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九公凡夫你要是到村子里去打听九公,无论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九公是全村年龄最长、辈分最高的老人,是远近有名的有趣人,他的趣事就如同他的胡须,多得数也数不清。九公九岁的时候,被送去读私塾。九公对那些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十分反感。先生也不喜欢这个调皮的学生,时不时出一些难题难为他。一天在讲曹植七步成诗时,九公却和周公秘密会谈去了。先生十分生气,就让九公当场作诗一首,不然就挨板子。九公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歪着头,略作思索,遂以《雨》成诗。盆泼也瓢倒也一滴雨一个大豆也全班同学笑成一团,先生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九公的学业也就到此结束了。“扫盲”的那几年,九公也和大伙一起去村小学学习。那节语文课,老师教学“人”字,九公再次拜会周公,呼呼大睡。老师辈分低,既要严肃课堂纪律,又要给爷爷辈的九公脸面,便耐心地开导他。“其实汉字很容易学,一人为‘人’,二人为‘从’,是说两人在一起,三人为‘众’,是说很多人的意思——多形象!多生动!”九公走上讲台,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如果人上边有人,人下边也有人,人左边也有人,人右边也有人,人加人,人叠人,人连人,念什么字?”九公在黑板上写了密密麻麻、歪歪扭扭七八个“人”字。老师有点生气。“这不是字!”“不是字?”九公面向大伙,手一挥,如同一位镇定自若的将军。“这个字念——一堆人!”从去年入冬以来,天气持续干旱,许多地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干旱袭击,大片大片的庄稼开始枯黄。我们这里也不例外,大伙开始忙着抗旱保收。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匮乏,加之抗旱又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所以效果不明显。人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九公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天,九公带领四个六七十岁的老伙计来到河边求雨。九公说,河中心有个千年鳖精,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他年轻时曾见过有人在这里求雨,当天就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方圆几里、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看热闹。九公在河边支起一个供案,上面摆着供品,然后点燃三炷香,双手捧着擎过头顶,对着上天三叩九拜,口中还念念有词,不知说些什么。之后,真正的求雨过程开始了。九公身背一个簸箕——此时他就是千年鳖精的化身。四个帮手分列东南西北,围成一个圈,每人手中还提着一壶水。Ks5u九公就在中间爬来爬去。爬到东面,就抬头问:“东海龙王下不下雨?”帮手忙说:“有雨!”提起壶在九公身上浇一阵。爬到西面,九公又问:“西海龙王下不下雨?”西面的帮手忙说:“有雨!”提起壶在九公身上又浇了一阵子。“南海龙王”“北海龙王”也都声称:有雨!九公就这样爬来爬去,衣服渐渐湿透了。Ks5u说来也怪,天真是渐渐地阴沉下来,起风了。甚至还滴下几滴雨来。轰隆隆,轰隆隆!一阵响过一阵,一阵急过一阵的巨响在天空回荡。“打雷了!要下雨了!老天爷显灵啦!”九公激动得老泪纵横。“都别傻站了,快跪下来求老天爷吧!”九公向周围的人群喊去。有两个老太太当即就跪下了。就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村支书刘义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别瞎闹啦!部队趁着今天的有利天气正在人工降雨呢。炮弹已经打过了,马上就要下雨。谁要是不想饿肚子,就赶快去地里挖沟引水,我只通知这一次啊!”刘义说完又转头跑掉了。人群一哄而散。九公慌忙喊:“哎!别走!哎!”九公的四个帮手最后也随着人流不见了。九公一下子瘫坐地上。雨足足下了一天一夜。雨过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从此,九公就常常坐在村头的那棵大柳树下,对着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不厌其烦地说:“娃呀,好好读书。将来有知识才能长本事!”12.小说中的九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13.小说详细描写了九公“求雨”的过程,请分析其作用。(6分)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有人却认为此结尾画龙点睛,你怎么看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7分)参考答案:12.①不爱读书,不尊重知识;②愚昧迷信,顽固自大;③天真率直,知错能改;④热心公益。(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①②③点中只要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解析:两次求学经历,都可以看出九公不爱读书,不尊重知识的特点;求雨过程可以看出九公愚昧迷信,也看出他热心公益事业的一面;最后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九公醒悟,知错能改。13.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九公煞有介事地求雨充分表现了他的愚昧迷信、荒唐可笑,含有讽刺效果。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思想转变更合理可信。③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使九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突出了小说批判迷信、倡导科学知识的主题。(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求雨”是文中核心的故事情节,其目的一是突出九公迷信愚昧的性格特征;二是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的求雨失败和人工降雨成功;三是彰显主题,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表达了批判迷信、倡导科学的主题思想。14.观点一:我认为是画蛇添足。理由:①该结尾使人物形象前后反差太大,不够真实。九公是一个思想顽固、没有知识的老人,即使因为求雨事件思想有所转变,也很难做出这样的行动,说出这样的话。