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4页
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学复习资料绪论1、名词解释:有时可引起机体损害的生理反应。2、从正反二个方面阐述免疫的功能。功能功能免疫监视生理性反应(有利方面)清除突变或畸变的恶性细胞病理性反应(有害方面)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3、了解免疫的类型,并将其特点进行比较答:免疫的类型有:1、自然免疫性、固有免疫性、先天的或称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特点()出生时已具备(早) ()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4)个体差异不大2、获得免疫性、适应免疫性、后天的或称特异性免疫。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非自身物质包括病原物的抵抗性。特点()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晚) ()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 (4)个体差异大 (5)具有记忆性第二章 抗原1、名词解释:抗原(Ag):是指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T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可在体外与相应的抗体/|效应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AD(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性的基本结构或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完全抗原:是指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如:多数蛋白质分子,细菌病毒等。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指单独存在时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二硝基酚,青霉素异种抗原:是指来源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如各种微生物、动物的血清。ABO(身成分暴露)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反应的物质。如晶状体、脑组织等未与淋巴系统接触的成分。异嗜性抗原:指不同属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即Forsman抗原。TTh抗原(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TThTI-Ag如细菌脂多糖、荚膜多糖、聚合鞭毛素等。类毒素:是指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制成,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DNA疫苗:指通过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编码抗原决定簇的基因插入强启动子的质粒中而制成的疫苗,直接接种的质粒转源后可在宿主持续表达诱导免疫应答的抗原。制备的疫苗。DNA后得到的所需的抗原蛋白。如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疫苗等。面抗原→乙肝疫苗,百日咳杆菌丝状凝血素→无细胞百日咳疫苗。2、抗原有何特性?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抗原有两种特性,即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抗原本身因素:a、抗原的理化性质:分子组成(免疫原性:蛋白质>多糖/多肽>核酸/脂肪)分子大小(物质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分子结构物理性状(电荷多的免疫原性弱;聚合状态>单体状态;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b、抗原的异物性: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物质。c、抗原的完整性d、抗原的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2、抗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生理性状3、免疫方式:a、剂量及次数 b、途径3、何为交叉反应?为什么抗原具有特异性,又能发生交叉反应?答:交叉反应是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它是由抗原的异质性和共同表位的存在所致。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1、抗原异质性:即抗原物质的非均一性,多数抗原物质由多个不同分子组成,且同一分子表面可存在不同表位。2、相同决定簇:两种或以上的抗原分子中含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3、决定相似簇:结构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第三章 抗体1、名词解释:Ab(抗体:B合的球蛋白。Ig(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均称为免疫球蛋白。Ag(抗原):是指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T)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Ig、根据Ig:γ、α、μ、δ、ε链,由此相应的IgIgG(IgGIgGIgG3IgG4IgM(4CHCH1、CH2、CH3、CH4)IgA(IgA(sIgA)两种)、IgD(mIgDsIgD4CH(CH1、CH2、CH3、CH4))2、Ig轻链有κ和λ两种,因此Ig可分成κ和λ两型。3、Ig的免疫原性有哪几种类型?IgIg抗原表位可分为三种,故而IgIg同种异型: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分子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BIg,aa簇结构4、抗体的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答:机制:1、众多的胚系基因(原始因素)2、组合多样性:(1)重排多样性(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2)VH、VL链配对多样性,随机装配3()不精确连接(实质是核苷酸丢失()体细胞高频突变(3)N-区核苷酸插入(VH,N5、人体若被狗咬伤或造成深度皮外伤后,为什么要多次注射狂犬疫苗或破伤风疫苗?