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乘用车技术追踪总攒5最终版_第1页
国际乘用车技术追踪总攒5最终版_第2页
国际乘用车技术追踪总攒5最终版_第3页
国际乘用车技术追踪总攒5最终版_第4页
国际乘用车技术追踪总攒5最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乘用车新技术追踪2013年SIC联合项目2013年5月28日PART1乘用车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

PART2平台/动力总成技术最新动态

PART3乘用车安全技术最新动态

PART4电子娱乐技术最新动态

PART5外观/内饰技术最新动态

PART6启示与建议PART1乘用车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乘用车技术发展的四大目标:行驶辅助系统信息交互系统……有效减少伤亡降低废气排放使用环保材料降低噪音污染报废汽车回收有效能源利用开发代用能源①节能②环保③安全④智能化最大限度地节能零伤亡零排放、无污染、100%的材料回收无人驾驶终极目标节能、环保是近期乘用车技术突破的重点方向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迫使主要国家和地区陆续制定更加严苛的节能、环保法律法规,促进汽车厂商生产更加节能环保的汽车;预计到2020年,传统动力汽车技术的发展将走到极限,未来节能环保汽车将主要是指纯电动等新能源动力汽车。更加节能、环保的传统动力制造材料环保化、轻量化车辆回收环保化新能源动力绿色汽车汽车安全理念的变化关爱生命是乘用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长期主题,未来安全技术将更加重视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在发生事故时对车内乘员提供保护。在事故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聚焦危险驾驶保护车外行人监控驾驶员驾驶状态,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对车外行人给予更多关注,保护他们的安全。在提前量上做文章安全范围扩展互联网交互功能黑客入侵、非法监控车间通信信息盗取汽车联网非接触式攻击“硬”安全“软”安全随着信息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增多,未来汽车的软安全也变得极其重要跨网攻击全球汽车智能汽车是指汽车具备规划自身行车路线,感知周围环境,并针对实时交通情况作出合理决策,并辅助、甚至替代驾驶员进行驾驶的自动汽车。乘用车在安全、舒适、方便等诸多方面将不断应用智能化技术,最终将会实现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目前: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2030年后:智能化技术进步2020年前: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把车、路、人之间都联起来,汽车成为物联网中的一个节点能够智能决策、智能驾驶的智能化汽车新技术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引入,将对汽车的设计制造带来革命性变革2011年世界首款3D打印汽车Urbee问世,预示未来汽车设计和生产方式有望发生革命性变化汽车厂商纷纷采用模块化技术设计和制造汽车,也给汽车研发和生产带来新的革命。模块化技术将研发和制造的重点由整车厂商推向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厂商生产线将更加紧凑、高效,传统的装配工位将被大幅度压缩。Urbee采用50个零部件,完全采用3D打印制造,预计2014年上市销售。PART2平台/动力总成技术最新动态

