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社戏》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课《社戏》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课《社戏》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课《社戏》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课《社戏》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学习《社戏》,领略一下鲁迅先生笔下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民族魂”。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资料拓展

“社”原指土地庙。从前,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给下列划线的字的注音:惮

)撮

)撸

)归省(

撺掇()凫水(

行辈(

)欺侮(

蕴藻(

)家眷(

皎洁

字词积累dàncháncuō

xǐngfúwǔjuànhángzhàocuānduo

yùnzǎojiǎolǔjiù1、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什么?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3第一层(1):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第二层(2):平桥村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和不拘礼教的民情风俗。第三层(3):写在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为看社戏做了铺垫。写“我”随母亲回平桥村省亲,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人物。1、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什么?整体感知第二部分4-30写去看社戏的全过程。第一层(4-9):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和转机。第二层(10-13):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第三层(14-21):写在赵庄看社戏。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深夜归航偷豆。第三部分31-40写看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课文讲解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的线索是看社戏。围绕这个线索写了七件事:①随母归省;②钓虾放牛;③戏前波折;④夏夜行船;⑤船头看戏;⑥月夜归航;⑦六一送豆。课文讲解2.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在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略写。课文讲解3.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写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概括出三次波折、三次转机分别是哪些事,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母亲不准“我”和别人去;③怕外祖母担心。三次转机:①八叔的航船回来了;②小伙伴们与“我”同去;③双喜写包票保证不出事。好处:①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②初步表现双喜等小伙伴热情、能干的特点。平桥村的自然美景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三次转机:①八叔公的船回来了;②与我同去;③保证不出事。好处1)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2)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这戏直看得小欧伙伴们吁气打哈欠,直看得双喜破口喃喃骂用一个字概括小伙伴们看戏的感受:船头看戏

倦“社戏”到底好不好看?为什么?

社戏不好看。理由:①想看“铁头老生”翻筋斗,但那老生却不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另外,大家“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这些表现,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第11段作者是怎样来写月夜下的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在行船上看山这一特定的情景,“踊跃”在这里是跳跃的意思,使得静态的山呈现出动态;“淡黑”写出夜间山峦的颜色,“起伏”写出山连着山且高低不平的形态;“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铁的”与“淡黑”一词相呼应,“兽脊”的比喻切合“起伏”;“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不写船行,而写山跑,符合在船上的视觉状况,突出了行船之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了“我”急于看社戏的激动心情。

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不好看。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还有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分角色朗读24~30段,讨论:写偷豆要表现什么

这里,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偷”豆,通过对孩子们“摸”、“摘”、“煮”、“吃”等几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优秀品质。阿发在地里“往来的换了一回”的独特动作和“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的个性化的语言,充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通过对“偷豆”和用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的处理,表现了双喜的聪明、果断、正直的性格特征。分析言行概括人物形象1.结合双喜的言行,分析其性格特点。(1)当“我”看社戏却面临叫不到船的问题时,双喜提议坐八叔的航船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不可靠时,双喜为“我”写包票,保证不出事——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细心。(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吃豆后,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周到;(5)双喜送“我”回到家——表现双喜做事有始有终。总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2.六一公公是怎样的一个老人?从原文中找出语句,并进行分析。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老人。

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

①“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他们踏坏了庄稼——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

②“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

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表现六一公公热情好客。3.阿发和桂生在“偷”豆一节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阿发憨厚、无私。桂生机灵、勤快。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沉醉的江南水乡纯朴气质和淳厚人情的风情画卷。文末一句激起多少读者追忆童年的神思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