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流派第12讲公共选择学派_第1页
经济学流派第12讲公共选择学派_第2页
经济学流派第12讲公共选择学派_第3页
经济学流派第12讲公共选择学派_第4页
经济学流派第12讲公共选择学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公共选择理论

Thepublicchoicetheory

李士忠公共选择理论

Thepublicchoicetheory

新政治经济学背景与概论思想渊源代表人物研究方法主要理论一、背景与概论西方经济理论方面对公共选择理论的缺乏和需要新福利经济学的启发和刺激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失误政府是否真正能够代表社会的利益呢?经济学帝国以经济分析方法著称的当代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认为:“经济学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人们认为经济学仅限于研究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到了第二阶段,经济理论的范围扩大到全面研究商品现象,即研究货币交换关系;今天,经济研究的领域已囊括人类的全部行为及与之有关的全部决定”。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从经济市场向政治市场的延伸正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扩展,而这一扩展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及采用的分析框架在经济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的特点公共选择理论(publicchoicetheory)是布坎南等人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政治分析的一种新公共经济理论,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政治交易市场是公共选择在研究方法上最具特色的三个方面。从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假设出发,剖析了当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政府失灵问题及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矫正政府失灵的政策主张。[研究方法的特点]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政治交易观理论体系公共选择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M布坎南等人创立的一种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新公共经济理论,其突出的特点是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政治学的分析,把政治决策的分析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正像布坎南所说,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公共选择的主题就是政治科学的主题:国家理论选举规则,党派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寻租理论,政府失灵论和宪政经济学。[理论体系]国家理论选举规则党派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寻租理论政府失灵论宪政经济学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渊源1、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2、威克塞尔的财政理论(一致同意原则,奠定了现代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上的三要素)3、弗兰克.特奈特的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市场的组织性结构,市场协调原理)4、18-19世纪对投票问题的数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5、霍布斯,洛克的政治学说

……弗兰克.特奈特

“上帝并不存在,但奈特是它的先知。”我引用了40年代芝加哥大学所流行的说法:“上帝并不存在,但奈特是它的先知。”事实上,我是在奈特的影响下而转变的。然而他可说是一心一意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无论在科学的学术领域之内或之外,这世上都不存在其信息值得被捧到至高无上的神。每件事、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一切都可以公开接受批评与挑战。我们有道德上的责任去找到自己的结论,纵然有时必须公开检验奉为知识导师的先知,亦在所不惜。------布坎南三、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邓肯·布莱克(DuncanBlack,1908-1991)——首倡者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JamesM.Buchanan,1919-)——主要理论创建者戈登塔洛克(GordonTullock,1922)——奠基人之一公共选择学派的领袖----布坎南

布坎南1919年生于美国田纳西州,大学期间受教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194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意大利进修期间又受到财政学派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即开始努力创建公共选择学派。198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JamesMcGillBuchananJr.

(bornOctober3,1919)198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第十八届获奖者詹姆斯·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建者。传统经济理论主要是关于消费者和企业家如何做出关于商品购买、工作选择、生产及投资决策的,而布坎南则相应地创建了公共部门的决策理论,被称作“新政治经济学”或“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将经济学中个人间相互交换的概念移植到了政治决策的领域中。于是,政治过程便成为一种旨在达到互利的合作手段。但政治秩序的形成要求人们接受一套规则、一种宪法。这反过来又强调了规则形成的极端重要性和宪法改革的可能性。布坎南认为,劝导政治家或试图影响特定问题的结局常常是徒劳的,事情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规则体系决定的。”四、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分析个人如投票人、政治家和官员的行为如何通过政治过程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经济人理性原则(公共选择中的个人行为就像他们在市场上一样,具有经济人的理性原则)政治交易观:把政治活动作为交换过程看待(政治活动中的个人行为也具有交换的性质)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这是在方法论上与集体主义相对应的方法,这种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认为,个人的行为决策是一切社会行为的起因,应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包括政治和经济在内的一切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将个人的偏好和决策作为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和基石。在公共选择论看来,理性的个人是决策的基本单位,集体行动不过是由单个个人行动组成的,公共利益也不过是个人利益和偏好的汇总和表达,因此集体决策或公共选择最终分析基点,必须落实在政治过程中单个的个体——投票者(选民)、政治家、官僚等的决策分析上。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最基础的假设前提,即现实中的人是利己地、理性地追求自身效用或利益最大化的。在公共选择论看来,个人在政治过程中也是经济人。不论是在经济市场上还是在政治市场上,他们的行为动机都是一样的。在对选民行为、政治家行为、官僚行为和利益集团行为的分析中,经济学假设都得以坚持,从而实现了经济方法在政治领域中的运用并使得经济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3.交易政治观公共选择论认为,资源配置和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政治市场中,选民、利益集团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消费者(需求者),政治家和官僚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生产者(供给者),人们通过相当于货币的“选票”来交易,并选择能给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律等公共产品。因此政治活动和经济市场活动一样,本质上也是个人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交易活动,都是利益的交换。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上交易的实质性差别主要在于,个人在追求并实现其各自不同利益时所处的条件和手段上。在政治市场上,个人偏好显示和加总与经济市场相比,存在更大的困难。公共部门中官僚所受的约束,要比在私人企业中的经理所受的约束松弛得多,等等。五、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公共物品理论投票理论利益集团理论寻租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宪政理论(一)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由许多人消费的服务和产品,其成本和效用通常不会因消费者人数的变化而变化。非排他性——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选择——集体作出公共物品publicgoods

