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复习03:修辞手法(教师版)修辞手法知识清单一、比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更多借喻的例句)(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国际歌》)(3)“丢掉箱子逃吗?”但是另一个火花格外明亮地闪了一下。
(高尔基《母亲》)
(喻指头脑里的想法)(4)林冲踏着乱琼碎玉,飞奔而去。
(喻指冰雪)(5)其缺点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知识补充:博喻:把一个本体比作几个喻体,形成“……像(如)……像(如)……像(如)……”的句式。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二、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格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1.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拟物:(1)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2)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3)在这里的人们中间,我最不愿与之离别的就是海涅,我恨不得把您也装进我的行李袋里去。(马克思《给海涅的信》)比拟的作用:1.色彩鲜明;
2.生动形象;
3.表意丰富。三、借代用相关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不出现,借用一个事物来代替;本体与借体是密切相关的两个事物,存在着具体与抽象、部分与整体、专名与泛称、特征与本体等关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2.用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枪”代“军队”)3.用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代“有聪明才智的人”)4.用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画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5.用部分代整体。例如:几千双眼睛都在盯着你。(“几千双眼睛”代“几千个人)更多借代的例句(1)那边来了两个红领巾。(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3)雨来刚进屋,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门前进来了。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以实代虚。2.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借喻与借代的不同点:借喻重在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处(相似性);借代着重于甲代乙,两者有密切关系(相关性)。二者可以用能否加“像”字来辨认。可以加“像”是借喻,不能加“像”是借代。
四、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例如:巴掌大的一块地,能收多少粮食?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酒未沾唇,人便醉了。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人先醉。夸张的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增添文采,增强感染力(生动形象)。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五、对偶对偶的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3.串对(流水对)。上下联的意思连贯而下,构成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一般不能单独成句。例如:(1)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承接)(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递进)(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因果)(4)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假设)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工对)和宽式对偶,严对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宽对则只要达到其中一部分要求即可。例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对偶的作用:1.形式整齐,音韵和谐;2.表意凝炼,概括力强;3.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六、排比排比的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文章气势与情感表达;2.节奏鲜明,形式整齐。七、反问和设问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八、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九、反语“正话反说”例:(1)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2)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3)几个女人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孙犁《荷花淀》)九、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依靠语言环境的帮助,利用语言的声音或意义上的联系,使一句话同时关涉到两个层意思:一层表面,一层隐含。1.谐音双关;2.语义双关。例如:(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3)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十、通感又叫“移觉”,转移感觉,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例:(1)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2)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刘白羽《长江三日》)(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严格来说,通感的本质是比喻。十一、互文“相互成文,合而见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相互拼合、共同表达同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十二、移就
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具有使文句更简洁生动、使语句表达力强、给人想象的空间给人以无穷诗意的作用。如:快乐的绿林翠木
渴睡的床
寂寞富春水
