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河北省廊坊市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馋不是罪是有品位梁实秋
馋,在英文里找不到一个十分适当的字。罗马暴君尼禄,以至于英国的亨利八世,在大宴群臣的时候,常见其撕下一根根又粗又壮的鸡腿,举起来大嚼,旁若无人,好一副饕餮相!但那不是馋。埃及废王法鲁克,据说每天早餐一口气吃二十个荷包蛋,也不是馋,只是放肆,只是没有吃相。对某一种食物有所偏好,大量的吃,这是贪得无厌。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真正的馋人,为了吃,决不懒。我有一位亲戚,属汉军旗,又穷又馋。一日傍晚,大风雪,老头子缩头缩脑偎着小煤炉子取暖。他的儿子下班回家,顺路市得四只鸭梨,以一只奉其父,父得梨,大喜,当即啃了半只,随后就披衣戴帽,拿着一足小碗,冲出门外,在风雪交加中不见了人影。他的儿子只听得大门哐啷一声响,追已无及。越一小时,老头子托着小碗回来了,原来他是要吃榅桲拌梨丝!这老头子吃剩半个梨,突然想起此味,乃不惜于风雪之中奔走一小时。这就是馋。
人之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间。希腊神话中之谭塔勒期,水深及颚而不得饮,果实当前而不得食,饿火中烧,痛苦万状,他的感觉不是馋,是求生不成求死不得。馋没有这样的严重。人之犯馋,是在饱暖之余,眼看着、回想起或是谈论到某一美味,喉头像是有馋虫搔抓作瘁,只好干咽唾沫。一旦得遂所愿,恣情享受,浑身通泰。时于家乡风味总是念念不忘,其实“千里莼羹,末下盐豉”也不见得像传说的那样迷人。我曾痴想北平羊头肉的风味,想了七八年;胜利还乡之后,一个冬夜,听得深巷卖羊头肉小贩的吆喝声,立即从被窝里爬出来,把小贩唤进门洞,我坐在懒椅上看着他于暗淡的油灯照明之下,抽出一把雪亮的薄刀,横着刀刃片羊脸子,片得飞薄,然后取出一只蒙着纱布的羊角,洒上一些椒盐。我托着一盘羊头肉,重复钻进被窝,在枕上把一片一片的羊头肉放进嘴里,不知不觉的进入了睡乡,十分满足的解了馋瘾。但是,老实讲,滋味虽好,总不及在痴想时所想像的香。我小时候,早晨跟我哥哥步行到大鹁鸽市陶氏学堂上学,校门口有个小吃摊贩,切下一片片的东西放在碟子上,洒上红糖汁、玫瑰木樨,淡紫色,样子实在令人馋涎欲滴。走近看,知道是糯米藕。一问价钱,要四个铜板,而我们早点费每天只有两个铜板。我们当下决定,饿一天,明天就可以一尝异味。所付代价太大,所以也不能常吃。糯米藕一直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成家立业,想吃糯米藕不费吹灰之力,餐馆里有时也有供应,不过浅尝辄止,不复有当年之馋。
豪富人家,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是因为他这种所谓饮食之人放纵过度,连馋的本能和机会都被剥夺了,他不是馋,也不是太馋,他麻木了,所以他就要千方百计的在食物方面寻求新的材料、新的刺激。像《世说》所谓,王武子家的蒸饨,乃是以人乳喂养的,实在觉得多此一举,怪不得魏武未终席而去。
北平人馋,可是也没听说过谁真个馋死,或是为了馋而倾家荡产。大抵好吃的东西都有个季节,逢时按节的享受一番,会因自然调节而不逾矩。开春吃春饼,随后黄花鱼上市,紧接着大头鱼也来了。恰巧这时候后院花椒树发芽,正好掐下来烹鱼。鱼季过后,青蛤当令。紫藤花开,吃藤罗饼,玫瑰花开,吃玫瑰饼;还有枣泥大花糕。到了夏季,“老鸡头才上河哟”,紧接着是菱角、莲蓬、藕、豌豆糕、驴打滚、爱窝窝,一起出现。席上常见水晶肘,坊间唱卖烧羊肉,这时候嫩黄瓜,新蒜头应时而至。秋风一起,先闻到糖炒栗子的气味,然后就是炮烤涮羊肉,还有七尖八团的大螃蟹。“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前后,食物的丰盛就更不必细说了。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
馋非罪,反而是胃口好、健康的现象,比食而不知其味要好得多。
(摘自《雅舍小品》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头子缩头缩脑偎炉取暖,得到一只鸭梨,啃了一半,即冲出门外寻榅桲,不惜于风雪之中奔走一小时,这就是“馋”的魅力。
B.家乡的风味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迷人,因此,人们对家乡的风味的怀念其实并不是“馋”,比如“我”成家立业后对于糯米藕,不过浅尝辄止。
C.文章引述《世说》中王武子家里蒸饨以人乳喂养的事,表明了作者对千方百计的在食物方面寻求新的材料、新的刺激的生活方式的否定。
D.文章详细列举了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好吃的东西,并不显得啰嗦多余,在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各个时令的美食的记忆与期待。
E.文章旗帜鲜明,以古今中外与“馋”有关的事例和自身的见闻、体验作为事实论据,层层深入,雄辩地论证了“馋不是罪是有品位”的观点。(2)文章第三段描写了“我”吃羊头肉时的“馋状”,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3)“馋不是罪是有品位”,请简要概括文中所表现的馋的品位。(6分)(4)馋,作为生理需求,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怎样才能把“馋”发展成为艺术的趣味?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参考答案:(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2)答:运用细节描写,写“我”听到小贩吆喝后,“爬”“唤”“看”;看着小贩“抽、片、取、洒”等动作,这些动作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我”渴求一尝美味的急切之态。(6分,手法1分,分析2分,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3)答:①在饱暖之余,对于美味有着美妙想象与期盼;②愿意为一尝美味,追求美味而不惜付出一定的代价;③得尝美味时恣情享受之态;④得尝美味后还意犹未尽的些许遗憾之情;⑤不过度放纵,而按时令享用美味的健康心态;⑥看重事物的质,重在品味美味,并将其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6分,每答对一点得2分,任答三点即可。)(4)答:①正确认识作为生理需求的“馋”,它不是罪,而是健康的现象。②对生活要有感知,要食而知其味,并对美味进行记忆加工,使其成为美好的想象。③追求美味要重在质的品味,而不能只注重量的满足,更不能放纵过度。④按时令享受美味,因自然调节而不逾矩,遵循自然规律地长久享用。