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州蓉江新区第十中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讨论稿(2021.3-2025.12)一、制定学校规划的起因规划是国家、组织以及个人发展进步的最优化目标指向,是科学决策和有效行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规划是办学的行动指南,是落实学校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促进办学多样化;有利于获得学校外部对学校发展的支持。规划是学校自我监控的客观标准,又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估和指导的客观依据。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是构建现代化学校格局的中心内容和基础环节,可以使学校从可持续发展逐步走向卓越。二、指导思想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省市区教育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以发展规划引领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规划制定中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发展性原则。制定规划要符合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保证学校发展的领先水平。同时,规划要能反映社会、学校、学生的现实的基础和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二)整体性原则。既要要对学校五年甚至更长久的考量,又要统筹兼顾学校各部门的目标任务,做到互相联系、相互协调,构建整体系统工程。(三)开放性原则。坚持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领导、社区的全面参与,坚持规划前、规划中以及落实层面的全程管理。(四)可行性原则。规划制定应当符合学校实际,做好学校实际与理想目标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适度拓展,以求努力能够做到。(五)层次性原则。规划内容的层次性:五年总目标、各年度总目标、各指标体系年度目标。学校各工作部门的规划层次性,应以学校总体规划为基础和指导。(六)特色性原则。规划要围绕学校重点发展领域,创造性的设计,凸显特色、彰显个性。三、学校对内外环境的分析(一)学校基本情况第十中学学校是2013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的一所融合生态、环保、科技、现代和人文教育理念,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充分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是区政府为促进城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满足百姓接受高水平义务教育而着力打造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学校位于赣州蓉江新区水灵山路与银桥大街交汇处,总投资1.5亿元,占地87亩,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一至九年级共
63个教学班,2757名学生。在编教职员工181人,专任教师179人,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2人,省优秀班主任1人,赣州名师人选1人,赣州市教学能手5人,赣州市优秀教师2人,赣州市优秀专业人才9人。赣州市名校长工作室、赣州名师工作室、赣州名班主任工作室落户第十中学。学校按照江西省规范化学校和赣州市现代化学校标准配备,共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伙房餐厅、体育馆等8个建筑单体,拥有学术报告厅(梦想剧场)、大合班教室(和合大讲堂)、录播室(教改会客厅)、开放的图书阅览室(尼山书院)等综合性教学生活设施,能够全面保障1-9年级教育教学使用,基本满足了学校数字智慧校园、高效课堂教学、书香校园、衔接教育实验、科技特色、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硬件需求。在内设配套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融入九年连贯、分层递进和整体提升的理念,衔接教学特色鲜明,教育管理贯通一体。(二)学校发展优势学校是区委区政府实事工程之一,是一所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配套的现代化学校,先进的办学条件、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建校8年来,学校通过文化引领、规范管理,干部、教师同舟共济、凝神聚力、激情创业、自主创新、追求卓越,校园文化、德育特色、课程改革、有效教学、激励评价、名师团队培育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发展亮点,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长足发展,彰显了学校文化内涵,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20年学校被授予赣州九年一贯制第五实验学校,第十中学学校与弘德、铁山学校成立教育集团,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和合精进”核心理念文化日臻成熟“方向比力量更重要”。基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学校确定了第十中学的核心理念文化:和合精进。八年来,学校全面践行“以文立校、以文化人”的发展战略,扎实地走出了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格局。按照高点定位,高位起步,以“坚持品质第一,办好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创建赣州市乃至全国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为办学目标,凝聚起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了学校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致力于“和合”文化的构建,倡导“欣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核心价值观,确立了“我不付出,谁来收获!”的学校精神,“山容百姿、海纳百川”的学校气度,“志远行近、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大力倡导恪守“弘毅崇文”校训,大力推广“和合精进”的校风,大力弘扬“敬业博学、进德修业”的教风,营造“养正、日新、明德、笃学”的学风,确立了培养“有梦想、有智慧、有担当”的具有国际视野、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的现代公民的培养目标,精心打造“九年贯通、弘毅崇文、追求卓越”的第十中学特质。依托赣州九年一贯制第五实验校这个平台,聚力开展九年一贯制办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畅通育人通道。借助集团化办学优势,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2.