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梁晓声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①(节选)梁晓声第一场春雨降临了。我们开垦的乌油油的沃土,贪婪地吸吮着大自然母亲的乳汁。人们都习惯把春天比做花枝招展的少女,可是当她在“满盖②荒原”上旅行时,却更像一位庄重的夫人,脚步懒散而从容,带着唯一的颜色——淡绿,所到之处,漫不经心地随意点染,画出了绿的世界。副指导员有一天昏倒在“流浪者”河边,她病了。她接连两天昏迷不醒。医药箱里所有的药,都不能减退她的高烧。第三天,她稍微清醒了一些,首先把妹妹唤到地铺前,问:“还有多少粮食?”妹妹回答:“只剩一点点了。”她亲切地环视着我们,微笑了,说:“伙计们,我代表连队谢谢大家。我要建议党支部,给大家都记一功,放进档案里。现在,这里留下几个人就够了,其余的全部回老连队去,帮助老连队迁移来……一定要赶在‘鬼沼’开化之前!”她轻轻地拉着妹妹的一只手,“你留下吧,没有你在身边,我会寂寞的。”妹妹说:“副指导员,我留下!”我说:“我也留下。”“摩尔人”看着副指导员,问:“如果你同意,我也留下。”副指导员默默地点了点头。“满盖荒原”上就留下了我们四个人。四天过去了,连队没有到达。“鬼沼”彻底开化了!“流浪者”河,这条我们在“满盖荒原”上信任的朋友河,它出卖了我们!它跟“鬼沼”卑鄙地联合了起来,向我们示威!当我、妹妹、“摩尔人”第四天早晨走出帐篷时,都被惊慑得呆住了!清可见底的“流浪者”河,不知从哪里汇集了那么多水,隔夜之间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浊流湍急,打着漩涡,夹杂着雪坨、冰块儿、枯枝断树,甩了一个直角弯,奔泻而下……妹妹忧愁地说:“今天连队再不到达,我们就一点吃的也没有了。”将近中午,妹妹的喊声突然从远处传进帐篷:“哥哥,哥哥,快来呀!……”我和“摩尔人”同时跳了起来,奔出帐篷,但见妹妹像一只小猎犬,在追赶一头弱小的狍子。她一扬手,将镰刀飞抛出去,砍中了狍子后腿,孢子一头栽倒。她猛扑上去,却扑了个空。那小动物挣扎着跳了起来,带着伤向沼地里逃窜,妹妹跟在后面紧追不舍。小狍子在沼地边沿停了一下,似乎还回头看了她一眼,跃进了沼地,一拐一拐地向沼地深处逃去。“站住!”“小妹!”我和“摩尔人”对妹妹大声喊。妹妹追到沼地边,欲罢难舍,焦急地来回奔跑。她终于停住了,望着陷住四蹄寸步难移的狍子,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向“鬼沼”迈出了一步。“回来!危险!……”“摩尔人”高吼一声。我和他同时朝妹妹跑去。妹妹回过头来望了我们一眼,挥动了一下手臂,好像是在任性地说:“你们别管我!……”她跑进了“鬼沼”。当我和“摩尔人”追到沼边时,她已捕住了小狍子。她和那小动物在沼泥中扑斗了几下,一眨眼间,忽然深陷了下去,一下子被吞陷到胸部!还没等我和“摩尔人”有所反应,沼泽中便只露出了她的一只小手。那小手也只来得及在空中抓了几下,倏忽间便从眼前消失了!“哥哥!别过来……”她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击响我的耳鼓!“小妹!……”我发出一声可怕叫喊,不顾一切地向沼泽冲去。“摩尔人”两条有力的手臂,从后面紧紧将我搂抱住了。我挣动了几下,眼前一黑,昏倒在他怀里。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帐篷里了。妹妹的那只小手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一样,重复地在我眼前出现。我耳边又响起了母亲临终的叮嘱,泪水刷地一下子淌了出来。我硬撑起身,看见“摩尔人”那高大的身躯,一动也不动地伫立在帐篷外。惨白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将他的身影衬托得格外分明。“鬼沼”那边,传来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异的鸟叫,也许是“收魂鸟”将妹妹的魂灵收走了罢?我盯着“摩尔人”的身影,心中突然对他产生了强烈的憎恨!甚至思路狂乱起来。如果不是他搂抱住我,我相信我是一定可以救出妹妹的!对小妹的死他是有罪过的!我站了起来,一步一步走出帐篷。“摩尔人”听到我的脚步声,缓缓地转过身来。他骇然地瞪大了眼睛,也许他看到了我怒不可遏的狂乱的脸色,本能地朝后退了一步。我霍然对他扬起了拳头。“你!……”他惊愕地朝后退了一步。“我恨你!”我咬牙切齿地说出了这三个字。他的目光,盯在我脸上,低沉地说:“如果是因为你的妹妹,那我有权替自己辩护。你以为我有一颗魔鬼的心吗?你以为我就不为你妹妹的死难过吗?