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实验中学明兴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实验中学明兴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实验中学明兴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实验中学明兴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实验中学明兴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实验中学明兴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测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甲---乙+--丙++-(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下丘脑、垂体、甲状腺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垂体、甲状腺、下丘脑参考答案:B2.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统的腐乳制作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孢子B.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过少会造成豆腐腐败变质C.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D.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匍匐菌丝参考答案:D【分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4、密封腌制。【详解】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现代的腐乳生产将优良的菌种接种在豆腐上,A正确;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过少会导致各种微生物生长,最后造成豆腐腐败变质,B正确;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C正确;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腐乳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55%和32.5%

B.55%和42.5%

C.45%和42.5%

D.45%和32.5%参考答案:B4.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可通过下面的哪一实例得到证实

A.缺Mg时植物叶片变黄

B.油菜缺B时只开花不结果

C.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过低会发生抽搐

D.缺P会影响磷脂的合成参考答案:B5.园艺上常对果树进行“打顶”(即去掉顶芽),这是为了A.促进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B.促进顶端优势,抑制侧芽发育C.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D.抑制顶端优势,抑制侧芽发育参考答案:C【分析】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详解】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侧芽,使得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解除顶端优势的措施是摘除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发育成侧枝,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顶端优势为载体,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6.下列是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大量流汗后,应及时大量饮用纯净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

B.高温环境会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C.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D.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失的热量大于产热量参考答案:C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隔离能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自然选择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

D.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参考答案:C8.不同的膜结构之间能以囊泡的形式进行相互转化的是

)A.核被膜和内质网膜

B.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C.内质网膜和细胞膜

D.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参考答案:B9.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

)A.②可以进入A、C、DB.红细胞中O2扩散进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需穿过4层膜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属于内环境参考答案:B10.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参考答案:C11.多代均为红眼的果蝇群体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将红眼雌果蝇与此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二代又出现了白眼果蝇。两次出现白眼果蝇的原因分别是()A.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参考答案:B【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详解】多代均为红眼的果蝇群体,说明是纯合子,后代出现白眼的则为基因突变;将红眼雌果蝇与此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二代又出现了白眼果蝇,是基因重组产生的,A、C、D错误,B正确。故选B。1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病毒和柳树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青蛙和酵母菌参考答案:D13.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合成有关

B.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C.受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

D.叶绿体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葡萄糖可直接转移到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参考答案:B14.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参考答案:D【考点】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和感光部位都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和胚芽鞘向光弯曲的部位都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照可以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少,生长慢.【解答】解:甲中,胚芽鞘尖端被遮住,不能接受到单侧光照射,因此生长素分布均匀,甲直立生长;乙中,尖端接收到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此乙向光弯曲生长;丙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且云母片竖直插入尖端,导致两侧生长素浓度均匀,因此丙直立生长;丁中,由于云母片水平插入胚芽鞘尖端以下,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下面,所以丁不能生长;戊中,云母片没有完全插入尖端以下,导致左边生长素浓度高,右边没有生长素,所以戊向右弯曲生长.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探究历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部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方法:(1)判断胚芽鞘是否生长,关键是看有无生长素的来源,且生长素能否运输到作用部位;(2)判断胚芽鞘是否弯曲,关键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15.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等RNA病毒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只发生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

C.基因突变是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

D.细胞分裂的间期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参考答案:B16.培养基的配制需要运用灭菌技术。下列关于灭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杀死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细菌

B.杀死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的有害细菌C.杀死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

D.杀死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参考答案:D17.细菌数目增长最快时期和活菌数目的高峰期分别为

A.对数期、稳定期

B.稳定期、稳定期

C.对数期、对数期

D.稳定期、对数期参考答案:A1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参考答案:C19.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参考答案:C【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解答】解: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减少,A错误;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升高,尿量减少,B错误;C、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正确;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C.20.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对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实验可用于验证A植物比B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

的能力。B.当CO2浓度约为0.8mmol/L时,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C.30min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将增加。参考答案:C21.科学家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现象,逐步揭示了发生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系列因果相关事件,下列按因果相关事件顺序排列的是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

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d、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

e、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

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长素产生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引起植物向光性现象的原因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前提,即胚芽鞘尖端可以合成生长素。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感受光的刺激,导致生长素运输不均。使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细胞生长得快,向光侧细胞生长的较慢,最后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22.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养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花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注射到棉花子房,并进入受精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参考答案:C将毒素蛋白直接注射到棉受精卵中,受精卵没有获得目的基因,子代细胞不会有抗虫性状,①错误;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直接注射到棉受精卵中,而没有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这样目的基因是不会被保留下来的,很容易被水解掉,②错误;在植物细胞基因工程中,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然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③正确;在植物细胞基因工程中,可以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中,然后发育为转基因植株,④正确。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识记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23.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