(结合文章答,4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⑤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感悟生活之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⑥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艺术,一种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会将我们的记忆延伸到故人旧事中。让我们在对美味的回想中体会时光荏苒,岁月静好。(联系现实4分,⑤⑥两点,任答一点4分,其中观点2分,结合实际谈2分。)2.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汉字美学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比如,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注】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许慎的“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作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B.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C.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长久灵活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D.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B.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D.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具有无穷无尽蕴涵的汉字美学,能够相当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蕴涵。B.深入探讨汉字蕴涵的美学、汉字体现的文化精神需要从汉字造字原理、原则切入,因为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息息相关的。C.传统的小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人识字,也包含审美感悟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而很重要。D.只要深入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及蕴含的中华文化,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核心内容。参考答案:1.C
2.A
3.D【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不需要”错误,原文第一段“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可知,是“或许可以”。B项,“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错误,“类似情形”指的不是“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由原文第三段为“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可知,指的是“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D项,“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错误,由原文末段说“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可知,“汉字美学”自成一体,并非“汉语美学”的一部分。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对比鲜明”错误,这两个事例不构成对比。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核心内容”错误,由原文第一句“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可知,只是说“要关注”。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从次贷危机到金融风暴低利率的诱惑和对经济形势的乐观情绪,让无数尚无力购房的美国人选择了贷款买房。放房屋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按揭贷款便是次级贷。次级贷主要是对信用分数较低、没有收入证明或负债较重的人提供3到7年的短期贷款。风险也就由此产生。近年来,美联储连续l7次提息,大幅攀升的利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由于抵押资产价值缩水,导致次级贷危机爆发。金融衍生品放大危机。包括放贷公司、投行、资产评级公司、对冲基金在内的整个金融链条都受到危机冲击。原因就在于,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发展得太快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华尔街投行将原始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根据风险等级出售给不同的金融机构或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原始金融产品被放大为高出自身价值几倍或十几倍的金融衍生品(比如担保债务权证等),这就极大地拉长了交易链奈。从本质上看,这类金融衍生品并没有降低投资风险,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由于金融衍生品蕴含着巨大利润,无论美国本土还是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了对这种金融产品近乎疯狂的追求,这正是次贷危机能够波及到全球的原因。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分散风险,但它的滥用则会导致金融链条上的环节一个接一个失控。监管政策的失误助长风暴。