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劲松职业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劲松职业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劲松职业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劲松职业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劲松职业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劲松职业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国语·晋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说明A.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C.西周时期工商业由官府经营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参考答案:C2.“他们拿起画笔,没有历史的包袱,没有沉重的使命;他们只是要书写愉悦的心情,描绘那些跳动在树叶、水面上的光……他们摆脱了长久以来主宰西方美学的古典符号,他们以自己的语言书写自己的时代。”与该风格类似的美术作品是A.B.C.D.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书写愉悦的心情,描绘那些跳动在树叶、水面上的光”可知该风格以自然的光与色书写作者主观情绪,体现了印象主义绘画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为浪漫主义绘画作品,排除。B项,为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排除。C项,为立体主义绘画作品,排除。3.根据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这就(

)A.规定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

B.实现了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C.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D.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权利的要求参考答案:B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D.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参考答案:D5.有人在上海警察局1919年5月的档案中,发现当时许多上海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学校校长发出的通知(如右图)。引发学生缺席的原因应该是A.工业发展,需求增加B.反帝爱国,人人有责C.反抗重压,自由解放

D.经济崩溃,学业难继参考答案:B6.在美国1787年宪法签署前,富兰克林表示:尽管有很多缺憾,但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宪法。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了字。当其他代表签字时,他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签署仪式完成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富兰克林认为1787年宪法的签署是“日出”,对美国的前途充满信心的原因,不可能是由于(

A.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B.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固和统一

C.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阶级民主制度

D.宪法给予妇女选举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男女平等参考答案:D7.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由题干可知,李大钊不排斥个人主义,而是将个人主义视为通达合作社会所需要走的一段路程,而梁漱溟的思想主张则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这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从思想文化途径上谋求中国问题的解决。故本题选B。梁漱溟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不选A;题干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故不选C;李大钊的思想明显不属于保守主义,故不选D。8.“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了“主权在民”理念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1787年美国宪法的认识。材料认为政府是不可信任的,需要在法律上对其进行限制,美国的联邦政府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相互监督与制约,体现了对政府权力的限制,所以选择C项。A项错误,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B项不符史实;D项不符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9.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下列内容属于这次会议决议的是:A.“立即、无条件的承认完全独立权利”B.“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D.“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并未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参考答案:A考点: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故本题应选A项;B项应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内容、C项应为1989年第九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内容、D项应为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内容,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61年”不符。10.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

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

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参考答案:A11.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是指A.没收地主土地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参考答案:B12.某雅典政治家“向陪审职责和出席集会付报酬,保障了普通人在工作时间参与政治而经济上不受损失。”这位政治家A.开始根据财产划分公民等级 B.消除了血缘部落的界限C.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D.使直接民主发展到顶峰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向陪审职责和出席集会付报酬,保障了普通人在工作时间参与政治而经济上不受损失”是指古希腊伯利克里改革举措中向公民发放参政津贴,这样可以保障每个公民均能不受财产限制而真正参与民主政治,在其执政时期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故答案选D,A项属于梭伦改革的政治举措,BC两项是克里斯梯尼改革的措施。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阶段。13.2015年12月,万众瞩目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盛大举行,下面是关于世界互联网

普及率的调查统计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最准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引发信息技术全球化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差异缩小C.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受世界的关注D.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世界最主要媒介参考答案:考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分析:本题以互联网大会为考查背景,考查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A、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属于关联关系错置,排除;B、由材料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的拉大,排除;C、由材料中整个图象的走向及趋势,可以看出互联网正在受到世界的关注,正确;D、该信息点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选C.14.《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参考答案:D15.2010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你认为总统的做法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C.违背宪法,奥巴马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参考答案:D16.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1949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这说明中国近代()A.工业化的进程缓慢

