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面临问题及处理建议_第1页
中国工会面临问题及处理建议_第2页
中国工会面临问题及处理建议_第3页
中国工会面临问题及处理建议_第4页
中国工会面临问题及处理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工会面临的问题及处理建议在中国的现阶段,中国工会并没有发挥实际的功能与作用,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缺陷。我们只有分析工会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方法。首先,工会建设管理的缺位。《劳动合同法》初实行阶段了,现实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工会组织,相当一部分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在工会组建问题上也采取回避或搪塞等模糊态度,爱耍“拖字决”1[①],以此来避免成立工会,或者推迟建会时间,严重影响到职工的权益保障。而最初阶段,没有有效的机制来解决这样一种拖沓的现象,暴露出我们在工会建设过程中的漏洞——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其次,工会实际作用的缺失。一些已经建立起工会的企业组织,往往让工会成为一种摆设。在工会实际运行中工会干部实际上仍然受制于企业主,其工资福利等直接利益仍掌握在企业主手中,在这样一种的利益牵制下,工会干部往往不能挺直腰杆为职工说话办事。有部分企业工会主席考虑自身利益较多,开展工作看企业主脸色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把上级工会的任务、要求向企业行政汇报沟通,在个别企业工会工作出现断层现象。在这些单位工会经费难保障,活动时间难保证,各项工作难落实,工会作用难发挥。工作制度不健全,各项工作难落实。有些企业工会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有的企业年度没有完整的工作计划,没有完整的台帐资料,工会各项会议制度不健全,职代会制度在一些中小企业尚未建制。有的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由企业工会主席和企业主双方签订,操作程序不符合规定,在企业内部没有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和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通过我们调查显示:有的企业工会每年仅组织职工开展几次文体活动,工会的一些重点工作停留在表面上,对于涉及到职工真正的工资增长,社会保险等福利问题往往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定。再次,用人单位拨缴工会经费问题。我国工会法均对工会经费来源作了明确的规定。中国工会的经费来源包括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工会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人民政府的补助等项目。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须向工会拨缴工会经费这项规定。因为我国工会法中关于用人单位必须缴纳工会经费的规定也是世界的首创。这在现实操作中引发了不少的问题。这就使工会受到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的牵制,不能独立的处理问题和发表自己的意见。无法站在劳动者的角度真正为劳动者说话。这就在另一方面,增加了工会成为企业控制职工的一种手段的可能性,而不是维护职工利益的一种工具。建议:1.通过立法,增强工会的独立地位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进步,法治的不断完善,关于工会的规定也不断的增多。我们可以通过立法的途径,树立起工会独立的地位与角色,正确的看待工会的作用。工会是维护广大职工利益的工具,它应该具有自己的职能与职权,拥有独立的地位。在企业对职工的管理中真正的拥有自己的权利,摆脱不必要的干扰,真正发挥其作用。.加强中国职工素质的提高中国拥有较大的劳动力优势,这就增加了对其管理难度。我们应从内部抓起,只有整体提高职工的素质,他们才会站起来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才会发挥工会的作用。中国政府也为企业职工的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工会也应该认识到职工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其工作的开展。让职工认识到工会的真正作用与职能,配合其工作的开展,联合其力量,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国工会领导的素质提高我们知道工会的领导在其工作的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中国工会的经费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其所属的企业与事业单位,这就减弱了工会的独立地位。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其理智的处理问题,不受其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的影响,切身站在劳动者的角度为其着想,维护职工的利益。随着世界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增加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尤其是职工队伍里的新生力量的农民工,也正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工会组织中来。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工会农民工会员达6674.6万人,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因此,中国工会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与发展自己的管理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从中国工会取得成绩来看,我们有信心中国工会将在未来的几年中更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职能转变,真正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实现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工会的新问题(1)劳动关系主体明晰化。(2)劳动关系类型呈现多样化。(3)劳动关系运行初步市场化、契约化。(4)劳动关系矛盾凸现且复杂化。3、近些年来,中国工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和解决。一、推动企业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二、组织和代表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三、关心困难职工生活,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四、加强职工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五、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六、加快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伟大实践中,一些地方、产业及企业工会解放思想,科学思维,开拓创新,有效探索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品牌化的发展,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品牌化目前只是一种单项的实践活动,而未上升到工会工作通项进行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使结构性促进力量不足,效果不凸显。本文在分析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构思一体化发展,以推动发挥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的结构性作用。一、工会工作社会化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工会十四大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多变,职工队伍的内部构成、价值观念、就业方式、利益诉求等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宏观环境渐进演变中工会主动迎接挑战,以科学理论为指南,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开拓创新,使工会工作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保持正确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会工作社会化与工会本质属性紧密相连,不过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使工会参与社会活动时行使权力与承担义务的要求更加迫切更加明确,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第一、社会化有利于工会工作纵深发展。