如果当时我的生命能换取她,甘愿躺在沼底的是我!如果你是因为她……”他朝帐篷里看了一眼,“那你尽管动手!只要她还没有宣布做你的妻子,我就有权爱她,追求她!”他的话,令我的双手发抖了。好像为我的小妹志哀,我垂下了头。宁静的夜晚,荒原显得更加沉寂,连“收魂鸟”那种怪异的叫声也听不到了。“摩尔人”注视了我一瞬间,慢慢朝我背转了高大的身躯,朝荒原黝黑的深处走去,消失在黑夜的巨口中。【注】①本文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李晓燕、王志刚和梁珊珊等垦荒人征服“满盖荒原”、战胜“鬼沼”的故事。②满盖,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副指导员“还有多少粮食?”之问,是全部情节展开的基础,正是这一问才有了妹妹追狍子牺牲的情节,才引出“摩尔人”和“我”的一系列举动。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增强故事真实性,“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作为矛盾的一方,对“摩尔人”具有反衬作用。C.小说对“鬼沼”开化的描写,采用了抒情化的笔法,水患汹涌但不恐怖,人们惊呆而不惊恐,这样写便于表现垦荒者的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D.小说最后写“摩尔人”高大的身躯,用以烘托其崇高人格,直接表达“我”的忏悔之意,并以“消失在黑夜的巨口中”象征“摩尔人”与荒原同在。2.“摩尔人”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小说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为标题,其中的“神奇”一词,有哪些含义?请结合作品内容试作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孩儿面梁晓声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极有分量的书法家。正聊着,忽闻敲门声,声称要找“汪铭老先生”,归还一样东西。友人妻开了门,让进一位20多岁的青年。看其衣着气质,山里人无疑。友人问青年从何处来?答曰从大兴安岭林区来。问归还什么?青年犹豫不语。于是友人将青年引入另一房间,指墙上其父遗像说:“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儿子。而且他只我这么一个儿子。”青年沉吟半晌,默默从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从袋中取出布包,一层、两层、三层,展开三层包裹,现出一块砚来,光润莹洁,精湛浑朴。好一块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宝!友人不禁“呀”了一声,急问:“此砚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今总算寻找到了,我也从此了却一桩心事……不过我现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来!”赶紧让于沙发,待为嘉宾。青年饮了几口,讲出下面一段事:22年前,大兴安岭某农场的一个伐木队里,来了一个人,一个神色沉郁、50多岁的劳改分子。当天,伐木队长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伐木队长的判断不错。一头熊,闯入伐木人家属住的房子。炕上正睡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归还古砚的青年。熊,就卧在孩子身旁,将嘴巴伏在两只前掌上打盹……几个小伙子,攥着利斧,要闯入屋里;有人从窗口偷偷伸进去猎枪……他们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拦住了。他说:“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他以他所主张的方式救出了那个孩子……他在伐木工们的心目中成了传奇人物。伐木队长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无避讳地和他称兄道弟,还经常请他到家里去喝酒……一天,他伐木时,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经伐断的树,被另一棵树半空“扯”住。他碰上了两棵断树被同一棵树半空“扯”住的险情。