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烟台市育英中学2022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项羽何以输给刘邦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1.下列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B.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而刘邦只喜欢酒色。C.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D.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不计利害地把它表现出来。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B.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C.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D.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3.项羽进入咸阳后说了句“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B.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不听旁人劝告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C.通过项羽说的这句话,与刘邦相比,更显示出他的目光短浅。D.这句话表现了项羽在胜利面前的那种得意狂妄,这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原因之一。参考答案:1.D
2.C
3.A【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D项中的内容是作者的观点,不属于对让人不可思议原因的理解。故选D。【2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错误,“鲁莽骄横”并非作者所认为的主要原因,而“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这种说法也不妥。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方面……项羽气量狭窄”错误,这句话没有显示出项羽在“待人方面”的缺点。故选A。【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郭国昌
①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秦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1.下面不能证明“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的一项是
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
B.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
C.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
D.卞之琳的《断章》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2.对“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理解正确的是
A.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
B.真正的诗人将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
C.诗人只要生活得有广度,有深度,就能获得真诚的诗歌情绪。
D.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选择和升华才能够感动读者。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诗歌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真正体验。
D.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进入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参考答案:1.A
2.D
3.B1.A(胡适、陈独秀等人未否定诗歌的情感表达)2.D(ABC强调的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3.B(B“只要”错误,原文中是“只有”)3.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7~20题。龙虎斗
陈玉兰①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②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③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④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⑤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阄,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⑥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
⑦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⑧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⑨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⑩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阄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龙虎斗”既指当年为大寿堂会,秦、袁两家班主展开的生死对决,也指后来秦班主与年轻人的精彩比武。B.文中“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一句,既写出了旗杆之高,也为下文秦、袁二人攀顶扯旗的比武做铺垫。C.为了给自己的大寿烘托气氛,直隶督军曹锟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
起大旗为赢。这足见其是个贪图权势之人。D.秦班主赢了比武后,“眼睛长到脑袋顶,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这表明秦班主虽志得意满,但内心对技高一筹却主动退让的袁班主抱有愧疚。E.年轻人寻到秦班主,跟他叫板比武,不是为钱而来,如将比试所得的铜子递给秦班主,
而是为了炫艺而来,如亮出江湖神仙脚。18.小说第9段对秦班主的功夫作了细致的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3分)
19.秦班主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20.这篇小说,谁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参考答案:17.D(3分),A(2分),B(1分)。C项“这足见其……”属于强加因果。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曹锟是一个自私残忍的
人。E项年轻人来此的目的不是炫耀技艺,主要是为父明志。B项也有衬托出秦、袁二人的
超群武艺之意。18.①正衬,以秦班主的了得功夫衬托出年轻人的绝伦技艺;②为年轻人出场比武做铺垫;③
为下文情节“两戏班合二为一”发展蓄势。(每点1分,共3分)19.①技艺超群:在庆祝曹锟六十大寿的堂会上,秦班主拔得头筹;与年轻人比试,秦班主展示一身功夫。②宽容大度,怜才惜才:面对年轻人的叫板,秦班主看“他一副好人才”,又觉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还任其叫骂。③有羞愧心,知错能改:每当想起袁班主,秦班主便觉羞愧;在得知年轻人来意后,秦班主羞愧的流泪并向年轻人请教。④识大体,明大义:在袁班主事迹的感召下,秦班主与年轻人的两个戏班合二为一,成为古城剧团的前身。(每点1分,答出三点满分,共4分)20.①秦班主是主人公。作者塑造秦班主着墨最多,并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等;文中的主要情节都围绕他展开,他是贯穿全文的人物;小说通过秦班主的遭遇再现了乱世中戏班是如何生存的。②袁班主是主人公。作者塑造秦班主虽着墨最多,但主要是为了衬托袁班主,突出其气节和大义。年轻人与秦班主比武,是替父明志而来,促成了两个戏班的最终合并;虽然袁班主在抗日战争中死去,但子承父业,这都是袁班主教导有方。③袁秦两位班主都是主人公。小说采用明暗双线的结构,明线是秦班主,暗线是袁班主。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再现在乱世中戏班班主的不同命运;在秦班主与袁班主儿子的共同努力下两戏班合并,成为古城剧团的前身。(答出其中一种即可。观点1分,理由一点2分,两点5分,共6分;只有观点不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1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是时曹操遗权书曰
遗:送达。B.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治:部署。C.奄有其地
奄:覆盖。D.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迎:迎接。12.下面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②挟天子以征四方B.①卿欲何言
②何以言之C.①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②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D.①正与孤同
