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说和做》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课《说和做》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课《说和做》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课《说和做》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课《说和做》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9年澳门回归晚会上,澳门9岁学生容韵琳开口唱出了这样一首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这首歌的作者便是著名的闻一多先生含泪所作的词。在祖国山河破碎的时候,闻一多先生写下了“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的爱国诗篇。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臧克家的笔端,走近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2|说和做—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Zānɡ解题:该文采用了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点明写作内容,副标题补充说明,明确了写作对象。写作对象:闻一多先生。写作内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怒斥国民党特务。当天即遭遇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闻一多简介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这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光辉事迹。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通过标题,我们知道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文中直接点明先生“说”和“做”的特点的句子,并据此梳理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写作思路。文章写作思路:①文章以闻一多先生自己关于“说”和“做”的言论开篇,用先生编写了三本书来表现他作为学者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并以7、8、9三个自然段过渡。②第二部分用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等三个片段来表现先生作为革命家是“‘说’了就‘做’”。③最后,以作者高度赞扬“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收束全文。贰比读联读探知形象作者说,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迥乎不同于作为学者的一面,而且一反既往。那么这两种身份下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呢?彼此之间有无关联呢?学者革命家阅读文章第一部分,说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样“说”和“做”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他研究古代典籍,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为救国救民诚朴踏实地做学问,取得了巨大成果却毫不张扬。阅读文章第二部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说”和“做”的。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他用政治传单“说”,宣传和动员革命;在群众大会上慷慨淋漓地“说”,揭露斥责反动派;在生死关头“做”,勇敢无畏。闻一多及其所处时代1930-1932年,闻一多在青岛大学任教,继续从1928年就开始的古代典籍砑究。1932年秋一1937年,闻一多在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闻一多前往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目睹国民觉政府的腐败,闻一多愤然而起,积极投身反对独栽、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怒斥国民觉特务。散会后,在返家途中,先生突遭国民觉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過难。两种身份之下的“说”和“做”为何会产生不同?彼此之间有无关联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闻一多的生平经历,进行讨论作答。作为学者时,先生致力于文化救国,在古代典籍中寻找救国良方。在作为革命者时,目睹政府腐败、百姓生灵涂炭,先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发生变化,爱国道路有了另外的选择。两者之间彼此关联、相互贯通。都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叁研读语言体味诗意闻一多先生是著名诗人,本文的作者臧克家也是一位诗人。臧克家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亦师亦友的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赞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本文的诗意语言。1.形象生动地进行细节描写,是一种诗意表达。本文语言的诗意特色首先就体现在:细节传神,形象生动。细节描写:概念: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常见类型:包括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还包括环境场景等描写。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答题公式: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表达了...。1.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无穷年,沥尽心血。2.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3.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这些句子运用了细节描写,“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等词,细腻地表现出闻一多先生地刻苦勤勉,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地高度赞扬。找出文中有关细节描写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找出文中有关细节描写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这个句子运用了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密密麻麻”“群蚁排衙”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子上地小楷密集且整齐的特点,展现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一丝不苟,凸显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严谨和勤勉,表达了作者的景仰之情。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运用细节描写,“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形象,体现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2.工整警策的成语、四字词和对句的使用,使文章充满诗一般的节奏和韵律。本文语言的诗意特点还体现在:对句工整,节奏铿锵。对句:句子前后部分字数基本相同,文意相对的语句叫对句。格式工整的对句,一般句意明晰,节奏明快,读来音韵铿锵,朗朗上口,富于节奏感,音乐美。接下来,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对句的表达效果。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1.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2.不动不响,无声无闻。3.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除了多次使用对句,本文还使用了不少成对的四字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四字词,感受一下铿锵的力量。3.本文语言的诗意特色还体现在:用心炼字,语意凝练。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3.现在,他“说”了就“做”。本文多次出现了“说”字。联系上下文,思考以下不同语句中“说”的表达效果。①第一个“说”,引用的闻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说”,是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或告诉别人自己做了什么;②第二个“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③第三个“说”,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对革命的宣传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斥责,是一种救国救民的实际行动。“说”一字含有多重意蕴,使文章耐于咀嚼,具备诗歌语言的凝练之美。4.言辞中充满情感,也是文章语言具有诗意的一个表现。本文语言的诗意特色最后还体现在:由衷书写,情感深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联系全文,文章以“巨人”和“高标”的评价来收束全篇有什么好处?①“巨人”指身材远远高大于普通人的人,此处用来评价闻一多先生“说”的境界。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该“说”时绝不沉默。②“高标”意为最高标准,此处用来评价闻一多先生在行动方面堪称楷模,“做”得果决坚定,“做”得执着勇敢。这句话是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进行了高度提炼,点明了文章中心,直接抒发了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是个饱含情感,响亮有力的议论式收尾。细节传神,形象生动。对句工整,节奏铿锵。用心炼字,语意凝练。由衷书写,情感深挚。本文的诗意语言体现在:肆课堂小结这篇散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