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必背古诗词五十首详解1_第1页
初中文言文必背古诗词五十首详解1_第2页
初中文言文必背古诗词五十首详解1_第3页
初中文言文必背古诗词五十首详解1_第4页
初中文言文必背古诗词五十首详解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文言文必背古诗词五十首详解初中文言文必背古诗词五十首详解第一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释】这首诗选自《诗经•周南》,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关关]雎鸠的鸣声。[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洲]水中的陆地。[窈窕(yǎotiǎo)]美好的样子。[淑]好,善。[君子]周代对奴隶主贵族男子的通称。[好逑(hàoqiú)]爱慕而期望成配偶。[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荇(xìng)菜]多年生水草,夏季开花,黄色,嫩叶可食。[流]求,指女子采荇菜。[寤]睡醒。[寐]睡眠。[思服]思念。[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断。[辗转(zhǎnzhuǎn)]翻来覆去不能安睡。[采]取。[琴瑟]弦乐器,这里用作动词,弹奏琴瑟。[友]亲。[芼(mào)]拔取。[钟鼓]打击乐器,这里用作动词,撞钟击鼓。第二首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释】这首诗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的人,但可望而不可及。[蒹葭(jiānjiā)]没长穂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人,指可爱的人。[一方]一边,彼岸。[溯(sù)]逆着水流方向走。[洄(huí)]水流迂回曲折。[从]跟随。[阻]险阻。[游]通“流”。[宛]仿佛,好似。[凄凄]草茂盛的样子。[晞(xī)]干。[湄(méi)]河岸,水滨。[跻(jī)]登,上升。[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采采]茂盛众多的样子。[未已]还没有完。[涘(sì)]水边。[右]弯曲。[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第三首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释】这首诗选自《诗经•王风》。《王风》是在东周王朝的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所采集的民歌。[君子]这里指丈夫。[于]往。[役]苦役。[其]指代劳役。[曷(hé)]何时。[至]:归家。[埘(shí)]鸡舍。[日]指白天。[夕]傍晚。[下来]指从山上放牧回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不日不月]没有确定的日期。[佸(huó)]相会。[苟]或许。【今译】夫君去服役,遥遥无定期,回家在何时?鸡进窝,日下落,牛羊走下坡。夫君去服役,心中怎不思!夫君去服役,何日何月归,怎能再相会?鸡栖木桩,日已下落,羊牛下山坡。夫君去服役,愿他无饥渴。第五首 龟虽寿【年代】:魏晋【作者】: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本诗是《步出夏门行》之四。《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相和歌•瑟调曲》。夏门,此指汉代洛阳的城门。全诗分为五部分,最前是“艳”,是诗的序曲,下有一《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神龟]古人认为龟是长寿的动物,能通灵,故称神龟。[竟]完、终,此指死 [螣蛇]传说与龙同类,能兴云驾雾。[终为土灰]终究会变成泥土尘埃。[骥]千里马。[枥(lì)]马棚。[烈士]胸怀壮志的人。[不已]不止。[盈缩]本指进退、升降、成败、祸福等,这里指寿命长短的期限。[不但]不只。[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只要注意身心的保养,也可以长寿。[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二句是合乐演奏时加的,每章节结尾都有,与正文无关【今译】通灵神龟虽长寿,终究会死到尽头。螣蛇兴云又驾雾,化作尘埃写千秋。骏马纵老卧马棚,日行千里亦不休。胸怀大志到暮年,雄心犹存阔步走。寿命长短有期限,天不留人志气留。身心保养好处多,南山松柏定长寿。寿命长短有期限,天不留人志气留。身心保养好处多,南山松柏定长寿。第六首 观沧海【年代】:魏晋【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时所作。[碣石]山名。即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沧海]大海。[澹澹(dàn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sǒngzhì)]高高耸立。竦,同“耸”,高。峙,立。[萧瑟]风声。[其中]和下面的“其里”,均指海中。[星汉]天河,银河。[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句是合乐演奏时加的,每章节结尾都有,与正文无关。【今译】东临碣石高山,我把沧海观览。海水浩荡无际,山峰直指蓝天。树木茂密生长,百草繁盛青鲜。秋风萧瑟吹起,掀起汹涌波澜。太阳月亮运行,仿佛就在其间。银河繁星灿烂,依稀海中闪闪。我是多么幸运,慷慨高诵诗篇。第七首 归园田居(其三)【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作者小传】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五柳先生”,晋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曾作过一些地方的小官,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就弃官归隐。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后人所称赞。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金元间诗人元好问评价他的诗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有《靖节先生集》。【注释】《归园田居》共五首,此为其中第三首,写于作者辞彭泽令归隐田园的次年(406)。描述诗人当时的劳动生活和隐居的决心。[南山]指庐山。[兴]起。[理]整顿。[荒秽]荒草。[带月]披着月光。带,一作“戴”。[荷锄]扛着锄头。[愿无违]不违背隐居躬耕的心愿。【今译】庐山脚下种豆忙,豆苗稀少杂草旺。清早起身除杂草,月夜归来锄头扛。道路狭窄草木长,夜晚露珠湿衣裳。露水沾衣不足惜,躬耕四园愿已偿。第八首 饮酒【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作品】:饮酒【内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释】[结庐在人境]居住在人世间。结庐:盖房子。人境:人聚居的地方,人世间。[车马喧]车马来往的吵嚷声。此处指世俗的纷扰。[问君何能尔]请问你(作者自问)怎么能够这样呢?君:这里是作者自称。尔:如此。[心远地自偏]因为自己的心早已远离世俗,所以觉得如同居住在偏僻的地方。[南山]这里指庐山。[山气日夕佳]傍晚山间的景象很美好。气:气象,景致。日夕:傍晚。[相与还]一个个地结伴飞回来。[此中有真意]此中:小的范围是指此时此地的情境,大的范围是指田园隐居生活。