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1.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只有X、Y位于同一周期,且Y与Z位于同一主族,四种元素可形成一种在医疗农业、染料上有广泛用途的物质,其物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W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X和Z的含氧酸的酸性:Z>XC.W、X、Z均可与Y形成多种化合物D.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Y>Z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第ⅡA族C.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ⅠA族金属元素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这四种元素与C、Li形成的某种离子液体的结构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B.X分别与W、Y、Z形成化合物时,X的化合价相同C.将酚酞试液滴入0.1mol/L的Na2Z溶液中,溶液变红D.该离子液体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离子可以看成是带电的原子)4.某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74s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三周期,第ⅡB族 B.第四周期,第ⅡB族C.第三周期,第ⅦA族 D.第四周期,第Ⅷ族5.W、X、Y、Z、R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的一种离子与Li+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且半径稍大,X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与Y原子核外M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2,X与Z同主族,Z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B.第一电离能:C.原子半径: D.电负性:6.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2周年。图中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WXYZA.原子半径: B.常温常压下,Z的单质为固态C.X的氧化物的熔点低于其单质的熔点 D.X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B.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C.某价电子排布为的基态原子,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ⅡB族D.基态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8.某核素核外共有15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以下说法正确的A.若将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3p,它违背了泡利原理B.原子中所有的电子占有3个能级,9个轨道C.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D.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的电子云的形状为哑铃形9.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4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Y、Z位于同一周期,X与Q位于同一主族,信息如表:元素信息X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Y位于周期表的第3周期第IIIA族Z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W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Q>Y>Z B.元素的金属性:X>Y>QC.Z单质能将W从NaW溶液中置换出来 D.Y与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反应10.在Na和Na+两种粒子中,相同的是A.核外电子数 B.核内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层数11.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76的某核素: B.基态锌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C.的结构示意图: D.基态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12.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A.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B.最高正化合价:④>①>③=②C.电负性:④>③>②>① D.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二、非选择题(共10题)13.按要求填空:(1)基态K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_。(2)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_______,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14.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I.用元素符号表示(1)将钠、镁、铝各2g分别投入盛足量0.05mol/L盐酸烧杯中,实验结果: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最多。钠、镁、铝中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2)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出现胶状沉淀,可证明____元素得电子能力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结论:随原子序数增大,同周期元素失电子能力依次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下同),得电子能力依次_______。II.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Br,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KBr溶液和CCl4反应一段时间后,将C振荡、静置,观察到C中现象是_______,此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15.已知X、Y为短周期元素,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1)XY型的离子化合物,X所在的族为__________;Y所在的族为____________。(2)XY2型的离子化合物,X所在的族为________;Y所在的族为__________。16.完成下列基本计算:(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___;(2)19.2gCu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NA(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3)元素M的某种原子,其氯化物(MCl2)11.1g配成溶液后,需用1mol/L的AgNO3溶液200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已知该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①该原子M的质量数A为_____________。②写出该原子(核素)符号___________。③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17.已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3g。填表:(保留三位小数)35Cl37Cl原子质量(×10-23g)5.8076.139相对原子质量①________②________原子百分率(丰度)74.82%25.18%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③________18.现有原子序数小于20的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B和D的价电子数也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比D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多1个;六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回答下列问题:(1)用电子式表示C和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2)写出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3)A2D的电子式为______,其分子中______(填“含”或“不含”,下同)键,______π键。(4)A、B、C共同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Ⅰ.利用图1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元素S、C、Si的非金属性强弱。(1)分液漏斗A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能证明非金属性S>C>Si的现象为_______;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Ⅱ.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良好)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Cl>Br>I。实验过程:①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②当F和G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③当F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④……(2)F中反应能证明非金属性Cl>Br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为证明非金属性Br>I,过程④的操作是_______;现象为_______。(4)氯、溴、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20.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几组实验验I.甲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2)问题探究:[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①装置E中酸性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③该实验能否证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的非金属性?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II.乙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3)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填序号)。a.碱石灰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烧碱溶液(4)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然后应先_______(填I或II)。I.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

