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画鹰唐代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芜。译文雪白画绢之上,忽然腾起风霜气,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供大家参考。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画鹰
唐代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芜。
译文
雪白画绢之上,忽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丽景象。
解释
素练:作画用的白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风:一作“如”。
画作:作画,写生。殊:特异,不同凡俗。
?(sǒng)身:即竦身,收敛躯体打算搏击的样子。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侧目:斜视。《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孙楚《鹰赋》:“深目峨眉,状如愁胡。”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绦:丝绳,指系鹰用的丝绳。镟: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堪擿(zhāi):可以解除。擿:同“摘”。
轩楹:堂前廊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何当:安得,哪得。这里有假如的意思。击凡鸟:捕获凡庸的鸟。
*芜:草原。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庸的性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起用惊异的口气:说是雪白的画绢上,忽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强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概,吸引着读者。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画鹘行》的起笔说:“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说:“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像,耸起身子的样子,似乎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荣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似乎呼之即出,去追赶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概。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以上这两联中,“思”与“似”、“擿”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擿”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予着的思想。“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他自己的感慨:“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画出画鹰的气概,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详细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予着的思想,揭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题画诗写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末期,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布满着青春活力,富有乐观进取之心。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2咏画扇诗原文
:鲍子卿
细丝本自轻,弱彩何足眄。
直为发红颜,谬成握中扇。
乍奉长门泣,时承柏梁宴。
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
但画双黄鹄,莫画孤飞燕。
咏画扇诗解释
1、眄:拼音:[miǎn]字义:1。斜着眼看:~视。~睨。~伺(窥伺)。
2、黄鹄:拼音:huánggǔ。鹄又叫天鹅。它比雁大,羽毛白有光泽,也有黄鹄、丹鹄,生活在湖、海、江、河,它的皮毛可做衣服等,称为天鹅绒。
咏画扇诗赏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诗人与画家在行为上相互合作,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在理论上又相通相近,所以便促成了*诗画史上第一次诗画较为亲密的融合。这无疑是题画诗形成的机缘与条件。就绘画而言,据《贞观公私画史》载,魏晋时期教化类绘画尚有十之一二,到南北朝时期,便十分少见了。由于政治权力对文化思想干预较少,这便为当时的诗人、画家的思想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一个时期内,生活的怪异化,思想的极端化,形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生活的重要特征。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3原文:
