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法学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互动机制,法制教育论文内容摘要:法治教育作为近来国家不断倡导的国民教育体系新内容,对法治中国的建设具有关键作用。而法学教育作为法律知识教授和法律精神培养的专门学科却在法治教育的施行中缺位,两者之间并未构建起有效的互动机制。考虑到法学教育的专业性和法律人才的广泛性,法学教育可在大学校园中承当起对全体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责任,法律人才则可在社会环境中引领法治气氛的营造,践行法律信仰的魅力,突出法律专业人士的次级法学教育作用,进而实现法学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良性互动。本文关键词语:法学教育,法治教育,法律信仰,法治,互动法学教育作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中国古代的礼制教育,作为西学东进的文化产物,其先后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中国近代法学教育〔1840-1949〕和历经弯曲复杂的中国当代法学教育〔1949年之后〕。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法学教育得以繁荣发展,虽仍有精英化和群众化之争、学理化和职业化之争等问题有待明确,但是总体而言,已经构成教育规模宏大、专业构造全面、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高等法学教育体系。而法治教育作为近来国家不断倡导的新型理念,其内涵和目的是什么,和法学教育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以及法学教育和法治教育之间能否构成良性的互动,怎样互动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一、法治教育的概念梳理〔一〕法治教育的发展变迁法治教育作为法治和教育的复合名词,其核心内容随着法治概念的发展而产生不同的内涵。当前对于法治教育的概念虽无权威性的解读,但是我们仍然可从法治理念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中梳理出一些关键性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华而不实主要节点包括下面三个事件:第一,1980年同志在的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全体人民中都要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1];第二,1986年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正式实行;第三,2020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开创建立内容[2]。法治教育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被提出距今缺乏五年的时间,但是对于其内涵不应限定在字面意思表示的层面。国内学者对法治教育的概念范畴也多有研究,详细表述虽不尽一样,却亦能概括总结出下面四点基本内容:第一,法治教育是国家和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第二,法治教育的受众是全体公民;第三,法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第四,法治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二〕法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关系法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关系好像法治与法制之间的差异不同一样值得厘清。从公民法律教育的发展来看,我们国家早期使用的是法制教育一词,旨在宣扬社会法制,普及法律基本常识,以催促全体社会成员遵纪守法。其所秉持的多是一种法律工具主义,侧重于法文化器物层面的传扬,是一种基础性的知法守法教育,在本质上也仅仅是知识性教育。而法治教育更多地包含了对法律信仰的培育和对法治理念的弘扬,以引导社会公众积极行使权利、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等,是一种用法信法的观念教育和理念教育。从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转变,标志着我们国家公民法律教育在经历了30多年的实践探索后,实现了从法律常识普及和知识教授到法律意识熏陶和精神培养的转换。同时向法治教育的转变又是法制教育发展顺利成章的必然结果,法治教育的开展绝不是简单的字义更新和政策转换,其必须以法制教育的实践效果为基础,好比法制和法治的严密关系一般,没有法制基础就绝对谈不上法治建设,同样的没有多年的法制教育先行,也就没有法治教育的后来居上。所以法治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升级,两者之间蕴含着一种传承的意味。〔三〕从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意义法治中国的建设必然需要愈加优越的公民法律教育形式来提供动力,从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更新既是教育理念的变更,亦是教育目的的转换。1.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往的法制教育以普及法律常识为主,自然强调的多是法律的禁止和约束等强迫功能,法律对社会公众而言是国家的治理工具,社会公众对国家而言亦是需要被规制的对象,这种距离感使得人们被放置在一种被动吸收法律知识的境地,其效果难免会有折扣。义务本位的教育方式甚至会产生不违法就不需要学习法律的消极想法,社会公众对自个的权利和利益并没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难以产生对法律的真实情感和发自内心的认同,也就愈加谈不上信赖法律和崇尚法律的积极态度。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实立,迫切需要培育社会公众的法治理念。