II.加热装置C(5)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6)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下图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IIIIII(7)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发生喷泉实验,装置如图,假设实验前烧瓶充满氨气,若气体处于标准状况下,完成喷泉实验后,烧瓶中所得氨水的浓度为_______。21.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选填下列所给试剂的代码,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A.溶液B.溶液

C.溶液(4)还有哪些事实能够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___________填编号①比稳定②氧化性比强③酸性比强④酸性比强⑤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⑥铁与反应生成,而硫与铁反应生成FeS22.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T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X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2个Y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Z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1)写出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3)写出Z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4)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A.气态氢化物的挥发性和稳定性B.单质分子中的键能C.两元素的电负性D.含氧酸的酸性E.氢化物中键的键长(X代表T和两种元素)F.两单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5)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理由是_______。参考答案:1.C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只有X、Y位于同一周期,且Y与Z位于同一主族,由此可确定W为第一周期元素,即为氢元素。由结构式可以得出,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所以X为氮元素,Y为氧元素,Z为硫元素。A.由分析可知,Z、Y、X、W分别为S、O、N、H元素,O、N同周期,且O在N的右边,所以原子半径:N>O,A不正确;B.若Z形成的酸为H2SO3,X形成的酸为HNO3,则等物质的量浓度的X和Z的含氧酸的酸性:X>Z,B不正确;C.W、X、Z可与Y分别可形成H2O、H2O2、NO、NO2、SO2、SO3等化合物,C正确;D.Y、Z分别为O、S,非金属性O>S,则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H2S>H2O,D不正确;故选C。2.CA.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一定,故A错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不一定处于周期表第ⅡA族,如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它处于周期表的0族,故B错误;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第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C正确;D.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能作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位于副族和第VⅢ族,故D错误;答案选C。3.AC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能形成2个共价键,Z形成6个共价键,X、Z同主族,X是O元素、Z是S元素;Y能形成1个共价键,Y是F元素;W形成3个共价键,W是N元素;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热稳定性:NH3<HF,选项A正确;B.O与N、S形成化合物时O显负价,O与F形成化合物时O显正价,选项B错误;C.Na2S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选项C错误;D.该离子液体中,Li+不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选项D错误;答案选A。4.D某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74s2,该元素是27号元素Co,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Ⅷ族。答案选D。5.CW、X、Y、Z、R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的一种离子与Li+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且半径稍大,则W为H;Z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Z为S;X与Z同主族,X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与Y原子核外M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2,X为O,Y为Si,R为Cl。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S>Si,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SiH4,A正确;B.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因此第一电离能:Cl>S>Si,B正确;C.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原子半径:S>Cl>O,C错误;D.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电负性:S<Cl<O,D正确;答案选C。6.C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W是氮元素,X是铝元素,Y是硅元素,Z是磷元素,据此回答问题。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少,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故A不选;B.常温常压下,Z的单质是磷,磷为固态,故B不选;C.X的氧化物是氧化铝,其熔点高于其单质铝的熔点,故C选;D.X的单质是铝,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不选;故选:C。7.B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原子为He,He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原子为Be,Be为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A错误;B.电子排布式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B正确;C.由价电子排布为,可判断此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ⅢB族,C错误;D.基态碳原子的能级比能级能量低,电子应先填满轨道再填轨道,即,D错误;答案选B。8.D某核素核外共有15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则该原子为P原子,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A.若将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3p,它违背了洪特规则,A错误;B.该原子中所有原子占有1s、2s、2p、3s、3p共5个能级,9个轨道,B错误;C.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3PO4为中强酸,C错误;D.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处于3p能级,p电子云的形状都为哑铃形,D正确;答案选D。9.C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4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Y、Z位于同一周期,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位于周期表的第3周期第IIIA族,Z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则X是Na,Y是Al,Z是Cl,X与Q位于同一主族,则Q是K,根据W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W是Br元素,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Na,Y是Al,Z是Cl,Q是K,W是Br元素。A.Y是Al,Z是Cl,Q是K,W是Br元素。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Q>W>Y>Z,A错误;B.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则元素的金属性:X(Na)>Y(Al);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多,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Q(K)>X(Na),因此元素的金属性:Q(K)>X(Na)>Y(Al),B错误;C.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Cl、Br是同一主族元素,Cl2的氧化性比Br2强,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Cl2+2NaBr=2NaCl+Br2,C正确;溶D.Y是Al,Q是K,Y与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Al(OH)3和KOH,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强碱KOH反应产生KAlO2和H2O,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0.BA.Na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Na+核外有10个电子,二者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故A不选;B.Na和Na+两种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均为11,故B选;C.Na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Na+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故C不选;D.Na原子有3个电子层,Na+有2个电子层,二者核外电子层数不相同,故D不选;答案选B。11.BA.中子数为176的某核素:,故A错误;B.基态锌原子是30号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故B正确;C.是在26个电子的基础上失去3个电子,应该还有23个电子,故C错误;D.基态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违背了洪特规则,故D错误;故选B。12.D由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可知,①是16号元素S;②是15号元素P;③是7号元素N;④是9号元素F。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②>①>③>④,A错误;B.主族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但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所以最高正化合价:①>③=②,B错误;C.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电负性:,,N元素非金属性比S元素强,所以电负性:,故电负性:④>③>①>②,C错误;D.一般规律: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P元素原子的3p轨道为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P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S元素,因此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D正确;答案选D。13.(1)