2.1乘用车平台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2.2乘用车动力总成的最新发展动态丰田、通用:强调零部件共用传统平台的技术路线大众:强调底盘和车身一致丰田NBC平台通用Delta平台大众PQ25平台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综合考虑研发和生产,平台开发、更替成本低,同平台可以生产外观、尺寸差异较大的不同车型。将汽车的各个子系统分成各个“模块”进行标准化设计和生产;最后再根据不同车型的定位进行“组装”,既满足车型个性化需要,又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更强调研发,对生产考虑不足,平台自身更替成本偏高;平台往往与级别和车型类型对应,同平台产品同质化严重基于原有平台开发新的细分平台成本高大众PQ35平台汽车生产平台就是利用类似的底盘和车身结构,同时承载不同车型的开发及生产制造,模块化平台是未来平台技术的发展方向2.1乘用车平台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传统平台存在的问题:模块化平台2011年以来,主要国际乘用车厂商陆续发布了模块化平台,模块化平台技术发展呈现出几个新趋势:(1)模块化平台应用范围迅速扩大(2)领先厂家的模块化已经深入到动力总成(3)模块化平台更加强调轻量化和节能(4)借助模块化平台,厂商更加重视零部件标准化和共享(5)模块化平台设计时普遍考虑了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支持平台未来应用计划大众MQB大众集团横置平台的所有A0、A、B级甚至A00级轿车、MPV、SUV、旅行车、跑车车型日产CMF计划到2016年上市的51款车型中,60%车型基于CMF平台设计PSAEMP2A0、A和B级的轿车、旅行车、轿跑、跨界和SUV车型沃尔沃SPA包括S60、XC60、XC70、S80、XC90等多数畅销车型,占据未来总销量约三分之二丰田TGNA下一代雅力士、普锐斯、卡罗拉、凯美瑞、RAV4、Previa等超过10款车型都将被在TNGA构架上搭建本田模块化平台2016年开始推出该平台,可衍生出雅阁、思域以及CR-V三款车型2011-2012年新发布的模块化平台车型应用计划(1)模块化平台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可以生产多类型、多级别的车型日产CMF模块化平台构成平台由4个模块组成:发动机模块、前部底盘驾驶舱模块、以及后部底盘模块。类似搭积木的模块化,是模块化平台能够衍生诸多车型的关键大众平台技术衍生大众的模块化平台已经衍生了两代,新一代MQB平台,模块化范围更大,并且完全突破了平台对车型类型和级别的限制。各厂家的新模块化平台普遍强调平台后部可变,以满足车型衍生的需要大众MQB平台可变范围PSAEMP2平台可变范围大众MQB和PSAEMP2平台后部可变,使得基于该平台可以顺利衍生轿车、跑车、SUV、MPV、LCV(轻型商用车)等多种车型(2)领先厂家的模块化已经深入到动力总成大众MQB平台动力总成沃尔沃VEA发动机架构包括共轨式柴油发动机和直喷式汽油发动机,从高性能到低油耗等各类型号,目前为四缸机,未来可衍生三缸机。沃尔沃VEA动力总成架构大众MQB平台动力总成实现了模块化,支持传统动力、非传统动力和电力驱动等三种类型的发动机。EA211MOB汽油发动机系列EA288MDB柴油发动机系列(3)模块化平台更加强调轻量化和节能PSAEMP2在关键部位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等复合材料打造,可以减轻约70kg车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22%。PSAEMP2平台大众MQB平台各厂家发布的新平台普遍大范围应用了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甚至还采用碳纤维材料和镁合金等航空航天高技术材料,以减轻车身重量,提升排放表现。车身使用高强度钢,并在前部结构、车门、底盘和动力系统中大量使用铝材,新车将实现减重100-150千克。沃尔沃SPA平台通用新平台计划在2013年四季度推出使用镁合金车身板件的车辆,车重比传统钢材料车最高降低75%。车身采用高强度钢材,并在关键部位应用热成型钢材,使得采用MQB平台打造的新车整车质量将降低40kg左右。(4)借助模块化平台,厂商更加重视零部件标准化和零部件共享大众借助MQB平台,积极推进零部件标准化,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生产线也实现了优化,生产成本削减20%丰田计划通过TGNA构架,将同平台多数零部件共享率最高提升到70%以上,降低成本30%~40%。丰田TGNA构架零部件共享目标大众通过MQB实现零部件标准化车身、内饰设计共享率接近30%底盘悬挂、发动机、变速箱等共享率大于70%(5)模块化平台设计时普遍考虑了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支持平台应用、支持的新技术大众MQB支持基于摄像头的交通标识识别系统、疲劳驾驶检测系统、ACC自适应巡航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环境侦测,VAQ前桥电控横向差速器,可变助力转向系统等日产CMF计划到2016年上市的51款车型中,应用90项新技术PSAEMP2标配了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电动助力转向、低滚阻轮胎等,车联网系统未来也会加入沃尔沃SPA为未来多媒体汽车通讯提供了可扩展的接口2011-2012年新发布的模块化平台新技术应用情况国际乘用车排放标准资料来源: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实线:历史数据虚线:公布的目标点线:推算的目标中空点线:未公布的提议更加严厉的排放法规是推动乘用车动力总成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2.2乘用车动力总成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2015年,欧洲、日本所有OEMCO2排放必须达到130g/km,对乘用车动力总成技术,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只更新单项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法规的需要,2012年以来,大众、马自达、福特、通用均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大众蓝驱技术:对动力总成进行技术优化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对引擎、变速箱、底盘等进行优化电控燃油喷射,完成从欧Ⅱ到欧Ⅲ的过渡技术改进:改善燃烧、结构优化、应用VVT等辅助机构化油器发动机,技术无本质变化技术革新+改进:必须应用小排量、增压直喷、缸内直喷、均质压燃、气缸钝化等先进技术汽油机柴油机持续的技术改进:喷射压力提升、EGR率提升、超高增压应用电控技术,改进喷油系统、优化燃烧过程等增加后处理技术:两条路线即高EGR率+PDF或SCR新的燃烧技术(HCCI、低温燃烧)+更加先进的后处理技术(SCR+EGR+PDF)+在排放法规的压力下,传统发动机技术需要走创新与改进并举之路1992199620002005200920142.2.1乘用车发动机技术欧I欧II欧III欧IV欧V欧VI(1)传统发动机小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三缸发动机开始全面应用,领先厂家还积极研发两缸发动机(3)无凸轮轴发动机取得新的进展(4)柴油机技术仍在不断改进,SCR更具应用前景(5)在传统发动机上增加怠速启停装置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这种背景下,乘用车用发动机技术变化呈现以下五个新特征:

(1)传统发动机小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燃油效率提升,获得更高的功率输出技术优势技术分类汽油机小型化技术路线降低C02排放最经济的方法,增加低速扭矩,降低油耗在更宽广的转速范围内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功率输出缸内直喷分层燃烧、稀薄燃烧增压可变截面涡轮(VGT)、多级增压技术可变配气机构VVT、电磁气门、升程柔性控制①满足降低燃油消耗及CO2排放的法规要求;②应用涡轮增压等先进技术,能大幅提升车辆动力输出,提升驾驶乐趣;③混合动力车型需要小型化的传统发动机与电机搭配。发动机小型化的驱动力:未来,缸内直喷、增压技术和可变配气机构三种技术的结合是发动机小型化的最佳解决方案厂商排量应用情况大众0.8、1.0、1.2、1.42009年1.2TSI发动机,2011-2012年技术进行了换代,并推出1.0L发动机,2014年将推0.8TPSA1.0、1.2、1.6正在积极开发1.0排量发动机福特1.0、1.6、2.02010年正式投放1.6L和2.0LEcoboost发动机,2013年投放1.0发动机通用1.0、1.2、1.4、2.02009年将动力小型化策略全面应用于各级别新车型上,2015年还将应用1.0T发动机菲亚特0.9、1.4、1.82010年后在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小型车上获得了全面应用宝马1.0、1.5、2.02013年将在宝马X3等车型上应用,1.0T发动机将应用在未来上市的1系上日产1.2、1.62012年开始陆续装备日产旗下车型铃木0.82012年G70概念车搭配现代0.8、1.0、1.4、1.6、2.0未来将全面搭配大众、福特、PSA、宝马、日产等厂商正在积极推出结合上述技术的小排量发动机。主要厂家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产品马自达“SKY”1.3T发动机技术特点:采用新一代直喷和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燃油经济性和扭矩表现均极为出色应用:2013年后率先配备于全新马自达cx3丰田研发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特点:丰田自主研发,排量为2.0,取代传统的2.4+发动机应用:2013年后将配备在凯美瑞和雷克萨斯车型上通用开发新Ecotec发动机技术特点:包括1.0~1.5L全系列,有三缸和四缸机,取代现有1.0和1.4发动机应用:2015年开始采用丰田、马自达等跟随厂商也在积极研发类似技术的产品。正处于研发阶段的部分小排量发动机产品为了满足排放和节油要求,小排量发动机出现了应用气缸钝化(可变气缸)技术的趋势。技术特点:①采用ACT主动气缸管理系统。发动机启动怠速时,车辆只会启用两个气缸工作,变成两缸机,当踩下油门踏板时,另外两个气缸才会加入工作;②更加省油且降低排放。百公里节油0.4L,每公里CO2排放减少8g;③低速振动和温度不均的问题需要解决。奔驰2012年宣布,考虑开发一款3缸发动机搭载到新一代C级上面,并将采用可变气缸技术。气缸钝化以往都应用在多缸大排量发动机上,大众EA2111.4T发动机首次在四缸小排量发动机上应用该技术。