完善现代化管理制度,建设积极进取、务实高效的管理团队学校建立起符合九年一贯制发展需求的“136”管理模式,坚持把“规范精致+智慧创新”作为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以规范、智慧、创新为管理的基本要求,以“把每一件事做到精致”为学校的管理宗旨,追求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打造优秀管理团队,开展了“干部,如何先干一步”的大讨论,让干部们细化了自身职责,并迅速确定了干部“精、实、细”工作要领,模范带头,亲力亲为;倡导力行文化,立说立行,立行立改;贯彻“一线工作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和“一步半工作法”(即干好本职工作是第一步;思想观念、工作筹划要领先半步;遇到困难和可管可不管的事情时,主动向前迈半步;在遇到利益和好处时后退半步)。3.探索有效的课程与教学,较好地实现特色办学学校落实三级建模,实施“课标、课程、课堂”三位一体策略,推进“问题研学,多元联动”主模式与“翻转课堂”研究,建构起学校、学科和教师个性化的生本愉悦课堂,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学校发挥“九年贯通”的资源优势,开展课程纲要编制和“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研究学段衔接课程、学科引桥课程与拓展课程。立足创建“文润玉成6+3”素质发展德育品牌,致力开发养成课程、足球课程、班级文化课程、节日课程、仪式课程、特长课程,课程成为学校的文化符号和办学特色。学校致力于打造学校特色,在校园快乐足球、“我的文化我的班”班级文化建设、语文主题学习课程、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初见成效,举办了区级足球展示现场会,承办了全国首届“我的文化我的班”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演讲大赛暨经验交流大会、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论坛。学校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西省翻转课堂实验基地、赣州市数字智慧校园建设评估达标学校等荣誉称号。4.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不断提升教师团队整体水平坚持把培育师德素养较高、专业素养良好的教师队伍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成长“三段论”、读书工程、基本功训练、校本研修、骨干培养、名师引领、专家指导,促进了教师敬业奉献意识和向心力归属感的增强、理念转变、专业能力提高。建校来,学校有人分别被授予齐鲁名师、岛城名师,受表彰的市、区级优秀骨干教师余人。三名工作室影响凸显,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高地的引领作用。5.立德树人重养成,夯实学生健康、快乐发展基础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来自不同阶层的家庭,但他们共同生活在第十中学的学校文化中,在文化浸润和课程引领中,学校创新“快乐活动、幸福课程、健康成长”三大培养机制,不断优化“规范养成、自主学习、体育活动、艺术特长、科技实践、公民素质”六大成长品质,坚持把尊重差异、激励为主、彰显个性的多元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手段,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6.开发教育资源,铸就教育特色“弘毅崇文”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特质。学校以“足球+书院”,诠释“弘毅+崇文”文化特色,提炼发展特色文化建设的基因。充分发挥学校独有的优秀教练员队伍的优势,与鲁能共同打造足球人才基地,足球课程成为第十中学学校一张重要的特色办学的名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铸就了我们“团队合作、顽强拼搏、永争第一、遵守规则”的足球精神。在书院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给师生营造了独具特色的读书、阅览的环境。考虑小学中学生分区阅览,我们把图书阅览室打造成书院,让四大书院进第十中学,让学生不出校门就感受到书院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校与区图书馆缔结合作关系,打造了“图书馆+书院”的第十中学版尼山书院,启动国学大讲堂,传播经典文化,拓宽了书院文化建设的资源与空间。依托赣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弘扬“国学经典”、开展美文诵读,书院文化成为我们“崇文”文化的落脚点。7.学校综合发展状态良好,奠定未来发展良好基础学校合并融合,高标定位,高点起步,坚持“文化引领、制度创新、精细管理、德育为首、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凝聚建设发展的核心力量,不断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的办学效益、办学声誉都得到了提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先后获得黄岛区目标绩效考核优秀单位和先进单位、赣州市现代化学校、赣州市文明单位、江西省翻转课堂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营养校园示范校等荣誉;教育管理制度完善,育人氛围浓厚,教学流程成熟高效,教师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不断优化拓展,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呈现出稳定、有序、上升的发展态势,为学校的长足发展、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建校以来,学校以创新管理机制、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重点,走“文化引领、课程奠基、课堂打造、师资优化、管理高效”之路,全力建设活力第十中学、魅力第十中学、幸福第十中学。(三)学校发展困难以上方面构成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基础和起点。未来五年将是学校加快发展、优化特色、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时期。学校要聚力突破瓶颈,尽快达成新目标、新规划、新战略。但目前学校发展与社会、家长、师生的较高的教育期待、学校较高的发展愿景与亟待提升的教师价值追求、课程开发水平、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管理水平仍有差距。集中表现在:1.自主发展的“内压”与社会环境的“外压”对学校前行提出了新的挑战。第十中学学校已发展八年,学校从初建到成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过程,学校上个五年的目标规划基本达成,优质办学的目标初步实现。但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式和教育态势,第十中学人坚持办学品质的优质化、精细化的目标始终如一,不惧挑战,不断突破,砥砺前行,追求卓越。这种高目标的内在追求,向全体第十中学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压力。同时,面对区市兄弟学校,以及省、全国教育的迅猛发展,形成的你追我赶、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对第十中学的发展造成了更大的挑战。因此,第十中学人必须顶住压力,增强信心,凝聚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借助赣州九年一贯制第五实验学校和集团化办学两大平台,奋力拼搏,聚力提升教育质量,优化育人品质,打造新特色新品牌。2.干部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亟须提升。