N

球形(2)

Mg

相反【解析】(1)基态K原子核外有4个能层:K、L、M、N,能量依次升高,处于N层上的1个电子位于s轨道,s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球形;(2)根据对角线规则,与Mg的化学性质最相似。基态时Mg原子的两个M层电子处于轨道上,且自旋状态相反。14.(1)

Na<Al<Mg(2)

C

减弱

增强(3)分液漏斗(4)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橙红色

无尾气处理装置,污染空气【解析】(1)三种物质中钠的金属活动性最强,与盐酸反应最剧烈,1molNa与盐酸反应转移1mol电子,1molMg与盐酸反应转移2mol电子,1mol铝与盐酸反应转移3mol电子,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是相同物质的量时转移电子的数目差别较大,因此铝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最多。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是镁的3s轨道全满,3p轨道全空,较为稳定,因此第一电离能大于Al,故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顺序为Na<Al<Mg。(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得电子,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向硅酸钠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胶状沉淀,可知碳酸酸性强于硅酸,反应方程式为,可证明碳元素得电子能力大于Si。Na、Mg、Al是同周期主族元素,金属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弱,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同周期元素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3)从图中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4)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C中氯气和KBr反应生成Br2,Br2易溶于CCl4发生分层现象,则观察到C中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橙红色。整套装置无氯气的尾气处理装置,易造成环境污染。15.

第ⅠA族或第ⅡA族

第ⅦA族或第ⅥA族

第ⅡA族

第ⅦA族根据物质的化合价,判断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从而判断出位于哪一族,由此分析。(1)XY型离子化合物,X可能为+1价,也可能为+2价,X为+1价时,X位于第ⅠA族,Y位于第ⅦA族,X为+2价时,X位于第ⅡA族,Y位于第ⅥA族;(2)XY2型的离子化合物,X只能为+2价,Y为-1价,X位于第ⅡA族,Y位于第ⅦA族。16.(1)

46g/mol

4.48L(2)0.6(3)

40

40Ca

第四周期第ⅡA族(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物质的量是0.2mol,所以摩尔质量为9.2g÷0.2mol=46g/mol;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0.2mol×22.4L/mol=4.48L;(2)19.2gCu的物质的量是19.2g÷64g/mol=0.3mol,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铜,铜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转移电子总数是0.6NA;(3)由可知,n(Cl-)=n(Ag+)=0.2L×1mol/L=0.2mol,所以MCl2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M(MCl2)=11.1g÷0.1mol=111g/mol,由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M=111-35.5×2=40,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所以Z=20,则M是Ca;①该原子M的质量数A=40;②该原子(核素)符号为;③C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17.

