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业分析国产红酒走向国际时限_第1页
2022年行业分析国产红酒走向国际时限_第2页
2022年行业分析国产红酒走向国际时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产红酒走向国际时限国产葡萄酒与国际接轨至少仍需5年

在我国零售终端市场,国产葡萄酒明显比进口葡萄酒更有优势。

我国葡萄酒市场强大的进展潜能吸引国际品牌争相入驻淘金。

继2022年进口葡萄酒瓶装酒比2022年增长97.7%后,据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再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高达125%。经受过20世纪90年月进口葡萄酒大局进入狂热的躁动后,寂静了数年的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又显现出惊人的爆发力。业内人士估计,今年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由去年的10%跃升至18%。毫无疑问,2022年仍是进口葡萄酒的高进口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竞争也会因此加剧。

市场潜力

进口葡萄酒:份额持续增长但缺乏领导品牌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22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仍呈加速上升之势,约达5400万瓶(每瓶750ml),较2022年增长125%,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份额(按营业额计算)由06年的6.6%提高至约10%左右。美国星座葡萄酒国际公司中国地区经理夏仲邦猜测,将来两年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18%。

缺乏领导性品牌

近几年,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进展呈现出惊人的爆发力。但在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副局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朱思旭看来,目前进口葡萄酒仍没有在中国落地生根。“目前国产葡萄酒形成了张裕、长城、王朝等为消费者普遍熟识的品牌,但在进口葡萄酒当中,除了拉菲、卡斯特等少数几个品牌外,为消费者普遍熟识的品牌并不多,中国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熟悉度总体而言并不高。”朱思旭说。

但不行质疑的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吸引越来越多进口葡萄酒进入。在3月份结束的春季糖酒会上,进口葡萄酒企业参展数量首次超过国内葡萄酒企业的数量,90余个进口葡萄酒代理公司、国外葡萄酒厂商中国代表处纷纷亮相,试水中国市场。

对此,夏仲邦表示,目前进口葡萄酒仍没消失一个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领导性品牌,这将使得将来进口葡萄酒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巨头仍在铺市

在两年前,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和经销商——星座葡萄酒开头涉水中国市场,但两年来,这个国际葡萄酒巨头在中国的进展却相当低调。夏仲邦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星座葡萄酒目前在中国仍处于铺市阶段,仍在不断收购酒厂和整合渠道资源。“在过去两年,我们始终在高端化自己的产品,把盈利力量差的酒场卖掉的同时,收购有前途的高端酒厂”。

“国外葡萄酒企业要进入中国市场,运作模式无非是成立一个公司便利市场监控、与经销商合作、收购酒厂这三种模式。在中国市场,目前我们仍在开拓进口商,给不同的品牌查找不同的进口商,让他们运作全国市场和渠道。但说到进一步可合作的对象,目前我们仍没有找到最佳合作伙伴,所以我们不妨多用两三年时间观看,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夏仲邦说。

国产葡萄酒:07年产量同比增37%创新高

依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22年中国葡萄酒产量同比增长37%,创历史最高水平;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8%;利润同比上升23.6%,增速较为稳定。全年产量中,干葡萄酒占62%(约32.5万吨)。国内6家规模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合计产量占总产量的39.8%,工业产值占行业工业总产值的51.1%。

短板

进口葡萄酒:渠道和品牌推广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进口葡萄酒并没有消失占主导性地位的品牌,而且市场认知度明显难以匹敌国产葡萄酒,因此,进口葡萄酒始终被认为在渠道、品牌推广方面存在短板。

首先,进口葡萄酒商目前还不具备张裕、长城等本土巨头强大的网络渠道,使产品铺货无法达到肯定的广度和深度;另外,进口产品仍未形成品牌相应,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不高。一个进口代理商通常代理了几十甚至上百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葡萄酒,缺乏如国内葡萄酒企业那样强大的财政支持。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进口酒应当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优势,首先引导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念,将国外葡萄酒文化带给消费者,形成文化和观念的壁垒;其次,在渠道上加大力度,通过自建专卖店网络和强占强势卖场、酒店,渐渐扩大势力范围;第三要主动出击,最大限度地挖掘消费者的潜力,使用一些敏捷的、具有亲和力的营销方式如酒会、会员制等笼络消费者。

