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广东省揭阳市东兴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广东省揭阳市东兴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广东省揭阳市东兴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广东省揭阳市东兴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广东省揭阳市东兴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广东省揭阳市东兴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58一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影响上表中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过急,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生产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D.“文革”的“左”倾错误严重干扰农业生产参考答案:C2.某史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不能从此材料得出的结论是A.宋代皇权进一步加强

B.宋真宗受到一定的制约C.宰相李沆力求节俭

D.李沆希望真宗关心民间疾苦参考答案:A3.赵光贤在《周代社会辨析》中说,“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以为周室藩屏”。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周王室的统治B.分封对象带有很大的随意性C.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分配了政治权力D.分封制保证了周朝的长治久安参考答案:A4.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经济”时代,下列有关美国“新经济”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持续增长

B.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C.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依然并存参考答案:C5.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A.兼爱 B.以礼入法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董仲舒认为大夫私自放走小鹿是受母恩的感化,于是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这体现了他以儒家伦理纲常为主、以刑法为辅的断案思想,将仁爱思想体现在法律条文中。故选B。兼爱为墨子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为朱熹的主张;致良知为王阳明的主张。6.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参考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在生产、资源分配、产品消费各方面,都由政府统一计划。“重新出现”的原因是1978年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实行政企分开,企业自主权扩大,变成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D项符合题意。从鸦片战争至1953年,中国面临“经济困难,物资匮乏”,但广告业没有消失,故不选A项;热衷产品直销”和“政府取缔”都与史实不符,故不选B、C两项。本题选D项。7.有专家指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和谐发展 B.第三世界必须抵制全球化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的贫富分化 D.西方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转嫁经济危机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故A项错误。面对经济全球化,第三世界的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故B项错误。第三世界的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故C项正确。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8.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居住区开绸缎店

B.从各地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C.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D.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里参考答案:A9.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共同本质是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都体现大宗和小宗的关系C.都规定了地方服从中央D.都属于西周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周朝统治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分封制都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们共同维护西周社会的统治秩序。故答案为D项。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分封制不符,排除;B项,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分封制确立了森严的等级秩序,排除;C项,分封制下,地方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宗法制不符,排除。10.近代以来法国共和国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这反映了A.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B.经济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C.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90年内更换12部宪法”可知法国宪法的频繁更迭说明法国国内各种势力较量的激烈,法国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从而表明法国在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C项正确。ABD三项只是强调宪法变更的原因,排除。所以选C11.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可以看出的信息是当时中国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照①已经有人穿西式礼服②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③生活习俗已经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④所有的高官显贵都穿西式礼服以显示自己的文明程度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④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图片中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衣着可知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人穿西式礼服,所以①符合题意;根据图片内容可知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礼为西式婚礼,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西化的“文明婚礼”,而且蒋介石作为当时中国重要人物也采用西式婚礼,说明当时中国的生活习俗已经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所以②③符合题意;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礼着西式礼服并不能说明所有的高官显贵都穿西式礼服以显示自己的文明程度,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故排除B、C、D项。12.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D13.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 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参考答案:材料中强调“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并不导致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强化对货币的管理,不能等同于市场的统一管理,而且加强货币的管理是手段,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接受(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九卿属于外朝,故D项错误。答案:A1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参考答案:A15.西班牙王室支持实现右图中的B航行,其主观目的是A.证明地圆学说B.形成世界市场C.寻找黄金,作为资本D.传播宗教,掠夺金银参考答案:D16.下表为国民政府对二十二个省农村情况的数据统计。这组数据反映出 时间合计自耕农半佃农佃农1912年1004923281931年1004623311936年1004624301947年100422533

A.平均地权得到一定实施 B.土地兼并现象明显C.中共土地政策冲击农村 D.小农经济稳固如山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时期的土地问题。分析表格信息可见,相对于民国初年的农村情况,1931年、1936年、1949年自耕农比例不断减少,而半佃农、佃农比例不断增加,反映出土地兼并现象明显,故选B。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国民政府的数据统计不可能包括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解放区的农村地区的情况,故排除C;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17.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并非是受经济学启发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当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A.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B.确立国际经济交流准则C.贯彻自由贸易理论