有真意:人生真正的意义。[欲辨已忘言]想要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言语来表达了。实际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今译】我居住在热闹的人间,却听不到车喧马欢。扪心自问为何如此?远离尘俗独自处偏远。东篱下采摘美丽的菊花,悠然自得好似见到高耸的南山。山中傍晚景象万千,群群飞鸟结伴而还。此时此地领略大自然的真趣,言尽意不尽,想言不可言。第九首 木兰辞【年代】:南北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注释】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唧唧],叹息声。[当]对着。[机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军帖]征兵的文书、名册。[可汗(kèhán)]古代西蜮和北方诸国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市]买。[征]出征。[鞯(jiān)]马鞍下的垫。[辔(pèi)头]马笼头。[溅溅(jiānjiān)]急水流动声。[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yān)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啾啾]马蹄声。[戎机]军机,指战争。[关山]指行军走过的关塞山岭。[度]越过。[朔气传金柝(tuò)]寒风中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的器具。[寒光]寒冷的月光。[铁衣]铁甲战袍。[天子]即上文中的可汗。[明堂]天子祭祀、朝诸侯、教学选士的专访地方。[策勋]记功劳。[转]将勋位分为若干等,每升一等叫一转。十二转是形容因功勋卓著屡次升迁,并非确数。[强]多;余。[欲]要求。[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员。[儿]木兰自称。[郭]外城。[相扶将]互相扶持。[霍霍]磨刀的声音。[云鬓]指女子头发乌黑柔美如云。[帖花黄]当时流行的一种妇女装饰,在额间点以黄色在。帖,同“贴”。[火伴]即伙伴。火,同“伙”。同伍的士兵。[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傍地走]贴着地面跑。【今译】接连不断在叹息,木兰对门把布织。听不到织机穿梭响,只听叹气声声急。木兰你在想什么?何故日日长叹息?女儿什么都没想,女儿什么也没思!昨夜忽见征兵文,皇上大批征兵役。征兵名册十二卷,卷卷都把父名提。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无兄长木兰替。愿为国家守边疆,替父出征去杀敌。东边集市买骏马,又到西边买坐垫。集市南边买辔头,北边买来长马鞭。早晨辞行踏征程,傍晚住宿黄河边,听不到爹娘把女唤,只听到黄河水潺潺。早辞黄河快赶路,夜宿黑山心头寒。听不见爹娘唤女声,燕山战马啸声传。不远万里奔战场,越过关卡跨山梁。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照戎装。将军为国捐身躯,壮士凯旋多雄壮。木兰凯旋见皇帝,皇帝坐在朝廷上。封给木兰高官爵,万千财物作赐赏。天子问她有何想,木兰不当尚书郎。但愿骑上千里马,快马加鞭回故乡。爹娘听说女儿回,扶搀出城迎儿郎。姐姐听说妹妹归,面对窗户巧梳妆。小弟听说姐姐还,快去磨刀杀猪羊。打开我的东阁门,坐坐我的西阁床。脱下我的战时袍,换上我的旧时妆。当着窗子梳长发,对着镜子贴花黄。出门再见老战友,战友个个都惊慌:风雨同舟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两脚爬搔忙,雌兔双眼时时眯眯。双兔同时贴地跑,怎么辨我雄和雌。第十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年代】:唐【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注释】:[杜少府]名不详。少府为唐人对县尉的通称,其职位低于县令。[之任]赴任。[蜀州]今四川省崇义县。[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阙,宫门前的望楼。[辅]护卫。[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古时为秦国,秦亡后,项羽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这里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长安位于三秦的中枢,故云。[风烟]风尘烟雾,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以五津代指蜀地。津,渡口。“与君”两句意思是说:你我都是离家在外谋求仕宦的人,我们离别的情意是宦游人离别的情意;宦游人应该各奔前程,别离是难以避免的。[君]指杜少府。[海内]四海之内。[知己]知心朋友。[天涯]天边,指极遥远的地方。[比邻]近邻。[无为]不要。“无”同“毋”。[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沾巾]泪湿衣巾。第十一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年代】:唐【作者】: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作者小传】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注解】1、张丞相:指张九龄。这首诗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并表示在仕途上希望得到张的提拔。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5、撼:摇动。6、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7、“欲济”句说无船渡湖,言外之意是指无人引荐他出来做官。济:渡。8、楫:桨。9、“端居”句:老在家闲居,未免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世。10、“坐观”句:古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两句暗喻自己有出仕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韵译】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茫茫接连太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第十二首 使至塞上【年代】:唐【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作者小传】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苏轼称赞他的诗画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注释】[使]出使。[问边]到边疆去察看。“属国”句:“过居延属国”的倒句。[居延]古县名,故城在今甘肃境内。[属国]汉时,凡已归附的少数民族,称其地区为属国。[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这里借指行踪。[孤烟直]直上的燧烟。[萧关]古关名,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jì)]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的长官。[燕然]山名,这里借指最前线,非实指。【今译】独自乘车赴西北慰问边疆将士,路过居延奔向前方。