产品的划分私人物品:既具有排他性,也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的物品。排他性:不付费,就会被排除在消费之外。竞争性:一旦某人消费了某个物品,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一些人“不付费便可消费”,或者排他成本过高。非竞争性:不需增加成本,即可增加对它的消费。增加消费者,并不影响他人。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公共物品:1)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一些人“不付费便可消费”,或者排他成本过高。2)非竞用性:不需增加成本,即可增加对它的消费。增加消费者,并不影响他人。公共资源:1)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一些人“不付费便可消费”,或者排他成本过高。2)竞用性:某人增加该资源的消费者时,其他人的消费就会减少。3.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导致供给太少甚至没有。即私人不愿意提供这种物品。但这种物品又是所必需的,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搭便车Freeriding:即使不付费也能享受到有关利益的行为。搭便车的存在,不能到达帕累托最有效的供给水平。消费者可以免费享用公共品。公共物品影响到几乎所有居民,而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只有国家或者政府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4.公共资源与“公地悲剧”公地悲剧thetragedyofcommons:对具有公共品特征的自然资源,如公共鱼塘和草地、飞机航线、电波频率等,资源可能被滥用。公海捕鱼。假设一大湖,内有鱼虾无数,每个钓鱼者的钓鱼边际成本为零。在“自利”假设下,钓鱼者自由进入,每个人竞相捕鱼,最终导致“鱼虾”资源的滥用。过渡放牧。一块公共草地,虽然每个人放羊不影响其他人放羊。然而一旦放羊数大于草地容纳的头数,结局只能是,公共草地被滥用,最终导致大家都放不成羊。5.公共物品的集体选择政策公共选择: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做出的选择。市场失灵并不是交给政府处理的充分条件。政府失灵公共选择投票:取决于政治运行机制。阿罗不可能定理:依靠简单多数的投票原则,要在各种个人偏好中选择出共同一致的顺序,是不可能的。公共产品只能的提供只能由胜任的公共权利机关,要想借助于投票过程来达到协调一致的集体选择结果,是不可能的。阿罗不可能定理认为“多数投票”原则的选举制度无效,强调了确立政府的权威性。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只要在个人选择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公共选择机制,就可以避免阿罗定理出现。(二)投票理论投票可视为将个别选民对候选人或其政见的偏好加总,而汇集为所谓的社会选择。

