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数学是探讨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闻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白“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探讨“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详细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材分析
乘法安排律的教学是在学习乘法和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大量运算中的一类特别的积和运算进行概括,使学生的计算在积累肯定阅历之后上升到一种理性相识,在小学阶段渗透恒等变换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发展数与代数的运算实力。
三、学情分析
在初步学习了三个运算定律后,当学生遇到“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此类题时,错误就更多了。究其缘由,因为这类题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依次,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肯定的视察实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要想顺当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需要透彻理解简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把可以简算的题轻易忽视了简算,也不能把无法简算的题错误地进行简算。经过整理归类,我发觉学生简便运算主要是对运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1×1=1800
125×48=125×(40+8)=125×40+8=5008
125×48=125×(40+8)=125×40×125×8=5000000
101×52=(101+1)×(50+2)=101×50+1×2=5002
25×64×125=25×(60+4)×125=25×60+4×125=20xx
这些错误的发生,说明白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安排律这两条运算定律产生了混淆。这是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安排律在表现形式上非常相近,致使一些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
四、我的思索
闻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白“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探讨“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详细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安排律”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许多老师都是从“数”的角度来帮孩子加强理解,这对于孩子是有用处的。也有许多老师提出要加强练习,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用处的。“练习不等同于重复”,练习不等于简洁机械的重复操练,而是要敏锐发觉学生学习的节点,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教学,使困难的问题简洁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孩子们对学问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化了,使他们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达到了特别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结合律、安排律的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留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借用数学模型(点子图)帮助学生区分结合律和安排律的本质特征。(结合律是拆数等分成相同的几组,所以连乘,安排律是不等分分成几个不同的块,所以乘加或者乘减。)
3.通过回顾错题的练习,让学生自觉用点子图帮助找错误缘由,以提高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用数学模型(电子图)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和安排律学问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运用这两种定律。
难点:正确相识乘法结合律和安排律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一、借助点子图帮助学生区分结合律和安排律的本质
(一)创设情境,引出点子图
1.光明学校要组织一些学生参与区运动会的入场式表演,同学们要站成这样的队形(PPT出示人站成的图形15×18),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算式?
(15×18)
2.假如用一个黑点来代表一名学生,站好的队形就成了这样的方阵(PPT出示点子图15×18)。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由生活中的方阵计算一共要多少名学生,转化为点子图求一共有多少个点,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展示算法多样化
1.学生四人一小组,看哪个小组能用完量多的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巧算,并结合点子图把算式里的想法在点子图里圈一圈,一种方法用1张图,用彩笔圈点子图,圈的时候先要想好了再圈。四人一组,探讨操作。
2.汇报
(预设)15×18=15×9×2
15×18=15×6×3
15×18=15×(10+8)=15×10+15×8
15×18=15×(20-2)=15×20-15×2
15×18=5×18×3
15×18=(10+5)×18=10×18+5×18
15×18=(20-5)×18=20×18-5×18
学生分别把7种解法的点子图做个说明。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安排律之后进行的,一方面了解学生驾驭学问的状况,另一方面展示算法多样化。
(三)分类,视察分析点子图及算式,找到两种定律的本质区分
1.分类
学生尝试把这些方法分分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2.找到结合律的特点:因为等分成几组,所以连乘
视察结合律的点子图分析其特点。
学生举例说明:15×18=15×2×9
15×18=15×6×3
15×18=5×18×3
3.找到安排律的特点:因为不等分,分几个不同的块,所以乘加或者乘减
视察安排律的点子图分析其特点。
学生举例说明:15×18=15×(10+8)=15×10+15×8
15×18=15×(20-2)=15×20-15×2
15×18=(20-5)×18=20×18-5×18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了解学生视察算式的角度,分类一共有两种状况:按方法分成结合律(点子图的特点“等分”)和安排律(点子图的特点“不等分”);按拆18和拆15分类。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视察“等分”成几组只能连乘;不等分,分几个不同的块,所以乘加或者乘减。从而找到结合律和安排律最本质的区分。
(四)概括:不同的拆分肯定会带来不同的方法,要时刻想着点子图
PPT出示:
总结:看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脑子里得想着点子图,是等分成几组,还是不等分分成几块,假如等分成几组就得连乘,不等分分成几块就得乘加或者乘减。看来不同的拆分肯定会带来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也会有不同的做法。点子图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找到了结合律和安排律最本质的区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视察拆数,让学生驾驭在做相关类型题的时候看着拆数的不同,头脑中要结合点子图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明确“不同的拆分肯定会带来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也会有不同的做法”。
二、回顾错题,利用点子图分析错误缘由
回顾过去的学习出现过的错误利用点子图进行分析
(PPT:错题1)125×48=125×40×8
(PPT:错题2)如:125×48=125×(40+8)=125×40+8
设计意图:用探究到的结合律和安排律的本质区分,结合点子图说明错误缘由,使学生加深对本质区分的理解。
三、拓展练习
8×12+4×36
四、课堂总结
今日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总结:今日我们借助图来帮助我们探讨数的问题,其实不光是点子图,还有其它图形也能帮助探讨数的问题,希望同学们下次在遇到有关数的问题的时候能够想到我们的图形挚友。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材分析:
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相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学问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相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育学生空间观念供应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学生分析: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很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探讨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和平行线探讨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未知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学习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垂直和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别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视察、分类、比较等环节,相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相互平行相互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
教学难点:
正确推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解说:对于一届奥运会来说,精彩的开幕式就是胜利的一半。参与开幕式演出的部队官兵经过130多天的艰苦排练后,才形成了如此雄伟、壮丽、盛大的场面。横成排、竖成列、整齐划一。实现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彩绝伦的目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其实在如此盛大的场面里蕴含着很多数学学问。假如把每个人想象成一个点,你们看,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们数学上的什么呢?(直线)
沿着不同的角度视察,就会找到很多条直线。把这个场面转化成一张平面图。
2、出示平面图,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线。
这些直线都在舞台表面上,我们就可以说这些直线都在同意平面内。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两条直线。
【从开幕式演出的片段入手,把数学问题的探讨置身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转化成平面图,使学生感受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初步建立垂线和平行线的表象】
二、视察分类,感受特征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打算解决哪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大屏幕展示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
2、视察分类
师:细致视察这6种状况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把它们分分类吗?想好后和同桌沟通沟通。
学生汇报:生1:1和2、3和5、4和6分三类。
生2:1和2一类,3、4、5、6一类。
生3:1一类,2、3、4、5、6一类。
在学生说到交叉的分为一类时,告知学生交叉在数学上叫做相交。
板书:相交
针对学生的不同分类引发学生的争议,在争议中统一看法,大致按相交、不相交分为两类。
3、相识平行线
(1)视察、体会平行线的特点
师:为何要把1号单列出来?1号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
生1、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不变。
生2、不相交。
师:延长后会相交吗?(不会)
动画演示延长后不相交的过程。
小结:像这种位置关系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板书:平行线。
(2)揭示平行线的定义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种位置关系的两条线吗?
学生举例
那究竟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呢?
生: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师补充在同一平面内。
大屏幕出示: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师:为什么要加上相互呢?
生:是2条直线啊!
小结:要说相互平行或平行线至少须要2条直线。
师:能说一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应当怎么说呢?
引导学生说出:红线是绿线的平行线,或绿线是红线的平行线,也可以说红先和绿线相互平行。
【分类活动是开放的,分类结果也是多样的,当学生把它们分为交叉、不交叉、快要交叉三类时,引导学生自己发觉问题,利用直线可以延长的性质,把快要交叉的两条直线延长后,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事实上也属于相交。在视察比较、探讨沟通、老师点拨中逐步达成共识,也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创建了条件。】
(3)、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线,会用小棒摆摆吗?
用小棒代替直线,摆两根小棒平行。
展示学生的作品
再摆第三根小棒也和第一根小棒平行,得出:假如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平行,那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理解平行线的特点】
4、相识垂直
(1)分类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号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互平行。接下来我们接着探讨2、3、4、5、6这5中状况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这5种状况中的两条直线又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相交)
假如要把这5种状况再一次进行分类应当怎么分?