②使主题显得过于直白,没有韵味。如果去掉这一段,以“雨过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一句环境描写结尾,反而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人们深思的艺术效果。③从情节上来说,写到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已经足以说明科学知识战胜愚昧迷信这一主题,故事在这里结束,戛然而止,结构完整;添上这一段反给人画蛇添足、节外生枝之感。观点二:我认为是画龙点睛。理由:①该结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九公的思想经历了从顽固不化到悔悟改过的巨大转变,前后的思想行为形成鲜明对照,结尾使九公的形象变得可亲可爱、立体饱满。②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愚昧顽固的九公最终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并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好好读书,结尾突出了知识的强大作用,突出了小说的主旨。③使情节结构更加完整。小说围绕九公这一人物展开,情节始于九公自己从小不肯读书,终于他热心督促小学生读书。这样写小说的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和主题。(7分;有明确的观点给1分;“理由”答出一个给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两种观点选其一即可,表述时要有充足理由。如认为画蛇添足,主要从小说的含蓄性和人物前后反差极大等角度进行表述;如认为画龙点睛,主要从彰显主题和故事情节完整性上作答。2.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5—7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也在变化。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无我之境”便逐渐在向“有我之境”迁移变异,这与占画坛统治地位的院体画派的作风有重要关系。以愉悦帝王为目的,甚至皇帝也亲自参加创作的北宋宫廷画院,把追求细节的忠实写实’发展到了顶峰,对细节真实的追求成了院体画的重要审美标准。于是,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很自然地成了这一标准的最好体现和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尽管已开始有与此相对抗的所谓文人墨戏,但整个说来,上行下效,从院内到院外,追求细节真实日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与细节真实并行而更值得重视的院体画的另一审美趣味,是对诗意的极力提倡。虽然以诗情入画并非由此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都要从这里算起。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为中国山水画的自觉要求。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在北宋后期即已形成,到南宋院体画中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如果看一下南宋画家马远、夏硅以及其他人的许多小品,这一特色便极鲜明。它们大都是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与北宋前期那种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情况很不一样,不再是北宋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客观山水。南宋山水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就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因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诗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尽管比北宋山水已远为自觉和突出,但基本仍从属于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这一前提之下,所以,它处在“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行程之中,是厚重的院体画而决非意气的文人画,基本仍应属“无我之境”。而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三种艺术意境——“有我之境”,则要由元代文人画来确立。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5.下列有关“院体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诗意的极力提倡是院体画更值得重视的一种审美趣味。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的,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
B.南宋院体画将北宋后期即已形成的追求诗意的审美趣味发展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
C.院体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D.以诗情入画并非由院体画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则是从院体画开始。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从“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迁移变异,这与占画坛统治地位的院体画派的作风有重要关系。
B.宋元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三种艺术意境:北宋前期的“无我之境”,南宋时“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元朝文入画的“有我之境”。
C.马远、夏珪等人的作品都是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