干枯的蓬草,飘出大唐地界,北归的大雁,飞向塞外的云天。浩瀚的沙漠中孤烟直上,晚霞中的黄河,落下个浑圆的太阳。萧关遇到的侦察兵报告,得知主帅正在燕然前线作战。第十三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年代】:唐【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注解】: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这首诗是他在轮台幕府雪中送人归京之作。武判官生平不详。判官,唐朝协助节度使等地方长官处理政务和文书的官员。[京]指唐朝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胡天]指西域的气候。“忽如”两句:以春风催开万树梨花来喻写雪景。[罗幕]丝织帷幕。[狐裘]狐皮衣服。裘,皮衣。[锦衾(qīn)]锦被。衾,被子。[角弓]用兽角作装饰的弓。[不得控]拉不开。控,拉弓。[都护]官名。这里泛指边塞长官。[铁衣]铁甲。[着(zhuó)]穿。[瀚(hàn)海]沙漠。[阑干]纵横。[中军]古时兵分中、左、右三军,中军是主帅亲自统领的部队。这里指主帅所在之所。[置酒]安排酒席。[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掣(chè)]扯动。[翻]翻卷招展。[轮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天山]山脉名,横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君]指武判官。【今译】北风席卷大地,白草都被摧折,塞外西北天空,八月飞起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忽然吹来,梨花千朵万朵,开遍满山遍野。雪花渗入珠帘,打湿轻软帷幕,狐裘也觉不暖,丝棉犹显单薄。将军冻僵手指,角弓无法拉开,都护铠甲冰冷,实在难以穿着。无边大漠沙丘,结成百丈坚冰,万里长空惨淡,凝聚昏暗云层。中军大帐设宴,来把归客送行,胡琴琵琶羌笛,宴会演奏助兴。已是傍晚时分,大雪覆盖辕门,红旗已经结冰,任凭风狂不动。轮台东门之外,我来为你送行,临行大雪纷飞,铺满天山路径。山路回转盘旋,不见你的身影,皑皑白雪地上,但留蹄印踪踪。第十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年代】:唐【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小传】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他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左迁]贬官,古人贵右贱左。[子规]即杜鹃。[五溪]即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今湖南西部。“我寄”二句:意谓将相思情意托月照两地的明月带给对方。[与]给。[夜郎]汉西南少数民族国名,在今贵州境内,龙标与之邻近,故借指其他。【今译】正是杨花落尽时,杜鹃声声在哀啼,昌龄好友贬龙标,途经五溪险千重。人隔两地难相见,月照中事千里共,我将愁心寄明月,风飘龙标伴你行。第十五首 渡荆门送别【年代】:唐【作者】: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解】[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渡远]指乘船远行。[从]到。[楚国]泛指湖北、湖南一带。“山随”二句:谓高山随平原的出现而不见了,大江在无边际的旷野中奔流。[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月下”句:指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云生”句:形容晓雾云生,看见两岸村庄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海楼]海市蜃楼。[怜]爱。[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青少年时生活在四川,对蜀地感情深厚,故称四川为故乡。【韵译】: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第十六首行路难【年代】:唐 【作者】: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释】《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其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金樽(zūn)]指精美的酒器。[清酒]指美酒。酒有清、浊之分。清酒是好酒。斗十千:形容美酒价贵,一斗值十千。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玉盘]指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投箸(zhù)]丢下筷子。[不能食]即咽不下。[茫然]此指心情沉重而又无所适从的神态。[太行(háng)山]山名,在今山西省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交界处。[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长风破浪]《宋书•宗悫(què)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会]当。[济]渡。【今译】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万钱的佳肴。我投杯扔筷不能食啊,拔剑四处望,心中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冻封河川;欲登太行,大雪堆满山。欲学吕尚在碧溪垂钓,忽然,梦见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该向何方?乘长风破巨浪,总会有一天,扬起风帆壮志冲云天。第十七首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年代】:唐【作者】:李【作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内容】: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注释】: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李白从汴州梁园(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宣州(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县)。这首诗就作于逗留宣州期间。[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谢朓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南齐谢朓为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懿宗咸通年间,改名为叠嶂楼。[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叔云]李白的族叔李云(李华)。题名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此]指上句所写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hān)]畅饮。[高楼]指谢朓楼。“蓬莱”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汉代官家著述和藏书之所称为东观,学者又称之为“老氏藏书室,道家蓬莱山”。