B.小农经济欣欣向荣C.市场结构殖民地化

D.新的商业渠道兴盛参考答案:A17.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次数375 49387451351055344频率0.85次/年1.7次/年2.7次/年5.31次/年18.5次/年19.9次/年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倒退危险 D.明清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分析表格信息及结合所学可知,秦汉至隋唐时期以来,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与频率不断增加,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业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故选D。A、B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随着封建经济发展,明清农业生产水平不断发展,故C错误。18.电影《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①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③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反攻的开始④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详解】1945-1949是我国的解放战争时期,①是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③错误;②④两项正确,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19.1832年改革以前,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十分混乱。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旧选举制度没有改造,议会为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这体现出A.僭主政治是英国议会政治的一大特色B.1832年以前英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仍是封建性质的C.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D.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的政治仍然是贵族政治参考答案: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根据材料中的“贵族把持议会”、控制选民等可以判断,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的英国,实际上是贵族当政。此时的英国不属于僭主政治,A错误;1832年以前,英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了,B错误;材料所述的是贵族把持议会而非王权,并与所学知识不符,排除C。20.“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上述认识的产生是由于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C.普朗克量子力学理论的问世

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参考答案:A21.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特别提出,必须特别注意培养精通生产技术和其他各种专门业务知识的干部,必须在各个地方注意培养熟悉当地的情况、同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本地干部。这些论述的提出是由于A.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已经完成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C.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在全国逐步实施D.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在全国展开参考答案:C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生产的技术人才,材料中“培养精通生产技术和其他各种专门业务知识的干部”正是这一背景下要求,故C项正确;A项是七届二中全会;B项是1958年实施;D项是1956年之前。22.1918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年2、3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喧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A.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B.白话文运动已被大众普遍接受C.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D.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受到封建守旧观念的抵制,新旧观念在不断的碰撞中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新思想,也宣传了新思想。“《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A项正确;从材料“《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而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的小说却十分畅销,可以看出白话文运动未并大众普遍接受,故B项错误;C项是指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且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五四运动,故D项错误。23.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B.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C.国民经济建设深入开展D.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参考答案:B材料反映了随着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蒋介石增加军事经费调拨来围剿红军,所以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到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的信息也未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问题,所以选项A、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军费调拨围剿红军而非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4.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1865年1894年增幅进出口总值12019.728605.9137.99%进口值16003.614605.4143.28%出口值6016.114000.5132.72%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参考答案:C2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效。”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史实是A.实行刺史制度

B.废分封,行县制C.废丞相,设内阁

D.推行行省制度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事在四方”,是指立法大权归统一的中央政府掌握,这表明诸侯分权的政治局面即将结束,郡县制将要完全取代分封制。“圣人执要”,是指中央政府的权力最后决定权在皇帝手中,即实行君主专制独裁。这种加强君权的主张,适合当时即将出现的封建大统一的要求,它自然会受到秦始皇和后封建帝王的欢迎。天下四方有事件发生,而要害在中央之地。圣人(非孔子)把持着要害之所,四方的诸侯都会朝拜。由此可知材料讲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A、B、D都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C选项讲的是王权与相权的矛盾,所以答案选C,排除A、B、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26.从实际出发,适时调整方针和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按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下列方针政策排列正确的是①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③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④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参考答案:B新民主主义革命。①项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实行的反蒋抗日的政策;②项是在抗战时期,打败日本侵略者是首要的任务;③项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政策,④项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前。对蒋介石的政策发生了转变,故选B。27.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重要的司法机关,负责有关国事罪、渎职罪的审判。对于“言论”犯罪等类型的重大公共案件,公民大会本身即组成一个法庭进行审判。这反映了古代雅典公民大会A.破坏了三权分立原则B.实质是一个司法机构C.严格限制公民的权利D.关注公民的集体利益参考答案: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关注“重大公共案件”,其实是对城邦(实质为公民集体)利益的关注,D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A不正确;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严格限制公民的权利,而是强调公民大会关注公民集体的利益,D不正确。28.杨慎在《文字之衰》中提到明代中期的文学评价,“宋人曰是,今人亦曰是;宋人曰非,今人亦曰非”。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未达到宋朝的高度B.明代对士人的践踏消磨了文人的创作才能C.程朱理学在明代取得了统治地位D.明代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压制士人思想参考答案:C29.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发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参考答案:B解析:“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中国加人世贸组织,融人全球经济,参与的市场规模扩大,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A、C、D项不能体现市场的扩大。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30.据史料记载:1896年我国豆类输出133万担,1899年增加到280万担;烟叶,1896年输出10万担,1899年增为17万担。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对中国近代经济的主要影响包括

