开始在耐张操作杆前面处套上紧线器。见图3-20、3-21。图3-20人力收余线图3-21紧线器紧线(2)紧线时使用与导、地线规格匹配的紧线器。推动线夹张开,夹入导线,使线夹夹紧导线。(3)紧线宜按先上层后下层,先地线后导线,先中线,后两边导线的次序。(4)采用机动绞磨或人力绞磨牵引紧线钢绳进行紧线时,负责指挥紧线人应随时注意拉力表及导、地线离地情况。若发现不正常或前方传来停止讯号,应迅速停止牵引,查明原因并处理后再继续牵引。见图3-22。图3-22紧线过程(5)架空线收紧接近弧垂要求值时,应即减慢牵引速度,待前方通知已达到要求弧垂值或张力值时,立即停止牵引,待一分钟无变化时,在操作杆塔上进行划印。(6)划印后,由杆塔上的施工人员在高空立即将导、地线卡入耐张线夹,然后将导、地线挂上杆塔,最后松去紧线器。此种操作方法因架空线不需要再行松下落地,通称一次紧线法。若高空划印后,再将导、地线放松落地,由地面人员根据印记操作卡线,同时组装好绝缘子串,再次紧线。高空操作人员待绝缘子串接近杆塔上的球头挂环时,立即将球头套入绝缘子碗头,插入弹簧销完成挂线操作,即为二次紧线。(7)耐张线夹内导线应包两层铝包带,在线夹两端应露出各50mm,铝带尾端必须压在线夹内,包扎时从中心开始包向两端;第二层从两端折回包向中间为止。绝缘线的紧线(1)紧线时,应采用胶质滑车或尼龙滑车,绝缘线不宜过牵引。应使用网套和面接触的卡线器,并在绝缘线上缠绕塑料和橡皮包带,防止卡伤绝缘层。(2)绝缘线的导线弧垂应按设计给定值确定。绝缘线紧好后,同档内各相导线的弛度应力求一致,设计误差不超过±50mm。(3)绝缘线紧好后,线上不应有任何杂物。3.3.6弧垂观测导、地线架设在杆塔上,应当符合设计要求的应力,架线施工时的弧垂,均由设计部门提供工程所使用的导、地线张力曲线和弧垂曲线图表,施工部门根据曲线图表查用。观测档的弧垂(1)观测档的选择1)紧线耐张段连续档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2)紧线耐张段连续档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3)紧线耐张段连续档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和中间各选择一档。4)观测档宜选择档距大和悬点高差小的档距,且耐张段两侧不宜作观测档。(2)观测档弧垂的计算。观测档的档距与代表档的档距不同,弧垂数值也不同,需要从查得的代表档距弧垂数值,换算到观测档得弧垂,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f观、f代分别为观测档和代表档的弧垂值(米),L观、L代分别为观测档和代表档的档距(米)(3)若一个耐张段内有两个以上观测档时,应依各观测档分别计算弧垂。导线弧垂的测法(1)等长法(即平行四边形)。等长法为配电线路架线施工最常用的观测弧垂的方法。施工班组容易掌握,观测精度高(见图3-23)。在A、B杆各挂弧垂尺(弧垂绳),从架空线悬挂点起始向下量出需测弧垂数值f,结扎一横观测板,调整架空线张力至A、B杆的横尺与导线最低点目测成一直线时,此时架空线得弧垂,即为要求的f值。在两杆塔悬挂点高低差不大的情况下,采用等长法观测弧垂比较精准,若悬点高差较大,宜采用异长法观测弧垂。图3-23等长法观测弧垂图(2)异长法:采用异长法测弧垂比等长法多一步计算手续。得A、B两杆悬挂得弧垂板数值,与弧垂f值得关系为:在B杆挂弧垂板,选择适当得b值,目的是使视线切点尽量接近架空线弧垂的底部,根据要求的f值,由上式即可算出A杆弧垂板的a值。再用等长法相同的测视方式,调整导线张力,使A、B的弧垂板与架空线的最低点底部成一直线,此时的弧垂即为要求的f值,如图所示:见图3-24。图3-24异长法观测弧垂图弧垂观测与紧线工作应注意的事项(1)耐张段紧线时若有两个以上的弧垂观测档,应先以靠近终端的观测档为紧线标准,然后再以其次的观测档为参考。(2)两个观测档时,当发生无法调整到两档均达到要求值时,差值相差不大,可以按较大档达到要求值为准,若相差过大,应查明原因设法解决。