夏仲邦认为,进口葡萄酒用品牌来做中国市场的推广明显不是最有利的,由于进口葡萄酒在品牌效应上无法与中国本土葡萄酒品牌相比。但在过去10年,进口葡萄酒的文化和品质已经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我信任许多国际葡萄酒品牌不介意再用10年时间逐步建立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国产葡萄酒:优质原料短缺成进展壁垒

我国葡萄酒的原料生产始终是制约产业进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国内一线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扩张,张裕、长城、王朝以及威龙等一线品牌虽然在各产区跑马圈地,但是优质原料短缺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葡萄产品质量对原材料的依靠性很大。在生产过程中,我国葡萄酒企业的原料由较分散的农夫组织生产,农夫追求价格和产量,但却很难保证质量,而葡萄酒企业恰恰需要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在夏仲邦看来,葡萄酒行业素有“七分原料,三分酿造”之说,由于中国水土、农业技术、农业制度、种植人才体系等方面的因素,国内难以做出质量特别高的葡萄原料,这也是过去10年为何中国会进口那么多原料的缘由。

他认为,在过去10年,虽然中国葡萄酒每年的市场均在增长,但国内葡萄酒生产厂家并没有花太多工夫去做葡萄原料,而是集中精力做市场和品牌,因此这段时间中国的葡萄基地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进展。国内葡萄酒市场在过去10年既没有做出有中国特色的葡萄品种,也没形成自己鲜亮的共性。“进口葡萄酒质优价廉,国产葡萄酒质劣价高,这是行业目前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朱思旭说,“品质照旧是在市场中立足的砝码”。

朱思旭认为,国内葡萄酒要迎头赶上,仍需要5~10年时间对葡萄品种、树龄、工艺、文化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实现与国际接轨。

竞争

中洋葡萄酒短兵相接高端市场

世界葡萄酒行业最负盛名的《葡萄酒报告》曾猜测,2022年中国对葡萄酒的需求中,高档酒将占到50%,中档酒占到40%,而低档酒只占10%。由于自身难以克服渠道绝症限制了传统营销模式,葡萄酒诸侯纷纷向高端寻求突破;关税下调后,大量进口葡萄酒将集结中国,盘踞高端市场。

中洋葡萄酒均紧盯高端市场

此前,国内葡萄酒三大巨头纷纷将目光瞄准了高端市场。今年胜利跻身全球葡萄酒业10强的张裕已经对外公布了今年的进展思路:今后5年仍将坚持中高档为主,牢牢抓住以四大酒庄与解百纳为核心的品牌布局,集中精力扩张高端;2022年主要的任务仍旧是加大对高端的投入,与法拉宾合作推出张裕白兰地的高端品牌可雅白兰地;其爱斐堡酒庄二期工程将于奥运前后完工,成为统领酒庄系列的最高端品牌。

而进口葡萄酒最大的优势则是高端市场。进口酒依靠高级酒店、酒吧、商场超市、专柜、专卖店、团购、会员制等渠道,正在逐步自上而下地强占份额。而恰恰高端市场是国产葡萄酒最弱的地方。虽然进口酒商存在很多问题,如资本实力弱,不熟识中国市场,缺乏人才等等限制,但是进口酒商一旦把握成熟战略,与国外资本联姻,对国产酒的威逼就会极大了。

毫无疑问,国产和进口葡萄酒在高端市场已经短兵相接。而随着高端市场空间的不断挖掘,双方的较量只会更加激烈。

高端市场或成进口酒依据地

据《2022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讨论询问报告》显示,2022年,国外品牌仍旧占据了中国葡萄酒高端市场,国内具有肯定历史的专业葡萄酒企业占据了中端市场,一些新进入者和杂牌主要处在低端。“由于税率、成本问题,进口葡萄酒在中低端市场难以取代目前国产酒的位置。高端市场将是进口葡萄酒主要的依据地。”夏仲邦表示。

夏仲邦认为,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高端化的策略有所不同,讲求质量和文化内涵;而国产葡萄酒更多是包装的高端化。因此,虽然目前国内高端葡萄酒在礼品市场和高档餐饮市场占有肯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将来会面临比较大的竞争。随着越来越多进口葡萄酒的进入,以及将来葡萄酒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消费者会了解到,同样价格的进口葡萄酒质量更优质。