在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期问,他主张美国央行降低抵押贷款的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信用不佳的贷款人以低廉成本通过贷款购买房屋。监管机构的失职到了可笑的地步:华尔街的银行和证券公司可以光明正大地把亏损投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以达到欺骗投资者的目的。错误的股市政策推波助澜。美国证交会鼓吹实行“裸卖空”措施。“裸卖空”是投资者在向券商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后,在没购入股票之前就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卖出这些股票,待股价下跌时再买入股票,以获取利润。由于“裸卖空”卖出的是“不存在的股票”,交易量可能非常大,会对股价造成剧烈冲击。“裸卖空”有助于促进市场的流动性,但很多“裸卖空”交易就是在“赤裸裸打压股价后获取利润”,有的甚至是严重的商业欺诈行为。股市的剧烈震荡,加深了金融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恐慌又导致了投资者信心的丧失。这些原因,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再次在华尔街爆发。1.对“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投资银行利用各种手段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使金融衍生品发展得太快。B.放大价值的金融衍生品被出售给不同的金融机构或个人,使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进行了转移和分散。C.金融衍生品不断开发和放大价值,拉长了交易链条,带来的风险越来越隐蔽,让人难以判断。D.滥用金融衍生品分散风险会导致包括放贷公司、投行等在内的金融链条上的环节一个个失控。2.下列对“华尔街”金融风暴产生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利率大幅攀升,房市大幅降温,带来抵押资产价值缩水,导致次级贷危机爆发。B.发展太快的金融衍生品放大了次级贷危机,使美国整个金融链条都受到冲击。C.作为监管机构的美联储,在危机中推波助澜,贷款给信用低的人,有失职行为。D.“裸卖空”的股市措施导致股市震荡,引发了投资者心理恐慌,信心丧失。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无数无力购房的美国人,选择贷款购房的方式是受到了银行低利率的诱惑和乐观的经济形势的影响。B.次贷危机能波及全球,是因为金融衍生品蕴含着巨大利润,引起海内外投资者的疯狂追求,将风险扩散到了全球。C.银行和证券公司不把亏损投资列入“资产负债表”,目的是欺骗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低息贷款的队伍中来。D.“裸卖空”交易卖出的是“不存在的股票”,有的甚至是严重的商业欺诈行为。这种交易有百害而无一利。参考答案:1.选A.(答案属选非,设错方式:答非所问。内容不是对这句话的理解)2.选C.(答案属选非,设错方式:无中生有。原文中说:美联储主张央行降低抵押贷款的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信用不佳的贷款人以低廉成本通过贷款购买房屋。而不会在危机中推波助澜,贷款给信用低的人)1.C(刹那:chà)3.选B。(答案属选是,设错方式:A项为词序调换,乐观的是“情绪”而非“经济形势”;C项为曲解原意,目的是欺骗更多的投资者进一步投资;D项为以偏概全,“裸卖空”交易有助于促进市场的流动性,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试题。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选自《晋书·胡质传》)2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29.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②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②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④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A.①与②与相同,③与④与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0.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毕,复随旅进道
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
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
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3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3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参考答案:27.C(樵:打柴。)28.A(A.前者是连词,译成“因此”,后者是副词,译成“故意”。B.“每”字均为副词,译成“每次、每当”。C.“因”字均为介词,译成“通过”。D.“及”字均为介词,译成“至”。)29.A(①与②都是主谓短语,③是主谓短语,④是偏正短语。)30.B(先其将归:在他将要回去之前。)31.A(③主语是胡质帐下都督,张冠李戴。⑥强调名声职位。)32.C