(2)三缸发动机开始全面应用,领先厂家还积极研发两缸发动机三缸机对比四缸机的优劣势W劣势三缸机在结构设计、技术成熟度等方面不如四缸机;平衡性不如四缸机,因此振动大、噪声性能不好,匹配时需要对车的悬架和车架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教;A0级以上轿车的装备难度大。S优势节省材料和体积,制造成本更低;排量小,燃烧效率更高,更省油,且排放降低幅大,可以满足新排放法规的要求。2012年福特推出三缸机产品,应用了缸内直喷、双可变气门正时等高端技术,甚至计划为B级车配备。福特ECOBOOST1.0三缸发动机技术特点:①集合了多项先进技术。采用了发动机Ti-VCT进排气可变气门正时、缸内直喷、涡轮增压以及低阻力的活塞镀膜等多项技术。②可应用在B级车上。高功率版本功率达125马力(92千瓦),峰值扭矩170牛·米,超增压模式下能够达到200牛·米,新蒙迪欧就计划配备该发动机三缸机技术开发时,宝马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本田在四缸机基础上开发三缸机的思路,非常值得借鉴技术特点:①集合了多项技术。采用了涡轮增压器,可变负荷控制,直喷和VALVETRONIC可变气门等技术;②模块化设计。汽油版本和柴油版本可以共享部件,并可以衍生一系列发动机2012年宝马推出模块化三缸发动机本田正在研发1.0T三缸发动机技术特点:①在四缸机基础上研发。大幅度降低了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②加装涡轮增压器。采用在原有自然吸气的发动机基础上加装涡轮增压器。菲亚特、大众、宝马等领先企业,还在积极研发采用先进技术的两缸发动机相对三缸机,两缸机采用更少的发动机部件,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且有效解决平衡性问题,并大幅度降低油耗和排放。菲亚特两缸发动机Twinair厂商排量开发应用情况菲亚特0.9T2011年推出,应用在F500上大众0.8T2014年量产,并首先应用在Taigun概念车的量产车型上宝马1.0T未来应用在1系和Mini车型上部分厂商两缸发动机开发应用情况项目参数排量875CC缸径*行程80.5mm*86mm压缩比10:1最大功率63KW@5500rpm最大扭矩155Nm@2000rpm

(3)无凸轮轴发动机取得新的进展发动机气门驱动技术发展路线应用传统气门驱动机构凸轮轴可变气门驱动机构无凸轮轴驱动配气机构凸轮轴、挺柱、推杆、摇臂气门升程、配气定时等气门运动规律完全由凸轮型线决定,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固定不变从发动机诞生一直采用至今,机构从凸轮轴下置、中置过渡到目前的顶置除传统部件外,增加改变凸轮相位、改变凸轮型线或改变凸轮从动件的辅助机构系统简单可靠,根据发动机工况控制气门升程和配气相位,从而减少泵吸损失、提高运转性能、降低排放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如丰田VVT-i,本田VTEC,德尔福CVCP,宝马Valvetronic取消发动机配气机构中节气门凸轮轴以及从动件,直接以电液、电磁、电气等方式驱动气门彻底摆脱凸轮型线的限制,对气门正时、升程和运动速度灵活独立控制,从而更好的优化发动机的性能特点机构组成应用:菲亚特MultiAir,BMW、Visteon、Ford等厂商也在进行相关研究无凸轮机构有先天缺点,即成本高昂、结构复杂、气门落座速冲击大,但仍不能阻止其成为最有潜力、最为理想的气门控制途径气门驱动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机构、凸轮轴可变机构和无凸轮机构,未来无凸轮轴机构有望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菲亚特动力MultiAir发动机技术特点:取消传统机械式凸轮轴和节流阀,采用电动液压阀驱动进气门,更加精准地控制进气和喷油量应用前景:2012年开始应用,仍处在完善阶段,未来将授权给更多厂家使用,中小型车型有望广泛应用该技术①大幅提升性能低转速范围内可提升15%的扭矩,功率可提升10%,燃油消耗率可降低10%-25%②满足严格的排放法规具备超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性能,有效减少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的排放③标准化、系列化设计可以任意组合成双缸、四缸、六缸或者八缸的结构④可同时支持汽油和柴油机