紫色的灵魂①移人于物: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②移物于人: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③移物于物:会埋着这个苍白的日子难点解析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比喻词不出现)2.比拟:拟人,拟物(把人当物写,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3.对比:既是修辞手法(针对句子),又是写作手法(针对篇章)4.通感:既有感觉的迁移(多感觉描写),一般也是比喻的形式。5.对偶: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都对偶,所以先考虑其他修辞,再考虑它。6.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比喻)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比拟)7.比喻与借代的区别毛主席像太阳。(相似性)对面走了一个红领巾。(相关性)8.反问与设问的区别反问:明知故问,不做回答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9.叠字、叠词与反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白头吟》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钗头凤》(叠词,反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
《声声慢》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
之二》修辞手法作用小结1.比喻、拟人、夸张:更生动形象(有想象力),有文采,突出事物……的特征2.反问、排比、反复、叠字:加强表达的语气,增加语势,强调内容或情感。3.对比(也包括写作手法里的衬托):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4.顶针、互文、对偶、叠字:节奏鲜明,结构工整,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5.用典:增加文采,使词句含蓄,有古典韵味(典雅、雅致)6.设问:自问自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2022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表“借代”的词干戈
金戈
烽火
胡尘
胡马巾帼
须眉
锦衣
粉黛
红颜
珠翠
丝竹
管弦
帆
桨
橹
桂棹
朱门
杜康
桑梓典例分析【2022新高考Ⅰ卷】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在所难免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①设问:用“失败意味着什么”设问,自问自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答出1处2分;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022新高考Ⅱ卷】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6分)修辞手法:排比(1分)
表达效果(4分):①按顺序写了从早到晚三个时间的三种景色,在铺叙堆叠中突出作者对小城满满的回忆;②通过细数露珠、向日葵、红霞等记忆深刻的事物,渲染了自己的怀念之情。【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责)、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参考答案】D/槐蝉是槐树上的一种蝉,槐树在古诗中代表的是高官爵位。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人因以三槐指代三公。又如:槐府,槐第。D为比喻,ABC为借代。【2021全国甲卷】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品质优良的原因。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产量也不断增加,但仍然供不应求。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①文段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而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而健康成长,表现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生动形象,活泼俏皮。【2020新高考海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成语使用有错),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2018天津】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yú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2016江苏】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参考答案】
A暗喻/B孟子语,“尧舜”代指“圣人”;C“干戈”代指“战争”,“玉帛”代指“和平”;D“西施”代指“美女”或“心爱的女子”。【对点练习】(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天的中国,发展奇迹举世瞩目,人们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与日俱增。大屏幕上,我们感受到的是70年来一幕幕的伟大壮举,屏幕之外,我们激扬起的是对今日中国的高度自信。这份自信,来源于中国一路走来,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底蘊;来源于中国近代以来在几近亡国灭种的绝境中挺立起的民族气节;来源于中国从一穷二白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向富强的发展伟力。不可否认,过往的一些作品,或是在细节上捉襟见肘,或是在立意上单薄庸俗,不受欢迎并不奇怪。我们期待更多优秀作品来记录时代,承载人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①使用三个排比句来阐释“这份自信”的“来源”,既增强了语势,节奏和谐,朗朗上口,又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强化了要表达的中心意思。②此句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将“这份自信”的来源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从“文化底蕴”“民族气节”“发展伟力”方面阐释,逻辑清晰、表意强烈。【解析】从排比句的构成看,“来源于……”“来源于……”“来源于……”,连用三个“来源于……”构造排比句式,结构一致,句式整齐。表达的效果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从形式看,用排比来表达,节奏和谐,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从内容看,三个排比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阐释的是“这份自信”的“来源”,强化了来源的内容,从“数千年”“近代”到现代发展的历史,符合历史发展顺序,逻辑层次清晰。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时光在这里见证了一场“人间奇迹”。1962年,为了遏制“风沙紧逼北京城”的形势,国家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369名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创业者,从四面八方奔赴塞罕坝,在白雪皑皑的荒原,拉开了创业的序幕。