生:3和5一类,2、4、6一类;
今日我们重点探讨3和5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在相交的状况中找出特别的状况相交成直角,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垂直的特点做好铺垫】
师:为什么要把3、5单独分一类呢?
生1:因为它们都是十字性的。
生2、它们都有四个直角。
(2)揭示垂直的定义
师: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在数学上叫做相互垂直。
大屏幕出示:假如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在分类,比较的基础上揭示垂直的概念,初步感知相交中的特例是垂直,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包含与从属关系进行了潜行的渗透】
师:你认为推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最主要的是看什么?
生:相交成直角
师:能不能说红线是垂线。
引导学生说出:红线是绿线的垂线,或绿线是红线的垂线,也可以说红线和绿线相互垂直。
同学们请看数学书的封面上有垂直的现象吗?(有)
在生活中还有垂直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3)巩固练习
会用小棒摆摆垂直吗?
学生摆垂直
全课总结:今日这节课我们相识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别的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板书课题)
再次播放开幕式片段
【让学生找寻影片中的垂直和平行现象,感悟数学无处不在和数学的美感】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能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技能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加其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情感目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教学重点:驾驭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吗?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胜利放射,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平安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幻想,让全中国人为之傲慢和骄傲!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快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靠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肯定觉得很奇妙吧!从火箭放射到飞船返回,确定位置特别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定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全校每个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小挚友的座位也有指定的位置,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学习了今日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介绍同学:用洪亮的声音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
三、与小动物交挚友:小挚友,咱们班今日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的队伍一排一排的排得多整齐呀!它们好想和你们交挚友呢!你想跟哪个小动物交挚友,你说它的位置在哪里?说得对,它就成为你的好挚友。老师依据学生回答:第()组,第()个;第()列,第()行
四、确定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1、第几组,第几个
刚才我们是依据什么词语来确定位置的?(板书:第组第个)
2、问:你知道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吗?
问:你是怎么数的?(从左边起先数第几组,从前往后数是第几个。)
问:要说清小挚友的位置要讲清哪些条件?(要讲清是第几组第几个。)
让每个小挚友说说你的好挚友的位置。
3、嬉戏:我来当裁判
听清嬉戏规则:请一个同学报自己的位置,大家来做小裁判。(留意把话说完整:我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假如这个同学位置报对了,大家就说yes;报错了,就说no。
a、指名学生报位置,学生推断对错。
b、老师报位置,是你的位置你就站起来,大家推断,看站得对不对?
四、出示课本的座位表
1、自由说:
视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桌说一说。
2、思索:
小青的位置在哪?可以怎样说。
3、操作:
请你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请表示方法不一的几个学生板演)
4、刚才我们是用语言的方法表示,能用数字来表示吗?让学生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可以既清晰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1)引出用数对表示位置:小青在第3组第2个就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来表示。像这样(3,4)我们可以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说一说3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视察这些数对,你发觉了什么?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小组探讨)
一个数表示横向的数,其次个数表示纵向的数,这是约定俗成的。运用数对时横向从左往右看,纵向从下往上看。
(2)尝试用这样(指数对)的方法表示小敏、小华的位置。先说两人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3)尝试看数对找位置,完成试一试其次题。
(4)细致视察这些数对和他们所表示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索,后四人小组探讨,再汇报:
师归纳小结:数对的表示方法,先横着数,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数,看在第几个,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其次个数。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许多,但都须要两个数据。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方式:
用两个数据a和b记(a,b),
a表示:列,
b表示:行
五、学校旁边的地图:
1、看图,说说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2、图上还有哪些建筑物?在什么位置?与同学进行沟通。
六、游乐场的平面图:
1、说一说游乐场各景点的位置。
2、现在小敏的位置是(4,2),她要到溜冰场去,请画出路途图。
七、学问窗:
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探讨中也要用到,它的用处可大啦!
