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制度2013_第1页
中国司法制度2013_第2页
中国司法制度2013_第3页
中国司法制度2013_第4页
中国司法制度20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司法制度南开大学法学院唐颖侠司法制度司法改革人权保障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政治语境经济语境社会语境文化语境全球化语境政治语境一、人民性二、法治性经济语境市场经济需求自主化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促进了主体意识的增强及对国家公权力的警惕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司法制度和法律程序的重视社会语境: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一是社会矛盾多元化二是社会矛盾复杂化三是社会矛盾群体化四是社会矛盾阶层化文化语境施行“礼治”推行“民本”追求“无讼”践行“中庸”全球化语境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国际交往规范的全球化世界各国的司法制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趋同的态势一、司法制度和改革进程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加强人权保障四、提高司法能力五、践行司法为民新中国司法制度建设1949年9月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奠定了新中国的法制基石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法令,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和基本职能,确立了合议制度、辩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法律监督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形成了中国司法制度的基本体系。中国司法制度的破坏与恢复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中国司法制度一度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恢复重建了司法制度,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基本法律。20世纪90年代,中国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伴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国司法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中国司法制度的基本特点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了司法权来自人民、属于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行使权力情况接受人大监督,并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监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中国司法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进程根本目标是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可靠的司法保障。坚持从国情出发,既博采众长、又不照抄照搬,既与时俱进、又不盲目冒进;坚持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着眼于解决民众不满意的问题,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坚持依法推进,以宪法和法律规定为依据,凡是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应在修改法律后实施;坚持统筹协调、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司法机构设置和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完善诉讼程序强化司法民主法律监督

(一)优化司法职权配置1.

法院实行立案、审判、执行分立2.规范发回重审和指定再审3.规范完善统一的民事、行政案件执行工作体制

4.改革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程序

5.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二)规范司法行为

1.

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

2.建立案例指导制度

3.加强对案件办理的管理(三)扩大司法公开1.扩大公开的事项和内容

2.丰富公开的形式和载体

3.强化公开的效果和保障(四)加强司法民主

1.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2.探索建立人民监督员制度(五)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1.加强对侦查机关立案、侦查活动的法律监督

2.加强对法院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

3.加强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法律监督

4.加强对司法工作人员渎职行为的监督加强人权保障2004年颁布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遏制和防范刑讯逼供,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保障律师执业权利,限制适用羁押措施,维护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保障,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健全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帮扶制度,完善国家赔偿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一)防范和遏制刑讯逼供

1.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

2.制定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

3.完善拘留、逮捕后送押和讯问制度(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1.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时获得辩护

2.扩大法律援助范围。3.强化证人出庭作证义务

4.完善证人保护制度(三)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1.2007年修订的律师法,定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代理、辩护意见,除危害国家安全、恶意诽谤他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外,不受法律追究。

2.及时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查阅案卷材料和调查取证

(四)限制适用羁押措施

1.

细化逮捕条件,严格审批程序。

2.

建立对在押人员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制度3.

完善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措施的解除、变更程序

4.

扩大监视居住的适用,减少羁押(五)保障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2008—2011年,全国检察机关通过监督检查,纠正看守所违法羁押5473人。大力打击和防范“牢头狱霸”,在每个监室设置报警装置,在押人员被侵犯时能够及时报警;实行在押人员出看守所谈话和跟踪观察访谈制度,了解看守所有无“牢头狱霸”等违法行为;落实主、协管民警监室管理责任制,对因管理松懈,发生“牢头狱霸”致其他在押人员死亡或重伤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建立特邀监督员巡查监督看守所制度,特邀监督员可以在工作期间采取不事先告知的方式对看守所履行职责、执法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2010年,看守所发生事故数量同比下降31.6%。(六)加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保障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司法人员承担;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司法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对犯罪的未成年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实行分别羁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审判时,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也可以通知其他成年亲属和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认为办案人员在讯问、审判或询问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意见。讯问笔录、法庭庭审笔录应当交给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阅读或者向其宣读。

(七)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2011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规定对审判时已年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一般不适用死刑,并建立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制度,为逐步减少死刑适用创造法律和制度条件。(八)完善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帮扶制度1.改善监狱执法条件,增强教育改造效果

2.开展社区矫正

3.

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扶教育

(九)完善国家赔偿制度2010年修改的国家赔偿法健全了国家赔偿工作机构,畅通了赔偿请求渠道,扩大了赔偿范围,明确了举证责任,增加了精神损害赔偿,提高了赔偿标准,保障了赔偿金及时支付,进一步完善了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制度(十)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无法及时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陷入困境,特别是因遭受严重暴力犯罪侵害,导致严重伤残甚至死亡的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由国家给予适当资助。提高司法能力

1.

实行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

2.

建立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

3.加强司法人员职业教育培训

4.加强司法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5.

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

6.

拓展律师发挥作用的空间

7.

改革完善司法经费保障体制。践行司法为民

(一)加强基层司法机构建设

1.加强基层人民法庭建设

2.

