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行为分析_第1页
咨询心理学行为分析_第2页
咨询心理学行为分析_第3页
咨询心理学行为分析_第4页
咨询心理学行为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咨询心理学行为分析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是截然不同的。方法论上,它是以严格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行为的脑机制,而后,依此解释异常行为,最后提出矫正方法。严谨、科学是它的特点。对待精神现象的态度上,宁可避开,也绝不做主观臆测性的推断。第1页/共69页第2页/共69页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一)行为学派的理论观点巴甫洛夫学说

巴甫洛夫(IvanPavlov,1849—1936),190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是这一理论的先行者。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奠定了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为确立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付出的代价,是整整十的实验工作。依。巴甫洛夫关于行为脑机制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除涉及到经典条件反射全部内容而外,还对“试验神经症”和某些癔病症状、精神病症状,做了解释。关于巴甫洛夫的学说,请参考阅读《巴甫洛夫全集》第五卷中相关内容。第3页/共69页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学说):狗固定在隔音室的食物台前,一根带漏斗的皮管从经过外科手术处理的狗的唾液腺口收集唾液。呈现一次铃声,不引起狗分泌唾液(声音无关刺激)。当铃声与食物同时呈现,多次重复,只出现铃声狗也分泌唾液。从一个无关刺激转变为某种信号属性过程,就是条件反射形成,也就是一个潜在的新的行为模式形成过程。第4页/共69页第5页/共69页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一)行为学派的理论观点华生观点,华生(B.Watson。1878-1958)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华生否认传统心理学以主观体验到的知觉或意识为研究对象,而代之以行为;又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华生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建立了刺激一反应模式:R=f(S)。他不去考虑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心理过程,认为即使是思维,也不过是由内部语言所引起的喉头肌肉运动,情绪不过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它们都是可以客观记录的行为。华生(1924)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从而他否认遗传。第6页/共69页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一)行为学派的理论观点托尔曼观点华生的机械主义观点不久受到新行为主义者的改良,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提出刺激和反应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他用公式表述为:B=f(S、P、H、T、A),其中,B为行为,S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为年龄。也就是说,行为是环境刺激、生理内驱力、遗传、过去经验或训练以及年龄等这些实验变量的函数,而不仅仅是由环境刺激所决定的。第7页/共69页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斯金纳著名的操作条件反射白鼠放在一个“斯金纳”箱中,放一个杠杆和一个食物盘,只要揿压杠杆就有食物落到食物盘中。白鼠偶尔揿压就获得食物,经过几次反复,就学会揿压杠杆来获得食物。由于食物出现和吃食行为是对揿压杠杆动作的强化和奖励,又称“奖励性学习”

“惩罚性学习”:将“斯金纳”箱从中隔开,但在隔板上面可通过,箱子右侧装有电击装置,左侧没有。把白鼠放在右侧,因受到电击而乱跑,最后学会一有电击就跑到左侧箱里去的行为。行为主义把人类行为只看作学习的结果。即一个人的行为都是外部影响所决定的,而人的习得行为是由给予强化或不给以强化而定型的。第8页/共69页第9页/共69页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一)行为学派的理论观点斯金纳观点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B.Skinner,1904—1990)建立了操作性行为反射,提出了R=f(S.A)公式,其中R为反应,S为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即“第三变量”,这一模式不只考虑了某一刺激和某一反应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考虑到了改变刺激与反应关系的其他条件的作用。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有“前因--后果”关系,即前一个行为的后果,可以是后一种行为的激励因子并决定以后的行为,这就是他所谓的“强化作用”。斯金纳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强化的作用,涉及强化物的种类、性质、及强化物的实施程度等。第10页/共69页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一)行为学派的理论观点班都拉观点新行为主义学派另一个杰出代表班都拉(AlbertBandura,1925-),他同意学习理论,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出了新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既不是由单纯内力驱动,也不是绝对由环境决定。人有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参与、获得和维系行为模式的重要因子。班都拉的“新社会学习理论”由以下几个基点:(1)人能够操纵符号,思考外部事物,预见可能性。这种学习,叫作“替代性学习”或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2)人可以自我评价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批判,自我强化。(3)人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受外界左右。第11页/共69页第12页/共69页第13页/共69页第14页/共69页几个概念和问题1.行为2.行为矫正、心理治疗、心理行为干预3.正常行为与不正常行为4.行为矫正的应用第15页/共69页行为矫正对行为的理解行为的特征:人们所说、所做、所想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次数、持续时间、强度)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自然、社会)行为是受自然规律支配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第16页/共69页小丽在计算机上与网友聊天是一种行动具备自然尺度可观察和测量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屏幕上显示了字,对网友产生了情感共鸣)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原先已学会打字和上聊天网)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第17页/共69页