答:这是由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当抗原第一次刺激机体时,产生初级应答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具有潜伏期长、浓度低、维持时间较短、低亲和力的IgM类抗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产生的应答反应,能刺激机体产生具有潜伏期短、浓度高、维持时间长、高亲和力的IgG类抗体。故人体被狗咬伤或造成深度皮外伤后,要多次注射狂犬疫苗或破伤风疫苗第四章 补体1、名词解释补体: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在被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协助抗体清除抗原。补体系统: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是由30余种蛋白质成分组成的多分子系统。C1(ICIg(激活效率最高IgG、IgG2IgG3(2)MBLC1q氨基半乳糖基。C1C4C3BD子参与下,激活物直接激活C3,然后C5C9(肽聚糖、磷壁酸等)IgAIgG4、眼镜蛇毒等。补体受体(CR:CRCR。C5b6789n2、补体激活的途径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比较项目经典途径IgM/IgG1~3比较项目经典途径IgM/IgG1~3免疫复合物MBL途径病原菌表面甘露糖基等旁路途径激活物固有成分C1~C9MBL、MASPC2~C9C3、B、D、P因子C5~C9所需离子Ca2、Mg2+Ca2、Mg2+C3转化酶C4b2bC4b2bC3bBb(P)C5转化酶C4b2b3bC4b2b3b生物学作用在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起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起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起作用是否依赖Ab是否否特异性特异性有无无相同点:具有共同的终末通路,均可形成MAC,裂解细胞。3、补体系统在人体免疫防御中有何作用?答:1、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溶菌及细胞毒作用)2、调理作用:补体裂解片段C3b或C4b的一端与细菌或病毒结合,另一端与具有C3b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炎症介质作用:抗感染及清除异物;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炎症损伤。a、激肽样作用:C2a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b、过敏毒素作用:C3a、C4a、C5a可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活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平滑肌收缩、局部水肿等炎症反应。cC5aC5b67可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向感染或损伤部位聚集(成浓度梯度,造成炎症反应。4、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a.清除免疫复合物,如抗病毒感染;b.防止免疫性疾病,若复合物沉积过多,引起肾小球肾炎。5C3b和iC3b用将其清除。6、免疫调节作用:a、CR2(CD21)B细胞协同受体的组成部分,协助B细胞活化。b、C3b 与APC表面的C3bR结合,促进APC对抗原的吞噬作用C3b与B细胞表面CR1结合,促B细胞增殖分化。第五章 免疫系统1、名词解释:免疫活性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能识别抗原、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增生分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T细胞:即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BB小结,是体产生抗体的细胞,主要执行体液免疫,并具有抗原递呈功能。CDCDCDTCR(T:TBCR(B:B,BNK多嗜苯胺颗粒。可识别正常自身组织和异常组织细胞,仅杀伤病毒感染和癌变细胞,对正常组织无细胞毒作用。APCMHCIIφ、B。2、何谓免疫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在功能上有何主要区别?答:免疫系统是主宰和执行机体的免疫功能的机构,是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腔上囊)即初级淋巴细胞,是淋巴细胞产生和发育成熟的场所,淋巴细胞在这些器官中产生并发育成熟,同时又清除掉那些能识别自身成分的淋巴细胞克隆。外周免疫器官(淋巴,脾脏,其它外周淋巴组织)即次级淋巴器官,成熟的淋巴细胞在这些器官中定居增殖,并与外来抗原相遇并对其作出免疫应答。3、T细胞、B细胞在发生、定居、表面标志及免疫作用方式上有何区别?答:发生:T细胞:骨髓中产生,胸腺中成熟;B细胞:骨髓中产生,骨髓中成熟。定居:B;T表面标志:BBC(SmIg;Fc;CR。表面抗原:CD(CD40、CD72、CD8、-ⅡTCD(CD4CD8;膜表面受体:TC;E(CD2;其它受体(,免疫作用方式:TTD-Ag;B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名词解释:MHC(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物: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MHCMHCT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HLAHLA)HLA-IHLA-IIT2、具有抗原提呈功能的HLA分子有几种类型?它们之间有何主要区别?