学校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目前干部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上,与学校的目标追求不对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干部的自主担当和专业管理能力不强,“火车头”动力内燃不足。二是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思维不及时代要求,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小学部教师主要来自两所合并学校,特别是从村小合并来的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工作节奏慢、与家长的沟通缺乏艺术。中学部老师是从全区各学校抽调来的。对学校的办学目标、价值理念和自身定位的认知有别,内在凝聚与外在协作的趋同步伐仍待强化。教师的教育观念较变不到位、教育教学惯性仍存,专业化及学科特色彰显不够;骨干教师队伍亟待建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随着小学生源急剧扩大,师资配比失衡较大。可以说干部、教师整体素质、专业水平存在较大的改进提升空间。3.现代化教育管理制度尚需完善。全面、科学的教学质量检测体系需要全新构建:重点是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学科考核奖励制度;配合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对项目管理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制定形成基本管理制度与操作内容;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把工作中心放在提高执行力上。4.办学条件尚需进一步优化。小学部、中学部处在同一校区,随着学生源逐年增多,办学空间受到影响。部分校舍、设施、环境与新的教育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按新的教育改革和要求而改进。5.家长教育素养有待提高。学校前身是由两校合并而来,在校小学生大部分来自城中村,学生素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新招收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村和商业集散地,生源差别较大,影响学校的后续发展。学校生源结构多元,班额数量较多,在教学和管理衔接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家庭学习环境、多为“独生”身份的父母其知识水平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限制,家长教育理念偏颇不清,素质水平整体偏低,教子方法欠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方面尚需做出努力。6.教育质量与群众的期盼、社会的期待尚存差距。如何关注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分层的教育形式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满足每一位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和人才的差异化培养;如何建立系统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稳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效,如何通过学校发展来更好地回应社会以及家长们的更好的期待,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出基于新时代要求的新的回答。“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战略目标,未来五年,将是学校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水平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的优质化本质在于教育内涵水平和教育方式的优质,坚持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校在创建现代化学校的目标中仍存在较大差距,学校的教育质态仍然停留在较缓提升的状态。要走向教育现代化,建设优质学校,我们必须坚守学校的文化精神,化解发展难题,坚持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推动学校又快又好发展。四、学校发展总目标总体目标:在“和合精进”核心文化理念的引领和“弘毅崇文、追求卓越”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依托“管理与文化、课程与教学、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开放与特色”五个载体,用第十中学的专业成就学生的未来。以赣州九年一贯制第五实验学校和集团化办学为推进,优化学校管理团队整体的领导力,提升教师发展的专业自觉专业品质,学校内涵发展水平达到省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标准,努力把第十中学学校办成一所办学理念先进、管理高效创新、课程特色明显、综合质量领先,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成为区市窗口学校,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五、主攻方向(一)实验学校建设1.实验实施“1+XY”小初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1”是指做好六七年级国家课程的有效衔接。“x”是指做好学科融合校本课程,找准切入点,做好六七年级教材内容上的衔接,形成九年贯通的指导纲要、实施计划和评价标准等。“y”是指做好品行方法校本课程,即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的训练课程。主要修订完善实施以“学生品行养成、兴趣激发、学习习惯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语数英三学科《乐学会学》课程和《迈好初中第一步》衔接课程。2.开发一贯制序列化特色德育课程。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出发点,立足传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和九年一贯实际,开发节日课程、仪式课程、伙伴课程等成长课程,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与素养提升。3.实行扁平化矩阵式管理和项目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学部:1-2年级适应部、3-5年级养成部、6-7年级衔接部、8-9年级提高部。学校设立三个服务中心,即教学教研服务中心、学生发展服务中心、行政后勤服务中心。以上机构的安排以学部为主,学部要做到责权利一致,为教育教学质量负全部责任。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可采取项目负责制。修改完善学校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汇编成成《第十中学学校九年贯通管理办法》。(二)集团化办学建设加强集团化建设,发挥好核心校第十中学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集团校弘德、铁山学校优质快速发展。1.创新机制建设,学校管理做到“五共同”。一是共同的文化引领,以第十中学“和合”文化丰富发展弘德“和美”文化、铁山的“根实”文化,凝聚成“九年贯通、和而不同、成就最美”的集团化办学理念。二是共同的愿景凝聚,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让不同区域的孩子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三是共同的机制规范,建立集团统一的“四段式矩阵管理模式”,推行闭环式管理。