行为矫正的概念行为矫正:是涉及对人类行为进行分和矫正的心理学领域。分析是识别环境和某一特定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识别该行为产生的原因或者确定为什么一个个体具有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矫正是指开展和实施某些程序和方法,来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还包括改变环境影响行为的方法。行为矫正的程序和方法被专业人员及其辅助人员来帮助人们改变其社会行为以达到改进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目标。第18页/共69页行为矫正的特点行为矫正的研究领域集中于人的行为行为矫正的程序和方法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行为矫正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行为矫正对行为矫正程序进行精确的描述行为矫正通常由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实施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行为矫正不再将过去的事件作为引发行为的原因加以重视行为矫正拒绝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第19页/共69页正常行为与不正常行为如何正确辨别正常与不正常行为不正常行为:指那些和普通人的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适当的行为如多动症、逃学等。正常与不正常行为的区分:正常连续体不正常第20页/共69页不正常行为的表现类型行为不足: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讲话、穿衣、吃饭、哭、笑等行为过度:指某一行为发生太多。如不遵守纪律、侵犯别人、顽固性撞头自伤、眨眼等。不适当行为: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下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如将玩具放在垃圾堆里,该悲伤时笑,该笑是哭等。(行为矫正就是让行为不足为足,行为过度为不过度,行为不适当为适当)第21页/共69页三、行为矫正的基本原则强化消退惩罚刺激控制第22页/共69页强化行为强化的描述定义:

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强化的过程。当一个行为被加强时,它就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出现。三层含义:

1)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

2)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

3)这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第23页/共69页行为强化实例一个孩子晚上上床后有哭闹的行为,他的父母就到她的房间里安慰。结果,这个孩子睡觉时哭闹更频繁。一位正在雨中等车的妇女撑起了伞。雨伞可以防止雨点落到她的身上。现在下雨时她总是撑起雨伞。当小华在课堂座位上注意力集中时,老师就会对她微笑并表扬他。结果,小华就更有可能集中注意力。当老黄身体不适的时候,上床休息能使他舒服好许。结果,老黄就更有可能卧床。当小丽某天早上想逃学故装肚子疼,引起了母亲的关注和疼爱。结果,小丽就更有可能装肚子疼。请你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三个例子,并加讨论。第24页/共69页正强化与负强化:共性:加强行为区别:行为结果的本质不同正强化的操作定义: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增加或刺激强度的增加导致了这个行为的增强负强化的操作定义: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移去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导致了这个行为的增强第25页/共69页强化实例:

反应后果孩子在商店里发脾气时,立刻妈妈给他买糖孩子停止了发脾气结果:将来孩子在商店中哭闹时,妈妈更有可能给他买糖果

反应后果孩子在商店里发脾气立刻妈妈给他糖果

结果:将来孩子更有可能在商店中发脾气第26页/共69页福尔摩斯之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罗杰·巴斯克维尔,即查尔斯爵土最小弟弟的儿子。多年前人们误以为身为逃犯的罗杰死于南美洲,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死,而且还有了一个儿子也叫罗杰,他就是斯台普顿。斯台替顿知道如果查尔斯和亨利都死了,那么他将能得到巴斯克维尔家族的巨额财产,因此他便利用巴斯克维尔猎犬的传说不择手段地杀害了自己的亲人。第27页/共69页负强化负强化的基本过程——从逃避到回避逃跑行为和回避行为的区分:逃避行为:行为的发生导致就已经存在的一个负性刺激的终止。即:个体通过从事某一具体行为来逃避负性刺激,从而强化了这一行为。回避行为:行为的发生阻止某种负性刺激的出现。即:个体通过从事某一具体行为来防止负性刺激,从而强化了行为。(逃避必须在承受厌恶刺激的痛苦后,才产生替代行为来除去厌恶刺激。而回避只要接受信号刺激,就立刻出现替代行为从而免受厌恶刺激的袭击。)第28页/共69页逃避与回避的例子:一个光着脚的人踩到沥青上,立刻跳到草坪上。跳到草坪上的结果使他可以逃避沥青上的热量。这个人下一次在沥青上走路时穿上鞋。穿鞋的结果是防止热沥青上的热量。孩子不做课外作业,会遭到父母的责打。为了不再遭受责打的痛苦,孩子便自觉地做功课。驾驶员为了不受罚而遵守交通规则。商人为了不遭到罚款而按时交税。第29页/共69页厌恶刺激:物理刺激:如电击、橡皮筋弹手腕化学刺激:如致吐剂、苦味剂等环境刺激:如隔离(time-out)等想象:如想象痛苦、恶心等体验第30页/共69页行为消失——消退行为消失:行为弱化的过程。实例:1):绰号反应后果同学叫他“花猪”

不予理睬

结果:将来同学不太可能再叫他绰号2):拍打电视机3):抓头发请举自己生活中的三个行为消退的例子第31页/共69页消退的定义:行为消退发生在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并且,因为这个原因这个行为在将来不再发生如:

反应后果孩子夜间睡觉时发脾气父母不理会孩子结果:将来孩子不太可能在睡觉时有发脾气的行为第32页/共69页行为消退过程的特征之一:消退爆发

一旦行为不再得到强化,它的频率、持续时间或强度经常在减少和最终停止前暂时地增加。第33页/共69页消退爆发可以表现为: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或者强度可能暂时地增加可能发生异常行为可能发生情绪反应可能发生侵犯行为第34页/共69页行为消退过程的特征之二:自发恢复行为可能在停止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生,这称作自发恢复。自发恢复是行为在与行为消退以前发生该行为的环境类似条件下再次发生的倾向。如果行为消退仍然在进行,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强化刺激,那么行为就不会持续很上时间。若偶尔得到间隙强化,那么会增加将来行为对行为消退的抵抗。第35页/共69页行为消退的两种程序变式

行为消退的程序变式

1)

行为之后正性强化刺激不再被增加

2)行为之后负性刺激不再被减少

一个行为得到正强化,会跟随有一个增加的结果。被正强化的行为的消退就是去除这个增加的结果。换句话,当行为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是,行为就不再发生。一个行为得到负强化,随着行为出现的是某种负性刺激的减少或移除。被负强化的行为的消失就是消除强化这个行为的逃避或回避。第36页/共69页举例:行为强化

反应后果当小华回家的时间晚于父母规定的时间时,他就撒谎小华可以逃避训斥等结果:将来小华更可能因为晚回来而撒谎。行为消退反应后果当小华回家的时间晚于父母规定的时间时,他就撒谎父母责备他,他无法避免不良后果结果:将来小华不太可能因为晚回来而向父母撒谎。第37页/共69页消退的误用1)无意中消退了儿童的良好行为2)中断消退程序,加剧了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3)对不良行为采取间隙消退法,结果是间隙强化了该不良行为及附带的攻击性行为4)误把消退法用于不具有消退性质的行为第38页/共69页惩罚惩罚与行为消退一样也是一种削弱行为的过程。举例:小华一边蹬车一边看着脚下的地面,突然间,他撞上了一辆停着的轿车,他从车上弹起来,脸撞在汽车的顶蓬上,撞掉了门牙。这件事后,小华再也不可能骑车的时候看着地面了。小丽在幼儿园,若别的孩子玩她的玩具,有时她就会打他们。每次她打别的孩子时,老师就让她停止玩耍并在另一个房间的一把椅子上坐10分钟。于是,小丽就不再打别的孩子了。扶摔交的老人罚分

第39页/共69页惩罚的操作定义:惩罚发生在: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这一个结果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行为被弱化了)举例:

反应后果小华招惹和打妹妹随后母亲责备和训斥是不是就是惩罚???结果:1)