他打准了第三棵的倒势,开动了电锯。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风。那风起得好疾,好猛。他刚听一声大喊:“闪开!”——抬头看时,两棵断树被刮得脱了依持,凌空向他压顶砸下来。他还没来得及做出迅速的反应,就被人推出一丈多远,跌倒在雪窝里……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半月后,他离开了大森林。谁也不晓得他将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凶是吉。他没有忘记向伐木队长的妻子告别。他对她说:“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艰难。我处于这般田地,无法报答对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无力周济你们母子。只有这块古砚,是传家之宝,姑且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可维持三年五载的衣食。”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最后,他叹息一声,说:“就算我将它寄托于你们吧。若是哪一天,我的处境略有转变,就让孩子带这块砚去找我。我会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友人及其妻听至这里,不禁四目涕视,我看得出,他们内心里都活动着些微妙的想法。友人嗫嚅地说:“可是,可是我父亲……我刚才告诉过你的,他已经去世了……”青年说:“我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去世前,再三叮嘱我——将来一定要寻找到这块砚的主人。当年讲好是寄托于我们的,我们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归原主。我千里迢迢又来到北京,只是为了归还这块砚。除此没有别的目的。”友人夫妇,顿时肃然。青年又说:“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友人愧曰:“当然当然。”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别。友人问:“你可知此砚现在值多少钱?”青年回答:“3年前曾有人出两万元高价求买。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换钱。”友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块安徽歙县出品的古砚。曾是宫廷之物,归于我家祖上,已传七八代之久。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声。素享‘孩儿面’之美誉。苏东坡曾赞‘孩儿面’——‘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可不是区区两万元就能买卖之物啊!”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领悟,转身取一信相赠,言内有五千元,聊谢归还诚意……青年坚拒不受。友人说:“请稍候。我为你写一条幅,可愿收下?”青年微笑,说这是很高兴收下的。于是友人铺展纸幅,便用那“孩儿面”细细研墨。研罢,悬笔在手,似一时不知该写什么,侧目求援视我……我沉吟有顷,想出四句话:世人皆图币,君子古心来,孩儿面依旧,朴拙放异彩!友人随声落笔,果然龙飞蛇舞,墨迹不凡!我望着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砚情!好一块“孩儿面”!好一位品性古朴未染的青年!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当听到父亲要将青年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时,友人与妻对视,嗫嚅而言,害怕青年此来会成为自己的负担。B.小说结尾友人展纸挥毫,题字相赠,不仅产生突转的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而且更好地突现出人情美,深化了作品的主题。C.汪铭老先生当年冒险从熊口下抱出孩子,固然见出它见识不凡,但也说明他大胆冒失,所以才有了后来伐树的危险,差点丧失了性命。D.青年来京归还古砚,将古砚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藏布袋里,足见青年的小心谨慎和对古砚的无比珍视,因为他清楚这是一块非常值钱的古砚。