A.48个

B.49个

C.50个

D.51个参考答案:B24.某种植物的叶形(宽叶和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宽叶基因对窄叶基因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5:1;若亲本宽叶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A.3:1 B.5:1 C.5:3 D.11:1参考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种植物的叶形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宽叶基因对窄叶基因显性,所以可设宽叶的基因型为AA和Aa,窄叶的基因型为aa。【详解】植物的叶形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该植物群体中的窄叶植株(aa)与宽叶植株(A_)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5:1,说明该植物群体中的宽叶植株为AA和Aa,比例为2:1.因此,将亲本宽叶植株自交,F1中窄叶植株的概率为1/3×1/4=1/12,则宽叶植株宽的概率为1-1/12=11/12,因此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11:1.故选D。【点睛】关键:根据亲代植物群体杂交结果为5:1,说明亲代宽叶群体中产生的a配子为1/6,A配子占5/6,结合宽叶群体中存在两种基因型(AA和Aa),进而推出亲代宽叶中AA:Aa=2:1。25.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D.前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参考答案:D26.如图为一个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情况,若3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2,则该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B.伴Y染色体遗传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参考答案:C由亲代1号、2号个体正常,而其子代4号个体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3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3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2。27.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间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B.图中A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是机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C.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D.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参考答案:D【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据图分析:该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图.其中,A为下丘脑,B为甲状腺,C为浆细胞,D为T细胞.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图中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②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③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反过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体现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A正确;B、A为下丘脑,下丘脑的内分泌细胞参与体液调节,神经部参与神经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B正确;C、据图分析,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免疫力下降,C正确;D、C为浆细胞,其来源于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的增殖分化,D错误.故选:D.2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B.若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C.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演替速度的快慢D.细菌不全属于分解者,某些细菌是生产者或消费者参考答案:D【考点】G3:生态系统的结构;F6:群落的演替;G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但也有例外,例如,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然而,在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也能较快地恢复.相反,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也十分漫长.如果要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则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好,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2、生物群落: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主要生物绿色植物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3、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森林阶段杂草阶段→灌木阶段阶段→森林阶段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解答】解:A、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种群密度并不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还要看死亡率的情况,A错误;B、一般情况下,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强,但也有例外,如极地苔原(冻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也十分漫长,即恢复力稳定性也很低,B错误;C、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起始条件不同,C错误;D、细菌不全属于分解者,某些细菌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或消费者(如寄生细菌),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生物成分的生物类别;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掌握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识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类型,掌握影响稳定性大小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9.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起着重要作用。与植物顶端优势密切相关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参考答案:A30.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D.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参考答案:A31.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A.性状改变

B.遗传信息的改变C.遗传规律的改变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改变参考答案:B基因突变指的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替换,所以遗传信息一定发生了改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不会导致遗传规律发生改变,C错误;基因突变后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变,D错误。32.把取自同一植株长势相似的枝条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插入等量的蒸馏水,2,4﹣D溶液中,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经过相同的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见图.该实验说明2,4﹣D()

A.能促进枝条生根 B.能加速枝条死亡C.能抑制枝条生根 D.对枝条没有影响参考答案:A【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阅读题目可知,本题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设计时遵循对照实验应遵循对照性和单一变量原则.根据问题的涉及的具体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分析综合做出解答.【解答】解:甲、乙两组长势相似的枝条分别插入等量的蒸馏水、2,4﹣D溶液中,观察发现枝条下端乙产生的根的数量>甲产生的根的数量,可推知该实验说明2,4﹣D能促进枝条生根.故选:A.33.下列不能正确描述对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A.动脉血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稳定与肺按照一定的速率吸入氧排除二氧化碳有关B.人体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C.胰岛素是血糖调节中唯一降血糖的激素D.维持体温恒定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参考答案:D3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染色体的复制参考答案:B35.对右图所示细胞分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四分体B.④是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体C.其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D.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参考答案:D36.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参考答案:B37.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人的DNA“指纹”是指DNA的A.双螺旋结构

B.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C.碱基配对原则

D.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参考答案:D38.右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物质或结构不可能出现在阴影部分中的是A.RNA

B.染色体

C.DNA

D.核糖体参考答案:B39.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

A.

B.

C.

D.参考答案:D40.已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Ⅱ和BamH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分别为A↓GATCT,G↓GATC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两种酶的识别序列都为6个脱氧核苷酸对

B.用这两种酶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所产生的黏性末端可形成重组DNA分子

C.用酶BglⅡ切出的目的基因与酶BamHⅠ切割的质粒重组后,仍可以被这两种酶切开

D.在基因工程中,若用酶BglⅡ切割某质粒,则该质粒上有且只有一个该酶的切点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如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甲、乙二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回答:(1)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曲线应是

,该病人由于

细胞受损,导致

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超过160~180mg/dL,从而出现糖尿。(2)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出现三种症状:①由于细胞内

供应不足,总感觉饥饿而多食;②由于糖尿,带走大量的

,而出现多尿、口渴、多饮现象;③由于

发生障碍,使得机体内的

分解加强,导致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