(3)三个观测档时,当发生无法调整到三档均达到要求时,若相差不大,可以两档或以中间观测档达到要求者为准。(4)观测弧垂时,当架空线最低点已达到要求值时,应立即先发出停止牵引的信号,等待一分钟以后待弧垂变化停止后,方可进行观测和调节弧垂值。见图3-25。图3-25弧垂观测(5)耐张段内若有直线小转角杆的,在紧线时必须指派专人登杆照看,防止放线滑轮卡住或导线跳出情况。直线小转角杆所挂的放线滑轮长度应接近导线固定点的中心位置。(6)耐张段中各档的施工人员,当架空线开始吊离地面时,对线上的树枝、杂物等附着物应清除。(7)弧垂观测时的温度计应悬挂在避开阳光直接照射之处;各相导线紧线时的气温,变化若在±2.5℃(8)螺栓式耐张线夹应注意倒装式耐张线夹的安装方向,其压紧螺栓环应在跳线一侧。3.3.7附件安装引流线的安装(1)耐张杆塔两面的导线紧好以后,必须将耐张杆塔两侧导、地线连接,螺栓式耐张线夹宜用铝并沟线夹将尾线连接。(2)铝并沟线夹与导线的连接部分,在连接前必须经过净化处理,用汽油擦净并用钢丝刷刷去导线和线夹的污垢,涂抹一层电力复合脂。每相不少于二只并沟线夹连接,尾线太短需另加搭接线时,必须满足过电流的要求。见图3-26。图3-26引流线防震锤的安装(1)其安装距离,直线杆塔从悬垂线夹中心起,量至防震锤中心;耐张杆由耐张线夹螺栓中心起,量至防震锤中心。见图3-27。图3-27直线和耐张杆塔防震锤安装示意图(只要一个防震锤)防震锤应与架空线规格相匹配。为了保护导线并增加握着力,安装防震锤时应在导线固定处缠绕铝包带(是否还需要),安装后两端露出15~30mm,安装距离误差不应大于30mm。防震锤安装后应在导、地线下方同一垂直面内,夹板的缺口方向为两边线向内,中线向右。固定螺栓必须用弹簧垫圈拧紧。3.3.8绝缘子绑扎瓷横担、柱式绝缘子绑扎。导线与绝缘子的绑扎要紧密,绑线排列要整齐,绑线与导线应选用同一种金属,绝缘线应使用单股铜塑线。铝绑线的直径宜选用ø2.6-3.0mm,铜线一般选用ø2.0mm。对于铝线,在绑扎的一段导线上,应先缠绕一层铝包带。柱式绝缘子绑扎分为单十字顶绑法和单十字侧绑法,即在导线上只搭扎一个十字,适用于小截面的配电线路。在大截面导线的配电线路应再加上一个十字,成为双十字绑法。瓷横担的绑扎和柱式绝缘子的绑扎法相同。见图3-28、3-29、3-30、3-31。图3-28直线瓷瓶导线固定图图3-29小转角导线固定图图3-30瓷瓶导线双固定俯视图图3-31瓷瓶导线双固定侧视图蝶式绝缘子绑扎。蝶式绝缘子的绑扎方法,见图3-32、3-33。图3-32蝶形绝缘子终端绑扎图图3-33蝶形绝缘子直线绑扎图重要交跨处的加强措施3.3.9质量验收根据下列规范、原则进行质量验收:《35kV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10kV配电网升压至20kV改造技术原则》《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602-1996第四章配电线路平行集束电缆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平行集束电缆品质检查施工准备平行集束电缆品质检查紧线与固定固定支架安装电缆的展放与归方引下及接户安装连接工艺质量验收接地环安装现场检查与试验图4-1施工流程图适用于1kV及以下集束型架空电缆线路施工。4.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图见图4-1。4.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4.3.1施工准备技术准备:熟悉设计施工图纸和平行集束电缆施工技术要求。材料准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综合工程用量对平行集束电缆、附件(拉攀、抱箍、L型支架、绝缘胶带、耐张悬吊线夹、C型压接管或并沟线夹、2.5mm2绝缘铜绑扎线等)进行材料准备。对到达现场材料的规格、质量、外观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同时必需收集产品的出厂质量资料,以归档备查。