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一、学习目标1.以时间阶段和空间区域为线索,梳理教材基础知识,加强对较长时段和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的能力。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佛教能够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原因,理解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3.通过分析当今社会中国元素促进世界文化的不断发展,理解中华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二、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两个角度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教学难点:通过归纳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途径及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渠道,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三、知识清单知识点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中国(1)发展历程①两汉之际,________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____________和道家文化相融合。③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________。④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____________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佛教对中国的影响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____________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________的内容,同时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③中国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______________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④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____________、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表现:意大利人________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2)对中国的影响①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____________。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②清政府任命汤若望等人主持________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3.近代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1)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________________”。(2)清政府①措施: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创办____________,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创办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②影响: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____________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3)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____________的展开。(4)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____________的思想武器。(5)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主张吸收______________的思想。(6)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______________,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点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中华文化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1)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____________、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2)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____________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3)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________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4)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①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________。②日本大化改新:推行的______________、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③越南: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____________跟中国的基本一样。(5)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______________影响。2.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对欧洲的影响(1)造纸术: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促进了欧洲________、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2)火药: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________。(3)指南针:促进了____________,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4)印刷术: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造出了自己的____________,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14~15世纪(1)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________,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2)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________,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3)郑和下西洋扩大并加深了____________的影响。4.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1)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________、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2)中国的茶、丝绸、________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四、深化探究茶文化是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使者。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在南宋留学期间从禅寺质朴的饮茶方式中有所领悟,便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期望在日本将茶文化发扬光大。当时的日本佛教已基本完成本土化,并衍生出日本独特的佛教宗派。依托于佛教的茶文化也得以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茶之汤。“茶禅一味”恰是对日本茶道与佛教文化这种共生关系的最佳写照。1214年,荣西将自己所著的《饮茶养生记》进献给当时的镰仓幕府将军源实朝,该书受到其推崇,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得以从佛教界走向武士阶层。此后,幕府将军中喜爱茶道者辈出,如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将自己隐退后的居所命名为“同仁斋茶室”,这是日本最早的书院风格茶室。——摘编自张博《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材料二17世纪末,茶叶随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美洲大陆,并很快成为广受移民欢迎的饮料。