目前应用在汽油机上,未来将逐步应用在柴油发动机上菲亚特电磁液压气门控制系统代表产品S优势

(4)柴油机技术仍在不断改进,SCR更具应用前景原理:将废气的一部分送回气缸形成循环,降低气缸内氧气浓度和燃烧温度,从而减小NOx排放,但会使碳烟微粒增加,因此需要配合使用DPF原理:将天然气中特别提炼的无毒透明液态尿素“AdBlue”喷在发动机排气管中,利用尿素中的化学分子还原NOx优化燃烧+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催化还原)EGR(废气再循环)+DPF(微粒捕集器)两种技术路径的原理:目前柴油机主要通过两条技术路线来达到欧V排放标准,2014年欧VI标准实施后,SCR(选择催化还原)更具有应用前景。技术特点:①小型化:缸距及燃烧室形状等基本尺寸与未安装SCR系统的发动机基本一致;②更高的燃效:燃效为11.0km/L,比同样配备3L直列6缸汽油发动机的8.5km/L提高了约30%,比配备输出功率接近的V型8缸发动机的“X5xDrive50i”的6.3km/L提高了75%;③符合欧VI排放标准:通过安装SCR+DPF达到了欧VI排放标准。配备的SCR系统的宝马N57D30A3.0L柴油发动机宝马、PSA和马自达等公司均在SCR系统上取得新突破。2012年宝马推出的N57D30A柴油发动机代表产品系统本身制造和使用维护成本高系统体积大,需要预留超大储存的空间必须留意补充AdBlue,否则增加污染,影响发动机动力性能,因此需要随处可补充尿素的供应网路对NOx的净化效率更高不影响发动机燃烧效率,油耗比EGR低10%不会发生催化器硫中毒现象,对油品的要求相对较低SCRS优势SCRW劣势欧VI标准Nox要求降低55.2%,SCR对NOx的净化效率更高,是应对欧VI标准的有效解决方案虽然EGR系统在欧VI时代不被看好,但近期也有企业推出了双涡轮增压+两级冷却EGR的系统,满足欧VI排放标准的需要。2013年美益特(MEET)展示串联式EGR冷却器两级涡轮增压+两级冷却EGR结构原理