四是共同的路径行进,保持集团内的协同性与成员学校的独立性相得益彰。五是共同的评价导向,建立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一体化督导评价,横向比进步,纵向看发展,聚力共进共赢。2.抓活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做到“五同步”。一是教育科研同步,教研活动共同承办,教育课题共同研究,教学困惑共同解决,教育成果共同分享,推动集团校教研一体化。二是教师培训同步,共享名师资源,共享专家引领,共赴名校观摩,提升各成员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三是课程建设同步,聚力九年贯通,共建“一科一品”、小初衔接课程、乡韵特色课程等序列化课程。四是质量改革同步,开展三级建模工作,,共同研究交流提升教学质量的新举措。五是智慧监控同步。集团校联合命题,统一监测,智慧监控,精准分析,靶向改进,提升质量。3.抓实学生活动,学生成长做到“五共通”。一是素养体系共通,实施五育融合创新工程,集团校共同编制九年贯通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努力追求“五育共美”的目标。二是行为规范共通,共同编写学生行为常规,共同练就学生“童子功”,促进学生持续健康成长。三是育人途径共通,集团在各学校实施全域育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四全育人”模式,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和传统文化课程“四位一体”育人机制,实施各学段目标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整合、课内外深度融合的“三维融通”。四是特色育人共通,优化第十中学“尼山+书院”课程、弘德乡韵课程、铁山红色文化课程,推广特色经验,实现强强联合。五是实践活动共通,仪式教育梯度成长,大小伙伴牵手成长,校园节日协同举办,研学旅行相伴同行,大型活动同台竞技。六、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工作思路及战略措施(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价值引领,提升学校发展生命力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推进家校社协同,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构建德育队伍、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实践协同推进的思政德育工作体系。1.全面增强德育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全力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政)课建设,开足课时,配备最优质的师资,开展最有效的思政教育。以道德与法治(思政)课为依托,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根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公民意识和理想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积极开展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教育活动。开展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进校园、进课堂,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引导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抵制毒品,以及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活动。弘扬“五老”精神,组织“五老”宣讲团进校园开展教育宣讲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不断创新班主任队伍建设,增强德育工作实效。以“赣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依托,培育区域优秀班主任带头人,优化青年班主任实务培训,探索“班主任工作日志”建设,创新“阳光班主任”校本研修模式,不断提高建班育人的能力。用好《班级工作日志》《家校联系本》《学生考勤记录本》,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记录、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常规轨迹。进一步探讨主题班会、节假日班级实践活动、传统节日文化、学校每月一节(如读书节、科技节等)的有效模式,加强学生的综合立体德育教育时效,并以此研发第十中学学校主题班会、节假日实践活动等系列校本教材。3.加强日常规范管理,提升学生行规素养。抓住一、七年级新生入学的契机,根据不同年级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学生提出分层的礼仪和行为规范要求,小初两部学生成长中心都要认真修订并落实《第十中学学校学生行为规范手册》和《班级常规考核细则》,继续实行班值周和百分考核,加强行为规范督查、考核、通报、整改力度,将日常常规考核纳入班主任和班级考核,有效发挥行规评比的作用。4.继续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和班级教导会制度。根据《赣州蓉江新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落实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通过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等方式,为每名学生确定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各个方面予以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每位教师要扎实开展工作并认真完成《全员育人导师制记录本》。定期举行班级教导会,对活动的时间、内容要有计划,特别要开好期初和期中后的两次班级教导会。挂靠班级的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兴趣爱好、学习情况、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等,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依此制定出班级的教育计划,全体任课教师要分工明确,任务到人,各负其责,并把活动内容认真如实记录。5.全面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把握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利用新区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科技设施、各类展馆等资源,引领学生感知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担当重任的精神之钙。组织学生聆听红色故事、阅读红色书籍、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走红色之路等教育活动,使红色基因入脑入心、融入血脉。开展向英雄先模人物学习活动,激励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活动,对学生进行党史、国史、新区发展史和爱党爱国爱家乡教育,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6.突出“雷锋学校”作用,实施榜样引领教育。