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使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工会履行基本职责难度越来越大;工会工作对象和范围出现了新变化和特点,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大批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新兴产业职工源源不断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这部分职工有着流动性和分散性大的特点,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变,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是工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完善组织体制,改进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等一系列的问题。现实迫切要求工会工作能主动地融入社会,加速社会化进程,把工会工作领域向各个社会层次、各种新兴组织延伸,才能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程度地把工会工作做到职工群众当中去。第二、社会化有益于工会工作横向协同发展。工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党的领导、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前提。工会工作要走出工会自我循环的封闭圈子,拓宽社会化工会工作的视野是必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工作,仅靠工会自身难以有大作为,找准工会的定位,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使工会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社会角色,扬自身优势,借助社会各种资源是工会工作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不断地进行开拓。二、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基本内涵与思考工会工作社会化是指工会把活动空间向社会领域拓展、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办工会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必然选择。简单来说就是开门办会,工会要走出“内循环”、“小循环”,通过更深入的社会参与,取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为工会工作创造更有利的社会环境。(一)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基本内涵1、工会维权方式的社会化,即借助社会力量维权,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方面劳动法律环境的逐步完善,职工维权意识提高,侵害职工权益现象日趋复杂,劳动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企业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非公企业数量已远远超过国有集体企业。工会无法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维权,难以靠一己之力独自承担日益繁重的维权任务,就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格局。2、工会活动领域的社会化,即把活动领域向社会拓展,主动参与社会利益关系协调。工会在微观层面做好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同时,宏观层面拓展社会活动领域,对涉及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表达职工意愿和工会主张,突破个体维权的局限,重视代表和维护较大范围的职工群体的利益,能动参与协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3、工会自身建设的社会化,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参与社会活动的要求,强化工会自身建设,转变工作方式,培养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其一,利用大众传媒等广泛宣传工会,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工会的性质、职能和作用,扩大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提升工会组织的社会形象。其二,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扩大工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其三,建立职业化工会干部队伍,有效提高工会工作者社会参与、社会对话的能力、社会运作的能力,增强参与和从事社会工作的质量,以取得实际效果(二)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新世纪初,义乌、大连、沈阳、上海等工会对社会化进行了探索性实践。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对义乌市工会维权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要总结经验,不断强化职能,更好的为职工服务。”2005年9月15日,全总在义乌市召开全国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王兆国在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有效整合工会内外资源,逐步形成社会化维权格局。2005年12月10日,王兆国同志在全总十四届七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坚持社会的维权方式,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重视、社会支持、职工参与、工会运作的维权格局。于是各级工会从多个层面、多个方位、多个渠道进行社会化的实践,主要是在树立开门办会理念,广泛借助社会资源,以扩大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立足源头维权,建立社会化维护机制,增强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权益的能力;完善多层次的社会化维权长效机制,为推动工会工作社会化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夯实基础,把工会组建工作自觉纳入党建工作格局;强化工会能力建设,探索工会干部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在维护职工权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的内在关系及结构实践证明,社会化是工会工作的发展趋势,但现实中作用发挥不够。这是因为受到工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队伍建设相对欠缺的影响,促进力量不足。(一)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变动因素1、工会工作职业化。近些年,各级工会从全局性、战略性高度来加强自身建设,改进活动方式方法,加快工会工作职业化建设。尤其是基层工会,如乡镇街道工会、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或区域性、行业性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工会、工会联合会等,通过社会招聘积极引进懂经济、懂法律、懂政策、懂谈判、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充实基层工会力量,提高工会社会化维权能力,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一是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使人事权掌握在上级总工会手中,体现出党管干部的原则,保证了基层工会干部向上级总工会负责,从而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二是推行工会干部职业化,实行社会化招聘、派遣式用人,使工会干部摆脱企业劳动关系的束缚,与企业老板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解决了工会主席受制于雇主不敢维权的问题。三是职业化工会干部熟悉工会业务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专业化的知识和能力,专心、专业、专职、专责地发挥出工会应有的作用。四是职业化工会干部成为推动基层工会“公转”和“自转”的重要力量,避免“空壳”工会的现象,有力的提升了基层工会活力。所以,职业化为工会社会参与、社会对话、社会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地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2、工会工作的品牌化。改革开放以来,工会工作始终紧跟时代发展、勇于创新,逐步建立起来的“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困难职工帮扶”等知名品牌,有效地把工会各项职能以“品牌”的形式展现出来,成为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基础力量。品牌推进了工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增强了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扩张力,影响力与扩张力的产生是能够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需求。工会组织作为特定社会阶层的情感依托,工作品牌传播人文关怀,困难职工群体在需要经济帮助的同时,也需要强大的精神依靠,需要尊重和理解。工会组织帮扶工作形成的送温暖工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金秋助学等活动品牌,使工会组织和困难职工群体息息相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对他们的生活境遇给予理解和帮助,积极引导困难职工勇敢地面对生活与工作,让职工在工会组织的关爱中真正有归属感和依靠感。