5.小说在刻画林区青年这一形象时,主要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小说主要写青年来京归还古砚,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青年讲述一段往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家梁晓声周秉昆从郑娟手中接过楠楠的骨灰盒,紧紧抱在胸前,泪如雨下,“楠楠,楠楠,爸的好儿子,爸没去接你……”他泣不成声。周蓉朝周聪使了个眼色,周聪要从父亲手中接回骨灰盒。周秉昆不松手。周聪小声说:“爸,妈更需要你抱抱她。”秉昆这才松开了手。周聪将骨灰盒轻放在靠墙的长方桌上时,秉昆已将郑娟抱在怀中了。郑娟的脸贴在周秉昆胸前,呜呜哭得像个孩子。周蓉周聪互相看看,都流下眼泪。在楠楠遇害这件事上,郑娟的表现与秉昆相反。因为秉昆当时吐血昏过去,住院了,她表现得相当坚强,大大出乎朋友们的预料,也令周聪、周蓉特别敬佩。“作为母亲,一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中国母亲,我对儿子唯一的教育,就是希望他长大后是一个好人。如果他不是一个好人,那么不管他多么出人头地,都会让我伤心。现在,他用行动证明了我的希望没有落空。我有多么悲伤,同时就有多么欣慰……”郑娟在大学里为周楠举行的追思仪式上说。周蓉、冬梅和周聪,他们都想为郑娟写好讲话稿,让她事先背下来。郑娟问:“需要我说很多吗?”亲人们说不用,又不是演讲,几句就行。如果她实在不想说什么,其他亲人也可以代替讲话。郑娟说:“我想说,话多了我说不好,就几句话我还是说得来的。”周聪说:“妈,你如果想好了说什么,最好先说给我们听听。”郑娟却说:“不用,妈又不是小孩子。”郑娟在台上讲话时,只流泪,没有哭,甚至都没抽泣一声。周蓉为她做翻译。她刚说了前两句,周蓉便猜到她接下来会怎么说。她的样子那么镇定,那么从容不迫,亲人们完全放心了。周蓉的英语口译水平是一流的,表现也无可挑剔。参加追思仪式的师生们为她们鼓掌,那是不同寻常的,人们情不自禁地为她们的真诚破例了。事后,有电视台和报社记者要采访。他们对周蓉郑娟姑嫂二人很有兴趣,两人中,一个是举止优雅、学养深厚的学者,而另一个是粗服乱头、笨拙淳朴的家庭主妇。他们认为很有新闻点,值得深度报道,但都被亲人们拒绝了。于是,竟有小报怀疑,除了母亲可能是真的,其余四位所谓亲人可能都是中国有关部门的人员冒充的。美国就是美国,美国人对周楠母亲和亲人们的敬意完全是真实的,但他们对周楠舍身保护师生的赔偿却相当苛刻。周楠属于公派留学生,没有缴纳人身安全意外保险,学校不会为枪击事件受害者提供多少经济补偿,只会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对于枪击案件中的伤亡者,另有慈善基金伸出了援手,总算给了一些救济,但需要办理一系列复杂的手续。当周蓉手持多份表格向郑娟说明情况时,郑娟平静地说:“咱们并不是来祈求同情和怜悯的,是不是?”周蓉说:“那是,但你作为楠楠的母亲,有权利理直气壮地接受一笔……”她一时不知该用什么词,求助地看着嫂子冬梅。冬梅也想不出更好的词,只能这么说:“弟妹,你别立即决定,今晚考虑考虑,明天早晨再告诉我们你的想法。”郑娟说:“那我考虑考虑。我太累了,想一个人待会儿。”周蓉他们便都离开了她的房间,到了冬梅的房间。周聪说:“姑,大娘,自从我和我妈都有了工作后,我妈就再没认为钱对我们家很重要。她对钱的认识一向有限,够花就知足,你们真得从长远方面引导引导她。”周蓉说:“你先出去,我和你大娘商量一下。”周聪走出房间后,周蓉说:“对于钱,她是像周聪说的那样。”冬梅也是个从小就没有金钱概念的人,她提醒说:“要不你再去给她讲讲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周蓉说:“看来有必要。”她回到郑娟的房间,郑娟已躺在床上了。周蓉坐在床边,绕了几个话题,开始谈到美元与人民币汇率。郑娟流下泪来,她说:“姐啊,你比我这个妈还强,你还在法国见着了楠楠一次。可我……楠楠发了重誓,他爸不出狱,他就不回国,他相信他爸。我那么多年以来,日盼夜盼,终于盼到他爸出狱的一天了,也终于盼到全家团圆的年头了,可见着的却是……我现在满脑子都是楠楠小时候的样子,不闭眼睛困得头痛,一闭眼睛楠楠就在我眼前,想跟我说话似的……姐啊,你跟我说的事,现在入不了我的脑子啊!”听她那么一说,周蓉默默地退出了房间。第二天早饭时,郑娟低垂着目光说:“姐,嫂子,我认真考虑过了……我是来接儿子回家的……楠楠这孩子的死,不能和钱沾一丁点儿关系。我敢肯定,秉昆也会是这么个态度。我们当父母的,如果花儿子用命换来的钱,那是种什么心情?