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服饰看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1890-1930),大学论文_第1页
从女性服饰看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1890-1930),大学论文_第2页
从女性服饰看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1890-1930),大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女性服饰看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1890——1930〕,大学论文内容内容摘要:自古以来绚丽多彩的衣冠服饰与中华民族属性息息相关,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服饰在本身变化的同时又折射出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变迁。尤其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在的措施、女权主义者的倡导、商业操作和报纸报刊的宣传等社会因素下,女性的服饰或中、或洋、或中西合璧,穿着搭配时髦之极。而一些社会风气的变迁,如封建思想的摒弃、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众审美观的变化等都透过服饰的改变而具体表现出了出来。本文关键词语:上海女性服饰社会变迁Shanghaisocialchangesviewfromwomenclothingfrom1890to1930Abstract:Sinceancienttimes,colorfulclothinghashadcloseconnectionswithournation.Asonekindoftraditionalculture,thechangesofclothingitselfalsoreflectthechangesofoursocietyinmanyaspects.Inparticular,inthelate19thcenturyandearly20thcentury,undertheinfluenceofthegovernmentmeasures,feministadvocacy,businessoperationsandnewspaper,presspublicity,womensclothing,easternorwestern,oreastandwestmerge,canbeputonwithfashion.However,thechangesofsocialpractice,suchastheabandoningofFeudal,thechangesoffeministlivingways,andthechangesofpeoplesaestheticvaluesetc,arepresentedthroughthechangesofclothing.KeyWords:Shanghai;womenclothing;socialtransition目录引言一、1890-1930年上海女性服饰的变化〔一〕服装穿着的改变1.打破传统等级服饰的穿着要求2.改变了传统的上衣下裳式样3.女尚西式男装4.旗袍盛行5.西式女装的出现〔二〕发式的改变〔三〕鞋子的改变二、引起旧上海女性服饰变化的原因〔一〕服饰变革措施的引导〔二〕西风东渐的影响〔三〕上海女权运动者的推动〔四〕服装公司的商业操作〔五〕群众传媒和摩登女郎的推波助澜三、从服饰的改变看上海社会的变迁〔一〕摒弃了封建等级观念及男尊女卑的思想〔二〕上海女性生活方式的近代化〔三〕上海群众审美观念的改变〔四〕上海近代服装产业的发展结束语以下为参考文献引言所谓服饰,狭义上通常理解为平常所穿的服装,广义上指装饰的所有物品,涵盖了服装、鞋帽、发式等等方面〔本文的服饰采取广义〕。在阶级社会,服饰有着双重功能,除了用于蔽体遮羞,防寒暖身外,还是身份、地位、阶级的象征,然而从更深层次来看,服饰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整体相貌。本文以上海女性服饰的变化为角度,来讨论1890年到1930年上海社会生活、社会观念、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迁。