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和局限。辛亥革命:广义:即公元1894年至1912年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背景)(一)政治根源:民族危机加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失败,清政府权威下降,面临巨大的政治危机1.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官制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军事编练新军(清朝掘墓人)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造成军阀割据局面商业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的办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育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建立学制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军事人才(3)特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多相似(4)评价:①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压力采取的改良措施,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②新政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③腐败无能的权贵掌握政权,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5)认识: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预备立宪(1)原因:革命运动的推动。晚晴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立宪派)维护封建统治(2)时间:1906年9月—1911年。(3)概况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③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④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4)评价:①进步性:立宪改革客观上顺应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潮流。②局限性:立宪改革以维护封建贵族专制统治为目的,实际上是一场骗局。(5)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二)革命准备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建立(1)兴中会成立: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成立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4.思想基础(1)同盟会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2)三民主义: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5.军事基础: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6.有利时机: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又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成立(过程)1.夺取政权:武昌起义(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2)结果: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3)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2.建立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3.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①英国等列强支持。②袁世凯的威胁利诱: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同时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③孙中山妥协退让: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做大总统。(2)结果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②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原因:1.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2.客观: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3.袁世凯个人的政治手腕4.巩固政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1912年3月11日颁布。(2)制定机构:临时参议院。(3)内容①主权在民: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自由平等: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③三权分立: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④责任内阁(4)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功绩(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2)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3)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4)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局限性(1)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4.启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评价三民主义(1)积极意义: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和诉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②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③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责任内阁制:总理负责,总统象征(1)内阁一般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人物组阁,其首脑称总理或首相。内阁对议会负责(2)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和评价*特点: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修改程序。*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进步性:①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促进了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②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体现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2)局限性:①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②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达到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辛亥革命失败原因(1)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①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②袁世凯掌握武装力量。③革命政府内的立宪派和旧官僚趁机进攻。(3)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①革命纲领中不敢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发动、依靠广大的民众。③革命政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对革命目标和袁世凯的本质认识不清。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进一步培植党羽,扩大势力,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军事集团——北洋军阀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实际上是指北京政权在不同时期由北洋军阀中的不同派系的实力较强的军阀或军阀集团所控制,北京政府对各地的军阀势力的实际控制比较薄弱,形成了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大权独揽:1912-1916(1)袁世凯上台: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2)独揽大权的活动①1913年3月,“宋教仁案”②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③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同年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中华民国约法》以袁世凯独裁统治为特征,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相反却具有封建性质。2.对外卖国:(1)1915年1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2)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3.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10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4.革命派的反抗:护国战争(1)背景:①袁世凯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②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③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袁世凯称帝。(2)过程: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3)结果: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相继宣告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4)认识:①取得了反袁斗争的胜利,实现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目标。②取胜原因:·根本原因: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袁世凯的称帝行径,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号召武力讨伐袁世凯。·主要原因:护国战争得到许多省份的响应。③认识:护国战争只是取得了反袁斗争的胜利,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护国战争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护国战争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人民处于更为深重的灾难中。*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体现了独裁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实质是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内部派系纷争;帝国主义的支持;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主要军阀势力:(1)军事:割据和混战①军阀割据:派系代表人物控制区域扶植军阀的帝国主义国家直系冯国墇直隶和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湖北英国、美国皖系段祺瑞安徽、浙江、福建、山东、陕西日本奉系张作霖黑龙江、吉林、辽宁日本②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2)政治:“府院之争”①概况: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但进展不顺。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②实质: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实质是美日在华权益之争。(3)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但很快失败。*革命派发动讨逆运动3.革命派的反抗:护法运动(1)原因: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进行护法运动(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4)原因:孙中山认清西南军阀借护法之名争权地盘的真面目,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孙中山未能揭示近代军阀割据现象的根源,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启示:软弱涣散的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4.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3)影响: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一)经济新气象——民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短暂的春天” 1912—19191.经济发展原因:(1)内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及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④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2.经济发展表现:(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2)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得到迅速发展。(3)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4)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3.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发展不平衡)。(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很少。(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4.影响: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文化运动奠定阶级基础。②产业工人人数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诞生奠定阶级基础 5、启示(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制约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3)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4)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实业救国的道路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二)社会新气象——移风易俗,文明开化1.条件:共和政体成立的促进,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2.表现(1)历法:改用阳历。(2)社会风俗: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剪辫易服与反清相联系,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3)礼仪: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3.意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4.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原因: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②政府推动③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④民族工业的发展⑤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5.特点(1)从原因看: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生活,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明显。(2)从过程和性质看:从西方引进,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3)从程度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陆市镇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城市和沿海地区较为显著,农村和内陆变化缓慢。(4)从动力和趋势看: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原因:(1)政治: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3)思想: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运河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物流2024年度智能物流系统合同
- 池塘租赁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北京市装修工程供应链管理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船舶货物装卸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物业维修基金管理合同
- 2024年度存量房买卖合同(买卖双方身份证信息核实)
- 二零二四年货币赔偿及合同权益保障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艺人经纪合同范本(经纪活动范围与分成比例)
- 二零二四年度大型仓储物流搬迁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许可合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
- 肉鸡饲养管理课件
- 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全表)
- 四年级上册美术漫画与生活浙美版课件
- 《雁门太守行》《从军行(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体验成功的快乐全国通用
- 三氯化铁蚀刻液
- GB∕T 32366-2015 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
- 住宅风水图解超级解密课件
- 公司员工持股会章程
- 输液故障以及处理
- 卫生院医用氧气储存间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