现代政治制度,特征是人民参与程度高,而且高度稳定,政府能够在稳定的制度下,建立人道和谐的开放社会,为人民谋福利,与邻邦维持友好。现代政治中的民主制度,人民以选票企图实现他的信仰和梦想,每票同价,以各种投票程序,决定政府人选,公共议题以及公共支出。民主制度,要靠投票。1、历史上的投票的方式古往今来,人们研究出来的投票方式,真是千奇百怪。古希腊时期,就以分处两个房间的投票人,一齐发出吼声,以声音大者为胜。意大利半岛的中北部,有个「圣马力诺共和国,RepublicofSanMarino」,建国已1,600年,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28,000人。它的最高首长(称为「执政」)一次二人,任期六个月,月薪5美元。执政的产生,首先由全国普选60位议员,不识字的选民则由女学生代为投票。由这60位议员从全国公民中选取20名执政候选人,再投票选出6人。最后在人民中挑一位盲童,由他从六人中抽取二人为执政。这个国家以如此低的薪水给予执政,可能是受了韩非子「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厚薄之实异也」的影响。微薄待遇使人不争,反之,故意不就职或中途弃职,还要处以巨额罚款,圣马力诺真有一套。民主投票的典型悲剧。审判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当年(公元前400年)苏格拉底在雅典广场,透过对谈挑战人们的逻辑思考。结果,三个雅典人:诗人Meletus、政治人物Anytus、演说家Lycon,控告苏格拉底亵渎诸神、腐化青年。法庭的陪审团有500人,他们对于逻辑,没有修为,没有意见,许多人只为贪图些许出席费,却须对这一位有史以来最睿智的人作出裁判。在短暂应讯后投票,280人定他有罪,而苏格拉底不愿放弃他所认为的真理,终于喝下毒胡萝卜汁。由于判决之不合理,人心思变,每当苏格拉底的名子被提起,人们就会流泪。救赎很快就来临,雅典人憎恨这三位控告者,不愿与他们共进澡堂。结果Meletus被判死刑,Anytus和Lycon被放逐。国库花用巨资,建造了座昂贵的苏格拉底青铜雕像,由大雕刻家Lysippus打造。我们常会认为,投票可以解决一切纷争。其实不然,光是投票方式和选举程序,其实就可能决定了胜负。在直接民主的理想中,希望一切人与事,都能一致同意原则(unanimityrule),或由投票以多数决定原则(majorityvotingrule),学术证明,这两项都是不可能的。2、投票悖论

(1)Arrow’sImpossibilityTheorem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阿罗证明,一个社会如果必须满足以下所有四个条件,就不存在从个人偏好顺序出发进行社会排序的可能性。A、“无限制选择”:个人有权进行“自由选择”,而无论个人偏好如何,都应成为社会选择的基础。B、

“帕累托原则”:个人效用与社会福利正相关。即一个方案对所以人是最优的意味着相对于社会偏好序也是最优的C、“独立选择”:其含义是,对三件事A、B、C进行的选择与排序,不取决于是否存在另一些不相关的事件D或E,也不取决于人们对D或E的态度。

D、“不存在独裁”:这是说,任何一个人的偏好不能自动地占据统治地位,成为社会偏好。(2)Votingparadox投票悖论这一投票现象是法国社会学家孔多塞(Condorcet,1713-1794)早就发现的,因此也被称为“孔多塞效应”。模型对阿罗悖论,我们用比他的分析简单得多的“投票悖论”给于表示。只要有三个以上的人,有三个以上的选择项就可能不会有所谓的最优选择:不同的程序就有不同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定要排列出社会偏好顺序,势必会等同于某一个人的偏好顺序,这个人也就是阿罗所谓的“独裁者”。接上页甲A>B>C

乙B>C>A

丙C>A>B

程序一

AVSBCVSA程序二BVSCAVSB程序三AVSCCVSB(3)评价:两两相比的多数决投票(PairwiseMajorityVoting)制度,并不能保证整个社会能产生出一个排列顺序。

对于社会福利而言,不可能简单地还原为个人福利。企图这样做的主流学派,进一步推出“全体一致准则”就更为荒唐:是一个人对全体的独裁。阿罗则从此得出:“对于每一存在真正意见分歧的选择,存在一个裁者。”这就是说,在社会选择中,国家的权威是不可避免的。3、单峰偏好、双峰偏好与投票规则一致同意规则(只有在较小范围的公共决策活动中才是适宜的)

多数票规则(能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一致同意规则的缺点,但它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定理单峰偏好与中间投票人定理偏好强度与投票交易

阿罗不可能定理如何在不违背民主宗旨的前提下来确定投票程序呢?

