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择校热”的问题、成因与对策_第1页
义务教育“择校热”的问题、成因与对策_第2页
义务教育“择校热”的问题、成因与对策_第3页
义务教育“择校热”的问题、成因与对策_第4页
义务教育“择校热”的问题、成因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择校热”的问题、成因与对策古语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当前,家长、学生自主选择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同时作为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年的我来说,因为自己的小孩一年级报名,让我再次深深地感触到安定区“择校”这样热,“择校”这样难,下面就“择校热”做一些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一、“择校热”“择校难”的现状以安定区城区大城小学、福台小学、中华路中学和农村花沟学校为样本。按照安定区教育局下发的2018年秋季划片就近入学的文件,大城小学2018年一年级招收458人,8个班。据统计,最后前来报名的达到800人,此外,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跟校领导协调的有120人,开学后,还有大量的家长前往大城小学咨询。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安定区新建学校福台小学一年级划片计划招收220人,4个班,最后报名121人,开学初,有26人因为关系疏通,去了所谓的“好学校”。2018年秋,安定区初中七年级招生,在政策执行上,更为严格,2018年中华路中学七年划片计划招收686人,14个班,最后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达到了770人,多出来84人,是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入校的。一个真实的案例:我单位某教师,想让自己的孩子“择校”,打电话给主管招生的副校长,回复是:“不可能,如果非要进来,需要副县级以上领导打招呼。”安定区是一个市政府所在地,也许副县级领导比较多,而一个普通老师,行政级别连最低的副科也不是,所以那位教师的孩子也没能进去。笔者2018年3月到农村花沟学校去支教,这是一所距离镇子5公里远的九年制学校,目前,一年级5人,九年级9人,本来班上的学生就少得可怜,可是一年级有2名家长,九年级有3名家长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想办法将自己的孩子转学进城读书(办法当中,包括前来找我这个城区教师帮他们转学)。这就是安定区一、七年级“择校”带来的现状。二、“择校热”的成因当地“择校热”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二是家长从众攀比心理严重;三是区域内教育规章制度有待完善。(一)教育资源不均衡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合力影响,致使相同级别的学校之间,在教学质量、师资配备、生源质量、教学硬件配置、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家长对自家孩子的要求及期望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在想尽一切办法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家长,追求最好的教育资源,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在每个家长的心中都存在,这就促成了从幼儿园开始追求“名校”的情节,“要读书、读好书;要上学、上好学;要成绩、要好成绩”就成了几乎所有家长的追求,选择所谓“好学校”就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从客观上讲,“好学校”毕业的学生,整体素质要高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再从长远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也是中国现阶段招生考试政策和选人用人制度的必然,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毕业后,最后考入“985”“211”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单位。因而家长们就是头破血流,勒紧裤腰带,通过八仙过海的方式,也要从幼儿园开始,就让自己的孩子到所谓的“好学校”去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二)家长攀比从众心理严重一大批左右着“择校”高温不减的真正主体是这些适龄孩子的家长,家长们“择校,心、理是复杂化多元化的,但归结起来,可分为攀比和从众。攀比心理。在城市里,笊多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识和心态,追求着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制高点;在农村,镇(乡)上、村里、社里、庄里某某家的孩子转学进城读书了,“自己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不比他差,他能进城,我也能进城,我家孩子永远比他家孩子强”。这些家长时常这样执着地认为。从众心理。有一部分家长,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问题的理性判断力不强,别人的孩子都去了那个“名校”,我的孩子也一定也要去,而且去的人越多的学校一定是越好的学校,自己也不从孩子自身的角度考虑,更主要的是自己的面子。当然,在不少地区,能否挤进热门学校,也是衡量家长综合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一项重要指标。更为可悲的是,部分家长是教育内行甚至是一线教师,基本能对“择校”做理性分析,但在众多“替孩子着想”的亲朋好友甚至家人的圈子里,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弱者”,不得不屈从亲友家人们的想法。毫无疑问,在上面所述的两种原因中,面对“择校”这颗“酸葡萄”,家长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好多家长是在缺乏对教育规律的基本了解和认真评估的情况下,受到即时的某种心理影响而做出“择校”决定的。因而才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把“择校”当成是一种时尚去盲目追求。(三)教育规章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中小学教育严重的“择校”竞争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农村学校教师进城考试制度、小升初录取制度、中考制度等,它们是破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破坏教育公平、扰乱正常教育秩序的最主要原因。特别是安定区农村学校教师考试进城制度,在当地实行了快10年,优秀的农村教师近10年基本已经考入城区学校,有的教师是屡考屡败,屡败屡考,在学校工作的日子里,把主要心思放在复习考试上,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三、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危害表面上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择校热”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害。