唐人则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的校书郎,所以这里有“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中间”句意思是说:自己的诗歌也像谢朓(小谢)一样清新秀发。[中间]指从建安到唐代之间。[小谢]谢朓。世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超迈的意兴。[壮思]壮志。[览]同“揽”,摘取。[不称(chèn)意]不如意。[散发]古人束发戴冠,而散发就是不束发、不戴冠,有狂放不羁和隐逸不仕的意思。[弄扁(piān)舟]驾小船泛游于江湖之上的意思。【简析】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朓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朓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今译】舍我而去的时光不可留住,乱我心绪的日子多么忧愁。鸿雁乘着万里长风展翅高飞,面对此景正可开怀畅饮于高楼。校书郎的文章刚健遒劲,我的华章与谢朓的诗作一样清秀。同心同德壮志凌云乘风破浪,真想登上高空摘日取月。抽出利刀斩断碧水碧水更流,举起酒杯借酒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坎坷曲折不称人意,明天舒闲驾着扁舟尽兴漫游。第十八首 次北固山下【年代】:唐【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者小传】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进士及第,开元初任荥阳主簿,终于洛阳尉。他的诗当时很著名,多有佳篇。【注释】[次]住宿,这里指船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以为名。[客路]客人的旅途。[潮平]潮水涨平了江岸。“江春”句:是说春来得早,旧年未尽,春意已萌。【今译】旅途位于青山之外,航船行在绿水之前。潮水上涨,两岸更加宽阔,风势正顺,吹开一领白帆。海中红日,升起在破晓的残夜,江上春风,吹入了未尽的旧年。寄封家书,托谁来给传递?一行大雁,正飞向洛阳城边。【简析】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第十九首 黄鹤楼【年代】:唐【作者】:崔颢【作品】:黄鹤楼【内容】: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小传】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官尚书司员外郎,向以才名著称。早年诗作,情致浮艳。后浏览山川,从军东北边塞,风格转为雄浑豪迈。李白到黄鹤楼上,看了崔颢的诗后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自此,崔诗被推为千古绝唱。【注释】[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市。[昔人]传说中的仙人,一说此人为费文祎,在此驾鹤登仙;一说仙人子安曾乘鹤过此。[悠悠]形容云彩飘浮。[历历]清楚分明。[萋萋]茂盛。[鹦鹉洲]在武昌北长江中。[乡关]故乡。[烟波]烟霭笼罩的江南。【今译】古人已经乘鹤登仙而去,这里空余下巍峨的黄鹤古楼。黄鹤飞去再也不会回来,千年万载只有白云天空飘浮。阳光下汉阳江岸树树历历在望,茂密的芳草铺满江心的鹦鹉洲。对着夕阳思念故乡又在何处,江上烟波浩渺令人怅惘悲愁。第二十首 望岳【年代】:唐【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注释】[岳]指东岳泰山,主峰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北。[岱宗]即泰山。《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岱,即“泰”字的音转。宗,泰山在五岳中居首位,为诸山所宗。夫,语助词。“齐鲁”句意思是说:泰山苍翠的山峦,在齐鲁之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齐鲁,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青]指苍翠的山色。[未了]不尽、不断。[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丽。“阴阳”句意思是说:山南山北,此晓彼昏,迥不相同。极言泰山之高大。[阴]山北背日为阴。[阳]山南向日为阳。[割]分。“荡胸“句意思是说:山中云气层生,弥漫飘拂,涤荡胸襟。[曾]同“层”。[决眦(zì)]张目极视。决,裂开。这里是极力睁大的意思。[眦]眼角。[入]收入视野,看到。[会当]定要、终当。[凌绝顶]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用《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句意。【今译】东岳泰山巍巍壮观,造化万物的大自然,汇聚了天地神奇和巍峨;横亘南北的山姿,把晨光暮色截然分割。云气升腾挠山峦,令人心胸激动开阔;极目远望蓝天归鸟,无限风光尽在眼前。等到登上泰山最高峰,放眼看脚下的山都变得很小了。第二十一首 春望【年代】:唐【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解】[春望]春日眺望。[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依然存在。包含了山河依旧,世事全非的感慨。[城]指长安。[草木深]荒草林木,芜杂茂密。暗指人烟稀少。[感时]感伤时艰。[花溅泪]有两种理解:人见花而溅泪;二、花似有知,亦感时而溅泪。溅,迸洒。[恨别]怅恨离别。[鸟惊心]有两种理解:人闻鸟鸣而惊心;二、怅恨离别,鸟亦惊心。[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此指安史之乱的战火。[连三月]谓战火延续,整个春天就将这样过去了。[家书]家信。[抵万金]极言其珍贵。抵,值;相当。[白头]这里指白发。[搔]抓。搔首是烦愁难遣时动作。[短]这里指稀疏。[浑]简直。[不胜(shēng)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第二十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年代】:唐【作者】:杜甫【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内容】: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释】这首诗选自《杜少陵集详注》。唐代安史之乱,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筑堂居住,诗中的茅屋就是指成都草堂。作者写了大风吹破草屋无法安居的艰难处境,想到了与自己处境类似的无数穷苦人,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及要求改变黑暗现实的愿望。[秋高]秋深。[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罥(juàn)]挂着,挂住。[长(cháng)]高。[沉塘坳(ào)]沉塘:深塘。坳:水边地。[俄顷]一会儿。[漠漠]灰蒙蒙的。[向昏黑]渐渐黑下来。向:渐近。[衾(qīn)]被子。[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觉不老实,把被里蹬踹破了。[雨脚]指像线条一样的密集的雨点。[丧乱]战乱。指公元755年爆发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到天亮的意思。[安得]怎么能够得到。