D.南宋山水画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基本上仍以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为前提。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工笔花鸟成为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追求细节真实也因上行下效而日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这说明画中美学趣味的变化与社会的崇尚有很大关系。
B.北宋山水是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客观山水,具有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特点;而南宋山水只注重艺术家主观情感观念的直接表露,不注重客观写实。
C.文中所提到的院体画分为两类:工笔花鸟画和山水画。前者主要体现的是追求细节真实这一美学标准,后者主要体现的是对画面的诗意追求这一美学标准。D.南宋山水画虽然比北宋山水画在诗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上已远为自觉和突出,但仍属于厚重的院体画,而决非意气的文人画。参考答案:5.C(偷换概念,“院体画”不同于原文所说的“南宋山水画”)6.C(以偏概全,不是“都是”而是“大都是”)7.B(对南宋山水画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过于绝对)略3.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传统文化与软实力王蒙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影响面巨大的文化,是一个独树一帜并拥有巨大影响与声誉的东方文化。它历经曲折,回应了严峻的挑战,走出了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阴影,如今日益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它更是一个能够与世界主流文化与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相交流、相对话、互补互通、与时俱进的活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独具特点的世界观与哲学观,一种人文价值和思路,一种独特的与精致的语言文字、工艺与文学艺术,一种乐生的、务实的、注重次岸性的生活态度与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有参考意义的克服现代性的某些负面弊端的思路。中华文化,首先是汉字文化。它重整合,重大概念,重3万事万物间的关联,重书写与万事万物的统一。它不是着力于塑造人格之神,而是追求终极概念-----理念之“神”,如道、通、大、一、仁、义、天、易。追求自高而低、自低而高、自大而小、自小而大的思维秩序与社会秩序。中华文化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文化。它强调人伦关系,强调和谐与秩序的理想,主张克制无限竞争与不断膨胀的欲望,强调人生而有之的伦理义务,强调敬天与天人合一。这虽然有它的不足,影响了数千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与文化创新,但同时,它维护了中华大国的延续与统一,帮助中华民族渡过了重重难关,以充满活力的姿态进入了21世纪。同时,今天看来,它对于回应恶性竞争、欲望的恶性膨胀、生存压力的畸形增重与飞速发展中的浮躁心理等种种“现代病”,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中国文化又具有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取向。它较易与迅猛发展的现代性接轨,它接受发展是硬道理的思路,较少仇视现代性、敌视科学技术的心理与不求上进、消极懒惰的人生态度。地球不能垄断,文化不可单一。中华文化是现代世界主流文化、以欧洲为中心的基督教文明的最重要的参照系统之一。文化的软实力,关键在于它的有效性。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为奴的文化。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接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于影响的人,和善起来,聚拢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极端、恐怖、分裂。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既日新、又月异,自强不息。同时又有足够的尾火虎自觉与文化自信。我们已经并正在克服面临急剧走向现代化、全球化的世界所产生的紧张、困惑、焦虑与进退失据,我们一定能够做到文化兴国,创造历史,并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1.下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覆盖面积广阔,有着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享有美好的声誉,在东方文化领域中独树一帜。B.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不少曲折,面对过许多严峻的考验,从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阴影里走出,生命力旺盛。C.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独具特点的世界观与哲学观,提供了一种有参考意义的克服现代性的某些负面弊端的思路。D.中华传统文化跟与时俱进的世界主流文化、现代文化、先进文化交流、对话、互补互通,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它重视整合与大概念,重视书写与万事万物的关联与统一,着力追求的终极概念是理念之“神”。B.中华文化强调人伦关系的和谐与秩序、人生而有之的伦理义务、敬天与天人合一,主张克制无限竞争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C.中华文化容易接受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勇于否定敌视科学、不求上进、消极懒惰的人生态度,具有自强不息的积极取向。D.中华文化泛道德主义的特点,影响了文化创新与科技发展,维护了中华大国的延续与统一,帮助中华民族渡过了重重难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对于医治现代社会滋生的恶性竞争、欲望恶性膨胀、压力畸形增重、浮躁心理等“现代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B.