法治教育的明确,凸显了国家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得公民法律教育得以挣脱法律国家主义和法律工具主义的桎梏。社会公众不再是被灌输能与不能的容器,而是在一种法治的文化气氛中理解自个的身份、权利和地位,公民在法律的是非观和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教育中,有追问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渴望,在自我权利和别人权利的互动中,转变对义务、责任和法律的态度,进而提高公民的综合素养。这种教育形式的转变彰显了国家治理当代化的人文价值,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关系在法治教育中得以被不断修正和改善,公民积极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信念将会落实到实践,以人为主导的社会秩序将会被有序构建。2.深化了法律信仰的教育目的法治,不仅仅是一种制度层面的治国方略,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理念甚至文化。法治教育在法制教育的知识性基础上,更欲阐扬一种理念教育,以造就社会公众信仰法律的精神。总的来讲,法治教育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构建,而该目的的实现关键就在于构成全体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信仰。所以从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转变,寄托了从被动的法律知识普及到主动践行法律价值的期望,以帮助社会公众理解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深化公民法律信仰的目的追求。法治教育所追求的法律信仰为法治秩序的建立注入了丰富的正当性价值,包括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等,这正是法制教育所难以确保的,尤其是秉持法律工具主义的法制教育,难免与人治有关联,甚至有专制之嫌[4]。正是这种教育目的的转变,使得法律得以铭记在公民们的内心里[5],以激发社会公众对法律的认同、信赖和崇尚。只要被信仰的法律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也只要饱含信仰的法治教育才不会让法治建设成为空中阁楼。法治教育形式确实立是社会法治文化气氛营造和法律信仰树立的必经途径。〔四〕法治教育和法学教育的联络法学教育作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以教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为手段,旨在培养合格的法律专业人才。其与法治教育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在施行主体和受众上,法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自然是由我们国家的各高等院校来组织运行,其受众天经地义的就是选择该专业进修的部分大学生,在施行主体和教育对象上都显示出了明确的专业界线。而法治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方针政策,多由相关普法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教育对象包括了全体公民,重点则是广大青少年和国家行政管理人员。其次,在教育内容和目的上,法学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自然要追求对法学知识的全面涵盖,从法理到法条,从历史到将来,从实然到应然都是法学教育为培养优秀法律人才所必须教授的知识,要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完好的法律知识体系、批判性的法律思维逻辑、崇高的法律精神品质等进而能够胜任律师、法官、法学家等法律职业。然而法治教育被定位成通识教育似乎比拟合理,从法制教育一路走来,基本法律常识和道德观念的普及已经逐步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法治教育远远超过了普法教育的范畴,权利义务意识、法律信仰、正义自由等价值观念的追求等亦是当下法治教育的应有之意,知识的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手段,理念的树立才是当下法治教育的目的。所以法学教育和法治教育之间似乎有着明确的界线,但是针对当下法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法学教育所拥有的专业资源,构建法学教育和法治教育之间的互动机制显得确有必要。二、法治教育的现在状况法治教育的展开,根据受众、范围和详细施行主体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主要分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校园法治教育和针对普通社会公众的社会法治教育。〔一〕高等教育中法治教育的疏浅从法制教育施行之初,就有针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开展的普法教育基础课程,后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合并为我们较为熟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如前所述,无论是早期的法制教育还是当下的法治教育,都被归入思想教育的框架内。无论从教学资料的编写上还是授课内容的侧重上,纯粹法律知识和法律思想的教育占比是明显缺乏的。况且,对于授课老师而言,思政方向的专业性并不能代表法学方向的专业性,那么其授课的倾向就自然会侧重于思想道德教育而不是法治教育。假如只是照本宣科式的法律知识灌输,就更谈不上真正的法治教育,难以启发学生对法治理念的考虑,也会缺乏不同法律意识之间的碰撞和提升。非专业的授课老师和非专业的学生之间对法律沟通的共同忽视容易造成大学校园中法治教育的形式化。我们不是要质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是想深究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只是道德并不能代表法律,德育更不能代替法治教育,我们所要追求的是法治社会而不是德治社会。