34.964

36.963

35.467计算35Cl和37Cl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可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求解;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利用公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种能稳定存在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丰度的乘积之和”进行计算。①M(35Cl)==34.964;②M(37Cl)==36.963;③M(Cl)=34.964×74.82%+36.963×25.18%=35.467。答案为:34.964;36.963;35.467。18.

1s22s22p63s23p64s1

不含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现有原子序数小于20的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B是O元素;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B和D的价电子数也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则A是H,C是Na,D是S;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比D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多1个,则E是Cl元素;六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则F是K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解答。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H,B是O,C是Na,D是S,E是Cl,F是K元素。(1)C是Na,E是Cl,二者形成的化合物NaCl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2)F是K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K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4s1;(3)A是H,D是S,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与2个H原子的电子形成2个共价键,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H2S结构式为:H-S-H,在分子,S、H原子形成的是共价单键,共价单键属于σ键,而不含π键;(4)A是H,B是O,C是Na,这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NaOH,为离子化合物,Na+与OH-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阳离子OH-中H、O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因此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19.(1)

稀硫酸

锥形瓶B中固体溶解并产生气泡,试管C中产生白色沉淀

(2)(3)

打开活塞b,将少量G中溶液滴入下方试管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振荡

静置后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4)

增大

减弱Ⅰ、比较S、C、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利用的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比较)来判断;Ⅱ、利用酸性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再利用氯气与溴化钠反应产生的溴再与碘化钾反应,通过实验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Cl>Br>I。(1)比较S、C、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利用的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比较)来判断,所以分液漏斗中盛放稀硫酸,锥形瓶B中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C中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答案为稀硫酸;锥形瓶B中固体溶解并产生气泡,试管C中产生白色沉淀;;(2)生成的氯气通入F装置中把溴化钠氧化为单质溴,F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由于要排除氯气对溴,置换碘的实验干扰,则为了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④的操作是打开活塞b,将少量G中溶液滴入H中,关闭活塞b,取下H振荡;现象是静置后四氯化碳层溶液变为紫红色;(4)氯、溴、碘单质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0.(1)分液漏斗(2)

除去SO2气体

E试管中的溶液褪色不完全,F试管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

不能

H2SO3不是S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水化物,无法比较非金属性(3)ab(4)I(5)(6)II、III(7)0.045mol/L本题是一道探究类的实验题,首先探究碳、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装置C中制备二氧化硫,通过装置D生成了二氧化碳,装置E除去没有反应完的二氧化硫后,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根据装置F中的现象得出结论;另外还探究了氨气的还原性,由装置A制备氨气,经过装置B干燥后,在装置C中发生反应,根据装置C和装置D中的现象得出结论,以此解题。(1)根据装置图中的仪器可知A为分液漏斗;(2)①从装置D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故装置E中酸性溶液的作用是:除去SO2气体;②二氧化碳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证明了碳酸酸性比硅酸强,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所以当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完全,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即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故答案为:E试管中的溶液褪色不完全,F试管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③依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是亚硫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答案为:不能;H2SO3不是S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水化物,无法比较非金属性;(3)装置A是制备氨气的发生装置。浓氨水滴入固体碱石灰或氧化钙或固体氢氧化钠都可以生成氨气,浓硫酸和氨气发生反应,氨气易溶入烧碱溶液,不选择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氨气,所以装置A中试剂为碱石灰或生石灰,合理选项是ab;(4)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利用生成的氨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故合理选项是I;(5)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CuO粉末由黑色变红证明生成铜单质,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生成水,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铜氧化氨为氮气,氧化铜被还原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氨气极易溶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