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依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16度。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像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着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
八、走进电影院:
(1)相识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
出示电影院座位图,提问:请你们细致视察,电影院的座位有什么样的规律?(从前往后数,依次是第一排、其次排:而第几号就比较特别,把全部的单号排在一起,你看从中间往右依次是1、3、5把全部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中间号码小,向两边渐渐变大)
(2)介绍教室里布置的电影院。
回头看,那是单号门、双号门。靠走廊的桌子上有排数。凳子上有第几号,请单号的同学起立,再请双号的同学起立。(再次感受电影院座位特别的排列方式。)
(3)依据电影票找相应的位置。
先示范帮一位同学找位置。再全班同学找,提示:A、从两旁出去,后面进门,进门后,先找第几排,再找第几号。B、假如找不到位置,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忙。C、坐好后,相邻的同学相互检查是否坐对了。D、同时要守次序,不要拥挤,做个文明的小观众。(电脑出示文字:欢迎光临蓝猫影院,并放一段音乐。)
(4)小红和小明去看电影。小红的票是:2排6座;小明的票是:5排9座。他们进电影院后发觉有两个门,他们该怎样找呢?
九、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学校的会议室要铺地砖。老师没有干脆告知他,只告知他们一些磁砖的位置。你能找出来吗?动手涂一涂。
(7,2)(5,3)(9,3)(3,4)(7,4)(11,4)(5,5)(9,5)(7,6)
十、小结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在电影院找位置,在斗争中确定对方的位置,在地图上确定某城市或地区的位置,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经常须要确定位置,在平面内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须要两个数据,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不怜悯况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第111页的第4题,教科书的第114、11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洁的问题。
3.培育学生综合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4.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
5.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培育细心视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依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打算】
多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学问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七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情愿汇报你们组的沟通状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课堂作业】
1.统计
画条形统计图须要留意什么?
2.练习二十一第12题。
依据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留意找出纵轴上的数据要精确,然后回答问题。
3.练习二十一第16题
画梯形,并且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4.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695200305076000
5.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6.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3276÷84=74×59=
7.估算。
297×3≈789×4≈5392÷9≈
8.(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9.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10.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1.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2.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须要多少只船?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驾驭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1分》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4课时统计
学问点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复习让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在统计中的作用,它能清晰直观反映各数据间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依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简洁运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1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驾驭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育学生类推迁移的实力和口算的实力,
3、使学生经验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育学生养成仔细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育学生主动思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驾驭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养成仔细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打算:
图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沟通探讨。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184=243=252=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沟通一下。组织学生汇报沟通。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2380=1506=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日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第48页6--9。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通过分类相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当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精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其次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当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特别好客,派了许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像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分的,你们发觉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像,但事实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探讨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探讨,给三角形分类.谁情愿上来展示一下你的探讨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爱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爱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探讨些什么?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驾驭教材了吗?)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相识,能够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学问,相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探讨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这两种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了有力的学问支撑。三角形是最简洁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学问阅历,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学问打下了基础。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肯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或许会给学生供应启示。)
三角形有几种?课前收集资料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依据自己学生的状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索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1.一个三角形,假如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吗?
2.等腰三角形肯定是锐角三角形吗?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理解并驾驭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驾驭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确定!)
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视察、动手操作、分组探讨等多种方法,采纳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和自学实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学问的连接点,由三角形的相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探讨沟通,找寻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几种?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激励思索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固体胶、剪刀等。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1)复习铺垫
(2)揭示课题
(3)探究新知动手操作
(4)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5)全课小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相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但大多是直观的描述。本课时是在学生初步相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相识两种特别的角:平角和周角;会依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通过视察、动手实践、探究驾驭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相识平角、周角;驾驭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度数范围及大小、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图中隐藏的平角解决问题。
教学实录: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爱猜谜语吗?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听:“一件东西手中握,东摇西摆风拂过,热天打来冷天缩”,打一个生活用品。这是什么呀?
生:扇子
师:同学们真聪慧,今日我也带来一把扇子,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扇子里的数学学问。
二、探究新知
1、相识平角和周角。
师:下面我渐渐儿地打开这把扇子,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视察,你要有什么发觉可要抓紧说。
师渐渐打开扇子。
生发觉角,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锐角、直角、钝角。
当师打开到平角时,有生认出平角。师:对,这就是一个平角。板书:平角。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角叫平角?