王维吴道子画
宋代: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很多,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译文: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到哪儿去寻访吴道子的画?普门和开元两座寺院的墙壁。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开元寺有东塔,留存着王维绘画的手迹。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我看古往今来的画家,没有谁比得上这两位先生尊贵的品级。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道子的画风实在雄奇奔放,浩浩荡荡如同海浪翻滚。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当他下笔时灵感像疾风骤雨,画笔未处处气概已先夺人。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在那高高的两棵娑罗树间,灿烂的朝阳从扶桑冉冉东升。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画中间有至高无上的佛祖,在讲说寂灭的教义是超脱死生。觉悟的信徒全都在悲哀哭泣,也有人手扪胸膛表示理解不深。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天竺的众多君长和千千万鬼王,相互拥挤争听佛法,像鼋一样舍命把头伸。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摩诘本是一位可敬的老诗人,如佩香草诗风秀美芳芬。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现在观看他的壁画,也像诗品一样朴美清淳。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画中的祇园弟子个个清瘦如仙鹤,内心枯寂宛如死灰不会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门前的两丛竹子,霜雪般清劲竹节贯连着竹根。
交柯乱叶动很多,一一皆可寻其源。
枝干交叉,繁乱的叶子像在摇动,一一都能找到根源和经脉。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吴先生的画虽然绝妙,还只能看作杰出的画工技艺超迈。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摩诘得到了物象内在的精神,就如仙鸟飞离樊笼超脱于形迹以外。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我认为两人的画全都气概飞扬寓于神采,对于王维我尤其崇敬说不出一句异议的话来。
解释: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普门、开元:即普门寺和开元寺,都在凤翔。吴道子在两寺画有佛像,王维在开元寺画有墨竹。
开元有东塔,摩诘(jié)留手痕。
手痕:手迹,即谓开元寺的东塔上有王维的画。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画品:画的品行、品评。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雄放:奔放,豪放。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tūn)。
亭亭:高高耸立。双林:吴道子画中所画的两株娑罗树。彩晕:五彩光华。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暾:太阳升起。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tì)迷者手自扪。
至人:至高无上的人,指释迦牟尼佛。寂灭:佛家语,“涅槃”的意译,意谓超脱世间入于不生不灭之境。手自扪:以手捶胸,这是形容听者未解寂灭之意时的状态。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yuán)。
蛮君:天竺国的君王。鼋: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此处形容信徒众头攒聚、伸长。
摩诘本诗老,佩芷(zhǐ)袭芳荪(sūn)。
佩芷袭芳荪:这是以美人佩带香草的形象来形容王维的诗风。佩、袭,穿戴。芷、荪,香草。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清且敦:风格清秀而又浑朴。
祇(qí)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祇园弟子:佛徒。鹤骨:形容佛徒的清瘦。心如死灰:此处指佛门弟子六根清净断绝尘念,内心孤寂。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雪节、霜根:形容竹子内在的清劲品行,不单指其颜色。
交柯乱叶动很多,一一皆可寻其源。
交柯:枝叶交叉。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画工:指重视艺术技巧。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hé)谢笼樊(fán)。
象外:外部形象之外,指内在的精神实质,脱略形迹的悠远情韵。翮,鸟翎的茎,即指鸟。谢,离开。笼樊,鸟笼。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liǎn)衽(rèn)无间言。