[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房屋的高大。[见(xiàn)]同“现”,出现。【导读】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提单押韵,用“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传来阵阵风声。读这几句诗,分明看到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心情,不能不激起人们心灵上的强烈共鸣。第二节五句,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诗人的窘困,对大风刮走茅草心急如焚;“群童”的贫穷,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笔。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连遭夜雨的苦况。饱蘸浓墨,大笔渲染,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诗的结尾三句,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用词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杜甫在这首诗里通过描写他本身的凄惨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借以暴露当时社会的破败和人民大众的苦难。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今译】八月的秋天狂风怒号,卷我屋上的三层茅草。茅草飘过江去,风卷高飞的茅草挂在树梢,低的飘落在低洼的塘坳。南村群童欺我年老无力,公开抱起茅草入竹林,我唇焦口燥呼不出,回来倚着拐杖暗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一片漆黑,黑云压顶暴雨就要来临。布被子又旧又破冷似铁,被里破裂只因孩子两脚乱蹬。屋漏床头找不到一点干处,大雨纷飞下个不停。自从经过乱离之苦难以睡眠,长夜屋漏难熬是何等困窘。何时盖起宽敞大厦千万间,天下饥寒交迫的百姓尽添笑颜,再也不怕风吹雨打安定如山。啊!高耸的广厦何时在眼前,到那时,我只身草屋受冻而死死而无怨!第二十三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年代】:唐 【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作者小传】常建,生卒年不详,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鄂州武昌。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注解】[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始建于南齐,到唐代已成古寺。[高林]山上高处的树林。佛家称僧人聚集的地方为“丛林”,所以“高林”也有称颂禅院之意。[曲径通幽处]穿过曲折的小路,到了幽深的地方。[禅房花木深]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花丛树林的深处。[潭影空人心]看见平静水潭中的影子,顿觉心中没有一点杂念了。[万籁此俱寂]大自然和人间的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安静极了。万籁:一切声响。[磬]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韵译】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第二十四首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年代】:唐【作者】: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作者小传】韩愈,字退之,南阳人。少孤,刻苦为学,尽通六经百家。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初为监察御史,上疏极论时事,贬阳山令,元和中,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讨淮西,请为行军司马,以功迁刑部侍郎。谏迎佛骨,谪刺史潮州,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使王廷凑归,转吏部,为时宰所构,罢为兵部侍郎,寻复吏部。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自比孟轲,辟佛老异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后学,以之成名者甚众。文自魏晋来。拘偶对体日衰,至愈,一返之古。而为诗豪放,不避粗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集四十卷,内诗十卷,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今合编为十卷。【注释】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上书谏迎佛骨,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赴潮州途中。[左迁]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称降职为左迁。[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侄孙湘]侄孙韩湘,字北渚,穆宗长庆三年(823)登进士第,官大理丞,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封,指谏书。[朝(zhāo)奏]早晨送呈谏书。[九重(chóng)天]指皇帝。[潮州]又称潮阳郡,州治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路八千]言长安和潮州间相距遥远。[圣明]对唐宪宗李纯的颂词。[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明]一作“朝”。[事]一作“政”。[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这时韩愈已五十二岁。[秦岭]即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横亘在陕西省南部,为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汝]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应,一作“须”。“好收”句意思说,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代后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韩愈用其意。[瘴(zhàng)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指贬所潮州。[瘴]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导读】首联叙述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夕贬”的鲜明对比,加上“路八千”一补语,极言事情结局之意外和遭遇之悲惨。颔联叙述了作者竭诚为国的初衷,又学渲泄了自己忠而获罪、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写景抒情,慷慨悲壮。第五句写回顾长安,乌云横遮,哪里是家呢?