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2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短歌行》教案2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短歌行》教案2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短歌行》教案2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短歌行》教案2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歌行教材分析:《短歌行》是一首汉乐府旧题,它是建安时期杰出的名作,代表着人性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生的忧患,一方面是人生的欢乐;它又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人生短暂的感慨,流露出求贤假设渴的心情,表现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这首诗之所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情感,关键在于诗人曹操当时的心境。曹操写这首诗已到人生暮年,但他在一统北方后仍壮心不已,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用曹操《龟虽寿》里的一句诗概括,即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接触过曹操的诗歌,比方《龟虽寿》、《观沧海》,对曹操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学生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文鉴赏技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对曹操的介绍较少,侧重在带着学生一起分析暮年的曹操的忧伤之情,引导学生对《短歌行》中的曹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初步计划启发学生以本节课为契机去广泛查阅资料,认识历史上的曹操形象是怎样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体会诗人曹操的情感及诗歌运用的手法;.方法目标:学会在合作探究中解读诗歌,解决问题;.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再次认识曹操的形象。学习重难点:体会诗人曹操的情感及诗歌运用的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在音乐的背景中导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春秋孔圣弘儒学,战国卫鞅变法强秦,秦皇汉武谱写华夏历史,曹孙刘三足鼎立定天下。对于“酉丽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世人众说纷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短歌行》,去看看这首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曹操?二、教学过程:(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句读学生齐读课文,师作适当指导。朗读提示:用二二节拍。(二)、听读“横槊赋诗”片段,初步感受曹操情感.师介绍《短歌行》创作背景。写作背景(一种说法):.赤壁之战大败。.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广揽人才,招纳贤士,建功立业。另一说法:《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时操已醉,乃取槊(shub)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生欣赏“横槊赋诗”片段,思考:【问题一】:欣赏完短视频,同学们观察到曹操的神情如何?明确:神情凝重、沉重、忧愁、忧郁……(三)、再读诗歌,找出诗眼【问题二】:请同学们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明确:忧。文中有多处直接表达曹操之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可以说,“忧”作为诗歌的线索贯穿全诗。(四)、品读诗歌,赏析情感【问题三]:曹操忧什么?文中是怎样表现其忧的?要求:①.小组讨论,在文中找出诗句,并有感情地读出来。②.分析为何而忧?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明确: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品读分析后,上黑板板书:1.一忧“人生苦短”。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人生”比作“朝露”,表达了作者忧“人生短暂”。(生上黑板板书:人生苦短比喻).二忧“人才短缺”。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忧“人才短缺”。诗人将“青衿”代指“人才”,并且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的典故,表现出自己对人才的渴慕。(生上黑板板书:人才短缺用典借代)生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话也体现诗人忧人才短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也是运用了《诗经》里的典故,“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话写出了诗人想象有嘉宾来拜访时,他热情接待的场面,这表达了诗人重视人才。师:运用的“想象”,这属于诗歌写作手法里的哪种手法?生3:虚写。(生上黑板补充:虚写)师:很好。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手法属于虚写?(生集体回答:已逝之景之境、未来之景之境、神仙鬼怪、梦境)同学们说得很好。还有补充的吗?生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这句诗也运用老人虚写,写诗人想象人才不远万里来投奔他的情境。师:很好。还有表达诗人忧人才短缺的地方吗?生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句话的“星稀”比喻人才的短缺,而且将“乌鹊”比作犹豫不定的人才。我认为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的渴慕。生6:老师,我感觉曹操用“乌鹊”来比喻人才,有对人才的贬低的意思。因为课下注释写“乌鹊”的意思是“乌鸦”,而乌鸦又有“不吉祥”的意思,所以我认为曹操用“乌鹊”来比喻人才,有对人才的贬低的意思。师:其实这个问题要涉及到中华文化的渊源问题。其实北人原本是“喜鸦恶鹊”的,这与北方多慈乌有关。幼鸦初生后,母鸦哺之六十日,到了母鸦老时,长成的寒鸦那么会反哺其母六十日,这种反哺现象在寒冷的冬月尤为常见。现代人多认为“喜鹊报喜,乌鸦报凶”,这其实是北人南渡后受到南方文化的影响。而三国时期还没有南渡,所以曹操引用的是“乌鹊”绕树三匝,徘徊犹豫的意象。.三忧“功业未建”。生7:我感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忧“功业未建”。我认为作者以周公自比,既表现了诗人对人才的尊重,又希望自己能像周公一样“天下归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统天下。(生上黑板板书:功业未建)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对课文的分析,大家对课文的理解又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我们带着对曹操情感的把握再次齐读课文。(五)、追本溯源,探讨“忧”的根源【问题四】:曹操忧心忡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忧愁呢?明确:曹操“建功立业”的志向不能实现,用原文的诗句说就是“天下归心”的志向没有实现。(六)、拓展延伸:我来说曹操名家读曹操【问题五】:读完诗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曹操?明确:(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后回答。)生:我看到了一个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曹操。生:我看到了一个有才华的曹操。生:我看到了一个爱惜人才的曹操。生:我看到了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曹操。师总结:思想认识上:积极进取、抱负远大对待人才上:求贤假设渴、任人唯才文学造诣上:才华横溢、满腹文章名家读曹操:“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一汉末名士许绍《魏书》“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缺乏。”唐太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一一鲁迅曹瞒篡乱从此始一一元稹《董逃行》三、课堂小结: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这样评价曹操: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长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今天,我们认识了《短歌行》中的曹操,历史中的曹操又如何呢?是否如名家所言?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继续研究。四、作业布置:希望同学们能以本文为引子,课后继续积极主动研究历史上的曹操。推荐书目:.王晓磊:《卑劣的圣人:曹操》.张作耀版《曹操传》.余三:.朱永嘉:.张亚新:五、板书设计:天下志1归心《曹操是怎样炼成的》:《论曹操》:《品曹操》短歌行曹操人生苦短比喻>忧人才短缺借代虚写功业未建用典六、教学反思:一首《短歌行》让我读懂了曹操,人生虽然短暂,但是诗人并没有沉陷在对生命短促的伤感的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以至于有了贤才难求之忧。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那激荡于胸中的壮志之忧,但是我怎样才能更好的把这种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呢?于是我决定让学生通过诵读真正的去感受,去领会。《短歌行》这首诗在理解上有两大难点:一是对大量典故意思的不理解;二是对诗人变化起伏的情感不易把握。我以“让学生学过这首诗后对曹操有一个新的认识”为线索,把这节课的突破口放在体会作者的情感上,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眼”,再通过诵读找出诗人的三种忧,并让学生自己试着欣赏三种忧,在学生赏析时,我适当点拨,指导方法,给学生以鼓励。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诵读,并对他们的诵读适时加以指导,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赏析诗歌。我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整节课学生的积极表现让我感动无比,也有满满的幸福感。但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反思遗憾是为了更好的进步。课堂容量偏多,节奏把握不够好,以至于后面欣赏曹操的“忧”显得有些仓促,“忧”的内容赏析上分析不多,对曹操“忧人生短暂”上的正面引导不够深刻。重点应让学生理解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触,主要在于他写这首诗时已到人生暮年,而自己的统一大业至今还没有完成。以此来激发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有所作为。我认为诗歌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情感,读懂诗歌。所以这节课我的初衷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在学生诵读时加以指导,让他们感受曹操起伏变化的复杂情感,体味曹操的伟大之处。但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