另为,工会工作品牌具有凝聚、培育和激励广大职工群体的社会作用,以广大职工为主体开展的建功十一五、工人先锋号、职工书屋、职工素质工程、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导职工健康成长,激发职工潜能,展现当代职工的风采,实实在在为职工能够体面劳动添砖加瓦,增强职工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二)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的内在关系及结构工会工作职业化和品牌化是促进社会化发展的因素,会产生推动力,可是,工会工作职业化和品牌化正在发展状态,不确定因素很多,对于工会工作社会化而言只是促进的变动因素,不过也能说明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和结构,结合我国工会工作发展轨迹,进行基本形态或结构的实证分析。任何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人,没有工会干部的品牌化过程中工会工作社会化形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计划经济时期,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国有、集体企业几乎都有专职工会干部,品牌建设无意识或不能为,这是特殊年代的职业化过程中工会工作社会化形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劳动法律制度正在建设中,劳动关系若有若无,国有、集体企业广泛改制,非公企业生机勃勃,发生撤并工会现象,基层工会专职工会干部减少,上级领导机关工会紧跟时代发展,建构了帮扶工作品牌、平台和载体品牌、安全生产品牌、维权工作品牌线、和谐社会品牌等,尽力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这是非常时期的品牌化过程中工会工作社会化形态。新世纪初到现在,劳动法律制度基本形成,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工作量大难度高,各级工会就对工会工作品牌化经营、市场化操作、社会化运作方式,在实践中反复锤炼,精益求精,以形成能够适应工作发展要求的载体,同时加快工会工作职业化建设的速度,这是职业化与品牌化不平衡发展中的工会工作社会化形态。未来的发展,将会是职业化与品牌化均衡发展的工会工作社会化形态。综合上述,工会工作社会化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工会工作发展的趋势,职业化和品牌化是促进性的变动因素,直接影响着工会工作社会化的效率,而且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贯穿于工会发展之中是工作的通项。四、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结构性作用的发挥。工会工作社会化是发展趋势,而职业化和品牌化是促进性的变动因素,并且存在一定的形态或结构,发挥结构作用就能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产生强大的动力。1、科学定位。工会工作社会化是发展趋势,因此,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必须高度重视工会工作社会化建设,始终把工会工作社会化建设置于动态管理中。站在工会全局和战略高度,把职业化和品牌化作为提升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基础力量,把结构性作用的发挥作为事关工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来抓,依靠职业化和品牌化的优势来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发展,最终通过工会工作社会化,实现新时期工会工作总体目标。2、结构完整。职业化和品牌化是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变动因素,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否则,缺失任何一个促进因素,结构不够完整,产生“跛脚鸭”的形态,作用发挥会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工会工作社会化只有建立明确的目标,才能指导或引导职业化与品牌化的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结构性作用;工会工作社会化也只有在职业化和品牌化的推动下,才能保证正确的前行方向,有效发挥出结构性作用,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稳步前进。3、一体化发展。工会工作社会化在各地情况不同,基础条件和发展有别,各地工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调整工作方向,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对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品牌化单项的实践活动进行理性思考,走出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局限。从而,及早上升到工会工作通项进行一体化的实践,使社会化、职业化、品牌化之间相互配置、相互促进和相互平衡,释放出结构性促进力量,能动发挥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的结构性作用。工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工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即指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它主要是通过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来的。我国工会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通过工会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工人群众中去。同时,工人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通过工会反馈上来,作为党的决策依据。工会的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和团体不可代替的。第二,工会是政府的亲密合作者,是人民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享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及社会事务的权利。工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会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以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第三,工会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是协调劳动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它通过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主持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达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和民主权利的目的。随着我国劳动关系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地位也会越来越突出,成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二、中国工会始终在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1.中国工会是党领导下统一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其特点是指导思想、前进方向、奋斗目标的一致性;而西方工会走的是多元发展的道路,其特点是山头林立,互相通过竞争,争夺会员的归属。从具体的实践活动所表现出的理论层面看,中国特色的工会发展道路应该属于工人运动的高级形式,因为它更符合工人阶级的特点要求和使命要求,因而也更符合工人运动的发展规律。中国工会的统一性在组织形式上为全体工人阶级的团结和最广泛的组织在一起创造了前提条件。统一性是中国工会的特点,是中国工会力量之所在,也是中国工会的优点,因此,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更符合工人阶级发挥主动精神,进而推动历史前进的工人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工人运动的组织主要是工会和政党。2.中国工会是社会主义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西方工会则在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依违两端,谋取政治资本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在与政权的关系上也是截然不同的,两者存在着与政权在根本利益上相同和相异的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和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与政权之间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在具体利益之间存在差别性的关系。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中国工会是社会主义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具体利益的差异性则决定了它又是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而西方工会的政治地位在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依违两端,是作为资产阶级政党之间斗争的砝码而存在的,它只能在资产阶级政党交替执掌政权的斗争中谋取政治资本。