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分工_第1页
第二章-国际分工_第2页
第二章-国际分工_第3页
第二章-国际分工_第4页
第二章-国际分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第二章-国际分工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1、含义国际分工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第1页/共59页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分工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深化阶段。(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技术:地理大发现,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第2页/共59页形式: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最初的分工形式。16、17世纪,西欧进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它们通过推行殖民政策,用暴力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对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由殖民地为宗主国生产和提供其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同时扩大其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第3页/共59页(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技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现代工厂制度、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定。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等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和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促成国际分工的形成。这一时期国际分工呈现出如下特征:第4页/共59页

首先,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①大机器生产使生产能力和规模迅速扩张,商品需要寻求新的销售市场和廉价的原料来源;②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征服国外市场的武器,使得其他国家按照英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改变它们的产业结构,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第5页/共59页③大机器工业改革了传统的运输方式并提供现代化通讯工具,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④大机器工业打破了以往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市场,把各种类型的国家卷入到世界经济中。第6页/共59页其次,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由于英国首先完成了产业革命,它的生产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竞争能力大大加强。英国在实行全面的自由贸易政策以后,加强了对农产品、矿产品尤其是对进口的谷物和棉花的依赖,将亚、非、拉落后的农业、矿业经济逐步拉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体系中来,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再次,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这些商品包括小麦、棉花、羊毛、咖啡、铜、木材等。第7页/共59页(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在这一阶段中,形成了以一组国家为中心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分工的国际分工体系。第8页/共59页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机械、电报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汽车、电力等工业的建立,交通运输工具也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建成,海底电缆的出现,都大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即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间的分工、工业产品生产国家与初级产品(农产品、矿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与强化,最终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第9页/共59页

首先,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型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而且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其次,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他们之间也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再次,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加强了各国对国际分工的依赖。第10页/共59页(四)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二次大战后)在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形成了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国家之间的分工。这个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是:

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分工主要有两种类型:第11页/共59页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高精尖工业和一般工业的分工,即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劳动、技能密集型工业的分工。国际分工的重点由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在许多农矿产品方面不再依赖发展中国家,而且成为世界市场上许多农矿产品的主要供应者,两类国家的初级产品的交换比重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及农矿产品的初级加工业等工业部门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在化工、机器设备、机电工程设备、航空与航天工业以及汽车工业、计算机工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迅速,从而形成了以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分工类型,这与二次大战前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分工截然不同。第12页/共59页(2)发达国家之间在相同技术水平上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

产业部门内部分工发展的前提是参加分工的各个国家有类似的生产结构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沿着三个方向发展。首先,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它是指同一种类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在各国的专业化生产。

第13页/共59页其次,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二次大战后,各国企业之间,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各企业之间,形成了相互供应产品,利用别国生产的零部件来组装整机,建立了零部件之间越来越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这种形式的专业化生产在许多产品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喷气式飞机、原子能发电站设备、电子计算机、汽车、拖拉机、收音机、电视机等大批量生产时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往往在不同国家中进行专业化生产。第14页/共59页最后,工艺流程的专业化。

它是指不同国家就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利用越分越细的工艺流程分工,取得合理经营规模的最佳经济效果。二次大战后,工艺流程的国际专业化通常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生产实现的。跨国公司根据各国在投资、税收、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法规不同,技术优势的侧重点不同,常常把与某种生产过程有关的各道工序分别配置在若干国家中,然后通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把这些生产工序联系在一起。第15页/共59页二次大战后,尤其是六十年代末以来,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同一产品的种类繁多,即出现了“差异产品”,另一方面是这些产品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即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而平均成本下降.产业部门内部分工的发展是各国间产业内部贸易的基础。

第16页/共59页2、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大,从一般的商品生产扩展到了服务领域,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

战后各国服务业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迅速,并以高技术,资本密集型服务参加服务业的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较快,而以建筑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服务参加服务业国际分工。第17页/共59页战后各国服务业几乎渗透到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服务国际化交织发展,出现了商品生产的国际分工和服务业国际分工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这个趋势又推进了整个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发展。第18页/共59页3、跨国公司的作用大大加强,公司内部跨越国界的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内部贸易在战后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跨国公司通过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生产基地,充当新的国际分工的主要角色,将国际分工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发展至跨国公司内部,直接表现为国家间分工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展,以此发展起来的公司内部贸易在战后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第19页/共59页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在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区域性经济集团风起云涌,一般来说,这些经济集团对内逐步降低和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促进集团内成员国之间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对外继续采取关税与非关税排它性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经济集团与非成员国之间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其结果导致了经济集团内成员国之间分工和贸易发展趋势的加强。第20页/共59页5、在分工类型上,从垂直型分工日益向水平型和混合型分工过渡。1、垂直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如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第21页/共59页2、水平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如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3、混合型国际分工指垂直型和水平型相结合的分工形式。第22页/共59页6、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显著变化。二战以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机制一是殖民统治,二是垄断与资本输出,三是价值规律下的市场自发力量。