②失其所与13.下列句子,与“卿欲何言”句式相同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曹公,豺虎也C.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4.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下战书号称率“水军八十万”“奉辞伐罪”,所向披靡,意图是威吓孙权。B.曹操的战书起了一定作用,引起了东吴内部意见分歧,多数人赞成张昭的观点。C.“鲁肃独不言”说明了投降派的意见占了上风,鲁肃虽主战,但未能当面发表意见。D.鲁肃认为自己可以投降曹操,但孙权不可,希望孙权与众人再商议,以便“早定大计”。参考答案:11.D解析:迎为“投降”之意。12.B解析:“何”均为疑问代词,什么。13.A解析:A为宾语前置句。14.D解析:“再商议”之说有误。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其出人也远矣
超出一般人
B、而耻学于师
以……为羞耻C、小学而大遗
学制的初级阶段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竟然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8、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3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9﹑下列关于“而”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蟹六跪而二螯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①②⑥∕③⑤④
B﹑①∕③④⑤∕②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10、下列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一段的分论点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D、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11、翻译(10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分)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分)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参考答案:6.C
7.B
8.C
9.A
10.B11.(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
(2)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3)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4﹚不理解断句停顿,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疑惑,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地方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6.
本大题10小题,共47分。课内文言文段阅读,4——7题。(15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使用不恰当的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天地四方,即天下。B.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使……退却。C.非亢于九国之师也 亢:抵抗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控制,统治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河为池/因利乘便 B.振长策而御宇内/序八州而朝同列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始皇之心/行军用兵之道6.下列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士不敢弯弓而报怨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7.翻译下面句子。(各3分)(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3分)(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分)参考答案:4.C.亢:高,强5.D(A介词,表凭借/介词,趁着;B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并列;C介词,把/连词,来;D结构助词,的)6.B(A定后,C被动,D宾前,B,陈述句)7.翻译下面句子。(各3分)(1)(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彩那样聚集拢来,如同回声一样应和他,许多人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云,像云彩一样,赢,担负。景,同“影”,每点1分,共3分)(2)因为不施行仁政从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宾语前置1分,异,变化,1分,大意1分)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请根据上下文意,仿照画线语句,在空缺处补写上适当的句子。(4分)一位作家遇到一位房地产商人,房地产商人问他从事什么工作,作家回答说:“我其实跟你是同行,只不过你为人们的身体建造遮风挡雨的房子,我为人们的心灵搭建憩息休整的空间。”后来作家遇到一位厨师,他对厨师说:“其实我跟你是同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他说:“我父亲其实也跟我是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只不过你用五味调和满足人们的口腹之需,我用如花妙笔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只不过他用犁锋在土地上书写麦浪的诗行,我用双手在键盘上敲出思维的硕果。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教授,钱教授面对这一最高荣誉安之若素,表示将继续走好自己科研道路。B.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吐故纳新、转型发展的精神原动力,所以,涵养学校的文化底蕴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举措。C.为了能够更好地熟悉该村的情况,扶贫工作组不顾夏日的酷暑,多次走到田间地头,不厌其烦地询问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D.领导者是团队的核心,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听取队员的意见,万不可师心自用。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本题,A项,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不合“钱教授面对这一最高荣誉”语境。B项,吐故纳新:比喻舍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使用正确。C项,不厌其烦:不嫌繁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使用正确。D项,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使用正确。故选A。【点睛】成语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9.仿照画线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比语段。(4分)雪中送炭总能给人以心灵的温暖: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让他走出尴尬; , ;
,
。参考答案:为沮丧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让他鼓起勇气;为疑惑的人说一句点醒的话,让他找到出路。(每句2分,内容和形式各1分)10.19.“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写出下列语段的言外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国冷冻饮品及食用冰制造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2024-2029年中国淀粉及淀粉制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5年毛衣毛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0-2025年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电感器元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松质骨螺钉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非标准箱式炉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二水磷酸一钠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怀旧标牌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20241226-214130
- 2025年中药浸膏体颗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客流统计系统施工方案
- 设备损坏评估报告范文
- 透析患者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件 项目四 军事安全
- 10KV电力配电工程施工方案
- 智能感知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肌肉注射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研究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自建房-预算表
- 合约部年终工作总结
-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2024年度)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