加强基层检察室建设

3.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建设

4.

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

(二)简化办案程序

1.

扩大刑事案件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2.

推进小额诉讼制度改革

3.探索行政案件简易程序

(三)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1.

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2.

发挥行政调解作用

3.发挥司法调解作用

4.加强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5.

完善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四)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

1.

降低诉讼收费

2.

减免诉讼费用

3.

规范律师收费

4.方便当事人诉讼(五)开展法律援助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3600多个法律援助机构,1.4万名专职法律援助人员、21.5万名律师和7.3万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法律援助地方法规。2009年以来,全国法律援助经费年均增幅为26.8%,2011年达12.8亿元人民币

(六)畅通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沟通渠道司法机关普遍成立专门机构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系,并办理与司法工作相关的提案、建议。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群众代表担任特约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特邀咨询员等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并听取意见和建议。设立网站、微博客等平台,建立网络民意表达和民意调查机制建议改革方向(一)真正实现司法机关的去地方化(二)设立巡回法庭以促进司法公正(三)推进检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四)落实办案人员责任制(五)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六)将执行机构与法院相分离讲授内容司法与司法制度的基本原理审判制度检察制度侦查制度仲裁制度公证制度调解制度专题讨论香港W案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第一章司法概述第一节司法与司法权的概念司法是指由专门的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特别是指法院的审判活动。狭义与广义司法司法权在我国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权的性质执行权裁判权救济权监督权司法权的构成要素司法主体:归属主体与行使主体司法行为:专属性、法定性、相互性、强制性司法客体:案件纠纷司法程序第二节司法制度的概念与特征一、各国司法制度的共同特征中立性独立性统一性专业性权威性二、我国司法制度的专有特征司法机关设置上的大司法范畴四级审判机构设置审判独立上下级审判机构和法官之间的独立两审终审与再审制度审限制度第三节司法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司法制度的建立一、司法的产生与发展二、近现代司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三、现代司法制度的建立四、中国司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四节现代司法的功能与模式纠纷解决法律适用和规则确认维护政治秩序和权力的合法性第二章司法体制第一节现代司法体制及理念现代司法体制的特征:建立在现代立宪民主政治体制上,由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内部实现以法院为核心的权限与职能分工法律家的职业化司法监督与司法民主的制约机制二、现代司法体制的基本理念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与程序正义司法民主第二节司法权限司法权限是指司法权的限度和范围。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关系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司法机关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司法的主管与管辖权范围司法的社会化第三章审判制度第一节法院组织体系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法院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关系法院内设机构第二节审判组织独任庭合议庭审判委员会:讨论其在运行中的弊端与改革第三节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辩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死刑复核制度审判监督制度司法协助制度第四节法官制度一、法官素质保障制度法官的资格和培训法官职业道德二、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法官的身份保障:任期、产生、晋升、惩戒、待遇法官的权利保障三、法官回避制度:公务回避、任职回避、地区回避第四章检察制度中国检察制度的渊源和发展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地位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检察机关的职权第一节检察制度概述一、中国检察制度的渊源御史制度的文化传承西方检察制度的影响1、大陆法系:法国、德国2、英美法系:大陪审团起诉、检察官、现代公诉制度苏联检察制度的影响二、中国检察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近代中国检察制度的出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检察制度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创立:1949-1953:初创时期1954-1966:波折时期1967-1977:中断时期1978以后:重建发展时期第二节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地位一、检察机关的性质法律监督是一种专门性的监督法律监督是一种程序性的监督二、检察机关在宪政结构中的定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法律监督机关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接受其监督独立的国家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三、检察机关在诉讼结构中的定位检警关系:警检分立与警检合一1、分工负责、各司其责2、相互配合、目标一致3、监督制约、防止出错检审关系第三节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一、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和派出人民检察院二、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三、检察院内部的组织形式决策机构: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业务部门行政管理服务保障机构四、检察官制度检察官的定位:行政官说、等同法官说、司法官署说我国检察官属于专事法