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高中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作用分析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高中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作用分析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高中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作用分析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高中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作用分析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高中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作用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形象作用分析考点综述人物形象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这类题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1.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即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2.从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来看,即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3.从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来看,即对文章主题表现的作用。总的来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对比、衬托等作用;在情节结构方面有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在主题表达方面有揭示、突出主题等作用。具体来说,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类: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这三类人物形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2.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3.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烘托、提供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解题方式设题方式1.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答题要点或公式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就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来谈,内容上的作用主要就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两方面的作用来谈。2.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答题要点或公式先分析人物形象,再点出对人物的评价、感情倾向抑或由个别到一一般掲示。这一人》所代表的社会意义。技巧点拨1.答题时,要围绕该人物形象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考虑,当然,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或隐性要求做适当调整或取舍。2.要注意每个人物在文中的地位、其与主题的关系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3.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精题解析安娜之死[俄]列夫•托尔斯泰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③“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⑦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着她的时间。⑧“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⑨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了。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题目】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解答此题必须审好题:“特点”是“描写的特点”,而不是“周围人的特点”;“作用”既可理解为描写的作用,也可理解为周围人的作用。【答案】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题目】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认真捕捉描写安娜的心理的句子——“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从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出她的内心活动。【答案】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考场练兵绝鉴何一飞隐逸斋是做玉器生意的。老板姓陈,叫陈若尘。原是历史老师,不知什么原因,辞了职,开了家玉器店,取名隐逸斋。陈若尘四季皆藏好茶,有两个半茶友。那两个,一个是他的发小,县教育局长冯有为,用陈若尘的话说,冯有为斯文还在,可以为友;一个是宝峰寺的方丈法缘和尚,轻易不说话,一开口则是口吐莲花,让人醍醐灌项。有次喝完茶,法缘和尚盯着陈若尘端详了许久,幽幽地对他说,“施主面相与佛有缘。”至于那半个,本县县委书记,是冯有为带过来的。喝过几次茶后,发现并无半点官场俗气,就被陈若尘列为半个朋友。陈若尘做玉器生意是因为他善鉴玉,尤其善鉴古玉。曾经有省城玉器玩家高价购得一枚汉代龙凤纹玉环,却被专家鉴定为高仿品,也不知玉器玩家从哪打听到陈若尘,跑过来请他鉴定。陈若尘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最后对玩家说从玉质和线刻技法可以断定是真品。后来玩家又把龙凤纹玉环拿到北京,北京的大师也鉴定为真品。