神俊:精神饱满,气概飞扬。敛衽:整理衣襟,是表示尊敬的做法。无间言:完全同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吴二人绘画艺术的观感及评价。
诗的发端四句,以错落的句法,点切诗题,交待王、吴二人画迹的所在,使人了然于普门、开元二寺俱有吴画,而王维的画则在开元寺的塔中。下面“吾观”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的评断,肯定他们在画苑中并列的崇高地位。下面即分别描写二人的画象及是人所感受到的各自的艺术境界。
“道子实雄放”之下十句写吴道子画。“雄放”二字概括地道出吴画的艺术风格特点。“浩如海波翻”句以自然界的现象尽致地形容出雄放的气概。“当其”二句是诗人从画像中所感受到的吴道子运笔时的艺术气概。这种对吴道子创作过程的体会,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艺术思想。后来诗人在其《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曾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么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若能意在笔先,成竹在胸,才能“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这是艺术家的创作获得神妙境界的三昧所在,只有内具于自身,才能领会到他人获得这种成就的匠心所在。“亭亭双林间”以下六句写吴画的形象,极精要地勾画出画的内容,生动地显现出释迦临终说法时听众的复杂情态,他们或感悟悲涕,或扪心自省,而那些“相排竞进”者的状貌,又表现得非常情急,这一切都栩栩如生。
“摩诘本诗老”以下十句写王维的画。“摩诘”从王维的身份提起,寓含王维画品的精神特质。即所谓“画中有诗”。“佩芷”句是对王维的人品和艺术的高度赞赏,即王维的人品和诗画艺术都是芳美的。“今观”二句照应前面“诗老”句,引用人所熟知的王维的诗的成就来喻其画风。“清且敦”意谓其画亦如其诗之形象清美而意味深厚。“祇园”以下六句写王维画的内容。前二句写画中人物情态,不似吴道子画表现的强烈,而意味颇蕴蓄。后四句写画中景物,为吴画所无,俨然是一幅竹画,再现了竹的茎叶动摇于清风中的神姿。纪昀说“交柯”句“七字妙契微茫”,王文诰说这四句即“公之画法”,这里面即寓有诗人画竹的艺法。这六句的画面,都具有“清且敦”的艺术风味。
诗末“吴生”六句,就对王、吴二人画的观感作总的评论,在敬重之中又对二人艺术造诣的境界,有所抑扬。对吴道子画评为“妙绝”,是对吴画中听众情态毕现形象的评价,而“妙绝”仅在迹象,只是画工的高艺。诗人认为王维画“得之于象外”,如神鸟离开樊笼,超脱于形迹之外,精神自然悠远,于是心中佩服,觉得无所不足。这里也体现了诗人美学理想的又一个方面。他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又说:“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认为绘画不能但求形似,正如赋诗不能只停在所赋事物的表面,而要在形迹之外,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启发,有所感受。瘦竹、幽花与幽人、处女,物类的质性迥异,而从瘦竹之感到幽人的韵致,从幽花如见处女的姿态,俱是摄取象外的精神,意味无穷。这种脱略形迹、追求象外意境的美学思想,长期支配*文人画的创作,形成*绘画艺术独具的风貌。
这首杂言诗以七言为主。七言古诗是盛唐诗人的一个胜场,李白、杜甫在这一诗体上是并峙的两座高峰。七古与五古同是在创作上极少拘束的,而七言长古更宜于尽情驰骋,在章法结构及气概节奏各方面更可变化无方,臻于奇妙之境。李、杜之后,中唐惟有韩愈能有不少佳作,再后就很寥落。苏轼的七言长古名篇迭出,成就之高,足与李、杜、韩相抗衡,这篇《王维吴道子画》即为其早年意气骏发之作。这首诗的章法很值得留意,整首诗的内容都在发挥诗题,而起结分合,条理清晰完密。诗的开头四句总提王维、吴道子,为全诗的纲领。“吾观”二句,又在分写王、吴画前先作总评。“道子实雄放”及“摩诘本诗老”两层,依次分写王、吴画面,为全诗的腹身。最后六句以评论收束,前四句分评吴、王,末二句于全都赞赏之余又稍有凹凸轻重,重申总评的精神。起和结的两节诗句于整齐中有参差,虽始终将王、吴二人并提,并极灵活而极错落之致。全诗章法如诗中所说:“交柯乱叶动很多,一一皆可寻其原。”
全诗的韵调具有美丽的节奏感。开端四句闲闲而起,似话家常,语极从容。结尾六句,因评论而有所抑扬,语气于转折间呈强健之势,而掉尾又觉余音袅袅,悠扬无尽。中间写吴道子一层,形象奇突,如峰峙涛涌,使人悚异;而写王维一层,景象清疏,如水流云在,使人意远。作为诗的中心的这两层,意象情调,迥然异趣。而全篇四节,波浪起伏,如曼音促节,递相转换,在大体上为七言句中适当间以五言,整体形成谐美的旋律,而气概仍自雄健。这是七言长古所必具的,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4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翻译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解释
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囊橐:一种口袋。
萧萧:空空的样子。
创作背景
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由于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离别潍县绅士民之作。