(谁将途中之事告诉了胡质,是帐下都督,还是胡威?根据文意,帐下都督是不愿将此事告知胡质的,所以他的许多做法均瞒往胡质。而胡威清慎的本性使他“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并导致胡质对帐下都督的处罚。)参考译文:胡质的儿子威,字伯虎。自小志向远大,重名节,品格高尚。当时胡质在荆洲任官,他从京城前去看望。家里生活窘迫,没有车马奴仆,他自己赶驴前往,拜见他的父亲。停留了十余天,准备回去。快走的时候,父亲给他一匹绢,作为路上的盘缠。威跪下问父亲,父亲清白,不知道这匹绢是从哪里得到的?胡质说,是我的俸禄,用来做你的盘缠。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威接受,告辞回家。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吃完饭便又上路,如此而已,并没有其他浪费的举动。当时胡质的一个位为都督的下属,和威从来不认识,事先知道他要回家,便请假回家,暗中准备了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等威,一路上与威为旅伴,遇到什么事都帮助威做,又很少吃东西,这样走了几十里,威产生了疑问,私下问他,才知道这位旅伴是他父亲的都督。于是拿父亲给他的绢来答谢,打发他回去了。后来因为其他事,将此事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父亲打了这位都督100杖,并罢免了他的官职。胡质父子如此清廉,使他们得到了很高的声誉,官位也做的很高。晋武帝召见威时,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并问威,你与你父亲哪个更清廉?威回答说,我比不上我父亲。晋武帝问,怎么知道自己不如呢?回答说,我的父亲清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清廉惟恐别人不知道,这点我远远赶不上父亲。威最后官到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去世,被追授为镇东将军。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B.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C.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D.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也称宫禁。B.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因此称节度使。C.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所以将山西省西南部称为河东。D.卒,古代不同身份人的死亡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忠嗣深受皇恩,刚毅寡言。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缘故,曾收养他并赐他姓名,他长大后十分刚毅。B.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对,玄宗大感意外,认为他是一个将才。C.王忠嗣治军有方,屡立战功。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威望。D.王忠嗣持事有远见,未雨绸缪。他在石堡城的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在购买战马的事上取得预期效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参考答案:10.C
11.D
12.C
13.(1)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2)每次到互市的时候,王忠嗣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即”是“就”的意思,只能和“各召”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和“出”相连,和前面相连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这样A项和D项不能选择。B项和C项区别的地方主要在“军罢却纳/若遗失”这里,“纳”是收上来的意思,和前面连在一起表示“战斗完后收回”,这样只能选择C。故选C。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错误。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故选D。【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一直享有很高威望”不准确,原文中“望减于往日矣”可以看出这一点。故选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尝”,曾经;“短”原来是短处的意思,这里应该用作动词,翻译成“说某某成的短处”;“遂为所陷”(被动句);“贬东阳府左果毅”(被动句)。(2)这个句子没有主语,是省略句,应该补全主语“王忠嗣”;“高估”,抬高马的价格;“以”,连词,来,表目的;“之”,代词,诸蕃人;第二个“市”应该是动词,买卖;“之”,代词,指马。【点睛】参考译文: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训,由于父亲为朝廷身死缘故,赐名忠嗣,在禁宫中供养多年。等到长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讨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胜,非他不可。希望随即上奏请求,皇上诏令忠嗣赴河西。攻下新城,忠嗣功绩显著,于是授予左威卫郎将,专管行军兵马。这年秋天,吐蕃大兵南下,以报复新城被占,清晨敌军逼近官军,官军寡不敌众,士兵们都感到害怕。忠嗣于是率领所部策马前进,左右冲杀,阻挡者无不躲开,冲出又折返,杀死数百人,贼兵开始混乱。三军从两翼攻击,吐蕃大败。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啊。”每次军队出战,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当初,王忠嗣在河东、朔方很长时间,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很得士卒人心。到了河、陇,对当地风俗人情非常不习惯,又以功名富贵自傲,威望比往日降低。这年四月,坚持让位朔方、河东节度使职务,唐玄宗同意了。唐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王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吐蕃全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策。"唐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唐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不过仍将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天宝八年,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岁。之后,哥舒翰大举进兵攻打石堡城,攻打下来后,死者过半,竟然真的如同王忠嗣所说的,当世人称他为名将。