文化的软实力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能给人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以人为敌、以人为奴的文化绝谈不上文化的软实力。C.能够使人和善起来、聚拢起来的文化,就是具有软实力的文化;那种令恶斗不已,极端、恐怖、分裂的文化无软实力而言。D.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表现在坚持自身文化特色,与异质文化取长补短,有足够的自我更新、抗逆能力和足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参考答案: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同“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史记·高祖本纪》)(二)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然其计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对B.会项伯欲活张良
动词使动用法,救活C.头发上指
名词作状语,向上D.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刑罚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以文谕项羽
副词,趁机B.驱之鸿门
代词,他C.立而饮之
连词,表修饰;着D.臣死且不避
副词,尚且1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A.沛公从百馀骑
樊哙从良坐B.沛公欲王关中
窃为大王不取也C.项羽果率诸侯兵西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D.无内诸侯军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A.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沛公然其计
樊哙侧其盾以撞C.令子婴为相
窃为大王不取也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
以待大王来15.下列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B.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C.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D.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16.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1)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参考答案:11.D
12.B
13.D
14.B
15.D
16.(1)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2)沛公如此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您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有功劳的人。【1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D项,“刑”,名词作动词,施刑。所以选D项。【12题详解】试卷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含义的方法。B项,“之”,动词,到。所以选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题干是“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从”:使……跟从/挨着。B项,“王”:动词,称王/名词,大王。C项,“西”:动词,向西进军/名词作状语,向西。D项,“内”通“纳”,接纳。故选D项。【14题详解】试卷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本题考查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含义的方法。A项,“之”:代词,他/助词,的。C项,“为”:动词,做/动词,认为。D项,“以”:连词,因/连词。B项,两个“其”:代词,他的。故选B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依照句意停顿:“项羽乃号为雍王”主语是“项羽”,谓语是“号为”,宾语是“雍王”,句意是于是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句意流畅,语法正确,故应在词句的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了BC项。“秦富十倍天下”的意思是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这样就排除A项。整个句意: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所以选D项。【1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击”:“攻打”;“飨”:“犒劳”;“旦日”:“次日,第二天”。第二句关键点:补出主语“沛公”;“细说”:“小人的谗言”;“诛”:“杀害”。【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参考译文:(一)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二)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肩膀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人。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迁左拾遗、直史馆,数上书言时政利病。先是,卢多逊贬,赵普罢相。其夏,河决韩村,寻复塞。旦献《河平颂》,太宗览颂有“逆逊、奸普”之语,召宰相谓曰:“胡旦献颂,词意悖戾。乃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其亟逐之!”即贬殿中丞、商州团练副使。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马周坐流海岛,旦亦贬坊州团练副使。坐檀离所部谒宋白于廓州,既被劾,特释之。徙绎州一稍复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素善中官王继恩,为继恩草制辞过美。继恩败,真宗闻而恶之,贬安远军行军司马,又削籍流浔州。成平初,移通州团练副使,徙徐州,以祠部员外郎分司西京,又为保信军节度副使,久之,以司封员外郎通判襄州。