生: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就是一个平角。
师:假如把这个平角画下来,你会画吗?
请一学生到讲台上画一个平角。
师:同学们认为他这样画可以吗?
生思索。
师:我认为这是经过这点的一条直线,怎样让大家看出这是一个平角而不是一条直线呢?
生:还须要再画上平角的形成轨迹。
师补充。
师:这是一个平角,可是这样画平角还不够规范,下面看老师来规范得画一个平角。(指明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接着打开扇子。生发觉周角,师板书:周角
师:关于周角你知道它的什么学问?它有什么特点?
生:周角的两条边靠在一起了。
师:用数学语言说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
结合刚才画平角的过程,你认为怎样画周角最规范。大家说,老师画。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平角和周角,指一指它们的顶点和边。通过画,让学生明确平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的本质区分。
2、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师:生活中除了在扇子里见到平角和周角,在看表时也常常见到。看表中几点了?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什么角?
生:六点,组成一个平角。
师:你能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思索后举例。
师:看(课件中的)这个大风车,在同始终线上的两个叶片就组成一个平角;每个叶片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周角。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意视察,会发觉很多这样的数学现象。
3、探究五种角的度数范围及关系。
(1)问题提出。
刚才我们打开扇子一周,发觉了这么多的角,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角的学问(板题:角)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遍扇子的打开过程,看屏幕,不仅仅要说出是哪一种角,还要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觉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师:好,我这儿有两个问题,一能不能用度数来描述这些角?二这些角之间有哪些关系。同学们先自己思索,再小组沟通,留意每个结论都要说出理由。
(2)学生小组活动,师巡察。
(3)汇报:
师随生回答,板书各种角的度数。
生: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平角等于180°。
师:你怎么知道平角等于180°?
生1:在量角器上有一个平角,就是180°
生2: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在一起,就是180°。
师让生操作验证:a让学生都来视察量角器上的平角;
b动手用两个三角尺拼一个平角。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在哪里。
生:周角等于360°,把两个量角器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周角。
学生操作演示,指周角的两条边。
师:那这些角之间有哪些关系呢?
生1、两个直角等于一个平角。生边说边拿起两个三角尺拼成的平角说。
师:你的眼光真独到,发觉了平角和直角之间的倍数关系,还有吗?
生2:一个周角等于两个平角。生拿起两个量角器拼成的周角说。
生3:我还要补充:一个周角等于四个直角。我是通过度数发觉它们的关系的:180÷90=2,360÷180=2,360÷90=4
师确定同学们的做法。
师:同学们有高有矮,那这些角呢?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生4: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4)师:这些角中你认为哪些角比较特殊?为什么?
生认为周角、平角和直角比较特殊,它们都有确定的度数。
三、应用拓展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五种角,下面我想让你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看这幅图仔细观察,除了∠1到∠4还有其他的特殊角吗?
生发现相邻的两个角组成一个平角。
师:那如果知道∠1=130°,你能算出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吗?
学生独立思考。
汇报:∠1=∠3;∠2=∠4、
师:我也看着∠1=∠3;∠2=∠4、,可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你能说出根据吗?
生:∠2=180°—130°=50°……
师:180°在题目有没有里直接告诉你?(没有。)看来,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用直接告诉我们的条件,还要善于发现题里的隐藏条件,隐藏条件也非常重要!