一、1890-1930年上海女性服饰的变化服饰,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既有着一般文化的传承性,也拥有着变异性,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的限制下,其变化非常之小。根据中国传统礼制规定,人们的服饰穿着有着严格的等级尊卑之分,所谓:古者贵贱有章,衣服有别,无感惑紊者。羔裘豹袖者,望而知为大夫,褐宽博者,望而知为贱役。1满清建国之后,统治者对人们的着装制定了男从女不从的原则,针对男子的穿着做了严格的规定,用袍服、马褂、箭袖、深鞋来取代了传统的上衣下裳,宽袍大袖装束,但对于女子,限制却要小的多,统治者采取了满汉分途的策略。满族女子自是疏两把头,大装戴钿子,身着蔽足旗袍,袍外常穿马甲,脚穿花盆底鞋;汉家女子仍然是平头圆髻,上着右襟袄衫,下着长裙,脚穿弓鞋的装束。这两种装束在外形上就是传统的衣裳连属制和上衣下裳制,当然,随着几百年的过去,到晚清最后十年时,满汉女子服饰穿戴早已发生改变。服饰的改变表如今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具体表现出在服装上,晚清最后十年,上海女性的服装已经开场变化。〔一〕服装穿着的改变1.打破传统等级服饰的穿着要求清朝建立伊始,为了缓和满汉冲突,固然对女性着装的规定较宽松,但在衣服的料子和颜色上仍有严格的限制,如庶民不可用缎绣等服,不能穿用貂皮、狐裘等;庶民不可用大红、金等贵色,只可用桃红和各种淡色。即便腰缠万贯者,亦不可僭越服以富贵华美之服,若有违制,必遭舆论的谴责。2但是这些规定随着清的衰败被人们逐步的轻视,上海开埠之后,商业迅速发展并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商人的地位不再排在士农工的后面,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身份、地位的最重要标准,有钱商人吃穿用度的奢侈程度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僭越了官府的规定,打破了等级服饰的穿着要求。在女性中最先突破传统礼制的却是青楼女子,同光之交,上海青楼之衣饰,岁易新式,靓妆倩服,悉随时髦,而风气所趋,良家妇女,无不尤而效之。3可见,早在同光之交,上海青楼妓女为了争妍斗丽,就置传统礼制为无物了,到了19世纪90年代,这种衣饰用物违礼僭越的现象在上海就更为普遍。2.改变了传统的上衣下裳式样清末的上海,固然女性开场追求新奇、时髦的女装,但上衣下裳的传统着装还是流行的主旋律。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上衣下裳并不是一直保持原样,随着环境的改变,上衣下裳也在细节方面与时俱进着,突出表如今服饰的松紧以及领子的高低上,因遭到了西式服装式样的影响,腰身、衣袖等都由宽松变的紧缩,正如张爱玲所讲:1900年代后期,服装如鞘般瘦紧贴贴体成为时风,廓型仍然基本平直不求刻意显腰但很窄,长袄的摆线延至膝盖,下面虚飘飘两条细小窄口的裤腿。1衣领也在跟随西方而变,当西方流行扇面形高领,不用多久,上海也开场流行这种高领,领子最高时高至耳朵,这种高领之所以深受女性欢迎,除了跟风西方,它对女性脸型的修饰作用也使人们对之趋之若鹜,因高领的样子仿若金元宝,所以被人们成为元宝领。在宣统年间所摄的一张的名为十美图的合影照片中,女性衣装均为元宝领式。3.女尚西式男装民国初年,女穿男装流行一时。一批知识女性为了追求自由、追求解放,放弃了繁复的传统女装,直接穿起了男装。如秋瑾,自从她留学日本回国后,一直身着男装,她的友人曾这样描绘叙述穿着男装的她修长的身材有点向前弯,头上是浓烈厚重的密发,穿着西式男装,戴着的黑色鸭舌帽掩盖了半个耳朵。蓝色的中世纪西装,背心显得很不合体。由于西装袖子太长,纤细的手只露出一点在袖口外。手中带着一根细手杖。从又肥又大的西服裤下面,能够瞧见茶色的靴子。胸部的领带松松地往下垂,仿佛一男装的美人。3除了这些妇女把穿着男装看做是对封建礼教的对抗外,还有部分女性同样崇尚男装,不过她们不是具有女权思想,而是单纯的追求时髦,迎合潮流。如上海名妓赛月冬则狐裘风帽,秋则团扇轻衫,一副空心大老官样子容貌。4上海电影明星王丹凤则在自传上的封面就是一身西装打扮,头戴黄色爵士帽,蓝衬衫,黄领带,外穿粉红西装,一手拿烟斗,一手插口袋,显得男装的她既潇洒又妩媚。4.旗袍盛行旗袍原是清朝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称为旗服,汉族女子不允许穿着,民国建立后,因着众多原因,旗袍还是只被少数女性穿着。20世纪20年代后,旗袍才开场在上海等城市流行起来,当然,此时的旗袍早已不同于清王朝时的旗服。30年代,旗袍盛行全国,并且在国际上成为象征中华民族的女性服饰,享誉中外。初期的旗袍类似于旗服,都是宽大、平直、长至脚跟。