陈若尘一鉴成名,被人誉为省内古玉鉴定第一。鉴宝这行只要肯放手是能赚大钱的,所谓放手就是玩家给钱,拿假货让鉴家出个真品证明。许多玉器玩家都找过陈若尘,陈若尘冷面相拒,再高的价也不做。隐逸斋的生意不好不坏,陈若尘不像他老婆那样着急上火,说是要老是想着挣钱,那就是人被钱玩了,不值得。豁达的陈若尘最近也有些豁达不开,那是因为女儿的事。女儿大学毕业两年,因右脚残疾,找工作辗转了几十次,都被用人单位拒绝了,弄得女儿连家门都不愿走出一步。这事不知怎么给县委书记知道了。这天晚上,县委书记和冯有为喝茶,书记从包里拿出一份调令递到陈若尘手里,“明天叫孩子到财政局报到,孩子学财会的,正好学以致用。”陈若尘犹豫一会把调令接了,说;“古人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这样的大恩,当得以死相报啊。”时间就这样不急不慢地走。茶友们很久没来了。陈若尘有些想念,想打电话约他们过来喝茶,拿起电话又放下了,笑自己像没经过事的人。这天晚上正念着,书记一个人来了,陈若尘喜得连忙去泡荼。喝了一阵茶,书记从带来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用黄绸裹着的东西说:“若尘,你给看看。”陈若尘小心接过,揭开黄绸,心就扑通、扑通跳了,一只品相良好的青玉碟子在灯光下发出幽幽的沁人的光。这碟子叫清代菊纹盘,清中期皇家用具,虽说不是孤品,但存世的也不足五枚,香港拍卖行前几年拍卖过一枚,拍出了近百万的价。仔细看过几遍,确定无疑后,陈若尘才对书记说:“这是真品。”书记笑着说:“这碟子是家传的,我岂不知它是真品。”“那你拿来叫我看是什么意思?”书记踌躇着说:“若尘,我们是朋友,你帮个忙,给它出份赝品证明。”陈若尘明白了,他这是要把真当假,只不知是为了送个安全还是收个安全,聪明啊。陈若尘内心挣扎着煎熬着,良久,站起来踉跄出了茶室。片刻,拿了印鉴纸笔回来,坐下写好鉴定证明书,盖上自己的印鉴递给书记,懒懒地说,你要它假就假吧。然后,端起茶做了个送客的手势,书记尴尬站了起来,从包中拿出一个大红包,陈若尘不接,把书记半拖半拉推出了门。第二天,隐逸斋关了门,门上贴着八个字:“若尘已死,停止营业。”街坊邻居不信,问陈若尘老婆,老婆又气又恨地说:“死了。死了好。他死他的,我活我的。”陈若尘哪去了?有上香的人在宝峰寺看见了他,原来已皈依佛门。书记也听说了,怎么也想不明白,陈若尘为了一件小事就去做了和尚。陈若尘的老婆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叙述。(5分)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闻的睡眠。“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方先生要见女士。”“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老师方先生。”“他又怎样了?”“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博爱,开饭!”她赌气似地大喊。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二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五个会呢!”“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像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像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中关于穆女士上下汽车的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为救世而不辞辛苦的形象跃然纸上。B.穆女士因能一气睡到九点而稍稍消解了对“自由”贸然进来回话的怨气,她这种为社会而心疼自己的做法,意在告诉人们为了奉献社会,需要且一定要保证长时间的睡眠。C.小说主要由穆女士处理方先生丧妻之事,享用早餐并赠予方先生鸡蛋,听取冯女士汇报日程这三个场景构成,情节紧凑,并有助于集中刻画人物形象。D.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却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E.这篇小说主要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对话和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用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善人”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2)“冯女士”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穆女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4)小说极具讽刺意味,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达到这种讽刺效果的。(8分)陈婶赵新陈婶赶集回来,发现自己的菜园里丢了几颗又大又鲜的西红柿,立刻就蹬着梯子上了房,黑了一张脸站在太阳地里骂。陈婶身体壮,嗓门大,张嘴又丝毫没有遮拦,不怕污染空气和环境!不过这一次陈婶立在房项上骂街时,遇到了一点特殊情况:乡里的五六名干部正在村里进行文明建设的检查和评比,所以有几个村干部悄悄地找到村主任让他把陈婶从房顶上下来,别让她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给村里抹黑!村主任说:别提她,提她我就头疼!这个人,你越是拉拽她,她越是跳腾得厉害。那个母夜叉无可救药,神仙拿她也没有办法!村干部们说:村主任,就由着她骂?村主任说:绑又不能绑,押又不能押。让她骂吧。正是农历七月,天气热得出奇。陈婶杂七杂八刚骂了一个开头,早淌出满身大汗。陈婶想,今天我要骂痛骂准骂狠,但是要提防中暑,中了暑还得花钱输液!陈婶想,鉴于天气太热,动作不能太大,今天就不再跳着脚骂啦!陈婶踮起脚尖正准备再一次开骂时,突然看见二牛上到房顶上来了。二牛是她的邻居,因为右腿有些残疾,走路有些拐。二牛左手打一把雨伞,右手提一个篮子,满脸灿烂地笑着,悠悠地拐了上来。陈婶惊诧道:二牛,你干什么来了?二牛说:婶子,我知道你赶集回来后还没顾得上吃午饭,就给你送饭来了。陈婶看见二牛提着的篮子里有一个饭盒,一只水杯,一双筷子。陈婶还闻见一股浓浓的香气。陈婶说:孩子,你快下去吧,婶子顾不上吃饭,婶子还没正式骂哩。二牛放下手里的篮子说:婶子,你不渴?你不饿?你吃饱喝足了以后再骂,不是更有精神和力气?家里只有你一个人,你得注意自己的身体。陈婶的心猛地一颤,眼里就有泪水涌出来。这几年她看惯了冷眼、白眼、怀疑的眼、嘲笑的眼,却很少听见这么热乎的话。陈婶拉住二牛的手,哽咽地说:孩子,你把饭拿走吧,婶子不饿,婶子吃不下去!二牛说:婶子,你吃吧,你不吃我不走;你哄不了我,你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哩!你坐下,我给你打着伞,太阳晒不着你!陈婶说:你真让我吃?二牛说:不是真让你吃我就不拐着这条腿上房了——这么热的天儿!在那片用伞撑起来的阴凉里,陈婶很快吃完了饭盒里的面条,喝完了杯子里的水。