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六朝文学之第三章_第1页
魏晋六朝文学之第三章_第2页
魏晋六朝文学之第三章_第3页
魏晋六朝文学之第三章_第4页
魏晋六朝文学之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人生道路

与思想性格一、人生道路: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画像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1、29岁之前,陶渊明处于在家闲居时期。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好读书,不求甚解”,“学不称师,文取指达”(《五柳先生传》)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一)陶渊明逸致图2、29岁到42岁,这十三年间,陶渊明过着以出仕为主偶间隐居、出仕与隐居相交替的生活。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饮酒》其十九)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先后五次出仕:

394年,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召为主薄,不就。398年,33岁,入桓玄幕府;五年(401)冬,归家居母丧。404年,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405年,40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405年8月,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辞归。3、42岁之后,是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阶段。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陶渊明墓江西·九江二、陶渊明的思想与人格: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陶渊明的思想是一个综合体,他杂糅了儒、道思想,并且也受了一些佛家思想的影响。1、儒家思想:使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2、道家思想:使他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乐天知命,委运乘化”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3、佛教思想对于陶渊明的影响较小,而陶渊明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也成为历来研究中的争议最大的一个热点,目前丁永忠《陶诗佛音辨》是唯一一部探讨陶与佛教关系的专著。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121首,赋、文、赞、述等12篇,另有一些作品的真伪还不能肯定。第二节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一、作品的保存与流传:陶渊明的作品在他生前流传不广,梁萧统首先对他的作品进行整理。编为《陶渊明集》。现在这个集子已经流失了。现存的清陶澍注的《靖节先生集》,今人逯钦立注的《陶渊明集》是较好的注本。现在存下来的陶渊明的诗歌有121首从题材上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二、田园诗的思想内容:这里所说的田园诗,泛指陶渊明所写出的描写其乡居生活及内心感受之诗,少数为前期作品,大部分作于弃官归里之后。这类作品是陶渊明最具个性之作,最能代表其诗歌风格。

1、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2、写躬耕田园的生活体验,这是他田园诗中最为有特点的一点。带月荷锄归3、写自己的贫困和农村的凋敝。“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三、咏怀诗与咏史诗:咏怀诗与咏史诗有相通之处,咏史也是咏怀。代表作有《饮酒》20首、《拟古》9首、《杂诗》12首以及《咏荆轲》、《咏贫士》7首等。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中有对自己生平的回顾,如《饮酒》其十九;有对社会的抨击,如《饮酒》其二十。不乏惋惜也不乏激愤,如《咏荆轲》四、行役诗:

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那种失去自由的无奈之感,成为这类诗的基调。五、陶渊明的赠答诗:陶渊明的赠答诗颇能见其对友人的敦厚之情。陶渊明的赠答诗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既不火热也不冷淡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六、哲理诗:第三节陶诗艺术及其渊源一、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平淡自然”1、真情实感的流露。2、诗歌的声调、节奏舒缓而沉稳。没有雄辩的力量,没有轩昂的气象,诗是情的自然流露。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3、诗中情、景、理浑然天成。4、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癯而实腴,质而实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陶诗的艺术渊源:关于陶诗的艺术渊源,钟嵘《诗品》曰:“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其后多有反对此说的,今人则多表示赞同。从今存应璩诗以及关于应璩的传记资料看来,他与陶渊明很不一样,与其说陶诗源于应璩,不如说源于汉、魏、晋诸贤,应璩一人不足以笼罩他。如果一定要说得具体些,可以说陶诗源于《古诗》,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第四节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一、散文:1、《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是一个世外仙界的想象性描写。在其中体现出了陶渊明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模型。这是陶渊明在文学之中为自己以及为社会所构建的一个理想国。《桃花源记》二、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