作为不惜“残年”而报效“圣明”的原刑部侍郎,直面“云遮长安,帝居九重的现实,不仅悬念家人,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第六句写前瞻。他立马蓝关,放眼雪原,联想到前途的艰危。尾联向侄孙从容交待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流露出凄楚难言的激愤礼之情。本诗以“文章之法”行于谨严 格律之中,感情真挚深厚,笔势纵横开合。有“文”的笔法,更有盎然的诗意,是此诗艺术上的特色。【今译】早晨我上书给皇上,晚上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本想替皇帝除去弊事,哪顾得我年老体衰力不支。回顾京师,乌云弥漫不见家;展望前景,积雪遍野苍茫茫。知道你远道而来有打算,潮州城里给我来治丧。第二十五首 秋词【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作者小传】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注释】“自古”句:是说从古以来,文人到了秋天总是悲伤,感到寂寞空虚。[胜春朝(zhāo)]胜过春天的早晨。[排云上]冲破云雾,凌空直上。[碧霄]蓝蓝的天空。【导读】这是一首抒情达意的即兴诗。历代许多文人逢秋吟咏,喜欢倾诉一种悲凉寂寞的情感,而本诗则一反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为秋天谱写一曲畅朗、明丽的赞歌,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乐观的情绪。白居易说:“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诗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富有哲理意蕴,也具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这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景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高尚情操,同时可以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今译】自古以来人逢秋天,总感到肃杀凄凉;我却说秋天胜过春天的早上。仰望万里晴空,一行仙鹤冲天而上,不由人诗情澎湃,悠悠然直上云霄。第二十六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年代】:唐【作者】: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释】[酬]酬答,这里是以诗回赠的意思。[乐天]白居易,字乐天。[席]酒宴。[巴山楚水]四川和两湖一带,这里概指诗人贬谪过的地方。[二十三年]指刘禹锡从唐宪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出京,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应召回京的这段时间。这期间刘禹锡多次迁徙,先后做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方官,前后延续二十三个年头,故云。[怀旧]怀念故友。[闻笛赋]晋人向秀途经亡友笼统嵇康、吕安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凄,因而写了一篇《思旧赋》。闻笛赋即指此。[烂柯人]指王质。《述异记》载:晋人王质进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待到终局,王质发觉手里的斧柄已朽烂了。回到村里,同时的人都已死尽,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一百年。诗人借此表达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感叹。柯,斧柄。[沉舟]、[病树]诗人自比。[侧畔]旁边。[君]指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二十八使君》一诗。[凭]依靠;借托。 [长(zhǎng)]增长;振作。【今译】巴山楚水真凄凉,二十三年谪居真够长。对友空吟《闻笛赋》,人事和以前不一样。沉舟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茂。听了赠诗心存感慨,喝完酒后情更激昂。第二十七首观刈麦【年代】:唐【作者】: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注释】这诗题下原注:“时(元和元年,806)为盩厔(zhōuzhì,今陕西周至县)县尉。”诗中描写麦收季节农忙的情况。其中贫妇的控拆,反映出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的残酷。[刈(yì)]割。[覆]遮满。[荷]肩扛。[箪(dān)]盛食物用的圆竹器。[饷(xiǎng)田]送茶饭到田里。[丁壮]青壮年男子。[灼(zhuó)烧。[惜]珍惜。[秉]持。[遗穗]指人家漏掉在田里的麦穗。[吏禄]官吏的俸禄。[三百石(dàn)]唐代官分九品。从九品,禄米每月三十石。当时白居易的官阶是从九品下。此处约指一年的禄米总数。【今译】农民很少有闲月,麦收五月人更忙。夜来南风阵阵起,小麦覆盖田垅黄。村姑肩挑去送饭,儿童水壶提手上;茶饭送到田里去,青壮男子在南冈。脚下暑气似蒸笼,背上烈日烤又烫。筋疲力尽不觉热,只因珍惜夏日长。还有一位穷妇人,孩子抱在她身旁,右手捡着小麦穗,左臂挎着旧竹筐。听她相互把话说,听后为她多悲伤;“田地缴税全卖尽,拾点麦穗充饥肠。”现在我有何功德,从来没有种桑粮。当官俸禄三百石,到了年终有余粮。第二十八首 钱塘湖春行【年代】:唐【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1.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风景优美,并多名胜古迹。2.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3.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4.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5.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6.暖树:向阳的树。7.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8.没(mò):隐没。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导读】此诗前二句写赏春的地点、季节,三、四句写早春鸟儿的活动,五、六句写早春的鲜花绿草,后二句写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全诗处处围绕“春”、“行”二字来写,字里行间洋溢着早春的清新气息。这首诗的妙处,除成功地描绘了旖旎的早春风光之外,还在于这盎然的春意中,融合着诗人欢悦的感受。【今译】骑马来到孤山寺北,贾亭以西,只见春水初平,云脚低低。早出的黄莺,争落于向阳的暖树,新来的紫燕,飞衔着解冻的春泥。杂花红紫绽开,晃得人眼迷乱,嫩草碧绿短浅,刚能没过马蹄。湖东面最让人看不够,杨柳已成荫,装点着白色的沙堤。第二十九首 雁门太守行【年代】:唐【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者小传】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注释】“黑云”句:形容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态势。“甲光”句:将士身穿的铠甲在日光照耀下闪发金光。