经济学家阿罗经过研究并用数学方法证明:不存在一种既满足民主制度的一切要求,又能把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顺序总合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的政治机制或集体决策规则。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1)单峰偏好与双峰偏好对阿罗的假设条件进行修改,可以摆脱投票悖论:在投票时要对选民的偏好进行限制——单峰偏好就是一个限制。

所谓单峰偏好,是指个人在一组按某种标准(如数量大小)排列的备选方案中,有一个最为偏好的方案,而从这个方案向任何方面的游离,其偏好程度或效用都是递减的。

单峰偏好如图:甲:C<B<A乙:A<C<B丙:A<B<C

B>C>A。

单峰偏好与双峰偏好如图:甲:C<B<A乙:A<C<B丙:B<A<C

A>B>C>A

2、投票规则及特点1)一致同意规则及其优缺点“一致同意”很好,却很昂贵。

一项公共物品的方案,只有当所有的人都通过,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时才能批准。有否决权。优点:不会导致对任何一个人的损害;缺点:决策成本太大,时间长;无法排除个别参与者敲诈活动。

2)多数投票规则的特点多数投票规则是指一项公共物品的方案必须由一半或一半以上人同意的方案。特点:(1)改善多数人的福利,但可能会损害反对该方案的少数人的利益,具有强制性;(2)助长了当事人忽视投票权的行为;(3)可能出现投票悖论3)其它投票规则加权投票规则:股份公司内的股东的选择规则;否决投票规则:排除不喜欢的,剩下喜欢的(三)利益集团和寻租理论1、利益集团指一个由少数有共同利益的投票人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政治游说,力争使政府通过有利于该集团的立法或政策。利益集团中人数过多会产生“免费搭车”的问题。2、寻租理论寻租理论的思想最早萌芽于1967年塔洛克(Tullock,1967)的一篇论文。但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到1974年才由克鲁格(Krueger,1974)在她探讨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政策形成原因的一项研究中正式提出来的。

(1)寻租: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行贿等来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为自己谋利的行为。”(2)租金(经济租):在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取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简言之,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法攫取的超额利润或权益.经济租“经济租”,在经济学里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在社会经济处于总体均衡状态时,每种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中的使用和配置都达到了使其机会成本和要素收入相等。如果某个产业中要素收入高于其他产业的要素收入,这个产业中就存在着该要素的经济租。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租的存在必然吸引该要素由其他产业流入有租存在的产业,增加该产业的供给,压低产品价格。在规模经济效益不递增的前提下,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使要素在该产业中的收入和在其他产业中的收入一致起来,从而达到均衡。所以,按照经典的总体均衡理论,只要市场是自由竞争的,要素流动在各产业之间不受阻碍,任何要素在任何产业中的超额收入(即租)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地存在。当一个企业家成功地开发了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其企业就能享受高于其他企业的超额收入。这种活动可以称为“创租活动”,或者可称为“寻利活动”。当其他企业家看到应用这一新技术或生产这一新产品有(超额)利可图,就会纷纷起而效之,涌入这一市场,从而使产品价格降低,超额利润(租)渐渐消散。后者的行为,也属“寻利”范畴。寻利活动是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的表现,其作用是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寻利活动的特征是对于新增社会经济利益的追求,因而会增进社会的福利.“寻租”不同于“寻利”如果人们追求的是既得的社会经济利益,其活动的性质就变成了“寻租”。从这个意义上说,偷盗抢劫作为对财产所有权的直接侵犯,可以算是最原始的寻求对社会的既得经济利益实行再分配的寻租活动了。在现代社会中更为常见的,也是更为高级的寻租方式则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这类寻租行为往往涉及采用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的办法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

比方说,当一个企业家开拓了一个市场后,他可能寻求政府的干预来阻止其他企业加入竞争,以维护其独家垄断的地位,确保他创造的租不致扩散。这时,他的行为已不再能增进社会福利,反而阻止了社会从市场竞争中获益。同时,阻止其他企业加入竞争的活动本身也消耗了社会的经济资源。另一个寻租活动的例子是,一个企业或企业群体,明知另一些企业(比如其他地区的企业)拥有比它们更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不是下功夫去向后者学习,而是想方设法诱使政府采取保护政策,阻止那些先进企业加入竞争,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还有同样糟糕的事例是,一部分企业施展种种手段使政府以特殊政策对它们“优先照顾”,通过税收和补贴的办法抽东补西,使社会的既得经济利益在企业间作重新分配,让这部分企业享受其他企业的“输血”,从而获得一种经济租。寻租活动特点寻租活动的共同特点是:一、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二、白白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活动的资源浪费在这些于社会无益的活动上;三、这些活动还会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如果政府官员在这些活动中享受了特殊利益,政府官员的行为会受到扭曲,因为这些特殊利益的存在会引发一轮追求行政权力的浪费性寻租竞争;同时,利益受到威胁的企业也会采取行动“避租”,与之抗衡,从而耗费更多社会经济资源。政府设租政府在有些情况下是无意设租的,在有些情况下是被动设租的,而在某些情况下则是有意设租的。政府无意设租:主要是因为政府知识不足,不知道自己的活动会设置租金,导致寻租活动;政府被动设租:是因为政府能力不足,分利集团势力太大;政府主动创租:则是因为政府官员本身动机不纯,其自己本身就已经成为分利集团。