答:HLAHLA-IHLA-II多肽链的组成:HLA-Iα链(44-47kD)和β2m12kD)组成;HLA-II类分子由α链(32-34kD和β链(29-32kD)与T细胞结合的位置:HLA-I类分子:α1和α2结构域;HLA-II类分子:α1和β1结构共受体结合:HLA-I类分子:α3区结合CD8; HLA-II类分子:β2区结合CD4肽结合槽:HLA-I类分子:容纳8-12残基的肽;HLA-II类分子:容纳10-30残基的编码的经典成分:HLA-I类分子:HLA-A、B、C; HLA-II类分子:HLA-DP、DQ、DR分布细胞类型:HLA-I类分子:①HLAⅠ类分子分布(广泛分布)A、存在于有核细胞(含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B、淋巴细胞>肾、肝脏、心脏>神经组织、成熟的滋养细胞②HLAⅠ类分子存在形式A、膜结合:所有有核细胞表面B、可溶性:存在于血清、初乳和尿液等体液中。HLA-II(有限分布:、APCB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激活的T细胞,精子和血管皮细胞表面3、MHC在机体的免疫过程中有何作用?答:①加工、递呈抗原:HLA-I类分子为源性抗原的递呈分子;HLA-II类分子为外源性抗原的递呈分子MHC-抗原肽-TCR(E、G、F)类基因中补体及炎症相关基因可调节免疫应答;MHCTMHCTDCMHCIII(双阳性细胞CD4+CD8+TT④诱导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宿主抗移植物或移植物抗宿主排斥反应。第七章 抗原抗体反应1、名词解释。抗毒素:使相应毒素失去毒性的抗体。中和抗体:使相应病毒丧失传染性的抗体。免疫分析: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的特性对抗原或抗体进行量和质的测定分析。免疫电泳:利用蛋白质在凝胶中电泳移动速率不同而被分离的特性与免疫琼脂扩散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免疫标记:用放射性同位素、酶、荧光素等标记抗体或抗原等所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常用方法有:放射免疫检测技术、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等。抗血清效价:在给定的条件下,可结合一定量抗原的抗血清的最高稀释度。即将抗血清经过一系列定量稀释后,与定量抗原反应,能发生可见反应的最大稀释倍数。免疫亲和层析化。2、简要叙述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原理及方法。答: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杂交瘤技术1、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①杂交原理:1个B细胞×1个肿瘤细胞——》杂交瘤细胞B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进行体外长期培养。肿瘤细胞:能体外长期培养,但不能分泌抗体。杂交瘤细胞:既能分泌抗体,又能体外长期培养。将杂交瘤细胞高度稀释并单独培养成细胞株(单克隆此细胞株可以产生只对一种抗原决定簇反应的单一种类的抗体。大量培养此单克隆细胞株,即可得到高度特异性、纯度均一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②杂交瘤细胞选择原理:采用HAT培养基进行选择:游离B细胞只能存活3d;游离骨髓瘤细胞为营养缺陷型细胞,在有氨基喋呤存在的条件下,不能利用环境中的次黄嘌呤、胸腺嘧啶合成DNA和RNA。杂交瘤细胞含有二者的全套基因,即能利用环境中的次黄嘌呤、胸腺嘧啶合成DNA和RNA;又能进行人工培养2、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免疫动物细胞→B细胞(处于活跃增殖状态、可合成抗体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聚乙二醇(PEG)法)→初步筛选(HAT培养液筛选)→单株化(高度稀释单株化后增殖产生单克隆)→二级筛选(酶联免疫反应)→抗体生产3、抗原抗体反应基本原理及发生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反应特点如何?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等价带?什么情况下出现前带或后带?答:1、基本原理:①.Ag表位(决定簇)和Ab分子高变区(CDR)相互作用,作用前提:两者相互吻合,具有互补性②.分子表面的特异结合是非共价的,可逆,且结合力弱③在极短距离才能发生,Ag表位与Ab高变区必须紧密接触,才能有足够的结合力,使两者结合在一起。2、基本条件:①抗原抗体的结合力:1、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互补性的特异性结合2、不形成牢固的共价键,通过非共价键结合3、这种弱的结合力涉及几种分子间的作用力(静电引力、德华引力、氢键结合力、疏水作用力)②抗原抗体亲和性和亲合力亲和性/力: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位点与对应的抗原决定簇之间可相互适应而特异性结合的性质/亲合力:反应系统中复杂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结合能力(抗体对抗原分子总的结合强度。亲合力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和抗原的有效AD数目相关。亲合力越大,抗原抗体结合越牢固。③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在各自周围形成水化层,成为亲水胶体,处于稳定状态,故蛋白质不会自行凝集出现沉淀。表面积减少,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3、反应特点:①特异性:某一抗原分子,只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结合而起反应的专一性。②比例性:是指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遵循一定的量比关系,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才出现可见反应。③可逆性:抗原与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解离为游离抗原与抗体的特性。④分阶段反应: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阶段;可见反应阶段。其灵敏程度大大超过当前应用的常规化学方法,其敏感度因反应种类不同而异。4、抗原与抗体分子比例处于合适的围时出现等价带。抗体过量时出现前带。抗原过量时出现后带4答:因素:1、反应物自身因素①、抗原:抗原的理化特性、Ag决定簇数量及种类均可影响血清学反应结果。例如: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出现沉淀;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则出现凝集②、抗体:1)来源:来自不同动物的免疫血清,其反应性有差异。