所以,当下高等院校中针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机制是有失偏驳的,或者讲是不够全面的。〔二〕社会环境中理念教育的缺失法治教育作为一种观念和理念教育,需要一种文化气氛的衬托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效果。信息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少数团体垄断的行业,法律知识的全面普及似乎即将完成。智能工具能够使得当下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公众轻易获得和自个亲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但往往也就止步于此,其目的性明确到单纯只是为了解决问题。当然这也是一种法律意识的具体表现出,得益于我们国家多年来遇事用法的宣传教育。所以整个社会环境下,公民的法律教育仍然停留在法制教育的层面,缺少对法律精神方面的宣扬。社会核心价值观所大力倡导的价值体系对法治教育而言又太过宏大,难以把握,对社会公众而言多半只要是什么的教育意义。法律工具主义的思想在多年的普法教育中逐步在社会公众的意识里根深蒂固,假如没有愈加专业的教育,怕是难以改变。但是社会环境的复杂又难以找到愈加适宜的方式来进行法治教育,对社会公众的群众化教育走进了只能进行知识性教育的窘境中。三、法学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互动机制探究〔一〕法学教育和法治教育互动的必要性从法治教育面临的窘境中我们能够看出,固然笔者将其分为两个教育环境来分别讨论,但究其根本仍就是怎样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问题。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由于校园的特殊环境,理念教育的展开较为可行,所以是法治理念教育缺乏的问题;而对于普通社会公众而言,社会环境的复杂多样使得知识普及性教育容易展开,但是在未构成适宜的社会气氛之前,恐怕难以找到恰当的理念教育践行方式。法律信仰,是人们对待法律的最高情感状态,包含着对法律的理性推崇和终极关切,并由此激发出的对法律的信赖、尊敬和崇尚,并愿意为之而献身的精神[6]。这种理想的法律人人格塑造,即使是在以培育优秀法律人才为目的的法学院专业教育中都绝非易事。法律信仰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的综合概念,首先,从对法律的基本认知中把握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了解法律的基础知识和行为的法律界线;其次,在知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在权利运用和救济的经过中,从个人的直观感受中表示出对法律体系的态度和反响,产生对法律的情绪和情感;再次,在法律文化的长期沉浸中,一方面抵制触法行为,一方面深化对法律的认同,产生自我规制的法律意志;然后,法律需求成为个人乃至社会的基本需要,是个人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并由此产生动机以指导个人的行为;最后,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对法律的敬畏代替了对别人的敬畏,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们对法律产生一种依附感,并将其作为自个的气力来源加以信仰。由此可见,法律信仰并非我们所能信手拈来的东西,其必须以一定的专业性为依托。但是当下的法治教育环境却呈现出和法学教育互不干预的局面。这种教育形式显然不能适应法治建设的需要并且着实难以获得实际成果,因此构建法学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互动机制成了法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法学教育的本身繁荣来看,其也应当为法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徒法缺乏以自行,再完善的法律体系,再先进的法学教育假如离开了社会成员的认同和信仰,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进而理论研究和知识创新也都会失去意义。要使法律成为全社会的生活方式,法治和法治教育的实行是必然途径。法学教育为了避免自个沦为工具教育的境地,追求法治社会成了其潜在的目的,而法治教育的直接目的与此正不谋而合,所以无论是为了法治教育还是法学教育本身,构建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似是理所应当的。〔二〕法学教育和法治教育互动的可行性法律信仰培育的专业性需要法学教育为法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我们国家法学教育的规模、作用和目的,构建其间的互动机制并非毫无可能。1.丰富的法学专业教育资源可完善校园法治教育的环境我们国家的法学教育在经历了坎坷的发展历程后,已经成长为当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法学教育的专业资源有充分的能力承当起校园法治教育的责任。首先,专业的法学老师较一般思政老师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精神方面更具经历体验和技巧,更能拨动学生心中对法律的情感;其次,法学院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能够弥补思政教育课堂上的枯燥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多样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在详细情景中感悟到法律的魅力和威严,个案中公平、正义等价值的具体表现出甚至会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向往和追求,很多时候改变人们态度和想法的往往是这种能够引发共鸣的详细案件。2.专业法律人才的培养能为社会提供践行法治理念的优秀模范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程,法治教育自然也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筹划,在经历了法制教育的蜕变后,作为一个还算得上是新生物的理念,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即缺陷缺乏在所难免,且需要长期的努力来不断完善和革新。