封泰山,改祠部郎中,服母丧,既除,乃言父卒时尝诏夺哀从事,请追行服三年?已而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致仕,居襄州,再迁秘书监,卒。旦喜读书,既丧明,犹令人诵经史,隐几听之不少辍。著《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论》《唐乘》《家传》三百余卷。斫大砚,方五六尺,刻而瘗之,曰“胡旦修《汉春秋》砚”。晚尤黩货,干扰州县,持吏短长,为时论所薄。既死,子孙贫甚,寓枢民间。皇祜末,知襄州王田为言于朝,得钱二十万以葬。(节选自《宋史·胡旦列传》)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B.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C.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D.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判,宋初为加强控制而置于各州、府,辅佐州、府处理政务并负有监察任务的中央官吏。B.封泰山,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象征君权神授的巩周皇权、粉饰太平的仪式。C.致仕,指古代官员非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称致事、致政、休致等,盖指官员辞职归家。D.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可作贬谪,降职意,如迁客骚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旦才智出众,学识广博。年轻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多次上书议论时政的好坏,曾向皇上进献《河平颂》一定,用“逆、奸”等词形容前任宰相。B.胡旦几次因好友关系而遭贬谪.因马周犯罪,而被流放到海岛作团练副使,又因王继恩的阴谋失败后,被贬为安远军行军司马,又革职流放到浔州。C.胡旦仕途并不顺利,但喜欢读书立著。他官至直史馆、秘书监而已,失明以后,还让人诵读经史,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唐乘》等三百多卷书。学%科%网...D.胡旦晚年特别贪财,但子孙很穷。他贪财,干扰州县的工作,喜欢拿捏县吏的短处,被当时的人鄙薄,死了以后,子孙因为穷把他的棺木停放在民间。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胡旦献颂,词意悖戾。乃敢恣胸臆犴躁如此,其亟逐之!译文:(2)旦喜读书,既丧明,犹令人诵经史,隐几听之不少辍。参考答案:4.D
5.C
6.B
7.(1)如果刘岱不遣送袁绍的家人,(你)带领着骑兵回来,我平定了袁绍,就要对刘岱用兵。(2)如今天下大乱,英雄共同起兵,一定有治世之才,平定天下大乱的人,这是智者谨慎选择的人。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具体做题时,可以这么来:懂意思,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辨句式。本题,根据“因为改姓名马周”,不能断开,排除A.D;根据“以为唐马周复出”不能断开,排除C。考点:文言文翻译及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通读文本,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然后在把索要理解的语句放置到具体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即可。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文学常识的了解情况,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本题,C项,“致仕指古代官员非正常退休”解说有误,“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指正常退休。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要点的把握能力。把握文言文内容要点,一定要通读全文,在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意思,然后把各选项表述的内容和文本逐一对照,判断正误。判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项中语言与文本的细微差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和语言上细微差别等来设置一些干扰项。本题,本题,B项,胡旦“因马周犯罪,而被流放到海岛作团练副使”理解有误,原文巾“马周坐流海岛,旦亦贬坊州团练副使”是说马周犯罪被流放到海岛,胡旦也被贬为潍坊州团练副使。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侧重于考查句意的理解与表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要能准确判断文言句子所包含的特殊句式,翻译要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引申、调整、补充,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含义的准确,注意文言句式等。本题,注意(1)句中“丧明”、“隐几”和“不少辍”的翻译,同时句子大意翻译正确;(2)句中注意“悖戾”、“恣”和“巫”的翻译,同时句子大意翻译正确。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胡旦字周父,是滨州渤海人。年轻时才智出众,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第一名,担任将领,充任监丞、升州通判。升任为左拾遗、直史馆,多次上书议论当时政事的好坏。在这之前,宰相卢多逊被贬出京城,赵普被罢免宰相之职。这年的夏天,黄河在韩村这里决堤,不久就将决堤口堵上了。胡旦向皇上进献了《河平颂》一文,宋太宗读到颂文有“逆逊、奸普”之类的词语,召见宰相,对他说:“胡旦进献的颂文,文词语意违逆乖张。竟敢放纵心怀,狂妄得像这样,还是赶快放逐他吧!”立刻被贬为殿中丞、商州团练副使。有一个受人雇佣以抄书为业的人,名叫翟颖,胡旦曾经和他关系很好,因而替他改姓名叫马周,把他当作唐马周复出,马周上书指责时政,并且自荐说自己能够做大臣。又举荐了能够担任辅助君王的大臣十人,上书的文词颇为雄壮。当时人们都认为是胡旦写的。马周犯罪被流放到海岛,胡旦也被贬为潍坊州团练副使。因为擅离管辖的地方到廓州拜访宋白,就被弹劾,后又被特地赦免。迁徙到绛州。不久恢复工部员外郎职位,管埋集贤院,身为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一向和太监王继恩关系密切,为王继恩草拟制书,文辞过于华美。