人员组织:技术员、安全员、质量负责人,安装施工人员。机具准备:手持式电钻,断线钳,压接钳,紧线器,喷灯,塑料滑轮或有橡胶护套的铝滑轮。4.3.2平行集束电缆品质检查平行集束型架空电缆的结构和技术参数如图4-2、4-3、4-4和表4-1。导体(1)铜导电芯采用符合GB/T3953中的TY型圆铜线,也允许采用TR型软圆铜线。铝导电线芯应采用符合GB/T3955中的LY9型H9状态硬圆铝线。铝合金导电芯应采用符合JB/T8134的LHA型或LHB型铝合金圆线。表4-1平行集束型架空绝缘电缆结构和技术参数导体标称截面mm2导体中最少单线根数导体外径参考值mm绝缘标称厚度mm单芯电缆平均外径上限mm20°C时导体直流电阻不大于额定工作温度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单芯电缆拉断力不小于N铜芯铝芯铝合金芯7090铜芯铝芯铝合金芯612.761.05.43.084.91-0.00680.6823391011-10603.81.06.51.9063.083.5740.00670.67347116502514161.1981.912.2170.00650.655486251240222566.0491.201.3030.00540.548465376262843567.01.411.00.5400.8681.0070.00540.5411731517788005068.41.412.30.3990.6410.7440.00460.4616502701112569701210.01.414.10.2760.4430.5140.00400.40234611035417596951511.61.616.50.1990.3200.3710.00390.393175913727238801201813.01.618.10.1580.2350.2940.00350.3539911)1733930164(2)导体截面在10mm2以下的采用单线,导体截面在10mm2以上的应紧压圆形绞合,导体的结构应符合表4-1的规定。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毛刺、无锐边以及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导体最外层的绞合方向为左向。(3)导体中的单线在7根以下时均部允许有接头。7根以上的绞线允许有接头,但绞线上两接头间的距离应部小于15mm。(4)导体的直流电阻值应符合表1规定。铜导电线芯采用TR型圆铜线时的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GB12527中7.1表3中的规定。绝缘(1)绝缘采用耐侯型的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交联聚乙烯(XLPE)为基的黑色混合物。(2)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绝缘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3)绝缘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1规定。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大小于标称值,其最薄处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4)平行集束型架空绝缘电缆各石单根绝缘线芯间应有连接带筋分开时应不损伤绝缘合导体。(5)平行集束型架空绝缘电缆的地线(或中性线)上应有表示识别的凸出标志,且容易识别。4.3.3固定支架的安装墙上固定支架的安装(1)沿墙敷设时,要合理选择布线的位置和路径。所选路径要按照“横平竖直”布线的原则要求,设置支架点固定。集束电缆水平布置时线路跨越人行通道的导线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3.5米,跨越通车道路的不应低于6米。