1784年,美国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商船首航中国并运回茶叶等物资,开创了中美茶叶贸易的时代,推动了饮茶之风在美国的兴起。日益频繁的茶叶贸易活动也大大促进了茶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美国的饮茶习俗主要是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其中最流行的是速溶冰茶,它在速溶茶的基础上,通过加柠檬、白糖、新鲜果汁、牛奶、可可等调味品配制而成,最后加冰水冲饮,一般作为夏季清凉消暑、止渴提神的冷饮。其消费量仅次于可口可乐,被称为第二号软性饮料。——摘编自黄敏《中美两国茶文化特点及比较》(1)概括古代日本茶文化和近现代美国茶文化的异同。(2)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重要意义。答案:(1)同:都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都实现了茶文化的本土化。异:日本引入茶文化以佛教为媒介,美国引入茶文化依托殖民和商贾活动;日本茶叶以自身栽培为主,美国茶叶大多来自进口;日本茶文化得到了官方提倡,美国茶文化主要在民间传播发展;日本茶文化追求精神境界,受众较小,美国茶文化注重感官享受,受众广泛。(2)意义:促进了全球物种的交流;提供了各种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丰富了人类的饮食生活;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解析:(1)异同:同:依据材料一“日本僧人荣西在南宋留学期间从禅寺质朴的饮茶方式中有所领悟,便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材料二“1784年,美国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商船首航中国并运回茶叶等物资,开创了中美茶叶贸易的时代,推动了饮茶之风在美国的兴起”可知,都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依据材料一“‘茶禅一味’恰是对日本茶道与佛教文化这种共生关系的最佳写照”,材料二“美国的饮茶习俗主要是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其中最流行的是速溶冰茶”可知,都实现了茶文化的本土化。异:依据材料一“(日本僧人荣西)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材料二“茶叶随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美洲大陆,并很快成为广受移民欢迎的饮料”可知,日本引入茶文化以佛教为媒介,美国引入茶文化依托殖民和商贾活动;依据材料一“(日本僧人)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材料二“日益频繁的茶叶贸易活动”可知,日本茶叶以自身栽培为主,美国茶叶大多来自进口;依据材料一“《饮茶养生记》进献给当时的镰仓幕府将军源实朝,该书受到其推崇,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得以从佛教界走向武士阶层”,材料二“(美国茶)一般作为夏季清凉消暑、止渴提神的冷饮”可知,日本茶文化得到了官方提倡,美国茶文化主要在民间传播发展;依据材料一“幕府将军中喜爱茶道者辈出,如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将自己隐退后的居所命名为‘同仁斋茶室’,这是日本最早的书院风格茶室”,材料二“美国的饮茶习俗主要是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其中最流行的是速溶冰茶”可知,日本茶文化追求精神境界,受众较小,美国茶文化注重感官享受,受众广泛。(2)意义:依据材料一“(日本僧人)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材料二“17世纪末,茶叶随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美洲大陆”并结合所学可知,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促进了全球物种的交流;依据材料一“依托于佛教的茶文化也得以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茶之汤”,材料二“开创了中美茶叶贸易的时代,推动了饮茶之风在美国的兴起”并结合所学可知,提供了各种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丰富了人类的饮食生活;依据材料一“‘茶禅一味’恰是对日本茶道与佛教文化这种共生关系的最佳写照”,材料二“(速溶冰茶的)消费量仅次于可口可乐,被称为第二号软性饮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五、随堂训练1.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 B.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 D.家庭凝聚力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2.中华民国设计的旗袍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而同时期,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这反映出()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 B.文化传承具有多样性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 D.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3.1994年,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和孔林”被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将曲阜“三孔”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是()A.具有教育和警示意义 B.富丽堂皇的宫殿群建筑C.儒家文化的丰厚积淀 D.独特艺术成就的典型代表4.以下是某同学的资料卡片4世纪时末,儒家的《论语》等经书带到日本6世纪以后,儒学在日本皇宫贵族阶层之间传播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制定了受儒学影响的《十七条宪法》13世纪时,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理学,在民众中得到传播和发展上述史实,反映了()A.古代日本没有形成本土文化 B.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C.日本对中国文化全方位吸收 D.儒学对日本上层社会影响广泛5.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响。法国著名油画家布歇此时绘制了中国风作品—《中国捕鱼风光》,这幅油画反映出()A.“西学东渐”成果斐然 B.启蒙运动汲取东方营养C.“中学西传”成为主流 D.文艺复兴借鉴中国文明6.古代朝鲜的政治制度、日本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越南的科举制度多以唐制为蓝本。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这反映出唐朝()A.文化影响广泛 B.民族政策开明 C.政治制度先进 D.崇尚阳刚力量

答案以及解析【探学新知】一、1.(1)佛教儒家文化本土化宋明理学(2)礼仪习俗佛教敦煌莫高窟因果轮回2.(1)利玛窦(2)中西文化钦天监3.(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2)新式学堂社会改革(3)维新运动(4)辛亥革命(5)民主与科学(6)马克思主义二、1.(1)朝鲜半岛(2)儒学经典(3)佛教(4)中国中央集权制科举制度(5)唐文化2.(1)教育(2)衰落(3)远洋航行(4)活字印刷机3.(1)琉球(2)东南亚(3)中华文化4.(1)史学(2)瓷器【随堂训练】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亚洲模式与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模式有根本差异,故A项错误;亚洲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脱离不了儒家文化,说明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指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管理模式,故C项错误;D项说法本身有误,故排除。2.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法之间的服饰都借鉴了彼此的元素,反映出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是被动还是主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化的相互影响,而不是文化传承,排除B项;“同质化”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同质化,排除C项。3.答案:C解析:曲阜“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丰厚积淀,C项正确;三孔不具有警示意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富丽堂皇的宫殿群建筑和独特艺术成就的典型代表,排除BD项。4.答案:B解析:根据资料卡片内容可知,从公元4世纪到13世纪,儒学传入日本并广泛传播,说明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所以B正确;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的影响,没有体现“古代日本没有形成本土文化”,所以A错误;“全方位吸收”说法错误,材料仅涉及儒学,所以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儒学不仅对日本上层社会有影响,而且在民众中也得到传播和发展,所以D错误。5.答案:B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