生计算出结果。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认识了平角和周角;知道了各种角的度数。
生2:我还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3: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发现和运用题目里隐藏着的条件。
师:我用一首诗来总结了一下:
一周二平四直角,关系密切不得了。
钝角介于平直间,锐角不大比直小。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本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1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10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1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零一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习一的第1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个十万
个人修改
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教后反思: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教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例2、例3)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教具准备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3564、407、1010、570、603、7316、10100、3003、5400、4009、5800、6040、5708、40009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读作:_______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师总结归纳:先度完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5)完成做一做
2、例3
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三万三千一百零一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教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练习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数。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数感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亿以内读数和写数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正确读写数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你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
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练习卡。
2、内容: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读出下面数
4873530101031680000
8600009012000605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七十万一百零一万七千
七万零九十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
二、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
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
②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④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
(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5)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巩固练习:
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
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习P94题,P108题,P1111题。
2、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来读
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读两个0;读一个0;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4.第12页第12题;第14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
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
五、作业:第12页的13题
转盘练习读、写数。个人修改~~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经验处理试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依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得数据改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简洁的预料。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得数据改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简洁的
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栽蒜苗(一),听说你们都栽了蒜苗,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大家想看看吗?(播放栽蒜苗视频)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出示蒜苗生长状况统计表)不过他还想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所以又把这些数据制成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大家看看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蒜苗15天生长状况条形统计图)
生可能汇报:1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用它来记录蒜苗的生长状况好象不太合适。2从条形图上看蒜苗似乎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
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状况比较好呢?谁有方法?
依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并板书:折线统计图。
视察折线统计图,回答图上问题。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同学们视察的很细致,所以问题回答的就很精确,那么通过视察这幅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有何特点呢?
依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状况,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升降改变状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数据改变。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料。那么大家想不想也亲自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参照老师这张图在小组内探讨一下,折线统计图该如何制作?
小组探讨后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分步演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这么快就驾驭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信任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吧,想不想从这样的统计图中看看自己的蒜苗的生长趋势呀?下面同学们就在老师发的这张练习卡上用你自己记录的数据制成一幅折线统计图。
指生汇报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针对同学的汇报,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折线统计图看起来更精确,更美观。
三、实际应用,拓展新知
看来有关蒜苗生长状况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驾驭的特别好,老师很想知道除了反映蒜苗生长状况的折线统计图之外,其它折线统计图你会看吗?
课件出示101页2、101页3题。
四、反思巩固,发散延长
通过这一节课的相处,老师发觉我们xx班的同学不但聪慧,而且擅长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对大家的表现特别满足,不知道你对自己的表现满足吗?你有什么收获或还有什么疑问呢?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课件出示实践作业:生活中的哪些数据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呢?)
同学们可以依据刚才大家介绍的数学信息,选择你喜爱的收集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数学是无穷的科学,数学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行或缺的作用,除了我们学过的知道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与数学知道休戚相关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觉,希望大家今后多视察、勤思索,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反思
栽蒜苗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在制作的过程中明白一个格子不仅仅表示1,还可以表示2、3、5、10、101等单位,视状况而定。另一个须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不同表示,体会统计图的优越性。
我在这节课里开宗明义的出示了一张15天的蒜苗生长状况统计表,学生视察读表,然后引出还可以用统计图的方法表示蒜苗的生长状况,出示图表,横轴表示小组组别,树轴表示长的高度,表示组别时这样好不好,连续的格子表示,为什么不好,怎样表示作图比较好呢?在一系列的追问下得出空一个格子表示好,这样看着清晰。在学生尝试完成竖轴时发觉问题,格子不够后再沟通,学生想到可以一个格子表示好几个单位,学生制作统计图就水到渠成了。
这堂课还有一点在四(1)班上完感觉到不是很到位,就是如何让学生明白统计图的优越性,在四(2)班时我就调整了教学安排,在学生完成统计图后学生读图时加入比较,哪个更能明显的看出哪组蒜苗的生长高矮呢,统计图中的直观感觉比较明显,优越性就比较明显,学生的体会就比较深。
课堂中还有统计养鸡场买出一周鸡蛋的数量统计,当学生统计完以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觉,学生发觉周六周日卖出的鸡蛋特殊多,联系上生活习惯,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好玩。许多时候,只有老师的问题设计奇妙一些,学生的回答才能精彩,所以课堂还是须要老师细心设计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22页例2,课堂活动的第2题及练习三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验探究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让学生明确学习和驾驭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驾驭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四舍法”或“五入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几位新同学,为了增进大家的了解,谁情愿用数据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或者我们学校的状况?