再者呢,人家处处对咱们恭敬,拿咱们当高贵的人物一般接待,咱们五个人的来回机票吃住,已经花了人家不少钱,所以你们替我谢谢就是了。”周蓉和冬梅互相看看,都没说什么,默默点头而已。于是,周蓉按郑娟的意见,在报上发了一则简短声明,结果引起了更多记者的采访请求。当记者们赶到周家人的住地时,他们已乘上了回国的班机……(节选自《人世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蓉和郝冬梅之所以劝说郑娟接受补偿款既出于他们以往对郑娟为人处世的了解,也是出于对郑娟一家未来生活的关心。B.郑娟舍弃补偿金是因为她感受到了美国人民的热情和尊敬,觉得来回机票和吃住已经花费人家很多钱,不好意思再要了。C.郑娟在见到周秉坤后哭得像个孩子和她在美国坚强的表现不一致,这种亲人面前的真情宣泄使得郑娟这个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立体丰满。D.选文采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每个人的语言都符合自己的身份特点,这种写作手法更适合中国大众的阅读习惯,更容易为阅读者接受并容易产生共情。8.郑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情节是凭借其内在矛盾发生和发展的,有时作者却“有必要”在其中插入说明性的语句或段落。请结合全文,对文中画波浪线段落的“必要性”做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砚记梁晓声他成了林学院的新闻人物。本班同学、外班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纷至沓来。晚上九点半,宿舍又来了一拨。“郑小松,你有块什么砚?叫我们观赏观赏!”他愈坚藏不示,人们愈感到未睹为憾。其实他们的好奇心更偏于另一方面——据透露,郑小松那块砚与院长汪一伦有不寻常的关系。汪一伦的名字,在毕业分配的前夕具有多么重要的现实意义!“郑小松,如果别人没有权利看那块砚,我,有没有这种权利呢?”说话的是汪一伦的女儿汪萍。郑小松沉吟半晌,默默地拿出布包,默默地放在桌上,默默地去掉包布,一层,二层,三层。此砚果不寻常!它有扇面般大小,一寸许厚,呈双龙护月型。砚面光润莹洁,刀法挺秀有力。好一块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宝!汪萍不禁“呀”了一声。所有人都围拢上前。汪萍问道:“这块砚,是怎么落在你手里的?”郑小松犹豫片刻,讲出一段事来。十三年前,兴安岭某林场一个伐木队里增加了一个人,劳改分子。伐木队长对他手下说:“此人一有空闲,就坐下看书。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谁也不许为难他。”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伐木队长的判断不错。一头熊,闯进伐木人的房子。炕上正熟睡一个孩子。熊,就卧在那孩子身边……所有人都慌了手脚。伐木队长找来一杆猎枪,从窗口偷偷伸进去……“慢!”有人制止,“如果你打中了它,却打不死它呢?”说这话的是那被改造者。“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将孩子抱出来……”“进屋里去?……”伐木队长反问,“谁?……”“我。”那劳改分子,闪身进屋去了。外面的人,都捏两手冷汗。伐木队长瞄着那只熊,眼一眨也不敢眨……孩子,终于被从屋里抱出来了……伐木队长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一天,他伐木时,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经伐断的树,被另一棵树半空挂住。这同开山炸石的人碰上了“哑炮”一样。他碰上了两棵断树被同一棵树挂住的险情。他找准了第三棵树的倒势,开动了电锯。突然刮起一股山风。好疾!好猛!他猛听一声大喝“闪开!”抬头看时,两棵断树凌空砸下来!他还没有作出反应,就被人推出一丈多远,跌倒在雪窝里。参天大树轰然倒下……树干下,压着伐木队长……半月之后,他离开了大森林。来向伐木队长的妻儿告别。“你们母子艰难。我只有这块砚,你们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能顶三年二载的衣食。”伐木队长的妻子坚拒不受。最后他说:“就算我将这块砚寄托给你们吧!若是哪一天,我的处境略有转变,就让孩子带着这块砚去找我。”郑小松讲到此,又沉默起来。汪萍激动地说:“当年那个劳改分子,就是我父亲汪一伦。如果我没猜错,那个伐木队长,就是你父亲!”