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下_第1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_第2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_第3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_第4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5世界近现代史(下册)试题第Ⅰ卷(客观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据此回答1-4题。1.我们说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原因是(C)A.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B.资产阶级积极领导革命C.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D。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D)A.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B.《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一战"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D。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C)A.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战争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革命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对外战争4.决定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根本因素是(A)A。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苏俄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据此回答5-6题。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主要说明(D)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拥护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C。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D.这种政策严重损害农民利益6.新经济政策的最大成就是(A)A.使苏俄渡过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B.巩固了工农联盟,成立了苏联C。挫败了国际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D.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据此回答7—9题。7.美国总统威尔逊认为:“我们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史实体现了美国这一愿望的是(B)A.放弃中立,参加战争B。提出“十四点原则"C.召集华盛顿会议D.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8。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益者,主要表现在(A)①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过分膨胀②战后攫取了世界经济霸权③美、英海军并驾齐驱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A)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10.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熙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C)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必将激化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为摆脱危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一条用改革的办法渡过危机,如美国的“新政”;一条是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如德国和日本。据此回答11-13题。11。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危机。这说明(D)A.世界存在共同的基本矛盾B.美国是世界头号大国C.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工业化D.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12.1933—1935年,德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是(C)A.侵占邻国领土B。公开与日本结盟C.大力扩充军备D.疯狂屠杀犹太人13。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D)A.东方会议召开B.“九·一八”事变C.“二·二六”兵变D.广田宏毅组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4—20题.1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都发生了反抗法西斯的局部战争,这些战争之所以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是因为(C)①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反法西斯联盟②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③美国、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④德、意、日法西斯结成军事侵略同盟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5.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B)A.1929年大危机的影响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16.1940年5月13日,邱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讲时讲到:“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___________。”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B)A。绥靖政策B.对德作战C.中立自保D.冷战政策17.1940年,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主要原因是(A)A.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严重损害了英美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B.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打击美国的企图日益明显C。日本占据了原美英在东南亚的市场D.美英等国彻底放弃了绥靖政策18.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表明(A)①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是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应付人类面临的挑战②世界和平民主的潮流不可阻挡③英美等国对待苏联的立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④坚持民主制度的国家是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19.日本投降后,美国占领日本的最主要意图是(C)A.独裁日本B.防止日本发生革命C.稳定日本的社会秩序D.扩展在东亚的势力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苏联和东欧国家着手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道路,但多有失误,效果并不明显。据此回答20-22题20.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B)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D。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的“八·一九”事件2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A.中国较早的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B.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东欧要早C。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D.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比较成功22.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几次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依据是(C)A。发展经济文化交流B。调整反共立场C.着眼于全球战略D.增进人民的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终动力,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据此回答23-25题23。“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C)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水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4.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的重大意义主要在于(A)A。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学习效率B.促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C。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D.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25.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总人口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造成这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A.美国大量进口廉价的农产品B.美国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D.197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第Ⅱ卷(客观题本卷共2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26分,第27题24分.总计50分)26.(26分)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一连串进攻战役,收复大片西部国土,向国境线以西挺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同年6月,英美最终开辟第二战场。请问:(1)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2分)德黑兰会议(2)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12分)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3)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6分)(4)第二战场开辟的登陆地点在哪里?(1分)第二战场开辟的意义是什么?(4分)诺曼底半岛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5)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哪一国家首先光复?(1分)法国27。(24分)20世纪初的苏俄经济改革、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并称为20世纪“世界现代化道路上的三次经济壮举”。(1)概括指出上述不同时期“改革调整"的各自含义。(6分)(2)三次“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12分)(3)三次“改革调整”分别有何积极作用?(6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5CDCAD6—10ABAAC11-15DCDCB16—20BAACB21—25ACCAC二.非选择题(50分)26.(26分)(1)德黑兰会议(2)(2)进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同盟开始瓦解;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行动一致,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2分)(3)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6分)(4)诺曼底半岛(1分)意义: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4分)(5)法国(1分)27、(24分)(1)含义:苏俄通过市场、货币关系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中国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实行改革开放。(6分)(2)特点:苏俄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方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美国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