[甲]铠甲。[向日]向着太阳,指被日光照着。[金鳞]古代将士所穿的铠甲,上面缀有鱼鳞般的金属片。[角]号角。[燕脂]或指暮天的彩霞,或指地上的血迹。燕脂,即胭脂,色红。[临]到,抵达。[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易县一带。[声不起]声音低沉不扬。“报君”句意谓报答君王重士的厚意。[黄金台]《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玉龙]指宝剑。【今译】大军压境城将毁,将士战甲金光闪。号角满天秋意浓,暮天彩霞血染成。易水上空红旗卷,霜重天寒鼓不鸣。报答君王爱才情,挥刀舞剑效君命。第三十首 赤壁【年代】:唐【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小传】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后人称为“小杜”。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注释】[折戟(jǐ)]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合戈、矛为一体,能直刺横击。[将]拿起。[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东风]指赤壁火攻事。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兵南下攻吴,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遂用铁链将战船联结成一体,东吴都督周瑜用部将黄盖计,以船载浸油枯柴,外盖帷幕,诈称降曹。待靠近曹操战船时,吴兵纵火,恰值东南风起,火势向西北燃烧,曹兵大败。[周郎]即周瑜。《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便]方便。[铜雀]台名,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以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为曹操暮年享乐之处。[二乔]即大乔、小乔姐妹。东吴乔公之女,分嫁孙策和周瑜。【今译】一支古老的断戟沉落在江底,岁月流逝也未使它消蚀。拿起它一番磨洗,原来是三国时代的兵器。不是东风的援助,江南已是一片废墟;美丽的大小二乔,将永远锁在铜雀台里。第三十一首 泊秦淮【年代】:【作者】: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解】[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省溧水县东北,西流贯穿南京市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时所凿,以疏淮水,故名。[泊()]停泊。“烟笼”句意思说:轻烟淡雾和迷朦的月色笼罩着寒水和岸边的沙滩。[商女]:卖唱的歌女。[后庭花]:歌曲名,即舞曲《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后人称为亡国之音。【导读】本诗前两句写夜泊所见之景色,先渲染环境气氛,再点明时间、地点,照应题目。将烟、水、月、沙溶合成一幅迷朦中透着冷寂,清丽中微露哀伤的秦淮夜色图。后两句叙事中有议论,将历史与现实一线贯穿,寄寓着无限的悲愤与辛辣的讽刺。这首诗语言明白浅显而意味深长。第一句中的两个“笼”字和第三、四句中的“不知”、“犹唱”等词语,精炼含蓄,跌宕起伏,不禁令人一唱三叹!【韵译】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评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死,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第三十二首 夜雨寄北【年代】:唐【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小传】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xi)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注解】[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何当”句:是说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和你一起在窗下夜话。[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这里形容深夜秉烛夜谈。[却话]重头谈起。【韵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评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第三十三首 无题【年代】:唐【作者】: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释】[无题]诗以“无题”命题,是李商隐的创造。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以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寓义大都比较隐晦,内容或写爱情,或表面写爱情而别有寄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相见”句:二“难”字含义不同。前一“难”字指难得、困难。后一“难”字指难堪、难舍难分。[东风]春风。[残]凋零。“春蚕”两句:比喻到死方休的刻骨铭心的相思离恨。[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晓镜”两句:这二句是悬想猜测之辞,设想对方的情况。意思说:晨起照镜只怕因相思之苦而容颜憔悴;凉夜吟诗,也应因心情悲愁而觉得月色凄寒。[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三足神鸟,这里借指信使。[探看]探望。【今译】相见艰难,离别更苦,东风无力啊,百花飘零。春蚕到死,情丝(思)才尽,蜡烛成灰,烛泪才会干。早晨对镜,容颜憔悴,夜晚吟诗句,只觉月光清寒。距离蓬山路途并不遥远,愿青鸟传书代我看望你。第三十四首 忆江南【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注释】《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为。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皆不是]都不是自己所盼望的那只船。[斜晖]夕阳光辉。[脉脉]含情之状。此句意思是:对着夕阳欲下,仍含情而视,但终不见来船,只见一片江水悠悠。“肠断”句:因过尽千帆皆非所欲见者,所以遥看白萍洲而为之极度伤心。[白萍洲]浮萍丛生的小洲。【今译】起床梳洗完毕,独倚楼头细看,无数帆船来往,穿梭驶过江面。船儿虽多哟,总不见爱人的面。偏西的阳光啊,蕴含着无限依恋,悠悠江水流淌,流向遥远天边,白萍洲的秋色,让人愁肠欲断。【赏析】此首记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起两句,记午睡起倚楼。“过尽”两句,寓情于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可见凝望之入、凝恨之深。眼前但有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己。末句,揭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两首则空灵疏泻,别具丰神。