郑小松无语,默默将那块砚包好,锁了起来。汪萍接着说:“这是一块安徽歙砚。我家祖辈相传。这砚,是我父亲的珍爱之物啊!”星期一,郑小松被韩文琪强拉硬拽到了“北来顺”饭庄。韩文琪替郑小松满上了酒,话题转到了他们所面临的个人大事——毕业分配。“你听说没有?咱们班上有两个去北京的名额,林业部!”“是吗?”“千真万确!”韩文琪又替他满上了酒,“你愿不愿意被分配到北京去?”“愿意,就能去的么?”“能!”韩文琪回答。“你拿着那块砚,去找汪院长……他能不出力吗?……我希望……不,我求你,能不能在汪院长面前,也给我说上一句话?……”郑小松慢慢地站起了身。“对不起,我……有点醉了!”他大步离去……四年前,他以刚达到分数线的考分被林学院录取了。这对于他,很难很难了。为了买到一套英语自学教材,他偷偷搭上林区的运木火车进城,差点冻僵在圆木和车皮之间的空隙里。他十七岁就成了伐木队的临时工。他得挣钱养活自己,养活双目失明的妈妈……四年来,他的成绩册上,记录最多的是“优秀”。他也想到了,父亲当年和汪院长,怀着美好的憧憬,怎样谈论大森林的明天和后天。此时,院长汪一伦也还没有休息。“你今天为什么不把他请到家里来?明天,你要以我的名义……不,我要亲自把他请到家里来!”老院长显得那么激动!女儿吞吞吐吐地说:“爸爸,如果……如果他向您提出超出您个人能力的要求呢?……”“哦?……”老院长不禁一怔。自从他官复原职,上门找他的人还少么?他们向他提及他受到迫害时他们对他的种种恩德……向他要求种种回报……他尽力地报答他们。当年,他孤胆救婴,没有恐惧过那林中猛兽。如今,他却有点怕人……“爸爸,他如果提出毕业分配的要求,按政策,我是可以留在城市的。我……我顶替他,自愿到林区去!”多好的女儿啊!老院长回答:“明天,你还是要把他请来。”第二天,院长的女儿,一路无言地把郑小松带回家中。当她从自己房间的窗口终于发现郑小松出现在马路上时,便迅速来到了客厅。那块家传古砚,放在写字台的正中。老院长肃然地说:“他母亲害眼病时,有人给价三千元,他们没有卖。他母亲说,受人之托的东西,是要归还的……”“那,他为什么四年来……”“他原想毕业之后再归还的。”“他向您提出了……”“他仅请求我给他写几个字,留作纪念。”“我,给他写了蔡襄赞古砚的诗: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毕业方案公布时,汪萍的名字和郑小松并列在一起。他们自愿到林区去了……(选自《梁晓声文集·短篇小说》,有删改)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一伦离开农场时,去向伐木队长妻儿告别,并把身上唯一值钱的物品——自己珍爱的古砚留给他们,可见他是一个知恩重情的人。B.韩文琪为了毕业分配的事,请郑小松吃饭,求他在汪一伦面前替自己说好话,看来他如同郑小松一样重视这块砚与汪一伦的关系。C.小说使用反复手法描写郑小松出示古砚的过程,“默默地”既渲染出现场气氛,放慢叙述节奏,又凸显郑小松当时为难的心理。D.小说插叙郑小松艰难苦涩的少年生活、来之不易的优秀成绩以及伐木队长对林场未来的憧憬,既丰富了情节,又为下文做铺垫。11.小说在讲述故事时,多次运用前后照应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2.郑小松成绩优秀,父亲和汪一伦又有过命的交情,在毕业分配时去找汪一伦帮忙似乎合情合理,但情节上没有让郑小松这么做,这样安排有什么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世间(节选)梁晓声马赛夏季的阳光将周蓉的脸晒成了古铜色,那是令大部分法国女性特别欣赏,令大部分法国男人着迷的一种肤色。每天上班,她都要对着镜子仔细将头发盘起,绝不允许有一丝乱发。她那么认真不仅是出于爱美之心,也是职业使然。法国人对职业女性的仪表要求非常苛刻,着装打扮随便不但会令服务对象不悦,有时甚至会遭到理直气壮的投诉。周蓉很在乎自己作为职业女性能否给人以自信而美好的印象——确切地说,能否给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女人那种印象。她很敏感于普通法国人怎么看中国人,更敏感普通法国女人怎么看中国女人,怎么看中国职业女性。她经常觉得,自己其实也是中国职业女性的形象使者。她也常常自嘲想法的可笑,有时又骄傲自己所吸引的目光,特别是法国女人的目光。法国人对青年的衣着很宽容,多数法国男女青年比较偏爱休闲装,穿休闲装上班司空见惯。但对三十五岁以上职业女性的衣着打扮,不论法国男人还是女人,都以相当挑剔的眼光看待。走在街上,周蓉仍像当年是大美人儿时那样引起很高回头率,往往还是青年男女们的。不是因为她仍有多么美,而是因为她那略显忧郁又高傲的气质。她的神情经常略显忧郁,也是必然的。她内心高傲的理由却是,在近十二年里,她几乎使自己成为法国文学的忠实守望者了。