学生1:我今年10岁,身高大约140厘米。
学生2:我的体重在36千克左右,我家有3个人,爸爸妈妈每月的收入大约1万元。
学生3:我们学校有学生2125人。
老师:在刚才介绍的这些数据中,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学生:10、3、2125是精确数,大约140、36千克左右、大约1万是近似数。
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不须要也不行能得到精确数,这时就要用到近似数,比如:20xx年重庆市总人口约3101万,中国大陆总人口约13亿等都是近似数。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点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熟识的学习材料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相互介绍的过程中,感受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广泛应用,突出其学习价值。]
二、学习新知
1探究“四舍五入”法。
(出示:534607)
老师:这是一个精确数,假如改成一个近似数,大约等于多少?
学生1:约等于五十三万四千六百。
学生2:也可以约等于五十三万四千。
学生3:还可以约等于五十三万、五十万。老师:了不得,还写成了用“万”作单位的数,你们认为“五十三万”和“五十万”谁比较合适?
学生1:我认为五十万比较合适,因为这样的近似数比较简洁。
学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五十三万比较合适,因为五十万与精确数相比,比精确数少了三万多,相差太多,而五十三万与精确数很接近,只相差四千多。
老师:五十四万怎么样?
学生1:不行,与精确数相差五千多了。
学生2:我发觉,只要千位上的数没有达到五千,就可以干脆去掉万位后面的数,约等于五十三万。
学生3:对,当千位上的数达到或者超过五千,就可以在万位上增加1,再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约等于五十四万。
(出示:38290)
老师:根据大家刚才探讨出的方法,38290约等于多少万?
学生:千位上是8,满了5,所以,万位上增加1,约等于4万。
2.归纳方法。
老师:同学们表现很精彩,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探讨,整理出“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学生分组探讨,然后全班沟通)
学生: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小于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干脆舍去,千位上的数是5或者大于5,就向万位上进1,再把后面的尾数舍去。
老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学生看书第22页例2,质疑)
[点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子,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新学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围绕“怎样用近似数表示”这一问题绽开了大胆的、富有特性的探讨,自主探究出了“四舍五入”法,学问的建构水到渠成。而老师的点拨——“谁比较合适”对学生的进一步探究起了重要的作用。]
3.练习。
(1)教科书第22页的试一试。
老师: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生独立完成,评讲)
(2)教科书第23页的课堂活动第2题。
师生活动:老师出示卡片,学生说近似数。
师生活动:同桌活动,一人写数,一人说近似数。
4.扩展。
(出示:省略153904270亿位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
老师:先回忆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想一想,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思索,尝试解答,再沟通)
学生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看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该看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约等于2亿。
学生2:也就是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看那一位后面一个数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点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阅历验,迁移类推到新学问的学习中。通过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很简单得出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即“看后面一位四舍五入”。]
三、小结(略)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24~25页第4~6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习爱好,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依次。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驾驭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驾驭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依次。
难点:按运算依次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打算
例1、例2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挂图,引导视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视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依次,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101×11-900585÷9+15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视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依次。
③练习:52+12×4110-11÷79
3对比、发觉
引导对比所练习题,发觉有何相通之处?
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想一想”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7页第3题:数学医院。
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依次,找找错在哪?
⑵正确计算。
2、解决问题。
练习一第7页第2题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1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们细致视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依据图中供应的信息,结合你的购物阅历,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一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呈现学生熟识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
1.课件出示: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察。
绝大部分学生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状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老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15(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个人信用卡债务代偿协议书3篇
- 2024年版农田堰塘建设协议模板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钢筋加工厂劳务分包合同范本6篇
-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分子模拟的原理和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版公墓环境维护与生态保护合作协议3篇
- 2024版影视制作与版权转让合同
- 2024英伦游学夏令营青少年领袖培养与团队建设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更新项目旧房收购合同细则3篇
-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艺术项目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与云计算》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含提纲)3000字》
- ICU常见药物课件
- CNAS实验室评审不符合项整改报告
- 农民工考勤表(模板)
- 承台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 卧床患者更换床单-轴线翻身
-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201309
- 中考英语 短文填词、选词填空练习
- 阿特拉斯基本拧紧技术ppt课件
- 初一至初三数学全部知识点
-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