以往法治教育和法学教育各自为政,相互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但并不是讲我们的法学教育对法治教育的推进是漠不关心的。相反,在社会环境中,积极践行、倡导法治理念的多是经受过良好法学教育的法律人,包括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从事政法类工作的国家公务员等。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对法治教育的发展而言,是一种隐形的助推力,固然并不能被直观地感悟,但是却是在促进着法治教育的发展和推进。法学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衔接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已经确实存在的事实,法学教育能为社会公众法治教育的展开培养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构成次级的法治教育角色。四、法学教育对法治教育的可为变革〔一〕发挥法学专业师生的智库作用法学教育在法治教育的校园教育环境中,应当承当起为普通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教授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的任务。较为合理的办法包括:第一,明确思想教育课程和法治教育课程的界线,由法学院的专业老师来开展法治教育课程,二者之间虽多有联络,但法治理念的培养需在一种愈加专业化的气氛中才能突破束缚而不流于形式;第二,法学院能够开设面向全校的法律通识教育和法律思想教育课程来作为公共必修课,奠定学生的基本法律素养;第三,定期开展面向全校的法律历史、法律热门、法律资讯论坛和讲座,实时更新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和观念,热门难点案例的展开会极大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第四,法学院的学生能够开创建立多种多样的法律社团和协会,在各种活动的轻松气氛中影响周边同学对法律的态度。〔二〕尝试培养法治教育方向的专业学生社会法治教育的展开既有理论教育的培养难度,也缺乏专业人才的有效规划。现前阶段法治教育的施行主体可能即缺乏法学的专业知识,又对专业的教育理论和方式方法不甚了解,由此,能够尝试培养法治教育方向的专业学生。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程,理应由专业人士来负责、设计和执行,法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能检验、丰富各家理论建议的可行性,又能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法学专业能够联合教育学等专业共同培养能适应将来法治教育需要的专业人才,从专业出发解决问题。〔三〕法学教育可突破高等教育的藩篱法学教育在现有体系下可尝试以法学院学生为主体,开展次级的法学教育,突破高等教育的范畴,延伸到中等教育领域中。教育是一项长久而伟大的工程,法治教育也需要作好代际教育的准备。考虑到专业师资的有限和教学内容上的深浅等问题,能够有序组织法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开展针对高中生和初中生的青少年法治基础教育,以培养青少年对法律的感情和认同,为将来专业法治教育的展开铺垫。青少年思想的可塑性为法治教育的先行提供了高度的可能性,一个从小就接受公平正义和权利义务教育的青少年,长大后更有望成为具备规则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公民。但是现前阶段针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课程仍以普通老师的课堂授课为主,内容多以讲授犯罪、惩罚犯罪,还停留在法律的约束、威慑阶段。参考美国streetlaw项目的成功经历体验[7],我们国家高校的法学院亦可采取这种联动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态度、法律意识,从主题类的法律互动中培养青少年的法律兴趣和法律素养,既能尽早地对青少年产生崇尚法律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又能为法科生提高一个践行法治的平台,提高法律知识的应用水平,并丰富自个的社会体验。〔四〕培养以践行法治和传播法治为指引的优秀法律人才法治环境的营造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事情,尤其在社会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高效报送网络舆情 2024(方法+流程)
- 机房搬迁方案
- 微积分 第3版 课件 2.5 函数的连续性
- 坪山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讲述京东课件教学课件
- 股东合同范本(2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元统计分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数字图形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领导科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餐饮行业报告:中餐出海
- 2024年江苏钟吾大数据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青少年数独智力运动会U12组数独赛前集训题
- 医院健康教育培训课件
- GH/T 1419-2023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规程灰肉红菇
-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课件
- 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 注塑车间规划方案
- 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
- 标本运送培训课件
- 护士与医生的合作与沟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