赏析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由于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离别潍县绅士民之作。为人正直,只关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为上司不满,于是上司借故罢了他的官。时年他已61岁,在潍县担任了7年县令,照理说,至少也该发点小财了,然而他罢官之日,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惟有一囊书画,两袖清风,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这首诗在用词上很有感情颜色。萧萧寒、清瘦、秋风都从字面上传递出一种萧索、冷落、凄冷之感,与的心情和处境和谐全都。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殊。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5原文:
画鸭
元代:揭傒斯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译文: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解释:
春草细还生,春雏(chú)养渐成。
细:这里指刚出土的小草细嫩、细小。春雏:这里指春天刚孵出不久的小鸭。雏:鸡、鸭及禽类的幼子。
茸(róng)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茸茸:柔软纤细的绒毛。这里指小鸭子还没长出翎毛前的细小茸毛。应:应该,应当。这里含有推测、猜想的意思。解:懂得。自呼名:呼唤自己的名字。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画着小鸭、嫩草等等景物。画尽管画得栩栩如生,但它是静的,无声。把静的画面用诗的形式写出它的动来,把无声之物给予它以应有的声音,这就要看题画者的艺术才能了。这首诗就是根据诗人的观察、体会和想象,把画题活了。诗的大意说:春草虽然细嫩,却还正在生长,春天刚孵出的小鸭,喂养得渐渐成长起来。满身细密的绒毛已经能辨别出不同的颜色,它们不停地“鸭鸭”地叫着,大概是懂得呼唤自己的名字了。
这首诗写得富有儿童情趣。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6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古诗简介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别名《墨竹图题诗》。诗中首先描写一夜在县衙中所闻之声,进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最后抒发诗人将民生系己之身的志向。诗中采纳托物取喻的手法,流露出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之意。
翻译/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解释
1.署:衙门。
2.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3.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4.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5.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6.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7.吾曹:我们。
8.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9.关情:牵动情怀。
创作背景
该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包括即是郑板桥的年伯,他当时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该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赏析/鉴赏
该诗是一首题画诗,第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自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宫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诬告罢官。
第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久恪尽职守、关怀百姓。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一般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等这种下级基层官员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问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为民解忧,是为官者责任所在,这两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照应了画意和诗题。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7原文: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译文
白色梅花孤芳挺立使媚俗的百花相形见绌,却不能再画那枝枝向上插入云霄的画图。
自古以来的万事万物总把崇高的品行憎恶,所以不必奇怪画中的梅花倒挂着把身姿低俯。
解释
王元章:王冕(1287—1359),字元章,诸暨(今属浙江)人。元末画家和诗人。倒枝梅:枝干向下倒折的梅。
皓:梅花的白色。
孤芳:指梅花,寒冬百花尽谢而梅花独放。
