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5996-1995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是中国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的一项国家标准,发布于1995年,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EHF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此标准详细界定了EHF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方法、诊断标准以及治疗和预防原则,以促进该病的及时识别与有效管理。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述:

诊断标准

  1. 流行病学资料:考虑患者发病前两周内是否有到疫区旅行或居住史,以及是否接触过携带汉坦病毒的啮齿类动物或其排泄物。

  2. 临床表现

    • 发热期:急性起病,高热伴全身不适、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及颜面、颈部、胸部充血潮红(三红)。
    • 低血压休克期:部分患者在发热后可出现血压下降,严重者发生休克。
    • 少尿期:肾脏受损,表现为尿量显著减少。
    • 多尿期:随着病情好转,尿量逐渐增多。
    • 恢复期:症状缓解,各项生理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3.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异常,早期可有淋巴细胞减少,后期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 特异性抗体检测:如IgM抗体阳性,尤其是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四倍以上升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病毒核酸检测:通过RT-PCR等技术检测汉坦病毒RNA。
    • 其他:尿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以评估器官损害情况。

处理原则

  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

  2. 对症治疗:针对发热、疼痛等症状给予相应处理,如使用解热镇痛药。

  3. 液体疗法:在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补液、扩容治疗,密切监测血容量及肾功能变化。

  4.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侧重于支持性措施。

  5. 肾替代治疗: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6. 并发症防治: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出血、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强调环境卫生与个人防护,减少与啮齿类动物及其排泄物的接触,推广疫苗接种(若适用),提高公众对EHF的认识与防范意识。

此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EHF的系统框架和治疗指南,有助于提升对该疾病的防控水平。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6-01-23 颁布
  • 1996-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5996-1995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1页
GB 15996-1995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2页
GB 15996-1995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3页
GB 15996-1995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5996-1995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_11.020c5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996-1995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criteriaandprinciplesofmanagementof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1996-01-23发布1996-07-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前言范围诊断原则2诊断标准3预防原则45治疗原则附录A(标准的附录)流行性出血热血清学诊断方法附录B(标准的附录)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方法………附录C(标准的附录)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方法·附录D(提示的附录)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诊断方法

cB15996-1995前国际上将流行性出血热(EFF)与流行性肾病(Nephopathiaepidemica,NE)等统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H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中某些病毒引起和由某些啮齿动物携带传播的一类自然疫原性疾病。在我国流行的是EHF,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其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其传播主要通过与宿主动物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睡液)接融。EHF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对降低病死率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研究所、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干、杭长寿、陈化新、张成文。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CB15996-1995Diagnosticcriteriaandprinciplesofmanagementof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工作人员对EHF病人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诊断原则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判断进行诊断,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3诊断标准3.1流行病学史发病在EHF疫区及流行季节,或病前两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病前两月内有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睡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史。3.2临床表现3.2.1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晖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脸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臀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镶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臀试验阳性。3.2.2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前三期可有重叠:并存在有大量五期不全的异型或轻型非典型病例。3.3实验室检查3.3.1血检查:早期白细胞数低或正常,3~4病日后明显增多,杆状核细胞增多,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3.3.2尿检查:尿蛋白阳性,并迅速加重,伴显微血尿、管型尿。3.3.3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见附录A。3.3.4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见附录A.3.3.5从病人血液白细胞或尿沉渣细胞检在到EHF病毒抗原或EHF病毒RNA,见附录D.3.4病例分类3.4.1疑似病例;具备3.1及3.2.1。3.4.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3.2.2.3.3.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