王继恩(的阴谋)失败后,宋真宗听说这些事就讨厌胡旦,把他贬为安远军行军司马,又革职流放到浔州。成平初年,移任通州团练副使,迁徙到徐州,以祠部员外郎的身份分管西京,又担任保信军节度副使。很久以后,以司封员外郎的身份担任裹州通判。皇上封禅泰山后,胡旦又改任祠部郎中,为母亲服丧,服丧期满,就上书说父死的时候曾经因皇上的诏令而改变守丧时间,请求追加服丧三年。不久,胡旦失明,在秘书省少监的任上申请退休,居住裹州。再升任秘书监,死去。胡旦喜欢读书,失明以后,还让人诵读经史,倚着几案听,一刻不停地写。他写了《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论》《唐乘》《家传》等三百多卷书。凿了一方大砚盘,五六尺见方,刻好后把它埋了,称之为“胡旦修《汉春秋》砚”。晚年特别贪财,干扰州县的工作,拿捏着县吏的短处,被当时的人鄙薄。死了以后,子孙很穷,把棺木停放在民间。皇祜末年,裹州知州王田替他向朝廷上言,才得到二十万钱来下葬。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春秋》。建初元年,大早谷贵,终以为广陵、济南之狱,徒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乃上疏日:普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且南方署湿,障毒互生。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元。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又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校书郎班固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终与廖交善,以书戒之日:《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传,以道其志。汉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故有亡国之祸,而乏嘉善之称。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廖不纳。子豫后坐县书诽谤,廖以就国。终兄凤为郡吏,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遗风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帝东巡狩,凤皇黄龙并集,终赞颂嘉瑞,上述祖宗鸿业,凡十五章,奏上,诏贳还故郡。永元十二年,征拜郎中,以病卒。(选自《后汉书.杨终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B.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C.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无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导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D.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是指古时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疏作为一种文体,指臣子给皇帝的奏议。B.《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著作,也泛指比较重要的、有权威性的古籍。D.诸侯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要按礼听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终天性聪慧,为官敢于直言。他为太守赏识,年仅十三岁就被派往京城求学,研习《春秋》;建初元年,他上疏直言皇帝要考察民情,体恤百姓。B.杨终博学多识,论考经书异同。他建议依旧例研究探讨经书,得到朝廷认同;他因事入狱,在他人求情和自我申诉后被释放,最终能参与研讨经书。C.杨终见识长远,规劝友人教子。他认为要按照《礼》制,以书计使孩子明智,以经传引导其志向;以前车之鉴告诫马廖注意子女教育,但未被接受。D.杨终为人说情,反而殃及自身。他受兄长杨风所托,向太守廉范游说,结果被判罚流徙北地;皇帝东巡时,他赞颂嘉瑞并上述祖宗功业,才被赦罪。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2)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参考答案:7.C
8.C
9.D
10.(1)从前殷代人民就近迁到洛邑,尚且心怀不满,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寄居在不长草木的极远之地呢?(2)现在您地位尊贵显要,国内之人对您寄予厚望,怎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把其作为最重要的警诫呢!【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句子意思为:书奏上,肃宗将奏章交给臣下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与第五伦辩论,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力,先帝所建制度,不应改变.“亦同终议”,“终议”做“同”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D。“孝子无改父之道”,“改”为谓语动词,前后是主宾,不能断开。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著作”错误,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本来不包括诸子百家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有权威性的古籍”,也不包括所有诸子百家著作。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向太守廉范游说”错误,由原文“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遗风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可知是杨终替廉范游说。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昔,过去;怨望,心怀不满;中土之肥饶,定语后置,肥沃的中原土地。(2)尊重,尊贵显要;望,寄予厚望;至戒,最重要的警诫。【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译文:杨终字子山,是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任郡中小吏,太守看重他的才能,派他到京城从师学习,学《春秋》。