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某高职大学语文单招模拟练习题【带答案】_第1页
2022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某高职大学语文单招模拟练习题【带答案】_第2页
2022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某高职大学语文单招模拟练习题【带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某高职大学语文单招模拟练习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题)1.小说《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A.海明威B.莫泊桑C.巴尔扎克D.都德

2.《恨赋》的作者是()

A.扬雄B.司马相如C.苏轼D.江淹3.《行路难》(其一)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是()A.A.欲渡黄河冰塞川B.玉盘珍羞直万钱C.停杯投箸不能食D.拔剑四顾心茫然4.《米龙老爹》故事发生的背景是()A.A.法国大革命B.十月革命C.普法战争D.卫国战争5.“孤苦零丁”、“天下为公”、“望洋兴叹”三个成语依次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

B.《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礼记.大同》

C.《陈情表》、《礼记.大同》、《庄子.秋水》

D.《礼记.大同》、《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

6.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

7.下列不属于李白诗歌风格的是()

A.感情奔放豪迈B.充满浪漫色彩。C.想象奇特丰富D.字斟句酌

8.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

A.戊戌变法之前B.戊戌变法失败后C.五四运动之时D.五四运动之后

9.下列诗歌属于绝句的是

A.陶渊明《饮酒》(其五)B.李白《行路难》(其一)C.王维《山居秋暝》D.杜牧《泊秦淮》

10.《论毅力》一文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

二、阅读理解(4题)11.阿庆

丰子恺①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挑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仕②——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日: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

(略有删减)

【注】①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漫画家、作家。②上尺工凡六五乙仕:中国传统记谱方法“工尺谱”的记音符号。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阿庆对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佣金,足够他一人衣食之用。他没有其他嗜好,把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

B、阿庆有空闲(半天工作),有学习条件(可免费听留声机),有表演舞台(夏夜的河沿),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师),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

C、作者先写琵琶不如胡琴动人,钢琴不如小提琴好听,再写阿庆用构造简单的胡琴演奏,效果不亚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点明阿庆心灵手巧。

D、文章有很多对浙西乡土风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交代主人公阿庆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文章语言别有风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贾辐辏的市场”、“只得废然而罢”;也有通俗的口语,如“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

12.画家黄永厚

黄永厚生于1928年。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牺牲”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好一个黄永厚!无师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1954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命运多舛,1959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直到1980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叉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粝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依祝勇《黄永厚:冰炭同炉》改编)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永厚幼时大病不死、舌舔文庙祭品,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B、黄永厚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所以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

C、黄永厚坚信自己创作的价值,但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也不作批评。

D、黄永厚画的历史人物,不论是魏晋还是唐代,均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的情怀。

13.

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①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②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14.

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三、名句默写题(10题)15._____________,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6.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17.______________,惟别而已!(江淹《别赋》)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9.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自居易《长恨歌》)

20.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21.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22.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4.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四、写作题(2题)25.请以“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6.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A

2.D

3.A

4.C

5.C“孤苦零丁”出自晋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天下为公”出自《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这三个成语均非常著名。

6.C

7.D

8.B解析:《论毅力》写于1902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以谭嗣同为首的“六君子”惨遭杀害,大批维新党人被贬官、监禁、流放,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梁启超的心情虽然极度地苦闷彷徨,但仍然积极进取;他满怀激情地写作本文,旨在勉励身处逆境中的“真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不要为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百折不挠,振奋精神,冲破重重阻力,勇往直前。因此应选择B项。

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应尽量多掌握一些,这将有利于我们做出判断。

9.D

10.C

11.BD

12.B

13.①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②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①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②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14.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他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_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他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_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15.谁家今夜扁舟子谁家今夜扁舟子

16.大漠穷秋塞草腓大漠穷秋塞草腓

17.黯然销魂者黯然销魂者

1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19.六宫粉黛无颜色六宫粉黛无颜色

20.剑阁峥嵘而崔嵬剑阁峥嵘而崔嵬

21.梧桐更兼细雨梧桐更兼细雨

2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3.宫阙万问都做了土宫阙万问都做了土

24.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飞雌从绕林间

25.说“勤”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与日惧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26.尊重给人自尊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别人,是崇高道德的一种表现。故事很感人,那位纽约商人是的确令人敬佩的,因为他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