在广大师生中持续弘扬雷锋精神,将雷锋学校创建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构建“校园有雷锋,课堂学雷锋,处处做雷锋”的浓郁“雷锋文化”氛围,掀起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形成由老师到学生、由学生到家长、由家长到社会的由点到面、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推进模式。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校四德人物学习宣传活动,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开展“读经典,学英模”主题读书节活动,组织英模及身边榜样故事会、演讲,引导学生在经典阅读中对标榜样,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榜样、学做榜样,激励自我成长。7.多渠道、多途径强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继续围绕落实第十中学童子功和推进“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各年级、各学科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成长规律及学科特点确定细化量化目标,持之以恒地练好第十中学童子功:读好书、行好礼、走好路、写好字、唱好歌、做好人,全面深入推进“十个一”项目:学会一项体育技能、掌握一项艺术才能、精读一本书、记好一篇日记(周记)、参加一次劳动、演唱一支歌曲、诵读一首诗词、进行一次演讲、参加一次研学、参与一次志愿服务.8.推进家校共育,切实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水平。进一步拓宽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渠道,通过规范家长委员会管理、办好家长学校(九年一贯制)、组织好家长接待日开放日、深化万名教师访万家等活动,推动学校民主化管理,密切家校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加强对孩子品行习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及健康人格教育,家校携手,合力育人。争创更高一级的家长学校家教服务站、家庭教育示范校。强化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家长监护和教育主体责任。完善课后服务和课后托管办法,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9.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筹划研学旅行活动。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知等要求,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强化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劳动教育互动机制,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统筹好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在校园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教室保洁、内务整理、公物维修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以保障学生在校人人有岗位,天天都锻炼。引导家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评选劳动小能手。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有效推进劳动教育。按照学校办学特色精心研究确定研学旅行项目,优化丰富研学旅行课程,逐步形成学校研学特色。(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教书育人必须理念先行。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既要强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又要强化教学规范管理,“让教学常规在高位运行成为常态”,着力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和薄弱学科成绩提升工作。1.加强规范办学行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正确的质量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认真落实赣州市青教通字[2019]7号《关于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通知》,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保障科学课、综合实践课、地方和学校课程的开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杜绝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进度和“非零起点”教学行为。对照《赣州蓉江新区教体局关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实施方案》,组织干部教师深入学习对标,严格抓好作息时间、作业设置与批改、学业辅导、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等要求的贯彻落实。根据上级安排,在小学1、2年级继续实行弹性离校制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2.改革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新时代教师素养要求及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对老师进行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的全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过程中要更多地向青年教师倾斜教育教学方法,老教师倾斜现代技术的使用,以此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认真落实区局关于小学强校和初中强基工程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薄弱学科成绩。优化青蓝工程,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继续开展新入职教师与校内外名师“结对访教”活动,让青年教师除参加日常的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外,要有意识的安排聆听名师生涯故事,寻访教育足迹活动,以此探寻教书育人的规律,提升师德和专业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业内标兵,切实担当起新时代学校发展重任。3.强化课堂变革,实施有效教研,提升薄弱学科成绩。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一定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推进课堂革命,让学生在学校、在课堂上学得活一点,实效大一点。继续以创新实施“教学节”活动为抓手,采取“活动搭台,人人参与”评比模式,紧紧围绕“提升课堂品质”的主题,加强分层次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依托半日教研活动,常态化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我的模式我的课”、“同课异构”、“每人一堂精品课”等活动,规范做好《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加强实验教学研究,要求学生理、化、生、科学等学科的实验掌握率达100%。