显宗时,召他到兰台,任命他为校书郎。建初元年,大旱,谷价昂贵,杨终认为广陵、楚、淮阳、济南等处的牢狱,流放的人上万,又聚居在边远地区,官吏百姓和配偶长期别离,于是上疏道:“从前殷代人民近迁到洛邑,尚且埋怨,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到不毛之地的荒原呢?并且南方暑热潮湿,障毒互生.愁苦的百姓,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了.陛下留心观察,救救百姓吧.””奏章呈上后,肃宗将奏章交给臣下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诘难第五伦,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力,先帝所建制度,不应改变。杨终又上书道:宣帝广泛征召郡儒,论定《五经》在石渠阁.当前天下太平无事,学者得以完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应照石渠旧例,永为后世的法则.”于是诏诸儒在白虎观论考同异.碰上杨终因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认为杨终对《春秋》很有研究,学术上多独特见解,上表请求,杨终又上书自我表白,即日赦免,于是得以参与白虎观.后来受诏删削《太史公书》为十多万字.当时太后的哥哥卫尉马廖,谨慎笃实,坚持自己的操守,但不教导他的儿子。杨终与马廖交情不错,他用书信告诫马廖,信中说:“《礼记》规定,君主之子八岁时,为他设少傅,教他写字计算,以启蒙他的心智;十五岁时设太傅,教他经籍典制,以引导他立定志向。现在您地位尊贵显要,国内之人对您寄予厚望,怎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把其作为最重要的警诫呢!”马廖不接纳他的意见。他的儿子马豫后来因张贴文书诽谤他人获罪,马廖因此回到封地。杨终的兄长杨凤是郡吏,太守廉范被州府考察,派杨凤问候杨终,杨终替廉范游说,因此获罪被流放到北部地区。皇帝向东出行视察,凤凰黄龙一起出现,杨终赞颂这是祥瑞之兆,向皇帝陈述祖宗的宏图大业,共十五章,奏章呈上之后,皇帝下诏赦免他并让他返回故乡。永元十二年,朝廷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后因病去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_____。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_____我国东西部的差距。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______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④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_____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A.胜地
缩小
控制
固然 B.圣地
缩小
抑制
固然C.圣地
减少
控制
纵然 D.胜地
减少
抑制
纵然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词语使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本题中,“圣地”指祖国的土地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及纪念意义的地方。“胜地”,1.制胜的地位、形势。2.指形势有利的地方。3.名胜之地。4.美妙的境界。①形容的是“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革命地区,所以选“圣地”,排除AD;②与“差距”搭配的应该是“缩小”,而不是“减少”,所以排除C;“抑制”,约束;压制.“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根据宾语“房价增长过快”,便知强调的是“约束、压制”,所以③选“抑制”;固然:1.连词。2.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3.表示承认甲事实,也肯定乙事实。纵然:纵使,纵令、即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纵使”。此句强调的是承认这个事实,应用“固然”,故选B。8.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B.我们荣幸地莅临母校参加校庆活动,真是感慨万千。C.明天我准时到府上拜望,请务必在家恭候。D.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真令人钦敬。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A项,先贤:意思是已故的有才德的人。此处用在活着的人身上,使用不当。B项,莅临:意思是来到,来临,光临。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此处谦敬失当。C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用于自己等候别人。此处谦敬失当。故选D。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山东水发高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季度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电器元件培训
- 计件工资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委托担保合同展期协议
- 2024国家能源集团共享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系统内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内快递服务协议模板
- 眶蜂窝组织炎护理查房
- 市长质量奖设备管理汇报
- 七中七下语文试卷及答案
- 七省联考试卷物理及答案
- 对联知识及练习题有答案
- 二年级劳动课-摘菜与洗菜
- (完整)消化性溃疡PPT课件ppt
- 财务报表涉税风险点
- 广州市白云广附实验学校招生数学真题卷
- 施工组织设计-暗标
- 西方美术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师范学院
- 角膜地形图与圆锥角膜
- 浅谈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论文
- 2022《煤矿安全规程》
- 精选常熟市化工企业名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