她头脑里吸收的关于法国文学的知识和见解,已非一般法国人所能相比。有时,她甚至会感到一种寻找不到交流对象的孤独。一次,在从马赛前往里昂的列车上,她碰巧与一位老先生并坐在一起。对方见她在读乔治·桑的小说集,忍不住问了一句:“您为什么读这样的书?”那是她从旧书摊上以极少的钱买的。她微笑着说:“有趣。”于是,两人之间开始了热烈的对话——“乔治·桑从没写过多么有趣的小说,她过时了!许多法国青年已经根本不知道她的名字了。”“对于我,她并没有过时,我也不是法国青年。”“但是,她的小说究竟有什么吸引您呢?”“我觉得,她如同法国的一副假面具。法国以及法国文学,在古典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与现代派潮流的影响之间至今无所适从,这种矛盾心理最早反映在乔治·桑身上和她的小说中。她想做贵族客厅里的沙龙女王,又想做现代派的弄湖儿。她确定不了自己究竟应该怎样,便以奇装异服和荒唐行径来减压,捎带戏弄一下关注她的人。如今的世界也处于继承传统和迎合现代的矛盾之中,只不过世人已经麻木,不像乔治·桑那么敏感罢了。”“您是哪国人?”“中国人。”“您怎么会是中国人呢?”“我怎么不可以是中国人呢?”“您肯定有一部分欧洲血统!我们法国的,或者英国的、德国的?丹麦的、希腊的?我想我猜对了,您的侧面具有一种希腊女性特有的美感……”对方是位斯文的老先生,但强烈的好奇心使他的表现有些唐突。二○○一年,不论公费还是自费到法国的中国大陆人尚十分有限,能在马赛或里昂见到的则更少,这使普通法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大抵是衣着刻板、反应迟钝、表情迷惘、唯唯诺诺,这些形象大多来自早期电视新闻画面和外国电影。中国女人则要么贫穷愚钝、可怜兮兮,要么是珠光宝气、俗不可耐。法国老先生从没遇到过像周蓉那样气质不凡又有独立思想的中国女性。“不,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大陆人。我是大陆工人的女儿,一位农民的孙女。”周蓉有些不悦,感觉遇到了挑衅。这时,列车停在了一个小站。老先生又腼腆地问:“最后一个问题,您是从事什么……”“对不起,我该下车了。”周蓉干脆起身往车门走。“请等一下……”对方追到了车门口,送给她一张自己的名片。“我只不过希望与您联系……”她已下车,车轮滚动了。她低头一看名片,方知对方是一所大学的法国文学教授。她曾想主动联系他,心存几分也许会通过他在大学里谋到一个职位的闪念,但那念头随即很快打消。她对中国的思念强烈无比,归心似箭。后来,那位法国文学教授的名片被她弄丢了。每次面对镜子,她都会对镜中的自己感到无法言表的陌生——不仅因为曾经的一头乌发日渐银丝缕缕,眼角日渐细密的鱼尾纹,还因为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女性,恰恰是在近似于流亡国外的十二年里,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过去在国内,她当然也明白此点,但从未像在法国十二年里这么感受强烈。(选自《人世间》下部第四章,有删改)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对着镜子整理头发这一细节塑造了周蓉一丝不苟、自尊自强的性格,与结尾形成照应。B.周蓉十分注重仪表打扮,一方面是因为她爱美,另一方面是为了屈从法国人对职业女性的苛刻要求。C.周蓉和老教授素不相识,虽然乔治·桑小说集引发了二人的对话,但他们对其作品的态度截然不同。D.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以小见大,通过周蓉的经历展现中国知识女性旅居异国的生存困境。14.小说中说周蓉“忧郁又高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5.小说插入周蓉与老教授之间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直接表达‘我’的忏悔之意”于文无据。根据原文“他的话,令我的双手发抖了。好像为我的小妹志哀,我垂下了头。宁静的夜晚,荒原显得更加沉寂,连‘收魂鸟’那种怪异的叫声也听不到了”可知,“我”感到“摩尔人”是一个可怕的情敌,“我”还没有走出丧妹的悲痛,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我”还没有清理自己的思路,不可能有“忏悔之意”。
2.①不怕风险,勇于担当。明知“鬼沼”开化有风险,仍然主动要求留守,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精神。
②善良友爱,与人为善。见“我”妹妹走向“鬼沼”,立即冲出进行阻拦。