第三十五首 相见欢【年代】:唐【作者】: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小传】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注释】[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2]谢:凋谢。[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寂寞”句意思说:种着梧桐的寂静庭院被秋色所笼罩。[锁清秋]指自己被囚禁在深院,只能与清冷的秋天相对。“剪不断”三句:“离愁”,应指离开故国的去国之愁,而离愁深深萦绕着自己,遂用“剪”、“理”等具体动作,来说明抽象的无法排遣之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指离愁。第三十六首 渔家傲【年代】:宋【作者】: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者小传】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注释】①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②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③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④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号角。⑤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⑥长烟:荒漠上的烟。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⑧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今译】边塞的秋天风景独具,大雁匆匆向衡阳飞去。军号一响,马嘶风号随声起。群山深处,落日残照,烟雾茫茫,城门紧闭。端起酒杯思念家乡,功业未建无心回去。羌笛声声寒霜满地,夜深人未睡,将军头发变白,征夫们流下了眼泪。第三十七首 浣溪沙【年代】:宋 【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者小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注释】[《浣溪沙》]唐时教坊曲名。“沙”或作“纱”。这首词写春暮引起的年华流逝的伤感。[一曲新词酒一杯]白居易《长安道》:“艳歌一曲酒一杯。”这里化用其意,指边饮酒,边听曲,作自我排遣。[香径]形容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动。【导读】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境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上阕内容是,触景生情,感慨岁月流逝,年华易去。首句写悠闲的诗酒生活,继而由眼前的景物引起今昔的联想,产生了时光与年华易去难留的淡淡愁思,于是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下阕借写伤春的惆怅,抒发自我排遣的心情。面对花残燕归的景象,伤春叹老之情更为浓烈。“无可奈何”写主观情感;“花落”、“燕归”写令人伤感的客观规律。最后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结,形象鲜明。人物惆怅不安、孤独寂寞的情状跃然纸上,达到了以形显情的效果【今译】唱一曲新词我饮一杯酒,去年独酌也是这时候。天气亭台倒没变,那落山的太阳怎能回头?早春的鲜花总要凋谢,南去的燕子还能回来。时光和年华易去难留啊,不由我踱入小园独自徘徊。第三十八首 登飞来峰【年代】:宋【作者】: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小传】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注释】[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县)飞来,故名。作者早年登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他高瞻远瞩的豪情壮志。[寻]古代八尺为一寻。“不畏”二句:古人常用浮云蔽日比喻奸邪进谗言蒙蔽皇帝陷害贤臣。这里反期意而用之,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并不为一时的艰难所忧虑。【导读】诗的一、二句既有写实,又有联想,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美妙画面:飞来峰巍然挺立,千寻塔高耸入云,黎明时分雄鸡啼鸣,登塔望见红日东升,多么壮丽的美景啊!诗的三、四句,景、情、理交融。写景:高山之巅,浮云重重;抒情:云层再厚,困难重重,决不惧怕,穿云远望,抒发开阔之情;明理: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的道理。这两句既有景致,又有情思,更有理趣,成为历史名句,被广泛传诵。【今译】巍峨挺立飞来峰,宝塔千丈插云空。闻听黎明雄鸡啼,登塔观日见美景。不怕浮云遮双眼,何俱人生路多艰。站在塔顶最高端,穿云破雾把景观。第三十九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年代】:宋【作者】: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者小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注释】[《江城子》]欧阳炯词有“如西子镜照江城”句,因取作词牌名。原为单调,到宋人始作双调。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县)作太守。北宋主要的外患是辽和西夏。词中借写出猎,表现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决心。“左牵”二句:左手牵黄狗,右臂擎苍鹰。[锦帽]锦缎制成的帽子。[貂裘]貂鼠皮袍。[千骑(jì)]是说随行的人马很多,也暗示太守的身分。[卷平冈]形容随行人马潮涌而来的声势。“为报”三句:是说为了报答满城的人都同去看打猎的盛况,那就请看我射虎吧。[倾]空。[倾城]全城的人都走光了。[孙郎]指孙权。郎是古时对少年的美称。孙权当时是封建诸侯,这里借指自己的太守身分。史载孙权曾有骑马射虎的事。这里是用典。[酣]酒喝得很畅快。[胸胆尚开张]胸怀开阔,胆气张扬。“持节”二句:《史记•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善于带兵,匈奴远避。后亲率车骑阻击骚扰之敌,因报功时多写了六个首级,被判徒刑,冯唐认为处罚太重,向汉文帝提出,汉文帝便派遣他去赦免了魏尚的罪,仍让魏尚作云中太守,并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持节]拿着作为使者凭据的符节。[云中]汉代郡名。这里作者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会]即将。[雕弓]有彩绘的弓。[如满月]把弓弦尽量拉开,便成满月形。[天狼]星名,古代迷信,认为它主凶。这里借喻西北方的西夏,也可包括辽在内。【导读】本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县)作太守。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阕叙事,下阕抒情,气势雄豪,淋漓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起首三句直出令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阕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