水平敷设时距阳台、平台、屋顶垂直距离大于2.5米,距下方窗户大于0.3米,距上方窗户大于0.8米。垂直敷设时至阳台、窗户的水平距离大于0.75米。与墙及各类导线、支架保持5cm的距离。(2)耐张段固定的首、末端必须采用配套的有眼拉攀作为起、止点支架和耐张线夹的挂点。见4-5、4-6。图4-5:集束电缆进户终端(换照片)图4-6:集束电缆墙上耐张终端(3)直线段应采用L型支架,工字瓷瓶作为电缆支持物,相邻支架间的距离不大于6米。见图4-7。 图4-7:集束电缆沿墙架设图(4)沿墙布设构架规格不应小于4×40×600mm,下户支撑点构架规格不应小于3×30×300mm,转角处应装转角支架。见图4-8、图4-8:L型直线支架图4-9:转角支架杆上固定支架的安装(1)根据杆高和安装位置选择相应的固定抱箍安装点和规格。抱箍中心距杆头不应小于150mm。见图4-10、4-11图4-10:架空转角耐张杆组装图4-11:架空直线分支杆组装(2)平行集束电缆架设档距应每隔5-6个杆段设一个耐张段,档距不应大于50米。耐张杆分别设置耐张抱箍和耐张线夹作为导线挂点。(3)集束电缆线路转角小于15°时按直线转角杆配置,大于15°时按耐张杆配置。15°-45°转角杆宜采用双横担或固定抱箍,45°以上转角杆宜采用十字横担或固定抱箍。见图4-12、4-13图4-12:架空T接转角杆组装图4-13)架空绝缘线与集束电缆引下线组装(4)与高压线路同杆架设的间距和交叉跨越距离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4.3.4电缆的展放与归方集束电缆展放宜在干燥天气进行。在展放施工前应选择好匹配的放线架,合理布置展放场地。集束电缆展放时按线盘绕制的反方向施放。在施放过程中集束电缆应在塑料滑轮或有橡胶护套的铝滑轮内,避免电缆触及地面和建筑物的突出部分,或在其它物体上拖拉,发生绝缘层的损伤。沿墙展放时,平行集束电缆应放置在塑料滑轮或有橡胶护套的铝滑轮内,待导线收紧后,以扁平状绑扎固定于工字瓷瓶凹槽外侧。(见图4-14)图4-14:四线集束电缆固定图采用杆塔架空敷设时,对四芯平行集束电缆应在架空前进行归方。以0.8-1.0米为间隔段,宜采用耐候型尼龙扎带或2.5mm2绝缘线进行二圈紧密捆扎作归方处理。捆扎后的线头应嵌入归方开口的线槽内,使整段电缆平滑没有突出物。(见图4-15)图4-15:集束电缆归方架空敷设架空敷设平行集束电缆的方法与绝缘导线的敷设方法相同。架设时应注意集束电缆的归方面开口应向下,避免雨、雪的积留,从而增大导线的荷载。4.3.5紧线与固定集束电缆紧线前,应对展放的电缆进行检查,有无出现集束电缆在展放中金钩、变形及绝缘受损。在紧线过程中,注意电缆有无卡、勾、挂等现象。在紧线完成后应沿线路作仔细检查,零线的凸线侧应在扁平状布线的下端口。沿直线杆塔架设的,采用悬吊线夹固定。墙上直线段采用工字瓷瓶固定。转角及耐张杆终端采用耐张线夹固定。(见图4-16、4-17、4-18) 图4-16:架空杆上敷设及分支线组装图4-17:二线集束电缆固定图4-18:四线集束电缆固定集束电缆架设后,张力适度,不应过紧。电缆应按照“横平竖直”的原则,避免终端过于受力造成电杆及拉攀等固定点的倾斜和拔脱现象。见图4-19图4-19:集束电缆终端安装4.3.6引下与接户线合理布设接户线的位置和数量,应尽量避免引接多路接户线,每基杆原则不宜超过两路接户引线。见图4-20图4-20:架空线与集束电缆引下组装对于有多处接户线的宜采用分线箱和户联线,进行多户线的转接电源分配,分配时应注意各相负荷的均匀。户联线T接原则不超过5户。见图4-21。图4-21:分线箱及多户表箱安装接户线档距不宜大于25米。档距超过25米时,应加装接户杆,接户线的总长度(包括沿墙敷设部分)不宜超过50米。接户线两端应采用牢固构架固定,中间不应有接头。进户线段应采用PVC套管保护,接至表箱。套管安装应按0.5至1米间距用卡具固定牢固。进表箱或穿墙时应套装绝缘管,在室外应做滴水弯,两端露出墙壁的部分不应小于10mm,滴水弯最低点距离地面不小于2米。图4-22、4-23。 图4-22:集束电缆滴水弯图4-23:穿墙绝缘管进户线采用耐候型绝缘线,截面积不小于6mm2。