(三)政府失灵布坎南:“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政府的缺陷至少和市场一样严重”。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政治市场的分析当中,向我们打开了政府这个黑匣子,目的在于揭示“政府失灵”并试图克服政府干预的缺陷。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1、政府失灵表现

(1)短缺或过剩。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3)官僚主义与政府的设租。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政府失灵表现(4)缺乏市场激励。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干预也可能会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不确定性。

(6)政府的扩张。

2、政府失灵的原因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和失误”成为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也就不能高效率的工作。其次是在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因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服务是特定的,无法直接评估政府各部门内部的行为效率,也不能评价各部门间的运行效率,更难以设计出促使各部门展开竞争、提高效率的机制。第二,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从客观来看,由于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即使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的过度提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主观来看,政府各部门对其所提供的服务一般具有绝对的垄断性,正因为有这种垄断地位,也就没有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此外,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比较复杂,他们可以利用所处的垄断地位隐瞒其活动的真实成本信息,所以无法评价其运行效率,也难以对他们进行充分的监督和制约。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为了确保正常而顺畅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有些政府干预形式,比如政府办法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特许经营证等,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地制造出一种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必然会导致寻租行为。寻租行为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全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资源浪费越大。

3、治理政府失灵的主要措施有:

1、市场化改革。政府市场化改革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和交换制度的运作而不是完全依赖政府权威制度的运作来实行政府职能的调整。①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化,②政府职员雇员化。

2、分权改革。分权是解决组织官僚化的有效途径,能一定程度上克服行政低效、增加官员与公众获得信息的机会,使社会系统减少或免受政府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矫正政府失灵。

3、宪政改革与厉行法制。克服政府行为的自利性,避免政府失灵的关键是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权力限制,建立法治政府。权利制衡。

4、促进公民的参与与监督。

布坎南等公共选择学派对西方现行民主制度,对国家和政府深表怀疑布坎南所说:“公共选择理论以一套悲观色彩较重的观念取代了关于政府的那套浪漫、虚幻的观念。公共选择理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在这里,有关政府及统治者的行为的浪漫的、虚幻的观点已经被有关政府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充满怀疑的观点所替代。而且,这一新的观点与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更为符合。”(四)宪政理论推荐文章阅读:1、盛洪:《布坎南与宪政经济学》2、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当代中国研究」2000年第3期(总第70期)《回应林毅夫的批评》3、韦森:《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4、《大国的崛起》解说词盛洪:《布坎南与宪政经济学》

宪政是制度中的重中之重。它是生成制度的制度,是规则的规则,是元制度、元规则。宪法作为一般原则,是居于所有人之上的难以更改的规则,它因此可以限制立法机构。

“一致同意”意味着没有人受损,显然同样适用于多人的情境。“一致同意原则”作为布坎南理论贯穿始终的逻辑,成为判断一个公共选择是否有效率的标准程序。只是在现实中,“一致同意”虽好,却很昂贵,据说只有在波兰议会中曾存在过这样的规则,但从来没有通过任何议案。所以退而求其次,人类社会绝大多数的民主公共决策采取了多数规则。在布坎南看来,这正是现代民主政治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多数规则可能导致所谓的“多数人暴政”,其结果是对全社会都不利。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强调多数原则并非天然合理,对它要多加限定。宪法最重要,也最容易被违背宪法最重要,也最容易被违背。第一,宪法原则比较抽象,不够直观;人们往往容易辨别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