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用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了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答案】把塞罕坝林场比作“绿色长城”,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形态相似:塞罕坝沿路树木葱茏,其沿路轮廓与长城轮廓相似;功能相似:长城的功能是抵御外敌入侵,“塞罕坝林场”的功能是遏制“风沙紧逼北京城”,体现了功能的相似性。【解析】“筑起了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本体为“塞罕坝林场”,喻体为“绿色长城”,把塞罕坝林场比作“绿色长城”,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从形态角度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可分析出塞罕坝沿路轮廓与长城轮廓相似。从功能角度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可分析出长城的功能是抵御外敌入侵,“塞罕坝林场”的功能是遏制风沙。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牧的《社稷坛抒情》《长街灯语》将写景、抒情、思考和知识传播熔于一炉,让几个方面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构成立体的审美磁场,拥有强大的感染力。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用“我”的深情推动和浇灌叙事,使笔下的英雄愈发勇敢质朴、可敬可爱。刘上洋的《万里长江第一湾》,由长江水流的从容拐弯谈到中华文明的兼收并蓄、扬弃发展,再谈到中国革命的迂回曲折,改革前行,于是“弯”有了哲学意义,整篇作品也有了移步换形、曲径通幽之美。杨朔的名篇《茶花赋》《荔枝蜜》讲构思,讲意境,讲文采,把散文当诗一样写,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文风。后来虽受到不少的异议,然而拉开时间距离再看时,其艺术上的某些特质迄今仍在散文的河流里或隐或显地赓续着、发散着。这仿佛提示人们,红色散文的艺术成就不容小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本句为暗喻。本体是“将写景、抒情、思考和知识传播熔于一炉”的艺术手段形成的效果,喻体是“磁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将写景、抒情、思考和知识传播熔于一炉”的艺术手段产生的强大吸引力,并以“立体”修饰,强调了“磁场”吸引力之强大与无处不在的特征,取得了既新奇又生动的表达效果。【解析】(1)分析比喻的构成“秦牧的《社稷坛抒情》《长街灯语》将写景、抒情、思考和知识传播熔于一炉,让几个方面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构成立体的审美磁场”运用暗喻修辞手法,“将写景、抒情、思考和知识传播熔于一炉”的艺术手段形成的效果是本体,“审美磁场”是“磁场”。(2)分析比喻的表达是效果把“秦牧的《社稷坛抒情》《长街灯语》将写景、抒情、思考和知识传播熔于一炉”的艺术手段形成的效果比喻成“审美磁场”,这就将“将写景、抒情、思考和知识传播熔于一炉”的艺术手段产生的强大吸引力写得生动形象;并用“立体”修饰“审美磁场”,这就强调了“磁场”吸引力强大,并无处不在的特征。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又到一年端午时。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承袭了中华民族的农耕基因,浸染了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端午节形成了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挂香囊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与大众活动。端午囊括了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节日物语,赓续着祖祖辈辈薪火相传的文化方式,却能和当今的生活新风尚产生密切的关联:天然绿色的粽叶可以被反复使用,利于降解的特性使它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赛龙舟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正是全民健身的良好载体;撒雄黃、采菖蒲、挂艾叶等习俗的本质是灭虫消毒,符合“环保无残留”的健康生活理念。端午节有着中国人流传千年的衣食风俗、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忆,依然能在今天“活起来”,并和人民群众达成了共建“美好生活”的默契。这种“美美与共”的文化遗产,不妨多多益善。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画横线句引用了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中的词句,诗意地呈现了端午节浴兰汤、饮菖蒲酒的风俗,渲染了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自然地引出文段的叙写对象,为后文的解读作铺垫。【解析】画线句“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出自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属于引用诗句,从内容看,描写的是端午节的风俗,人们用兰汤沐浴,去秽洁身,以除不祥;共饮菖蒲酒,祛邪健体,以佑天年。诗句的引用使这一风俗充满了诗意,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氛围。从结构看,下文写端午节的节日风俗、文化习俗,开篇引用诗句自然地引出文段的叙写对象,为后文的解读作铺垫。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是什么?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国”是什么?是个体最大的依靠。“家国”是什么?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强调修身、齐家、心怀天下的深厚情怀。家给我温暖,国给我力量——无数华夏儿女带着“家国同构”的使命意识,撑起家,建设国,在人生的漫漫奋斗中,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表达效果。【答案】修辞手法:设问、排比表达效果:①“家是什么”“国是什么”“家国是什么”,作者连用三个设问句,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思考,同时引出下文“家给我温暖,国给我力量”等内容;②三个设问句句式整齐,感情强烈,构成了排比句式,在加强气势的同时,使得文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③比喻。将家比喻成细胞,生动形象地体现家小而重要的特点。【解析】“‘家’是什么?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国’是什么?是个体最大的依靠”“‘家国’是什么?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强调修身、齐家、心怀天下的深厚情怀”,这是三个设问句,同时构成了排比句。效果:三个设问句层次呈现递进关系,由“家”“国”到“家国”,引发读者思考;然后用“最小细胞”“最大的依靠”和“深厚情怀”来回答,让读者明白“家”与“国”的关系,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层含义,这就为下文“家给我温暖,国给我力量”等内容作了铺垫;同时三个设问构成排比,结构一致,句式整齐,读起来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增强了气势;另外“‘家’是什么?