俗姿:其他花卉的凡俗姿质。
复写:再画。
拂(fú)云枝:向上挺举的梅枝。
高格:超凡的风神气度。
怪:兼有奇怪与责怪两义。
赏析: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兼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这是一首题画诗,是徐渭题咏王冕《倒枝梅画》的。
王元章即王冕,他是元末明初诗人、画家,字元章,号竹斋,别名梅花屋主,浙江诸暨人。徐渭和王冕在经历和个性上有些共同点。王冕主要生活在元代,屡应进士试,都不中。也不屑做州县小官,只临死那年,朱元璋授以咨议参军之职。王冕的性格卓荦不群。徐渭生活在明代,也是屡试不中,终身不得志功名。只做过幕客,没有官职。徐渭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他和王冕都喜欢游历,都会书画诗文。可能正是两人的这些共同点,使徐渭看到王冕的《倒枝梅画》有了写这首题画诗的灵感。诗通过评论王冕的倒枝梅花图,抒发自己对世道不公,仕途黑暗的愤慨之情。
这是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评论王冕作的倒枝梅花图的特点。从梅花的颜色和气味肯定梅花具有雪白的姿态,独有的芳香,她的神韵可以压倒其他花的俗气的姿态。王冕不能再画梅花高高挺起的梅枝。为什么不能再画梅花的高枝呢?因梅花本身的色、香所具有的特点,不画高枝也能展现其特有的神韵了。
后两句就王冕梅花图再引申发表谈论。联系当时社会生活里种种不公*的现象,愤恨地指出,从古以来,世上庸俗的人看待万般事情总厌恶高尚的风格。这话实际上从时间之久,到事情包罗之广,怜悯具有高尚风格的人,而对厌恶甚至迫害具有高尚风格的人恶劣世俗加以抨击。正由于世俗不公,所以最后又回到王冕的画上来,不能责怪王冕把梅花的枝头画成下垂到地面了。
徐渭在《自为墓志铭》中说自己“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免袒裼tǎnxi)似玩,人多病之。”(身份低贱,个性懒散而且耿直,所以害怕与贵人交往似乎很骄傲,与众人相处不免放开外衣,露出胳膊,似乎玩世不恭。人们多指责我。)他这样的性格豪放不羁,在当时社会不为世俗所容也就不奇怪了。他的这首题画诗也是他发泄对世俗社会不满的表现。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8原文:
咏画障
唐代:上官仪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云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译文:
在春光明媚的早晨,水边盛开着桃花,临水耸立着一座凤凰楼,楼上高挂珠帘翠帐,精致豪华。
下蔡的女子在水中移动着锦织的缆绳,唱着菱歌;燕地的女子在楼头挂起玉色的帘钩,远望春景。
桃花浦水里浮动着刚刚装扮、手执轻扇的燕姬的倩影;浅浅的水面上飘散着从蔡女明丽的衣袖里发出的香气。
女子的神情,不亚于高阳台下行雨的巫山神女;女子的妩媚,可以与游于洛水中凌波微步的女神媲美。
解释:
画障:画屏。亦指如画的自然景色。桃花浦、凤凰楼:泛指景色。
蔡女菱(líng)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蔡女:原指蔡国(今河南上蔡、汝南一带)的女子。诗中泛指中原地区采菱女子。
未减行云荆(jīng)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荆台:古楚国著名高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北。凌波:喻美人步履轻快,如乘碧波而行。洛浦:洛水之滨。洛水,古水名。即今河南省洛河。
赏析:
画障,就是屏风。按本诗诗意看,上官仪所题咏的乃是仕女画屏风。
首联描写画面上人物活动的背景。在春光明媚的早晨,水边盛开着桃花,临水耸立着一座凤凰楼,楼上高挂珠帘翠帐,精致豪华。桃花浦,暗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巧遇仙女的故事。传奇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至桃花溪,迷路,遇仙女,留住半年。事见刘义庆《幽明录》。凤凰楼,暗用秦穆公为爱女弄玉和萧史建筑凤台的故事。传奇秦穆公时代,有萧史善吹箫,能招致孔雀、白鹤,秦穆公女儿弄玉喜爱他,嫁萧史,教弄玉吹箫,数年,其箫声引来凤凰,停在屋上,秦穆公为他们建筑了凤凰台。事见刘向《列仙传》。这两句诗,连用二典,示意画面景物乃是仙境,画中人物乃是仙女。
次联“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蔡女,即下蔡(今安徽凤台)的美女;燕姬,即燕地(今北京一带)的美女,《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这两句是说下蔡的美女在水中移动着锦织的缆绳,唱着菱歌;燕地的美女在楼头挂起玉色的帘钩,远望春景。诗句将丽质娇美的仕女放在骀荡的春景中作正面描写,蔡女、燕姬分承首联“桃花浦”、“凤凰楼”。
颈联里的“新妆漏影浮轻扇”句,应“燕姬春望”,是说桃花浦水里浮动着刚刚装扮、手执轻扇的燕姬的倩影。漏影,燕姬的身影在楼台的缝隙中倒影在水里。“冶袖飘香入浅流”句,应“蔡女菱歌”,是说浅浅的水面上飘散着从蔡女明丽的衣袖里发出的香气。这两句通过水面上“漏影”、“飘香”,从服饰这个侧面,烘托出画中美女的富贵华艳、婉媚冶丽。
最后二句用二则典故,分写凤凰楼头和桃花浦里美女的情态。“未减行雨荆台下”,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游于高唐,梦见一位妇女,自称“巫山之女”,告辞的时候,对楚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荆台,即楚地的高阳台。这句是说画面上楼头美女的神情,不亚于高阳台下行雨的巫山神女。
