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我国企业薪酬制度变迁_第1页
初探我国企业薪酬制度变迁_第2页
初探我国企业薪酬制度变迁_第3页
初探我国企业薪酬制度变迁_第4页
初探我国企业薪酬制度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薪酬管理初探我国企业薪酬制度变迁薪酬管理——初探我国企业薪酬制度变迁

第一个阶段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制度(1949-1978)第二个阶段转型经济时期企业薪酬制度的萌芽与探索(1978-1992年)第三个时期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的薪酬管理(1992年至今)第一个阶段: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制度(1949-1978)1949-1978年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收入分配领域,国家对城镇职工的工资分配也采取高度集中管理的模式。这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层次和阶段概况和分析。1.基于职务高低享受相应待遇的干部供给制和工人的原职原薪a)干部供给制b)原职原薪政策

第一个阶段: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制度(1949-1978)2.基于技术的工人技术等级工资制和给予职务的职务等级工资制a)技术等级工资制

是按照工人所掌握的知识,操作技能支付工资的制度。b)职务等级工资制或职务工资制

是按照不同的行政职务制定不同的工资标准,是一种基

于职务的工资制度。第一个阶段: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制度(1949-1978)3.基于绩效的计件工资制和奖励制度a)1952年~1956年,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

奖励的条件明确具体,直接与劳动成果挂钩,按条件考核,无需职工评议。b)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

企业工资工作受到巨大冲击,绝大多数企业取消了计件工资制c)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工业七十条”

国营工业企业的工资、奖励制度必须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

d)“文化大革命”期间,计件工资制度和奖励制度再度遭到否定和取消e)1978年,国务院发布通知,规定在一些企业可以实行奖励制度薪酬管理——初探我国企业薪酬制度变迁

第一个阶段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制度(1949-1978)第二个阶段转型经济时期企业薪酬制度的萌芽与探索(1978-1992年)第三个时期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的薪酬管理(1992年至今)第二个阶段:转型经济时期企业薪酬制度的萌芽与探索(1978-1992年)1.1979年9月,国务院制定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16条规定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2.1980年,国家对企业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即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从留利中提取奖励基金。3.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

幕,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指出要“使企业职工的

工资和奖金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好地挂起钩来。4.1985年初,国务院明确提出,企业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和工资调整脱钩。第二个阶段:转型经济时期企业薪酬制度的萌芽与探索(1978-1992年)4.1985年初,国务院发出通知,国家在供销挂钩的基础上,把企业的内部工资分配权还给了企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下,企业自主建立符合战略要求和生产特点的企业薪酬制度。

a)结构工资制的问世

是根据决定工资的不同因素和工资的不同作用将职工全部工资所得分解为若干个单元,并使各单元按照各自规律运动的一种工资制度,b)推行以贡献大小,即绩效为基础的“浮动工资制”

主要有六种形式:小浮动、半浮动、全浮动、浮动升级、浮动工资标准、集体浮动

第二个阶段:转型经济时期企业薪酬制度的萌芽与探索(1978-1992年)阶段性总结:

在企业启动新的薪酬机制的情况下,原有的八级工资制并未取消,旧的等级工资标准作为职工的档案工资保留,它作为国家唯一承认的工资,在调动工作,计算退休金和其他许多方面继续作为依据使用。

在职工的全部薪酬中,进入档案的工资比较低,工资结构和收入结构开始出现扭曲,不论职工付出多少劳动,工资都变成了必保的工资。“上班拿工资,干活拿奖金”的现象普遍存在。改革初期,奖金、津贴和补贴名目繁多,也大都是平均分配,工资项目逐步失去了激励功能,出现了福利化的倾向。薪酬管理——初探我国企业薪酬制度变迁

第一个阶段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制度(1949-1978)第二个阶段转型经济时期企业薪酬制度的萌芽与探索(1978-1992年)第三个时期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的薪酬管理(1992年至今)第三个时期: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的薪酬管理(1992年至今)1.市场经济进程中的薪酬管理实践

a)岗位技能工资制和“模糊奖金”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四大劳动要素的评价和计量为基础,以岗位技能工资由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两大部分构成。

“模糊”多半属于经验管理的范畴,在薪酬管理实践中表现为没有具体的制度、规定和业绩考核办法,由具体的负责人根据一般原则和自己的主观印象决定员工的奖金额度。

第三个时期: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的薪酬管理(1992年至今)b)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制度是依据员工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即根据员工承担的责任、工人任务、在企业中所从事的工作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和潜在贡献,以及胜任该工作要求认知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确定职位的价值,并依此向员工支付报酬。c)市场化的薪酬制度的兴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9年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积极推进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建立,形成各类职业(工种)的工资价位,并向社会发布,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薪酬实践中的作用,利用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指导企业进行薪酬管理,为开展工资谈判和集体协商提供重要依据。第三个时期: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的薪酬管理(1992年至今)阶段性总结:

总体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薪酬制度以来,企业薪酬制度变革由过去政府行政力量的全面推动逐渐变成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基于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压力自主进行,即制度变迁由供给主导型变为需求引诱型,变迁的驱动力量来自企业自身的需要。面对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激励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本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必须通过薪酬制度的重新设计,构建企业的激励机制,以吸纳、保留和激励优秀人才,获取和维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现代企业工资制度

企业在国家或那个管调控的管理下,可以自主确定本企业的基本工资制度,企业在改革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实行了多种工资制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资制度主要有:

1.结构工资制2.岗位工资制3.效绩工资制

我国的现代企业工资制度

1.结构工资制包括a)基础工资

即保障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

b)岗位工资或技能工资

是指根据岗位的技术、业务要求、劳动反正那个程度、劳动条件好差所负责人大小等因素决定的;

c)效益工资

其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实际完成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给职工的工资。

d)年功工资

其为根据职工裁剪工作的年限,按照一定的标准支付给职工的工资。

我国的现代企业工资制度

2.岗位技能工资制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则,加强宏观调控为前提,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基础,以岗位和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按照职工实际劳动贡献确定劳动报酬的企业工资制度。

包括:劳动评价体系、基本工资单元和工资标准的确定、辅助工资单元的设置等方面,还涉及运行机制的建立以及加强宏观调控和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