第23页/共59页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以及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加强,国际分工和机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殖民统治力量大大削弱,让位于国际协调的、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秩序;二是跨国公司的作用大大加强,公司内跨国界的分工发展迅速;三是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参加了国际分工,使国际分工有了一定的计划性。第24页/共59页两种条件:1、社会经济条件2、自然条件国际分工的性质则是由国际生产关系所制约。第二节影响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第25页/共59页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3、生产力水平可以改变已有的国际分工格局。4、科学技术也会影响国际分工。第26页/共59页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地理位置2、气候3、国土面积第27页/共59页三、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关键1、跨国公司通过国外直接投资,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2、跨国公司通过承包方式构筑世界性的生产和营销体系。第28页/共59页四、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上层建筑一般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建立超国家的经济组织,调节相互间的经济贸易政策,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2)制定自由贸易政策、法令,推行自由贸易,加快国际分工的步伐;(3)通过殖民统治,强迫殖民地建立符合国际分工的经济结构;(4)发动商业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接受自由贸易政策。第29页/共59页

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也可起延缓作用,如制定保护贸易政策,闭关锁国,会阻碍国际分工的发展。另外,通过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经济集团,加强内部分工的做法,也在不同程度上延缓世界性国际分工的发展。第30页/共59页第三节国际分工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一)亚当﹒斯密的生平(二)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1、国际分工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第31页/共59页绝对成本理论(分工前)国家商品法国英国小麦(吨)生铁(吨)100天200天200天100天第32页/共59页绝对成本理论(分工后)国家商品法国英国小麦(吨)生铁(吨)(100+200)/100=3(100+200)/100=3第33页/共59页绝对成本理论(交换后)国家商品法国英国小麦(吨)生铁(吨)3-1=2113-1=2第34页/共59页3、评价第35页/共59页二.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1.大卫·李嘉图其人与比较成本说的产生

2.比较成本说的基本思想即使贸易的一方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对另一方占绝对优势,但只要这种优势有程度上的差异;另一方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劣势,但只要这种劣势也有程度上的差异,则双方仍有互利贸易的可能性。第36页/共59页

占绝对优势的一方选择生产其中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一方选择生产其中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相互交换产品,双方均可获得节约劳动增加商品产量的贸易利益。第37页/共59页2、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第38页/共59页生铁酒英36美128第39页/共59页3、评价(1)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其影响下,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了第40页/共59页2.

静态均衡的假设,没有考虑经济发展和制度的变迁第41页/共59页3.

静态分析法(9个假设)①两个国家,两种产品②劳动同质③生产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④没有运输费用⑤生产要素充分就业,国内自由流动,国际间不能流动⑥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完全竞争⑦收入分配没有变化⑧贸易的方式是易货贸易⑨技术不变第42页/共59页4.

只提出了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即没有考虑影响国际分工的其他要素5.

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混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用交换价值代替价值)第43页/共59页亚洲金融风暴之后,苏哈托下台,哈比比接任总统。在严重的金融危机面前,哈比比仍要求国际社会支持其航空工业。当哈比比下台之后,这些工厂接二连三倒闭。

第44页/共59页哈比比获英国航空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任印尼副总统。他认为,为什么印尼不应只出口低廉的裤子,而应制造飞机,获取更多利润。他到处鼓吹要在印尼建立亚洲最先进的航空工业,被人称为“高科技先生”。在他主持之下,印尼投资数百亿美元建立了庞大的飞机生产基地。可是这违背了印尼的比较优势:印尼缺乏配套的产业基础和足够的高级科研技术人才。结果:飞机工厂象黑洞一样,不断吸进资金,却吐不出飞机。

第45页/共59页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一)赫克歇尔-俄林其人(二)要素禀赋原理的假设条件和基本定理1、要素禀赋指一国或经济体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总供给量的拥有状况,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第46页/共59页2、假设条件(1)各种商品在要素需求量上是不同的(2)各国在要素禀赋上是不同的3、基本定理国际贸易以要素丰裕度的不同为基础。各国都倾向于生产要素相对充裕的产品并出口,进口其国内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第47页/共59页(三)要素供给比例论与要素价格均等化论1、要素供给比例论三个论点:(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第48页/共59页(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国别X商品Y商品A100美元200美元B¥1640¥3280A100美元200美元B200美元400美元国内价格比100:200200:400第49页/共59页(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而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又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第50页/共59页2、要素价格均等化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途径:(1)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2)商品的国际移动第51页/共59页(四)理论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