“自比凌波洛浦游”,曹植的《洛神赋》描写洛水女神“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句是说画面水浦里美女的妩媚,可以与游于洛水中凌波微步的女神媲美。
本诗借助于对偶、用典等诗歌技巧,仅仅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了画面上的人和景,别无其他特色,反映我国早期题画诗的一般水*。初唐时代的绘画艺术,继续隋代遗风,细密、精致、臻丽。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郑法士擅长表现贵族生活,画女子“柔姿绰态,尽幽闲之雅容”。画景物“金张意气,玉石豪华,飞观层楼,间以乔林嘉树,碧潭素濑,糅以杂英芳草”,整个画面“必暖暖然有春台之思”。从画的题材内容到画的气概意境看,都与上官仪所题咏的画障中所描写的景物与人物呈现的豪华富丽气概相全都。当然,上官仪诗并未明确说明此画的是谁,我们也无法论定上官仪所咏的便是郑法士画,不过,由此可以见出当时的为宫廷服务的画风。上官仪的诗风与这幅画的风貌甚相契合。整首诗富丽工整,写浦、写楼而用“桃花”、“凤凰”附丽之,写缆、写钩而用“锦”、“琼”修饰之,写妆而曰“新”,写袖而曰“冶”,精心修辞,追求字面的工丽华美,完全继续了齐梁余绪,充分体现出宫廷诗人上官仪诗歌的审美特征。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9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
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人传诗句满江南。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杜鹃声乱水如环。
鉴赏
上片写词人与老妻泛舟徜徉的野趣。
尽管是“一叶扁舟”,上面的设置却颇为清雅。词人卷起画帘,与老妻对坐。一面饮酒清谈,一面欣赏着如画江山。“老妻学饮”句,雅兴溢于笔端。不用说,写诗填词,更是必不行少的内容了。“人传诗句满江南”一句,既道出了“清谈”的内容,又勾画出了词人自信自豪的翩翩风度。
下片寓情于景,写归途的欢愉心情。
“林下猿垂窥涤砚”:垂,下挂、落下或向下俯身;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或在暗中察看的意思;涤砚,洗砚台。试想:一个或几个调皮的猴子,下挂或向下俯身,闪动着诡谲的小眼睛,在偷偷地窥伺着词人洗砚台的动作。这个镜头,很是生动传神,逗人喜爱。“岩前鹿卧看收帆”:靠岸了,收帆了,山岩前的小鹿,安闲地躺在那里,静静地观看着词人的一举一动,表现得饶有兴味。使人感到此情此景,难以言喻,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接着,词人舍舟登岸,惊起了岸边杜鹃一片“声乱”,激起了船边的一片漩涡“如环”。
在这阕词里,词人以归途的三个动作为序:打算回去了,先要洗洗砚台,然后收起风帆,最后舍舟登岸。妙就妙在他没有简洁地去描写自己这三个动作,而是用猿、鹿的神态和杜鹃的反应,客观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自信,闲适,意趣潇然。
黄庭坚的这首小词,写得活泼、欢快,生活气息浓郁。可以说是人物的心境美和大自然的环境美的天衣无缝的统一。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10原文:
王维吴道子画
宋代: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很多,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译文: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到哪儿去寻访吴道子的画?普门和开元两座寺院的墙壁。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开元寺有东塔,留存着王维绘画的手迹。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我看古往今来的画家,没有谁比得上这两位先生尊贵的品级。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道子的画风实在雄奇奔放,浩浩荡荡如同海浪翻滚。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当他下笔时灵感像疾风骤雨,画笔未处处气概已先夺人。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在那高高的两棵娑罗树间,灿烂的朝阳从扶桑冉冉东升。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画中间有至高无上的佛祖,在讲说寂灭的教义是超脱死生。觉悟的信徒全都在悲哀哭泣,也有人手扪胸膛表示理解不深。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天竺的众多君长和千千万鬼王,相互拥挤争听佛法,像鼋一样舍命把头伸。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摩诘本是一位可敬的老诗人,如佩香草诗风秀美芳芬。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现在观看他的壁画,也像诗品一样朴美清淳。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画中的祇园弟子个个清瘦如仙鹤,内心枯寂宛如死灰不会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门前的两丛竹子,霜雪般清劲竹节贯连着竹根。
交柯乱叶动很多,一一皆可寻其源。
