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期末拔高练习题-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土壤期末拔高练习题-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土壤期末拔高练习题-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土壤期末拔高练习题-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土壤期末拔高练习题-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期末拔高练习题一、单选题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人类活动2.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A.厚度增加 B.养分减少 C.物质迁移加快 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云贵高原某小村寨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石漠化严重,经济落后,近年来,通过区域整治与开发,生态改善,村民收入提高。下图示意整治前当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整治前当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

)A.坡位越高,土壤厚度越小 B.岩石裸露率越高,土壤厚度越小

C.坡位越低,土壤厚度越大 D.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4.村民种植玉米,造成石漠化最严重的坡位是(

)A.坡顶 B.上坡 C.下坡 D.洼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由于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旋耕作业,形成了一层犁底层。2015年黑龙江海伦市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改善黑土肥力,提高粮食产量。下图为土壤改良前、后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犁底层的形成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是(

)A.增加耕作层有机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B.改良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农作物不易烂根

C.阻碍农作物根系下扎延伸,产量下降 D.土壤蓄水能力强,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6.秸秆还田对黑土质量提升的主要表现是(

)A.提升通气透水性 B.增强土壤紧实度 C.增加土壤矿物质 D.提高土壤温度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下表示意武夷山不同地区土壤类型及相应的区域背景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题。观测点土壤类型土壤颜色海拔(米)气候特征(年均温,年均降水量)坡度母岩及母质植被①草甸土灰褐色21508.5℃,3000mm<10°火山凝灰岩,残积物山地草甸②黄壤黄棕色113612℃,2200mm33°火山凝灰岩,残积-坡积物杉木林③红壤砖红色26117.5℃,1950mm39°粗晶花岗岩,残积-坡积物荒坡灌丛④紫色土紫红色20818℃,1900mm27°紫色砂砾岩,残积-坡积物荒坡灌丛7.与①相比,②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排水条件好,淋溶作用强 B.针叶林植被,生物总量少

C.坡积物较多,矿物质丰富 D.降水量较少,生物生长慢8.造成③④两地土壤颜色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母质9.对比表中四地的环境资料,推测土壤肥力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0.从山顶道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着()A.砾质土、壤土、砂土和黏土 B.黏土、壤土、砂土和砾质土

C.黏土、壤土、砾质土和砂土 D.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都来自成土母质

B.有机物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其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

C.影响土壤形成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地形

D.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土壤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土壤肥力小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题。

12.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有比较稳定影响的要素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13.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4.图甲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的总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15.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阳坡

缓坡 B.阳坡

陡坡 C.阴坡

陡坡 D.阴坡

缓坡为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某科研团队在贵州—喀斯特实验样地(样地内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大致相当)进行了生态实验研究。下图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蚀指数的实验结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6.实验结果表明(

)A.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

B.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C.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D.三种植被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17.10~20厘米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A.针叶林土层降水量小,有机质淋失少

B.针叶林土层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

C.针叶林生物量流动最大,下部土层枯落物分解转化多

D.针叶林土层表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18.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应考虑种植的树种为(

)A.灌丛 B.针叶林 C.阔叶林 D.混交林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19.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C.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20.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变化 B.水分条件变化 C.农业类型差异 D.地势高低差异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问题。

2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22.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颗粒较细的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

C.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为保护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农民采用免耕的方式。通过机械将植物残茬打碎,覆盖于地表,同时按照一定的间隔保留部分15~20厘米左右的高茬。完成下列问题。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增加土壤透气性

③减少农业耕作量

④增加土壤有机质23.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有利于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4.农民在土地中保留高茬的目的在于A.方便来年播种 B.促进残茬分解 C.防止碎茬吹走 D.确认土地范围二、综合题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是作物所需养料的源泉,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能提高土壤微粒的胶结力和土壤的抗风蚀能力。毛乌素沙地土壤颗粒组成划分为砾石、极粗砂、粗砂、中砂、细砂、极细砂、粉粒、黏粒。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附着在土壤细颗粒中,形成较稳定的团聚体,而砂粒吸附有机质的能力较差。下图示意毛乌素沙漠地理位置,下表为毛乌素沙地不同种类土地表层(0~5cm)和亚表层(5~10cm)有机质含量表。

样地类型深度/cm有机质含量平均值/g·kg-1留茬地0~511.305~1013.05翻耕地0~511.535~1012.67草地0~518.755~1013.36半固定沙丘地0~58.135~107.73(1)指出影响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2)与翻耕地相比,草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亚表层,分析主要原因。(3)请为改良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出合理化建议。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余脉,山体大部分海拔3000m以上,年均降水量1134mm,年均温6.5℃,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黏粒含量较高且随土层向下逐渐减少。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是指能通过0.45微米微孔滤膜的土壤有机碳,主要源于腐殖化的有机质和植被凋落物,土壤黏粒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同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也能很好的溶解于水中。某研究团队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600m至4300m范围内研究了色季拉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如图示意色季拉山研究范围内不同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

(1)描述该区域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规律。(2)分析该区域内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幅度小的原因。(3)试从坡向、坡度、海拔的角度说明地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4)指出全球气候变化会对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可能带来的影响。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黑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及气候的影响,导致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肥力不断下降,为此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秸秆富集深还”模式来应对黑土退化问题。该模式提倡将农作物分带种植,在耕作层底部和作物带间埋藏秸秆,以5年为周期,通过调整农作物播种位置、填埋秸秆逐步覆盖整块田地。经过试验,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农民对其操作和实施了解较少。下图示意“秸秆富集深还”模式。

(1)说明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肥力不断下降的原因。(2)分析采用“秸秆富集深还”模式进行农业耕作的优势。(3)指出促进“秸秆富集深还”模式推广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D、2、D、3、D4、B、5、C、6、A、7、A、8、D、9、A、10、D、11、B、12、C、13、A、14、C、15、D、16、A、17、D、18、C、19、C、20、B、21、A、22、C、23、C、24、C25.(1)成土母质;气候;植被覆盖度;微生物活动;人类耕作方式。

​(2)草地能减轻风蚀作用,减少土壤有机质的流失;草地结皮层较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草地植被枯落物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草地对降尘和细颗粒物质具有截流效应,有利于有机质在表层积累。

(3)实施休耕制度减轻人类活动对沙地的耕作强度;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牧还草;植树种草,提高沙地植被覆盖率;增施有机肥;采用铺设草方格措施治理风沙。26.(1)可溶性有机碳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多;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3600米处和1300米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最低和最高

(2)土壤表层黏粒多,易形成黏层吸附更多的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下移较少;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受淋溶作用影响小;地底土壤黏粒少,可溶性有机碳吸附少

(3)阴坡太阳辐射少,土温低,生物分解作用弱,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多(或阳坡太阳辐射多,土温高,生物分解作用强,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少);坡度大的地区由于重力作用下移,造成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布少。海拔高,气温低且缺氧,氧化作用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