但是不久,旗袍的式样开场迅速变化,同样是遭到西式服装的影响,长度缩短,腰身收紧,曲线明显,旗袍的轮廓由传统的H型变为了贴身的S型。旗袍在盛行的同时,在衣领、衣袖及身长等方面不断的发生变化,出现了各种流行式样。先是流行又高又硬的高领,即元宝领,和上衣下裳一样,越高越时髦,之后逐步流行又软又低的低领,越低越时髦,甚至低的没有领子,流行无领旗袍。衣袖也是变化不定,时长时短,最长盖过手背,最短即为无袖。旗袍的下摆同样时长时短,最长至脚背,最短至膝盖之上。有人将1925-1940年的旗袍长度做了考察,描绘成一条曲线,25年到28年间大致流行短至膝盖的旗袍,而28年到30年代又开场流行长下摆的旗袍。总之,整个二三十年代,各式各样的旗袍被追求时髦的女性奉为经典,她们或搭配西式大衣、绒线外套、玻璃丝袜、高跟皮鞋、波浪烫发、胸针、手表等出入在不同场合,往往成为瞩目的焦点。5.西式女装的出现上海女性服装的变化,除了本身服饰的西化外,西服的传入亦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西服大多是西式连衣裙、运动服、泳装等。连衣裙为上衣下裙连裁连制或分裁连制的服装,衣襟开口可前可后,配以腰带,一般为年轻姑娘穿着。1运动服则是各类体育活动出现后,女性在公开的体育场合所穿的服装,早期(良友〕就刊载了女学生上着运动衣、下着及膝灯笼裤在打球的照片,后期的照片更是女学生身着轻便短裤驰聘在体育场中。泳装在当时的人看来不可不谓之惊世骇俗,但是从一些报刊杂志的新闻看,还是有穿着泳装的女性,华而不实一部分是把泳装当运动服,如(良友〕文章,并附有精致华美的插图。往往在这些图片文章刊登之后,贵妇小姐们纷纷效仿其穿着打扮,很快成为流行样式,继而风行全国。可见,这些传播工具是引起女性服饰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引领女性时装潮流的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再时髦的衣服总要有人先去尝试,敢于尝试,上海妓女、交际花、影视明星们就为此起了带头作用。上海是一个喧嚣浮华、纸醉金迷的城市,歌厅、舞厅、赌场处处可见,妓女、交际花们为了夺人眼球,纷纷在穿着妆容上花尽心思,标新立异。1895年上海女装还崇素净,1896年由于当时的名妓林黛玉、林月英各有大红织金衣一件,租借中的烟花女性的服装颜色顿起变化;是年秋天,大红大蓝金线织绣即成为上海女装时髦的主流。1民国时期的女演员固然不是妓女,但在一些旧观念的人眼里仍把她们归于一类,然而作为明星,又遭到众人的万分追捧,因而女明星们也总是穿着时髦的出如今人们的视线,和前者一样成为妇女服饰变化的潮流的领头羊,为社会各阶层的女性尤其是中上层贵妇所效仿。能够讲那些频繁出入社交场合的影星、名艺人、交际明星等公众人物都起到了服装模特的作用。三、从服饰的改变看上海社会的变迁〔一〕摒弃了封建等级观念及男尊女卑的思想上面讲过衣饰在封建时代除了避寒保暖,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地位、身份的象征。在清末以前无论衣饰妆容怎样变化,它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不变,人们的思想不变,而在19世纪中后期开场的服饰变化清楚明晰的具体表现出了社会在变化,人们的观念在变化。首先是衣服,式样上代表着封建等级的宽大旗装变为腰身收紧的旗袍,凸显了女性的曲线美,甚至一些摩登女郎穿着泳装出如今表演舞台上,固然开场为人们所诟病,被人们讲成有伤风化,但最终仍然被社会所认可。其次是发式,在以前,头发在世人眼中是剪不得的,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剪发真真是大逆不道,尤其是女性,什么场合盘发,怎么盘,盘什么样,用什么饰品盘都是极有讲究,但在20世纪初女性不再被传统的头饰所束缚,长发、短发、卷发各种发式随君选择。最后是缠足问题,为何古代广大妇女对于缠足如此钟情?究其根本源头正是由于占据男尊女卑的思想。2女孩子假如不缠足,不仅会嫁不出去,更会遭到社会包括父母的谴责和嘲笑,但到清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这是一项摧残女性的陋习,因此到民初,缠足被废除,之后,放足布鞋、皮鞋代替弓鞋被女性所喜欢。这些都讲明社会中遗留的封建残存余留思想在渐渐消失,人们开场接触并宣传世界近代文明。〔二〕上海女性生活方式的近代化千百年来,衣饰在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但反过来衣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个阶段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清末到民国,上海女性服饰潮流不停变换,通过观察服饰的改变,能够发现妇女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也在悄然变化着,她们开场走出所谓的闺阁,开场步入形形色色的社会。