(一) 导致生源质量两极分化严重适龄学生大面积择校,只会导致生源质量两极分化,加大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的差距,进而刺激家长竞相择校的强烈欲望,如此恶性循环,只会让更多的适龄学生丧失“健康教育、快乐教育”的机会,也严重地扰乱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化发展。(二) 导致学生身心健康不良发展过早地“择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有害无益的。“择校”行为可能过早地将孩子放到了一个过度竞争,过度攀比的环境当中,不利于孩子的自然健康成长。有些家长因为没有就近入学,离家远,就直接让孩子寄宿学校,对低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无论从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方面,没有家长的陪伴,都会出现问题,因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还达不到能够脱离家庭而独立的程度。(三) 给普通收入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在“择校”家庭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中等收入家庭,他们对于支付高昂的“择校”费用其实也是很吃力的,但是各种的原因又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择校”所需费用买单。(四) 加剧了整个社会的教育不公平由“择校,,所导致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公平上,被择学校因为吸引了大批学生入学,壮大了规模,引进了资金,声誉也在不断放大,而被学生和家长放弃的那些薄弱学校却因为留不住也招不到学生而更加无人问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陷入了恶性循环。(五) 滋生社会腐败,诱发社会问题这是现今中国“有关系好办事”在教育领域里的最直接呈现,一方面,这直接对孩子灌输了错误的关系主导论,对今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有重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它直接加剧了教育领域的贪污腐败现象,给纯洁的教育抹上了污点。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问题的对策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和危害,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一)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软件硬件齐头并进,扶助薄弱学校大力改造帮扶薄弱学校,让薄弱学校快速发展,是解决“择校热”的重要途径。因为薄弱学校发展起来了,和优质资源学校不差上下了,才能让所有学校置于同一个水平线上,这样会大大地缓解“择校热”问题。一方面,各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资金支持,在优质师资的引进方面,更要转移到对薄弱学校的扶持上来,同时优质资源学校也有义务帮扶薄弱学校,缩小校际的差距;另一方面,对薄弱学校的扶持除了加大硬件投入外,还应美化内部环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这就必然要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教师队伍建设紧跟其上,因为对薄弱学校来说,生源是基础,校长是关键,师资是根本。(二)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消除教育的不平等甘肃省安定区对于省内其他区县来说,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配置不均衡,是引起“择校”的一大原因,而这种资源配置的问题,是由于历史造成的。这些年来,虽然在国家层面,已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普通学校的提法,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除掉,甘肃省安定区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仍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以前的重点学校经费投入较多,硬件条件好,师资水平优良,生源质量高,而普通学校、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则恰好与之相反,这与当前推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这一国策是相违背的。因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教育经费应按照学校学籍人数的标准划定,对所有学校平等对待。(三)支持民办教育,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自从《民办教育法》颁布以来,民办教育是作为公立学校的一种补充而存在,在一定的程度上,因为教育主管部门对私立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同时,以法律形式赋予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同等地位,使二者公平竞争,由学生和家长进行选择。这样,经过学校之间的相互平等竞争,每个学校会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并提高教学质量。(四) 调整人事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向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流动10年以前,甘肃省安定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并不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相差不大,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均衡的水平,因为学生的家长们执着地认为:“只要师资水平相当,就可做到孩子就近入学,没有舍近求远‘择校的必要。”因此,要解决“择校”问题就必须调整人事制度,想方设法引导优秀教师向师资薄弱学校转移。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多种政策调控,比如工资标准,职称分配指标,评优选先指标,评聘分离等多种办法,引导优质资源学校的优秀师资向师资水平薄弱的学校流动,用师资的均衡,来缓解中小学生“择校”的各种社会矛盾。(五) 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理性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到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质的教育资源,只是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学习心态、学习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