枝干交叉,繁乱的叶子像在摇动,一一都能找到根源和经脉。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吴先生的画虽然绝妙,还只能看作杰出的画工技艺超迈。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摩诘得到了物象内在的精神,就如仙鸟飞离樊笼超脱于形迹以外。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我认为两人的画全都气概飞扬寓于神采,对于王维我尤其崇敬说不出一句异议的话来。
解释: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普门、开元:即普门寺和开元寺,都在凤翔。吴道子在两寺画有佛像,王维在开元寺画有墨竹。
开元有东塔,摩诘(jié)留手痕。
手痕:手迹,即谓开元寺的东塔上有王维的画。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画品:画的品行、品评。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雄放:奔放,豪放。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tūn)。
亭亭:高高耸立。双林:吴道子画中所画的两株娑罗树。彩晕:五彩光华。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暾:太阳升起。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tì)迷者手自扪。
至人:至高无上的人,指释迦牟尼佛。寂灭:佛家语,“涅槃”的意译,意谓超脱世间入于不生不灭之境。手自扪:以手捶胸,这是形容听者未解寂灭之意时的状态。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yuán)。
蛮君:天竺国的君王。鼋: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此处形容信徒众头攒聚、伸长。
摩诘本诗老,佩芷(zhǐ)袭芳荪(sūn)。
佩芷袭芳荪:这是以美人佩带香草的形象来形容王维的诗风。佩、袭,穿戴。芷、荪,香草。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清且敦:风格清秀而又浑朴。
祇(qí)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祇园弟子:佛徒。鹤骨:形容佛徒的清瘦。心如死灰:此处指佛门弟子六根清净断绝尘念,内心孤寂。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雪节、霜根:形容竹子内在的清劲品行,不单指其颜色。
交柯乱叶动很多,一一皆可寻其源。
交柯:枝叶交叉。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画工:指重视艺术技巧。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hé)谢笼樊(fán)。
象外:外部形象之外,指内在的精神实质,脱略形迹的悠远情韵。翮,鸟翎的茎,即指鸟。谢,离开。笼樊,鸟笼。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liǎn)衽(rèn)无间言。
神俊:精神饱满,气概飞扬。敛衽:整理衣襟,是表示尊敬的做法。无间言:完全同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吴二人绘画艺术的观感及评价。
诗的发端四句,以错落的句法,点切诗题,交待王、吴二人画迹的所在,使人了然于普门、开元二寺俱有吴画,而王维的画则在开元寺的塔中。下面“吾观”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的评断,肯定他们在画苑中并列的崇高地位。下面即分别描写二人的画象及是人所感受到的各自的艺术境界。
“道子实雄放”之下十句写吴道子画。“雄放”二字概括地道出吴画的艺术风格特点。“浩如海波翻”句以自然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照片滤镜调色课程设计
- 二手车交易平台营业员销售总结
- 春游课程设计
- 家具设计师工作总结
- 风险防控方案计划
- 法律服务行业风险防范方案
- 化工行业卫生防护要点
- 物流运输行业咨询服务经验总结
- 药店卫生管理措施
- 金融领域的投资顾问职责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水泵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绿城营销策划管理标准化手册
- 2025小学创意特色寒假素养作业设计真绝了【高清可打印】
- 2025年上半年河南安阳市睢阳区“减县补乡”乡镇事业单位选拔130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学年学期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 10.1.2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教学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4-2030年中国天然靛蓝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及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
- DB37T 4548-2022 二氧化碳驱油封存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 《公路养护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国家开放大学基础写作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