首先是上海商人的妻妾小姐创始了观剧出游之风。在以前,因着社会舆论、缠足等因素,妇女们大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传统年节、进香等活动外,到清末时,妇女外出的现象就不止这些了,贵妇们不再缠足,她们的鞋由不能走路的弓鞋换成了锃亮的皮鞋,衣服也由清一色的上衣下裳变为中西多种式样,她们开场到戏院看戏,茶馆听书,烟馆吸烟,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吃西餐,更甚至去舞厅跳舞等等。尽管当时的社会主流不认同这种行为,并采取措施遏制,如1891年7月工部局出示不准妇女入馆吸烟,但禁而不止,妇女仍随意出入烟馆。其次,妇女职业变更,大量进入社会。上海近代工业兴起后,劳动力的缺乏,观念的进步使得大量中下层妇女进入缫丝厂、织布厂当女工,而旗袍的轻便简单也提高了她们的工作效率,她们以直接参加社会生产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寸步不离家门的生活作风,成为了社会上公开活动的良家妇女。而一些思想开放又小有资产的女性往往进入新式学堂读书或出国留学,期间,受西风影响,不仅思想西化,穿着也大多西化,毕业以后从事老师医生等新职业,或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20世纪90年代正如上海女性服饰多变一样,各阶层女性在社会上公开露面,参加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女性之间的社会沟通大大增加。〔三〕上海群众审美观念的改变服饰的变化除了在生活方式上反映了女性的改变,在思想观念上同样有所具体表现出,上海人的审美观转变在服饰的变迁上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传统社会,人们一贯以柔弱病态为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中的黛玉之貌,黛玉之姿似乎就是世人心中最完美的美人,但清末开场,人们逐步抛弃了女性以柔弱病态为美的审美观,崇尚女性健康的自然之美。如缠足,传统社会对此是高度赞扬,而民国时期,人们不再以三寸金莲的小脚为美,转而以健康自然的双脚为美;不再以深闺小姐为美,转而以运动女性为美,人们普遍接受了女性穿着由西方引进的运动装去骑马、打球、跑步等。另外,传统社会还以保守从夫为美。女性在美容装饰上的保守使之既不会因个性的展现而引入注意,进而抢了男性的风头,又不会因过予招摇而容易引发有违伦常之事,这正符合男性的要求。1因此清王朝女性的服饰通常是宽大厚实,完全掩盖了女性的玲珑躯体。民国时期,人们不再以女性保守为美,而是要求女性尽显曲线之美,改进的旗袍以及新潮服装的流行就使女性的人体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四〕上海近代服装产业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后上海女性服饰的剧烈变化,固然服装公司的商业操作是其巨变的原因之一,但同时女性越加对时装潮流的追逐更是促进了上海近代服装产业的发展。早在清末,上海就开场出现衣庄,专办各色绸缎,时式新衣。到二三十年代,时装盛行,上海服饰店剧增,最为有名的要数鸿翔、云裳服装公司。鸿翔开设于1917年,创始人为金鸿翔,前身为一个裁缝店,规模扩大后改为鸿翔时装公司,它在女装的造型设计、工艺处理等方面构成特色,做成的女装既漂亮又舒适,被宋庆龄赞为:推陈出新、妙手天成;国货精华要髓、经济干城。云裳时装公司创立于1927年,开创办理人为交际明星唐瑛、陆小曼等,每年春秋举办流行时装发布会,推出欧洲最流行时装款式,并陈列于商场,供人们观赏,成为上海女子时装界最有影响的公司。除了这两家,上海的静安路、同孚路、霞飞路、四马路、湖北路等路段都成为了女性时装店的聚集之地,近代服装业开场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结束语众所周知,每一个时期的服饰都生动地展示和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社会风貌,堪称古今第一变局的中国近代,十分是民国时期的上海全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