律监督职责的司法官员检察官选任制度1、身份条件2、政治思想条件3、专业条件4、资格条件5、消极条件检察官职业保障第四节检察机关的职权职务犯罪侦查权批准或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权对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权其他:特种案件检察权、司法解释权、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预防犯罪第五章侦查制度第一节大陆法系国家的侦查制度一、大陆法系国家侦查制度的特点1、诉讼主体是两方的组合2、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互相对立3、侦查机关居于主导地位二、大陆法系国家侦查模式的内容1、法律赋予侦查机关较大权力2、侦查机关权力行使有较大自由3、严格限制犯罪嫌疑人行使诉讼权利第二节英美法系国家的侦查制度一、英美法系国家侦查制度的特点弹劾式侦查模式:1、平等性与对抗性2、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与律师协助辩护权3、法官作为第三者介入二、英美法系国家侦查模式的理论基础公民权利政府权力有限论第三节西方侦查制度的分析法系客观事实能力方面追究、惩罚犯罪的司法能力方面第四节我国的侦查制度一、我国刑事侦查制度基本上属于审问式,但也有弹劾式的某些特征二、我国侦查制度的问题与对策侦查手段不节制侦查监督的局限性专题讨论:检侦关系的改革第六章商事仲裁制度商事仲裁的概念与源起中国商事仲裁制度商事仲裁的特点与优势仲裁协议与仲裁管辖权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程序与仲裁裁决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第一节商事仲裁制度概述一、商事仲裁的概念二、商事仲裁的源起三、中国商事仲裁制度1、主体是从事民商事活动的平等主体2、争议事项为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纠纷3、依据为书面仲裁协议4、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四、商事仲裁的特点仲裁是协议管辖不是法定管辖中国的商事仲裁为机构仲裁没有临时仲裁商事仲裁机构不是行政机构,具有民间机构性质仲裁当事人享有较大的意思自治权利行政争议和人的身份关系争议不得提交商事仲裁解决仲裁可以避免司法管辖权冲突商事仲裁由专家审理和裁决商事仲裁程序和内容保密商事仲裁裁决一裁终局不得上诉或再审裁决可以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承认和执行第二节仲裁协议与仲裁管辖权一、概念仲裁协议是仲裁管辖权的基础仲裁协议应采书面形式有效仲裁协议三要素仲裁条款独立性二、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当事人、仲裁机构、仲裁员、法院三、仲裁协议的无效认定认定仲裁协议无效的机构1、仲裁庭2、仲裁机构3、法院认定仲裁协议无效的理由:仲裁法第17条仲裁协议无效的准据法1、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2、适用仲裁地法3、适用法院地法第三节仲裁程序与仲裁裁决一、仲裁员与仲裁庭1、仲裁员资格2、仲裁员披露与回避制度3、仲裁庭组成二、仲裁程序1、仲裁协议和仲裁申请书2、案件受理3、财产保全与证据保全4、仲裁代理人5、案件审理三、仲裁裁决的作出仲裁裁决的法律适用: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当事人未选择时,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依合同规定;适用或参考国际贸易惯例仲裁裁决书的作出及形式要求仲裁裁决书的种类:中间裁决、部分裁决、最终裁决四、仲裁裁决的撤销撤销仲裁裁决是对仲裁裁决的唯一追诉理由:国内裁决与涉外裁决时效补救第四节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一、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和不予执行二、内地与香港特区仲裁裁决强制执行安排案例一外国公司与一中国公司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一方当事人将合同的下述仲裁条款提交中国法院,请求确认该仲裁条款的法律效力:arbitration:ICCRules,Shanghaishallapply.问:临时仲裁?机构仲裁?仲裁条款的效力?仲裁裁决的国籍?适用程序?Theconclusionofthisagreement,itsvalidity,construction,performanceandsettlementofthedisputesshallbegovernedbytheLawsofSingapore.Alldisputesarisingfromtheexecutionoforinconnectionwiththecontractshallbesettledthroughfriendlynegotiationbetweenbothparties.Incasenosettlementcanbereached,thedisputesshallbesubmittedtotheSingaporeInternationalArbitrationCenterforarbitrationinaccordancewiththeRulesofArbitrationoftheInternationalChamberofCommerceineffectatthetimeofapplyingforarbitrationbythree(3)ArbitratorsappointedinaccordancewiththesaidRules.ThevenueofArbitrationshallbeSingapore.Thearbitrationawardshallbefinalandbindinguponbothparties.Thearbitrationfeesshallbebornebythelosingpartyexceptotherwiseawardedbythearbitrationcommission.AnydisputearisingoutoforinconnectionwiththisAgreement,includinganyquestionregardingitsexistence,validityortermination,shallbereferredtoexecutiverepresentativesofthePartiesforsettlementthroughfriendlyconsultationsbetweentheParties.Incasenoagreementcanbereachedthroughconsultationwithin40daysfromeitherParty’snoticetotheotherforcommencementofsuchconsultations,thedisputemaybesubmittedtoarbitrationforsettlementbyeitherParty.AnyandallsuchdisputesshallbefinallyresolvedbyarbitrationbeforetheSingaporeInternationalArbitrationCentreandtheproceedingsshalltakeplaceinSingaporeandtheofficiallanguageshallbeEnglish.ThetribunalshallconsistofthreearbitratorstobeappointedinaccordancewiththeRuleswhichareherebyincorporatedbyreferenceintothisclause.Thearbitrationawardshallbefinalandbindingonbothparties.Bothpartiesshallperformtheawardaccordingly.第七章公证制度第一节公证制度概述一、历史沿革二、我国公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公证机构和公证队伍初具规模2、公证业务不断扩展3、公证制度不断完善第二节公证的功能与特征一、公证的功能预防纠纷功能服务引导功能沟通媒介功能监督保障功能二、公证的特征公证主体是公证机构不是公证员,机构本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