3.中国工会缔造辩证统一的劳动关系,西方工会走劳资对抗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人阶级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要利用和驾驭资本,必须缔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和劳资关系,其主要手段是按照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采取参与、协商、谈判的方式来调整,而不是采用激烈对抗的方式来处理劳动争议;工会通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来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劳资双方共谋企业健康发展,以达到劳资双方互利双赢的目的。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和劳资关系,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标志。四、中国工会志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新格局构建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是中国工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神圣职责。1.社会主义道路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决定了中国新型劳动关系的辩证统一性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经济要素配置机制的市场化,是适应商品生产和交换社会化、全球化发展规律的资源组织体制。社会主义是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全民共享,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必然的客观历史方向。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道路,都产生于资本生产方式下的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运动。作为人类文明成果,二者所不同的是,市场体制与资本的孪生性被资本主义的实践证明了几百年,而与社会主义道路结合的实践却才刚刚开始。作为对资本主义的扬弃,社会主义道路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这一创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不同,也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不同,而是人类社会的崭新实践。中国工会既不能抱残守缺,继续维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概念,也不能尝试走西方劳资对抗的道路,而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政体性质前提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进行自己的独特探索。2.新型劳动关系的社会主义属性没变,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没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到保护和尊重,劳动、知识、管理、资本诸要素的活力都得以激发涌流;毫不动摇地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逐步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意味着今后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经济制度。在这种根本体制下的劳动关系和劳资关系,既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也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体制要求。中国资本的积累和扩张必须以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支撑为前提;中国劳动力所有者的利益实现和发展,必须以与资本合作并且以阶级的力量驾驭这种合作为基础。在中国,新型劳动关系表现之复杂,根源在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资本构成和劳动力构成之复杂。资本构成的复杂性取决于所有制的多元化现实,劳动构成的复杂性取决于职工知识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多元性。这种复杂性,并不标志着劳动关系的社会主义属性发生改变,而是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地体现这个本质属性。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通过制约劳动关系的一系列法律、制度、政策,更好地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意志,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所以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这是构建“共建共享”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的要求。3.构建新型劳动关系是对劳动力的解放,是对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维护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具有革命性的因素,就在于他具有支配自身劳动力的自由。这种自由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以完全丧失生产资料所有权而与资本分离为前提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情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的公有制,根本无法形成要素市场;有形之手的控制,事实上完全剥夺了劳动力在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间流动的自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建立的新型劳动关系,最大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劳动力作为市场要素,具有了越来越大的与资本结合的自由度。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自主择业的自由,既有利于劳动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也有利于资本与劳动实现最佳结合,从本质上说是对劳动力的一次解放。从市场经济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要素活力的意义来看,在股份制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深刻变迁过程中,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缓解和资本扩张力的增强,这种解放的深远意义将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在市场机制这只无形之手调控领域,劳动力所有者就业选择的自由,实际反映着对资本选择的自由,即“用脚投票”的自由;另一方面,无论是集体合同、劳动合同,还是平等协商、三方协调,新型劳动关系所反映的特征是民主化、契约化、法制化,其规范力量是以国家意志为保障的。就劳动者群体而言,这是对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维护。4.这种劳动关系不是同西方接轨,而是服从第一要务,发展第一要素,走中国特色道路中国工会志在构建的新型劳动关系,在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实践中,已逐步显露出其基本特征:一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良性互动,和谐运行;二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创造力充分激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二者在共谋发展上高度统一,紧密合作;三是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形成职工群众根本利益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劳企双赢,共享发展成果。支撑这一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劳动关系的体制性构架是三方协调机制,平等协商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和体制构架,与西方强调劳资对抗的“劳资制衡”机制的重要区别就在于,这种劳动关系着眼于调动劳资双方两个积极性,以服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力中第一要素的发展,来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劳动关系,从形式上看,三方协调、劳资协商谈判和集体合同等作法,是具备国际通行规则的,但由于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领导力量不同,其运行程序和协调结果所表现的本质,却绝不是也不可能是与西方接轨。团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