加强薄弱学科成绩提升研究,找准薄弱学科症结,制定补弱最佳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取得最好实效。4.严格教学常规,让常规始终在高位运行。要真正落实“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听课、有效检测、有效辅导”工作。完善教学常规检查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加强教学常规各环节的标准和流程管理,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教学常规要重点抓好备课、检测和作业批阅关,做到“真备、真批、真纠”,扎实做好“每周一检查一反馈一整改”工作和期中、期末两次常规考核。提倡分层布置作业(分必做与选做),周末、节假日作业推行实践性、研究性、体验性作业,作业务必做到“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全力推行“一生一策”教学策略,通过分层辅导、全面提高、培优补差、全员导师制等措施,提升各层次学生的成绩。5.多措并举,提高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一是通过提高质量来减负,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学校里、在课堂里就能够学懂、能够学好,尽量少留作业,把功夫下在校园内、下在课堂上。二是通过优化课程来减负,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教学,不能增加教学难度。时间上也不能赶超进度。三是落实分层作业,加大探究性、研究性、实验性作业,坚决杜绝重复机械性作业。四是通过科学评价来减负,健全修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纠正唯考试成绩唯升学率的片面做法,解决好“指挥棒”的问题,加大过程性评价和伴随性评价的力度。6.加强中考新政研究,落实好“分层教学”。针对中考改革方案,要切实优化教学方式,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验操作、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针对学科竞赛和自主招生要求,做好优生培养工作。小初两部都要加强学生的规范做题、应考技巧、考试心理辅导等工作。小学部要在学法指导、书写规范、计算速度、作文写作、考试技巧上狠下功夫,通过开展系列学科竞赛和专项训练活动,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改变薄弱学科、学科薄弱知识点,各项测评成绩位要居全区局前列。7.全面落实小初衔接,争取明显实效。探索六七年级衔接,在符合小学办学要求基础上,重点在学生常规、学法指导、知识衔接、时间有效利用等方面严格规范。继续在课程衔接(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等内容的衔接)和教育共同体衔接(包括学生衔接、教师衔接、家长衔接等)上探索尝试有效模式与路径,小学部教师人人都要有衔接意识,教学中加大衔接内容的整合与融合,切实提升小初衔接水平。11月份,借班主任备课组长论坛之机,分学科举行小初衔接论坛。以特色社团建设为抓手,优化快乐周三(周五)师本化课程,将特质课程与传统文化课程紧密结合,用好西海岸乡土读本,广泛开展生涯规划体验活动。9.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人工智能校园建设。引进人工智能教材,推进人工智能地方课程建设。建立优质课视频资源库,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优化教学方式,推行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组织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创建有序、有趣、有用、有效的精彩“智慧+”课堂,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制定并落实《赣州市九年制第五实验学校“问题研学多元联动智慧+”教学模式运行制度》,依据学校“问题研学多元联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学段和学科实验具体的“智慧+”教学模式,进行三级建模工作(即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创生出第十中学课堂的一般教学范式和教学策略。作为智慧教育基地校,要聚焦“教与学”根本,探索“基于学生大数据驱动的智慧教学”研究攻坚,人人要熟练使用AI云课堂,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要使用智慧课堂,10.积极开展大阅读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从读题开始,培养学生的学科阅读能力,强调学生阅读的实效性和持久性。扎实落实《赣州蓉江新区初中语文大阅读活动实施方案》,重点在阅读快慢、阅读量的多少、阅读理解力的强弱、阅读面的广狭和阅读思维的钝敏五个方面进行落实。积极开展“晨诵”、“午读”、课前二分钟阅读等活动;每天布置阅读性的课外作业,定期进行检查、交流、展示;学校设置读书节,通过经典诵读、读书沙龙、读书征文、读书演讲、课本剧表演、读书笔记展览、小小朗读者等活动,给学生创造充分的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开展“阅读形象大使”、“悦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开展作文大赛、阅读能力大赛、诗词大会等学科素养大赛。实施多元评价,创新评价的形式与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必备的阅读能力。认真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11.开展生命生态教育,着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新冠防控战役,加强学生的生命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适时针对性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检测机制,切实做好建档立卡学生、非建档立卡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及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和农村留守学生的帮扶工作,给与学习和生活上特别的关爱。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开足开好卫生健康教育课,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职业发展规划
- 【辽海版】《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上册8.1 信息生活初体验
- 景观设计与规划
- 公积金财务报告审计要点
- 皮革制品公司员工宿舍管理规定
- 飞机场施工合同填写范文
- 美食节活动摄影师聘用合同
- 商业中心定额计价施工合同
-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 商业地产运营规范
- 新道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综合实践信息化竞赛平台考试服务器操作指导手册
- 沉淀滴定法(共59张PPT)
- 颅脑外伤(共61张PPT)
- 交通疏解方案完整版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课件
- 写给祖国的一封信
- 基层施工员岗位绩效考核表
- 《负荆请罪》改成剧本
- 车辆驾驶员管理台帐
- 支撑架施工验收记录表
- DBJ50T-123-2020 建筑护栏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