D.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参考答案:D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经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和原料来源地,进而提出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的主张,这完全是考虑本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所以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表现,排除。C项是自由贸易的内容,也排除。18.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所以才会有上述情景的出现,故D项正确;A、B两项都没有提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问题;《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而《天津条约》中有公使驻京的内容,也就是说《北京条约》认可了公使驻京,但没体现出“东交民巷”,故C项错误。19.孙中山说:“现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之下,各阶级中自有力求解救中国,要求独立之共同倾向”,“邀请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以期有益于革命之实行,……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材料表明孙中山同意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动机是()①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②壮大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③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各阶级都要求实现民族独立④改组国民党,给国民党增加新的血液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是中共的意图,故①错误;从“各阶级中自有力求解救中国,是以期有益于革命之实行”可以看出为了壮大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故②正确;各阶级都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明显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故③错误;从“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可以看出改组国民党,给国民党增加新的血液,故④正确;因此答案为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20.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B.美国是头号经济强国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资本主义矛盾的普遍存在参考答案:C21.“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上述材料描述的是()A.西汉的刺史 B.唐朝的刑部 C.北宋的通判 D.明朝的厂卫参考答案:考点:1P: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监察制度宋代的通判.关于通判,还可以考查通判的影响:通判的设立,是皇帝加强中央权力,分化地方权力的一个典型例子.解答:材料中“故常与知州争权”,”知州”两字可以看出这是宋太祖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中央的措施.故选C.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三个方面的措施,在削实权方面,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员.ABD三项说的是西汉、唐朝和明朝明显错误.故选C22.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期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④中国古代经济曾颇具竞争优势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答参考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名师点睛】丝织业和制瓷业是我国古代的手工业的重要的门类,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汉代丝织业即得到很大的发展,被称为丝国,在唐代,掌握了缂丝的技术。明清时期,丝织业愈发发达。制瓷业自东汉以来持续的发展,明代的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让位与私营手工业。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也是在这些行业中率先出现。23.中国近代史上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其军队连克武昌、九江、南昌,短短半年之内将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该事件A.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中的“其军队连克武昌、九江、南昌,短短半年之内将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反映的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答案为A项。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的是辛亥革命,排除B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C项;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排除D项。24.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参考答案:C25.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A、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B、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C、国王统而不治

D、首相对议会负责参考答案:AB26.下面的一组建筑遗址反映了东西方文明在对待民众态度上的差异。形成

这种差异的原因不包括(

A、地理因素的不同

B、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解不同

C、政治制度的不同

D、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的不同参考答案:B27.“七科谪”,是指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和入赘的女婿。汉武帝认为这七种人重利轻生,故战斗力很强,于是要求其入伍参战。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激化阶级矛盾B.削弱军队实力C.打压商人群体D.阻碍经济进步参考答案:C材料“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重利轻生”说明了西汉统治者采取抑商政策,打压商人群体,故C项正确;A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这七种人重利轻生,故战斗力很强”说明B项错误。28.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A.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B.鼓励土地买卖C.禁止开垦荒地

D.注重以地契界定土权地所有参考答案:D29.“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和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关荣对我就够了。”这句话体现了A.禁欲主义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C.人文主义思想

D.农村包围城市参考答案:C30.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12694个,建成455个。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据此推知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B.建国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参考答案:A从材料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一五计划之后在短期时间内做出非常多的计划,对将建设项目和将建成项目的预期太过理想,脱离了实际,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到体现;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D选项与材料反映出的内容相违背。点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往往都会出现脱离现实的情况,因此在解答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问题时要格外注意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分析情况,与口号相对比,这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之处。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孙中山材料二:全国被压迫的民众!外国帝国主义压迫我国横行无忌,视我如殖民地,视我们如亡国奴,最近残暴的行为,更日甚一日。……我们,上海全体工人,几十年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现在忍无可忍了!我们于六月二日起,宣布总同盟罢工!我们齐心奋斗坚持到底!……

——《上海总工会宣言》请回答:(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4分)(2)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轨迹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3)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4分)参考答案:32.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这一耕作方式决定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是什么?(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为了维护这种经济形态,中国古代实行了哪些相关的政策参考答案:答案:(1)铁力牛耕(2)小农经济(自然经济)(3)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33.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下列为中美政治制度图。材料二、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四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这表明一个雅典人自18岁成为公民起,要参政12年后才具备担任公职人员的资格。《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三、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