是社会最小的细胞”,运用比喻,将家比喻成细胞,生动形象地体现“家”是“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小而重要。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杨柳的美丽与壮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便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这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他们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们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拟人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答案】该句把花木拟人,把一些只顾个人利益而忘本的人的特性转移到花木身上,同时运用第二人称,仿佛直接与花木对话,流露出作者对名贵花木以及其所代表的忘恩负义的人的厌恶之情。【解析】拟人的转移性是指把物当人来写时,其特性(动作、心理、情感、神态、语言等方面)发生了转移,引发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画波浪线句子的拟人,是把向上发展而不忘记下面根的花木拟作人,于是便把人的情感态度转移到花木上,看似在说花木,实则是在指责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人,“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通过批评花木只向上发展而不回顾泥土中的根,指责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前途利益而忘本。在此时作者仿佛直接在与花木对话,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0年代的一个春天,我第一次去菏泽看牡丹。进园看花的人熙熙攘攘,硕大的花朵争奇斗妍,场面壮观,让人震撼。从那以后,牡丹园成了我和同学们的好去处,园内每处景点,我都能如数家珍。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在晚上看牡丹。远离白日的喧嚣,它们在夜色中卸去浓妆,舒展筋骨,交流谈心,我仿佛听懂了它们跨越千年的咏叹与告白。久居菏泽,我发现牡丹看似娇艳柔美,其实也有历经严寒的风骨。盛开前,牡丹要忍受三十多天零度以下的低温,花才能开好。一旦开花,它就开到极致,哪怕养分耗尽也在所不惜。如今,经过花农世世代代的精心培育,牡丹变得浑身是宝,“牡丹产业”也被拓展到医药、食品等诸多领域。知之愈多,爱之弥深。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答案】①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牡丹花人格化,赋予千年牡丹花能感知世事、阅历人间的知觉,②展现了牡丹花夜间怒放、摇曳多姿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牡丹的喜爱之情。【解析】“卸去浓妆”“舒展筋骨”“交流谈心”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牡丹以人的动作、情态,尤其是“交流谈心”“我仿佛听懂了它们跨越千年的咏叹与告白”,仿佛牡丹能够感知世事,具有阅历人间的知觉;“卸去浓妆”写牡丹在夜色中色彩不似白天那般浓艳,别有一种风情;“舒展筋骨”写牡丹尽情开放,摇曳多姿。表达了我对牡丹的喜爱之情。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冷泉亭旁溪水琮琤,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路旁的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茵茵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排比可以“增文势”“广文义”,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排比”修辞进行简要分析。【答案】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西湖胜景中不同的“绿”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给读者细腻独特的感受;排比句的使用,也使得行文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解析】此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写景,描写了西湖胜景中不同地点的“绿”的特点,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同时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排比项排叠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二)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2021全国甲卷)(拟人)2、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2020全国I卷)(用典)3、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2021天津卷)(拟人)4、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2019天津卷)(用典)5、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2019江苏卷)(对比)6、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2020年新课改全国I卷)(用典)7、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2020年江苏卷)(对比)(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8、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2019全国III卷)(比喻)9、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2019天津卷)(用典)10、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的采购合同解读
- 陶瓷杯采购合同
- 项目申报合作服务合同
- 永州市房产买卖合同
- 城市回迁房合同范本样本
- 家庭花卉订购合同
- 新版房屋买卖合同版版
- 中介公司服务协议
- 现金赎楼服务合同还款还款优惠政策
- 土地担保合同协议范例
- 京东物流部管理制度
- 简单的个人包工合同
- 北京开放大学《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终结性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高中高一级部拔河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 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
- 航空机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深圳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牛津深圳版)
- 项目成本节约措施总结报告
- 迎元旦趣味活动及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SH/T 3543-2007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
- 减盐控油控制体重规章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