2)特异性与亲和力(影响准确性的关键因素)用于诊断的试剂必须尽量选用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抗体,才能保证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3)浓度(抗体的浓度往往是与抗原相对而言,合适的浓度才出现明显的反应现象)2、环境条件:①电解质:抗原抗体结合后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此时易受电解质影响,如有适当浓度电解质存在,就会使抗原抗体失去一部分电荷而相互凝集或沉淀,出现可见反应;若无电解质存在,则不出现可见反应。②振荡和搅拌:抗原抗体反应在液相中反应时,适当振荡与搅拌,可以促进抗原抗体分子的接触,加速反应,但强烈的振荡可使结合物离解。③酸碱度:酸碱性可影响抗原和抗体的理化性质,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④温度:一定围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增加抗原抗体接触机会,反应速度越快,但亦容易引起复合物解离;温度越低,反应速度缓慢,但抗原抗体结牢固,易于观察。⑤杂质:可抑制反应进行甚至引起非特异性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加入适当电解质使抗原抗体失去一部分电荷而相互凝集或沉淀,出现可见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有哪些?其原理如何?答:抗原抗体反应类型: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等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细微沉淀物的现象。中和反应:抗体使相应抗原(毒素或病毒)的毒性或传染性丧失的反应。补体参与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被活化的补体成分可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补体被复合物结合后即被消耗。6、常见的免疫分析方法有哪些?并根据各类反应的特点说明其应用。答:1、免疫沉淀环状沉淀反应:抗原与抗体交界处是否有沉淀环。定性分析单向凝胶扩散法:抗原溶液在抗血清琼胶平板中扩散。定性、定量分析。双向凝胶扩散法:抗原、抗体在琼胶平板中对应扩散。定性、定量分析。血清免疫电泳:先将抗原电泳分离,然后抗血清在平板中扩散。定性分析对流免疫电泳:琼胶平板中的抗原、抗体在电场的作用下相向运动结合。定性分析2、免疫标记技术特点: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快速,能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常用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定性、定量分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结合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定量分析。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表面,与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后加入底物分析。荧光与发光免疫分析:定性分析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表面,与荧光化合物或发光物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反应,然后激发发光的分析方法。亲和标记免疫分析:定性分析利用被标记的、且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物质的与检测物质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第八章 免疫应答1、名词解释:免疫应答:免疫活性细胞B)识别抗原分子、进行自身活化(或失去活化潜能天然自动免疫:机体患过某种传染性疾病(如:牛痘)天然被动免疫:新生机体通过胎盘(Ig、初乳(sIg)等获得母源抗体而产生免疫力的现象。人工自动免疫:通过给机体注射疫苗(乙肝疫苗)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输入现成的抗体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现象。见效快,有效期短。细胞免疫:在抗原与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性T细胞,通过效应性T细胞及其产生的淋巴因子发挥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免疫效应,称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在抗原与其他辅助因素作用下,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成、分泌抗体,通过抗体发挥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称体液免疫应答2、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并区别比较T细胞介导的细细胞免疫与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异同点。答:1)基本过程:抗原识别和呈递阶段(感应阶段:抗原递呈细胞(AP)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反应阶段:、B免疫效应阶段:产生特异性免疫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或效应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和进行免疫调节的阶段。2)异同点:相同点: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不同点:感应阶段:抗原递呈的区别;TMHC反应阶段:T3BTh效应阶段:效应物质不同;免疫方式不同3、简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答: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1.抗胞寄生性病原体感染、抗肿瘤免疫(Tc)免疫损伤(Th1)参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和介导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体液免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