2)第40页/共69页行为分析学家的惩罚是指某一行为的结果导致了这个行为未来发生次数减少的过程。与日常人们对它的理解有些区别报复应得的伦理、道德谴责法律制裁

第41页/共69页惩罚的类型——正性惩罚与负性惩罚正性惩罚:一个行为的发生行为之后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出现而且,作为结果,这个行为将来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例:小华一边蹬车一边看着脚下的地面,突然间,他撞上了一辆停着的轿车,他从车上弹起来,脸撞在汽车的顶蓬上,撞掉了门牙。这件事后,小华再也不可能骑车的时候看着地面了。请举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正性惩罚。第42页/共69页负性惩罚:一个行为的发生行为之后跟随着一个刺激的消除而且,作为结果,这个行为将来不太可能再次发生小丽在幼儿园,若别的孩子玩她的玩具,有时她就会打他们。每次她打别的孩子时,老师就让她停止玩耍并在另一个房间的一把椅子上坐10分钟。于是,小丽就不再打别的孩子了。请举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负性惩罚。第43页/共69页行为强化和惩罚的对比正性强化和负性化具有很重要的相似性,而正性惩罚和负性惩罚也是如此。这两个原理都有以下两个特征:在行为之后跟随着一个后果。这个后果对将来该行为的发生产生影响。第44页/共69页当一个刺激物跟随着行为出现的时候,这个过程可能是正性强化或者正性惩罚,这要根据将来行为是被加强还是被削弱来确定。当刺激物跟随着行为移除的时候,这个过程可能是负性强化或者负性惩罚。如果行为被加强了就是负性行为强化,如果行为被削弱了就是负性惩罚。第45页/共69页使用惩罚要考虑的问题惩罚可能产生侵犯行为或者其他情绪的副作用。惩罚的使用可能导致受惩罚个体的逃避或回避行为。惩罚的使用可能对使用惩罚方法的人产生负性强化作用,从而可能导致惩罚的错误或者过度使用。使用惩罚的方法时,行为受到惩罚的观察者或者个体可能会模仿惩罚的方法,并且他们自己更有可能在将来使用这些惩罚方法。惩罚与很多道德问题和可接受性问题相关联的。第46页/共69页行为治疗-系统脱敏(考试焦虑)11、放松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的基本步骤握紧拳头——放松伸展五指放松耸肩向后——放松;提肩向前放松……….(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2、等级脱敏(一周内)老师宣布下周考试考试前一天晚上复习功课考试当天正在吃早饭走在去考场的路上站在考场外等候进去进入考场坐在考试的位置上教师发放考卷第47页/共69页行为治疗-系统脱敏(考试焦虑)2脱敏让同学在深度放松的状态下,生动逼真地想象自己身临等级表上的每一场景,从而完成接触每一组场景所致焦虑的去条件化。想象身临等级表中诱发焦虑最高或最重的场景时仍旧保持镇静,那么他们身临现实情景时就很少发生焦虑。适应症恐怖症、口吃、强迫症、心理生理障碍、某些性问题第48页/共69页松弛疗法(relaxationtraining)