夏仲邦表示,他在走访市场时了解到广东有这么一群葡萄酒爱好者:他们本身对西方文化不是很了解,英语水平也不是特殊高,但他们只喝进口葡萄酒,这是由于他们对葡萄酒学问特别了解,了解国内与进口葡萄酒之间的区分,并将进口葡萄酒文化作为爱好来讨论。“这个人群消费水平相对比较高,而且数量不少,特殊是在广东地区。假如他们能将自身所把握的进口葡萄酒学问向身边伴侣传播出去,对国产高端葡萄酒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国际化

国内三巨头争相出国扩张

近年来,面对国内激烈竞争和国外洋酒巨头纷纷“涉足”中国市场,加速国际化步伐成为国内葡萄酒巨头的共同选择。这两年,中国葡萄酒三大巨头长城、王朝、张裕动作频频,纷纷通过走出去、深化洋品牌“腹地”等方式进行地盘扩张。

眼光更开阔,前景看好

葡萄酒在西方有几百年的进展历史,而在我国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不行否认,无论是酿酒工艺、酒的整体质量,还是葡萄酒文化,洋葡萄酒都远比本土品牌有优势。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远远超过中国葡萄酒的进展速度,这不得不引起行业的深思,实施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战略好像刻不容缓。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葡萄酒最紧迫的不是“出国”,而是应做到以国际标准进行自我规范,提升产品质量,练好内功,使行业进展与国际同步。现在,行业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国内葡萄酒巨头亲密关注并乐观在国际市场进行葡萄酒优质原材料和先进加工设备的全球选购,可以说,在技术和设备上,国产葡萄酒已接近或者等同于国际水平,而且张裕、长城和王朝等领军品牌渐渐切入国际葡萄原酒市场,进行国外葡萄酒厂的收购或者参股。

“现在中国葡萄酒国际化包括多种形式: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或国内的经销商到国外贴牌生产,是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国内企业将产品卖到国际市场,是国际市场国内化的表现,但这部分的酒量特别少,而且以散酒居多,瓶装酒量很小;另一种模式是在国外收购酒庄,通过酒庄自己生产葡萄酒或者以酒庄为基地收购国外的葡萄酒进行罐装、贴牌,再销售回国内。”在朱思旭看来,这反映了中国葡萄酒企业正用一种更加开放的眼光参加到国际供应价值链条的争夺,中国葡萄酒国际化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建议借鉴国际巨头阅历

今年中国葡萄酒新标的实施,对年份酒、产区酒等界定的规范化,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气象。然而,新标的实施仍没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措施,并且和国际标准之间还有肯定差距。

夏仲邦告知记者,以中国葡萄酒出口为例,欧盟对于进境的葡萄酒标准很高,如对中国的赤霞珠葡萄酒并不买账,仅将它作为干红进口,说明白国内葡萄酒法律仍不健全,造成出口的壁垒。中国只有将自身的法律法规公开给国外进行认证,才可能在国际市场建立地位。

另外,夏仲邦认为,虽然新国标的实施对中国葡萄酒行业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但现在业内只有几大巨头的声音,行业要取得更好的进展,确定要有具备丰富国际市场阅历的葡萄酒公司的声音,这方面可以借鉴这些国际巨头管理标签、制定法规的阅历。

■业内声音

比起“出国”,国产葡萄酒更应提升质量

据数据统计,去年中国国产酒年产量5000万箱,但出口的仅为80万箱,其中有30万箱是转口销售的,实际上真正出口的葡萄酒不足年产量的1%。美国的星座公司中国区经理夏仲邦认为,国产葡萄酒“与其急着走出去,不如先踏踏实实地进展国内葡萄基地、研发国内最好的葡萄品种,以弥补选购进口原料的短板”。

夏仲邦说:“我不明白国内葡萄酒品牌为什么肯定要走出去,这当中存在炒作的成分。由于中国葡萄酒质量一般,要出口,成本很高。在国内售价70~80元的葡萄酒,出口后仅能卖30元,从商业角度来看,出口并不能为公司制造多大的利润。这个价格面对国际市场上质优价廉的葡萄酒,根本没有竞争优势。虽然现在中国市场仍有一些优质的葡萄原料可作出口酒,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