布线时与通讯线、电视天线、广播线必须分开进户。接户线与通讯线、广播线水平布设,接户线在上方时保持0.6米的距离,接户线在下方时保持0.3米的距离。线路以水平或垂直方式敷设明配管路允许偏差值,在2米以内均为3mm,全长不应超过管子内径的1/2。不同金属、不同规格的接户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跨越通车道的接户线不应有接头。接户线与主干、分支绝缘线如为铜铝连接,应有可靠的铜铝过渡措施。接户线与主干绝缘线连接应进行绝缘密封。自电杆上引下的接户线,当采用4芯集束型电缆时,可使用耐张线夹;当采用2芯集束型电缆时,可使用悬挂线夹或工字瓷瓶。接户线零线在进户处应有重复接地,接地可靠,接地电阻符合要求。4.3.7连接工艺各连接点的弯头应该统一,弯曲半径以8-10倍的导线直径为宜,弯曲过程中不应损伤导线和绝缘层。接户端使用的接户线及户联线集束电缆连接,宜采用C型压接管进行压接。压模选择工序操作正确,压接后连接部分紧密无毛刺。连接后的全部端头、接头必须进行绝缘处理,采用绝缘自粘扎带按带间搭压带宽的1/2包敷。绝缘处理后的连接部位,都要进行一层辐射交联热收缩护套的绝缘护封,护套包覆范围应为接续管的1.5-2.0倍。绝缘处理后不得有导线、接头裸露,防止进水。(见图4-24、4-25、4-26、4-27)图4-24:C型压接管压接处理图4-25:集束电缆接头绝缘处理图4-26热收缩护套的绝缘护封图图4-27穿刺线夹安装杆上架空端的连接,宜采用并沟线夹加绝缘罩连接。跳线、T接线的接头等裸露部分需进行绝缘处理,安装专用绝缘护罩。绝缘护罩不得磨损、划伤,安装位置不得颠倒,有引线的出口一律向下,需紧固的部位应牢固严密,两端口需绑扎的必须用绝缘自粘带绑扎两层以上。见图4-28、4-29。 图4-28:集束电缆引下连接图4-29:架空线与集束电缆引下连接进各类端口,宜采用接线端口紧压式连接,应确保接触面良好,接点连接紧密,如为铜铝连接,应有可靠的铜铝过渡措施。见图4-30、4-31。图4-30:开关箱桩头连接图4-31:户表端头连接4.3.8接地环的安装接地环安装的位置和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绝缘线零线,应在电源点接地。在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处,应将零线重复接地。在引入用户处,应将零线重复接地。绝缘线路在分支杆、耐张杆接头处及有可能反送电的分支线点的导线上应设置停电工作接地点,停电工作地点可采用绝缘接地线夹。接地环按20cm间距的要求安装。见图4-32、4-33。 图4-32:集束电缆接地环组装图4-33:架空线与集束电缆连接处接地环组装4.3.9现场检查和试验检查集束电缆的敷设情况有无金钩、折换、变形,档距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绝缘是否损坏,施工后线路绝缘是否符合要求。线路通道与建筑物、管线、构架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各相负荷分配是否均匀,相序符合施工和运行的要求。各接点连接紧密。各类支持件的固定符合要求。标识标志符合运行要求。4.3.10质量验收施工检查评定记录、压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与记录、绝缘试验记录齐全。生产厂家提供平架集束电缆及线路其他部件的合格证件、试验记录、产品说明书及安装图纸等文件。竣工图纸资料完整准确。

第五章柱上变压器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横担安装施工准备横担安装配电箱吊装质量验收引流线连接跌落式熔断器安装变压器吊装装设绝缘罩图5-1施工流程图适用于20kV及以下柱上变压器双杆安装的施工工作,单杆安装变压器参照实施。5.2施工流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