之前,王忠嗣在朔方,每次到互市的时候,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因此诸蕃战马越来越少,而汉军更加壮大。等到他到了河、陇,他又奏请迁移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来充实实力,他的军队又更加壮大。到天宝末年,战马繁殖增多。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6.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11-14题(15分)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从征广东,戡定顺德、东莞……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三年,加靖海将军。七年,琅密陈锦负隅海上,宜急攻之。召诣京师,上询方略,琅言台湾计日可平。事下部议,寝其奏。因裁水师提督,授琅内大臣。二十年,锦死,子克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上复拜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苹屿,乘南风进泊八罩。琅遣游击蓝理以乌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湖。克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克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缴延平王金印。台湾平。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命允行。琅又疏请克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捷克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③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葬惠安黄塘,赠太子太保。子世纶、世骠,自有传;世范,袭爵。
(节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改动)[注]①郑成功(1624-1662)南明抗清、收复台湾的名将。父郑芝龙降清,他坚决反对,率兵入海。②施琅(1621-1696)清代将领,曾为明总兵郑芝龙部将。③衔恤茹痛:恤,哀伤;茹痛,忍受苦痛。1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戡定顺德、东莞
戡:攻克、平定
B.琅密陈锦负隅海上陈:陈列C.谕相机进取
相:察看
D.事下部议,寝其奏
寝:停息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琅以计得脱/并绘图以进
B.因裁水师提督/因荐琅C.将致毒于郑氏/迎于水次
D.初为明总兵……冲锋/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两次写到任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可见这两次中间,施琅曾经被免去水师提督。B.郑克爽降清了,有人认为施琅这下子一定要替父报仇了,但他深明大义,并未如此。C.施琅明白台湾的重要性,它虽然是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但它关系着苏浙闽广四省的安危,所以对台湾是绝对不能放弃的。D.郑锦曾想进犯海澄,被施琅打败。二十年以后郑锦去世,郑子年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叛变,大学士李光地认为收复台湾的时机已到,力奏收复台湾,并推荐了施琅。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请根据下面的图示把中秋节的有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5分)答:
参考答案: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常以吃月饼、赏明月、放天灯等形式,来表达自己期盼“花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望。8.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银行信贷依然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只能是
。因为充盈的流动性正继续吹大楼价泡沫,开发商依然可以从银行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这使得他们并无
的资金链压力,从而也就有
的资源长久与中央政府耗下去。因此,一道道“限购令”,充其量只是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科版选修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沪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衔接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绿色有机蔬菜直销基地采购配送服务合同书4篇
- 2025年度牧草种子繁殖与销售合同书4篇
- 2025年度室内木作装饰工程承包合同3篇
- 2025版农机配件电商平台数据分析与合作合同2篇
- 2025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成果转让合同标准范本4篇
- 买卖双方2024年合同范本
- 2024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6讲 阻燃纤维及织物
- 同等学力英语申硕考试词汇(第六版大纲)电子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100道及答案
- 墓地个人协议合同模板
- 2024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
-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含答案)
- 湖南省退休人员节日慰问政策
- QB/T 5998-2024 宠物尿垫(裤)(正式版)
- 4P、4C、4R-营销理论简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