()①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③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有利于中国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区域的形成与发展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略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和实践材料一

达尔文主义是关于生物进化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人们把其基本内容归纳为“生存竞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几句话。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学说硬性引入人类社会,用生物进化规律解释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及一切社会现象。……严复在《天演论》中向指出:世界乃一大竞争场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天演之规律。中国之所以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就在于遇到了“智、德、力”均强于我的西方列强的挑战。中国再也不能妄自尊大,侈谈什么“夷夏之辨”了,必须“与天争胜”,经过自己的努力以求“人治日新”,在“智、德、力”方面赶上并超过西方列强,以“人为淘汰”避免“自然淘汰”,从而使国家不亡、种族不灭。材料二

康有为把几十年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完全视作国际生存竞争,并说“吾既自居于弱味,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自即于灭亡,安能怨人不取侮?”

——摘编自白云涛《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输入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因素。(9分)(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中国近代民主实践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适应改良运动的宣传需要;严复个人的爱国热情;西学东渐趋势的加强;爱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2)激发民族危机意识和爱国斗志;推动维新改良运动和辛亥革命;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评分说明:任意一点3分,不超过15分。

3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06年,清廷颁布中央官制改革方案,规定“刑部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晚清司法改革由此开始。大理院效仿西方,是近代意义上的最高法院,时人称其为三权分立之肇端。“改寺为院”的理由十分牵强——出洋考察的大臣们认为大理院名称更接近西方和日本的“大审院”,操作更为简单易行,实际上是地位较低的大理寺改为最高法院,可减少对皇权的制约,实现清政府大权统于朝廷的改革目标。法部与大理院分权后,一切司法事权全归以往参与陪审、复核死刑的大理院掌握,昔日大权在握的刑部竟成“闲曹”,于是部院相争,改革遭遇重重阻力。正是由于清廷“大权统于朝廷”的内在需求,导致其官制改革方案,对于司法机构的改革路径,设计并不合理——为了以行政掌控司法,将位高权重、实质具有最高法院功能的刑部改设为最高司法行政机构,而将位卑权轻、并无最高司法审判权力的大理寺改为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仍然压低其品秩,以便控制。这种角色错位,导致大理院与法部之间龃龉不断,据理力争的大理院与负隅顽抗的法部,陷入激烈冲突的漩涡,严重影响了司法改革的进程。同时,这种改革路径,致使最高司法审判机构出身卑微,一开始就低人一等,位居行政机构之下,为司法独立埋下了观念障碍。——摘编自韩涛《晚清官制改革中的“改寺为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司法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影响。参考答案:(1)特点:效仿西方;维护皇权;部院分权;司法机构改革设计不合理。背景:西方司法制度传人;清政府统治危机;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民族危机;传统司法制度影响。(2)影响:客观推动司法近代化;为司法独立埋下了观念障碍;延缓了司法改革进程;加剧政治混乱。(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进行归纳即可。据材料“‘参酌各国法律’,‘务期中外通行’”可得出中西结合;据材料“对《大清律例》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成果主要体现在《大清现行刑律》……还制订了《民事诉讼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典”可得出司法改革全面、成果显著;据材料“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工作;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专掌审判”可得出司法初步独立;同时清政府主动进行司法改革,适应了时代发展。根据材料“其专断、不公、野蛮也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可得出传统封建司法制度的弊端;根据材料“参酌各国法律”可得出西方近代法治思想的传入;根据材料时间“1902年至1911年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国际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同时1905年清末新政的实行起了推动作用。(2)可以从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秩序、法律发展以及外国法治思想的传入角度分析。3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