③理智清醒,拒绝鲁莽。知道“鬼沼”的危险,放弃对“我”妹妹的救援。
④秉公而行,不夹私情。“我”是他的情敌,却在“我”丧失理智时强行抱住“我”,使“我”免遭死亡之灾。
⑤坦荡为人,胸无城府。作为“我”的情敌,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追求。
3.①肥沃美丽。这片土地十分肥沃,一经春雨,遍地绿野。
②荒蛮神秘。这片将开垦的土地,有鄂伦春人所称的满盖荒原,有“鬼沼”和“流浪者”河,有“收魂鸟”传说,充满蛮荒和神奇。
③这片土地上有一群垦荒者,他们为了垦荒事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精神不朽!
4.A
B.“不仅产生突转的戏剧性效果”错误。友人展纸挥毫,题字相赠,是因为青年拒绝收取五千元红包,因此,友人借青年归还的“孩儿面”研墨题词送青年,情节水到渠成,没有突转。
C.“但也说明他大胆冒失,所以才有了后来伐树的危险,差点丧失了性命”错误。“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由这句话可知,除了进房间把孩子抱出来,别无他法,因此他冒险从熊口下抱出孩子只能说明他勇敢心善。
D.“因为他清楚这是一块非常值钱的古砚”错误。由原文“我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去世前,再三叮嘱我——将来一定要寻找到这块砚的主人”等句子可知,青年的小心谨慎和对古砚的无比珍视表现的应该是青年重承诺。
5.①谨守信用。仅为当年的一句托词,青年千里迢迢归还古砚“孩儿面”。②古朴淡泊。别人出高价求购“孩儿面”,青年不为所动;一无所求,友人以钱酬谢,他也拒不接受。③坚持执著。为了归还古砚,青年十几年间专程到北京四五次。④心存感恩。只因汪铭当年从熊口救过自己,青年临走还不忘向老先生遗像鞠躬作别。(答出三点即可)
6.①从故事情节看,这段往事是对古砚来历的必要交待,这才有了小说归还古砚的故事,而且使得情节有了波澜。②从艺术表现看,这是小说的插叙部分,不仅补充人物和事件,使内容丰富充实,而且使小说结构更加曲折有致。③从人物塑造看,也表现出上一辈人的勇敢、智慧、朴实、牺牲、友爱的精神品格。④从思想内涵看,这段古砚情,蕴含着作者对苦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朴实友爱精神的赞叹之情,丰富了小说内涵,突出了小说人情美的主题。(答出三点即可)
7.B“郑娟舍弃补偿金是因为……觉得来回机票和吃住已经花费人家很多钱,不好意思再要了”分析错误。从小说中“姐,嫂子,我认真考虑过了……我是来接儿子回家的……楠楠这孩子的死,不能和钱沾一丁点儿关系。我敢肯定,秉昆也会是这么个态度。我们当父母的,如果花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数学课程与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船舶买卖合同范本版范文
- 《礼仪作业》课件
- 2024大型工程合同模板
- 《OH无齿轮电梯》课件
- 2024旋挖灌注桩施工合同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生物技术导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公司金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心律失常内科护理学
- 202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哈尔滨银行)副本
- 昌邑石化重整开工方案(新)
- 麻醉科各种应急处理预案流程图
- 4第三章 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敏度分析及应用
- 圆锥曲线离心率专题训练
- 口腔科诊断证明书模板
- 保护性约束PPT通用课件
- GB∕T 41424.1-2022 皮革 沾污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翻滚法
-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录音系教学大纲汇总
- 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PPT课件
- 应力更新算法
- 10KV高压开关柜操作(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