陈婶振作了精神说:二牛,这回你走吧,婶子记着你的好,婶子忘不了你!二牛说:你不走?陈婶说:我还得接着骂,我不能让些王八羔子们白偷了我的西红柿!二牛说:婶子,别骂啦,二牛求求你。你的西红柿是我偷了,我媳妇怀孕了,想吃又陂又甜的东西,我就给她摘了几个——我实在对不住你!陈婶一听,拍拍屁股就下了房,对二牛说:孩子,婶子不骂啦,你媳妇想吃西红柿你就到我菜园里去摘,不用和我打招呼!那天下午,村里很安静,一片祥和。检查组走了之后,村主任把二牛叫到了村委会。村主任说:兄弟,听说是你制伏了陈寡妇。你小小年纪,好大本事!一牛红了脸说:主任,不叫制伏,叫说服。我有啥本事?我只是给她送了一盒饭一杯水一把伞……这种本事你也有,谁都有!村主任说:你为什么要给她送饭?我记得她以前没少骂你!二牛说:天气太热,我怕她搞坏了身体。她刚刚从城里回来就上了房,水也没喝一口!村主任说:陈寡妇的西红柿是你偷……不对,是你摘的吗?二牛说:不是,其实我看见是谁摘陈婶的西红柿了。我说是我摘的,她就不骂了,她就不生气了,这样对她好,对村里也好……村主任说:对你好吗?二牛说:这点委屈我能吃。陈婶一个人过日子,不容易!当天晚上,村主任给陈寡妇送去了十元钱,说是中午的时候,用她的西红柿给检查组的人做了鸡蛋汤。村主任说:大婶,这事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你就上房了,你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陈婶听了,愣在里半天没说出话来。之后,哈哈哈地笑了。(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不怕污染空气和环境”这一诙谐而夸张的语言,突出了陈婶骂人无所顾忌;也从侧面表明了她对西红柿被偷的愤怒和心痛。B.“那天下午,村里很安静,一片祥和。”暗示着陈婶从此不会再出来骂街了,也预示着故事将有一个圆满的结局。C.邻居二牛给陈婶送饭,因为他知道陈婶赶集回来之后还没顾得上吃午饭,二牛的这一举动说明了二牛的为人正直、老实。D.小说结尾,村主任给陈婶送去十元钱,并解释用她的西红柿给检査组的人做了鸡蛋汤,一方面是被二牛感动了,另一方面也是担心二牛把看见有人偷西红柿的事宣扬出去。E.这篇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叙事,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生动,充满农村生活气息。(2)小说塑造了陈婶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3)二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4)这篇小说的主题有多种解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8分)人物形象作用分析绝鉴陈若尘的老婆在小说中起到对比衬托陈若尘这个主要人物的作用。(1分)小说中两次写她,第一次是侧面描写,写她的俗气,什么都往钱看,反衬陈若尘的脱俗;(2分)第二次是在陈若尘出家后,用了语言描写,写她的气恼,反衬陈若尘与世俗名利的决绝。(2分)善人(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项“为救世而不辞辛苦”不对,穆女士并非真的“救世”;B项“意在……”的目的无中生有;D项“由衷同情”夸大其词,他给方先生二十块钱、送十个鸡蛋等行为可能有一点儿同情的因素在)(2)①从情节结构上看,冯女士在小说中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借秘书冯女士之口说出穆女士一天的日程安排,照应“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有多忙”;并通过二人对话自然引出让冯女士取代方先生任家庭教师等情节。②从人物塑造看,冯女士侧面烘托了穆女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冯女士与穆女士的对话刻画穆女士的心理,揭示出一个处处标榜为“救世者”的“善人”沽名钓誉、自私自利的伪善嘴脸。③从主题看,小说通过对次要人物冯女士的描写,折射出一些人对富人察言观色,迎合拍马,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的势利和自私,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性,深化了小说主题。(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3)①虚伪,伪善。依靠丈夫而标榜“独立”,不愿被人称呼“汪太太”;给仆人起名“自由”“博爱”而对她们颐指气使,认为她们“还不如桌灯值钱”;标榜自己“生命是献给社会的”“为救世而来”,却只是为了排遣空虚,打造自己“新女性”的形象。②生活忙碌而空虚。虽经常参加集会、公益活动等,但对社会并无实际贡献;内心经常感到茫然、空虚。③自私、冷漠。在方先生死了太太后,用“二十块”打发他,埋怨他荒废儿子的学业,并让冯女士取代了他。④精于算计。打算供方先生两顿饭就要减少他的工资;让秘书冯女士兼冯先生的教职,却一共给她每月25元,比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少了7块钱。(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4)示例一:巧用对比映衬,借穆女士自身言与行的种种矛盾达到讽刺效果。她一方面想以“穆女士”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做着名副其实的“太太”;一方面她给丫鬟起名“自由”“博爱”,一方面又百般役使他们,不给他们以尊重。她一方面标榜自己仁慈,一方面却在方先生丧妻的时候冷酷无情地辞掉了他。她的言与行、真实内心与外在言行的矛盾对比鲜明,将其虚伪冷漠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批判入木三分。示例二:反话正说(或“说反话”、“反说法”)。小说多处反话正说,本来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本来她的早饭极其丰富,却说“她的早饭很简单”;本来她是极其自私冷漠的,却说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她明显的虚伪自恋、道貌岸然,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厌恶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示例三:漫画式的夸张。小说以漫画的笔法,描写穆女士拖着肥胖的双腿上下汽车的情景,描写她自我膨胀的心理,比如送给方先生十个鸡蛋,她就认为方先生吃了“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冯女士做她的秘书,她就认为人家当然有机会嫁个阔人,一辈子吃喝不愁。这些描写把人物的丑恶虚伪加以漫画式的夸张,不仅可以从外在表现上把人物的好笑、丑态推向极致,而且可以从内在塑造上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呈现出来,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