松弛疗法也称松弛训练是一种在医生指导下,主要由病人自己控制的行为干预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各种固定的训练程序,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全身发生条件反射性松弛反应,从而对抗多种病理性的心身紧张症状。大量实践表明,松弛训练可以使机体产生生理、生化和心理方面的变化。第49页/共69页治疗原理:通过长期反复的放松训练,可以形成条件反射性心、身放松反应。治疗方法:渐进性松弛训练、松弛反应、结合意象的松弛训练、自生训练、自我催眠、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等等。治疗适应症:以心理紧张(如压力反应、焦虑)或以交感神经紧张(如头痛、心率过速)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第50页/共69页以下几种情况的人不宜使用:①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人(如谵妄,痴呆);②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③没有使用动机、兴趣人;④5岁以下儿童;⑤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血压增高、头晕、头痛等症状者。第51页/共69页1.渐进性松弛训练(progressiverelaxationtraining)由Jacobson(1938)提出,在他的代表作《渐进性放松》描述了放松训练的程序。以后Wolpe沿用了他的渐进性放松作为系统脱敏治疗的第一步。该方法要求病人首先学会体验肌肉紧张和肌肉松弛的感觉,从而能使自己主动掌握松弛过程,然后进一步加深松弛体验,直至能自如地放松全身肌肉。第52页/共69页首先,让病人处于舒适体位(坐位或卧位)。指导者先要求病人放松,并深而慢地呼吸,在深吸气后屏息数秒钟,然后缓缓呼气同时放松全身。如此重复几次,让病人完全安静下来。第二,指导者用缓慢的语调令病人逐一收紧、放松身体各处的大肌肉群。先从手部开始训练,依次训练前臂、二头肌、头颈部、肩部、胸部、背部、腹部、大腿、小腿、脚部。在每进行一块肌群的收紧和放松的同时要求病人体验紧张和松弛的感觉。Jacobson将人体肌肉群划分为60组。第三,经过反复训练直至病人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能反射性地使自己放松。第53页/共69页2.松弛想象训练(relaxationwithguidedimagery)松弛想象训练是一种在松弛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想象的放松训练。除了想象局部肢体放松的同时体验肢体发沉(肌肉深度放松的自我感觉)、发热(外周血管扩张的自我感觉)外,还可进行二种形式的想象指导:其一是快乐景象的想象;其二是特征性想象(如想象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的情景)。第54页/共69页3.放松反应这是一种简便的放松训练法,有Benson(1975)创立。方法简便易行,主要掌握:①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轻装、静坐、闭目。②排除杂念,把自己置于被动状态,重复注意一个词或一种声音。③深而慢的呼吸节律中,放松全身肌肉,并寻找超然的感觉。

Benson认为每天做1-2次,每次10-20分钟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

第55页/共69页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二)、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认识按照学习理论,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质上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过程;不良行为既然是经环境作用与强化作用而生,便可经环境改善与消退作用而去除。反之,良好行为亦可通过营造环境和强化作用形成。第56页/共69页三、存在-人本主义理论观点

基本理论观点这一学派理论具有四个共同的认识:1、强调着重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2、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其自身存在的意义。3、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性。4、人性研究的重点是意识经验,应该遵循现象学途径。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中,有些问题尚值得质疑,如“需求层次论”,“潜能”,“超越自我”等等。第57页/共69页四、认知心理学与心理咨询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潮流,并非学派。实验证明,认知理解对环境条件、刺激强度、情绪发生、发展和行为方式起调节作用,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用来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认知心理学与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不同,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外部刺激进入大脑以后的内部加工过程是不重要的,是不可探索的“黑箱”;而认知心理学则认为,恰恰是“黑箱”中的认知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所作出的预期。认知是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第58页/共69页认知理论从行为主义心理学那里继承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法,把视野限制在矫正特定的认知过程以使个体达到适应当前的生活,使用的方法是对具体的认知过程进行细致的、客观的科学研究。第59页/共69页四、认知心理学与心理咨询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Therapy,RET)50年代由埃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RET模式:A(Activatingevents):——诱发性事件;B(Beliefs)-由A引起的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等);C(emotionalandbehavioralConsequences)-情绪的和行为的后果;D(Disputingirrationalbeliefs)——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E(newemotiveandbehavioralEffects)-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第60页/共69页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Therapy,RET)

例如:父母拒绝给10岁的小女孩买小自行车(A),尽管他们以前曾经许诺过。为此女儿对自己讲(B):他们讲过的话不算数,他们常常对我这样,他们不喜欢我。由此产生的情绪反应后果(eC)使她感到愤怒和沮丧,行为反应后果(bC)使她对父母哭闹、发脾气。治疗者对不合理信念的诘难(D)一般采用有针对性的、直接的以及有系统的提问方式,逐步使女孩或信念系统是引起情绪或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使她对不合理信念产生动摇,进而取得疗效(E)。第61页/共69页五、人性主义心理学与心理咨询

经过对各种心理学理论的比较与思考,郭念锋(《临床心理学导轮》,1986;《临床心理学》,1995,)认为只有从人的本质属性,即从人性出发才能正确地阐明人的心理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