(5)在传统发动机上增加怠速启停装置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不介入动力系统的308e-hdi技术特点:启停装置并不介入动力系统,只是负责点火,并在发动机不需要工作时为照明、空调、音响等提供电力。应用情况:2012年以来已经陆续安装在标致308、208等车型上。通过加装怠速启停装置,减少能源消耗,并提升排放水平,目前有介入动力系统和不介入动力系统两种方式的怠速启停装置。介入动力系统的5008e-hdi技术特点:市区油耗降低15%,二氧化碳排放量亦降低至122~127g/km125127g/km。应用情况:2012年以来已经陆续安装在标致5008、3008等车型上。2.2.2乘用车变速器技术自动变速箱技术快速发展,其中双离合和CVT变速器是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城市道路拥堵日趋严重,MT变速箱市场份额逐年下滑;传统AT变速箱性能改进缓慢;短期内结合成本和性能优势的双离合和CVT变速箱最具发展潜力。(1)提升扭矩传递能力:目标是达到400n.m(2)提升动力传递效率:新的目标是将传递效率达到90%(3)提升变速器寿命,降低生命周期成本CVT变速器(1)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预防并处理在换挡临界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2)进一步提升性能:提高换挡效率,降低油耗(3)满足多种车型需要:特别是满足运动型车辆的需要双离合变速器(1)向多速化方向发展:从6MT到7MT(2)性能继续改进:使发动机的转矩和转速更好地匹配复杂工况需求变速箱技术的主要技术路线发展趋势(1)传动系统向多速发展:从7AT到8AT和9AT(2)液力变矩器部件结构的不断优化:变矩器结构更紧凑,传递效率更高(3)换挡控制不断优化:从换挡点控制的智能化和换挡过渡过程的高品质化两方面进行AT变速器MT变速器近来乘用车变速箱技术发展呈现以下四个特征:(1)传统变速器性能的改进依然受到厂商重视(2)9速AT变速器开始出现,未来有望在中高端市场获得应用(3)双离合变速器虽然饱受可靠性质疑,但依然受到各厂家重视(4)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并提升使用寿命是CVT变速器技术发展的重点特点:实现了轻快的换挡感触以及大幅度的轻量化及小型化。①更佳的换挡体验。开发出了通过较小的内部冲程也能精确传导操作力的、模块较小的同步机构,提升换挡感触。②轻量化和小型化。通过采用2速及3速输入齿轮兼用的构造,将第二轴的长度缩短了20%,进而变速箱单体的重量减轻了约16%。马自达开发出新一代高效变速箱——“SKYACTIV-Drive”系列,虽然没有采用双离合技术,但仍然提升了燃效和体验。马自达“SKYACTIV-Drive”自动变速箱马自达“SKYACTIV-Drive”手动变速箱特点:大幅提高了锁定(Lockup)区域,借此大幅提高了操作直接感以及燃效。①提高锁定区域。采用新型锁止离合器——油压多板离合器,其拥有更佳的控制性及更高的耐久性。相对于老式5AT的锁定时间比率为49%,新型AT扩大到了82%。②更高的燃效。与老式AT相比,实现了4~7%的燃效提升。③更快的变速响应。油压控制机构与ECU(电子控制单元)合二为一,达到了与DCT相媲美的响应速度。(1)传统变速器性能的改进依然受到厂商重视ZF和宝马还积极开发7MT手动变速箱,以满足跑车用户对于驾驶乐趣的追求。保时捷新款911搭配的7MT变速箱技术特点:①模块化设计。基于保时捷DCT开发,多个零部件可以相互通用。②新的运转结构。与DCT一样实现H型齿轮并列挡。③可使用防止换挡错误技术。保证只能由5挡和6挡升为7挡。宝马研发中的7MT变速箱技术特点:①与传统变速箱结构不同。其中R挡(倒车挡)和7速挡的入位方式为左右方向,而非传统的前后方向,这样的设计在操作上减少了换档行程。②使用防止换挡错误技术。设计了一种能够改变黏度的特殊液体来协同传感器,并利用电流阻止驾车者将换挡杆滑向错误的挡位。(2)9速AT变速器开始出现,未来有望在中高端市场获得应用相比于CVT和双离合器变速器,2012年ZF推出的九速自动变速器负载能力更大,扭矩传递范围更宽泛,而在换挡时间及换挡冲击上也有较大改善。ZF9速变速器的尺寸与性能ZF9速变速器与其他变速器的性能对比ZF9AT共有两个型号,其中9HP28主要匹配1.4T、1.6T乃至2.0T之类的中小排量增压或者3.0升排量以下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而9HP48则用来配备2.0T以上的涡轮增压、3.0升以上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ZF9速变速器的结构和参数(3)双离合变速器虽然饱受可靠性质疑,但依然受到各厂家重视对比项目湿式干式安装尺寸轴向尺寸大,直径小轴向尺寸小,直径大热负荷能力高低最高负载能力350N.M甚至更高最高250N.M辅助动力源有无扭矩滞后有无传动效率(与MT相比)偏低接近成本偏高较低使用寿命湿式为干式的3到4倍应用类型中高档车型、运动型车型中小型车双离合变速器分干式和湿式两种类型,两种变速器各有优势,且近期均有新产品推出。干式和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比较近年部分厂商的双离合变速器离合器技术类型技术来源技术特征开始装配奥迪S-Tronic湿式BorgWarner7前进挡,最大扭矩550N.m2010年现代Ecoshift干式LUK6/7前进挡2013年宝马MDKG湿式GETRAG7前进挡,最大扭矩400N.m2012年奔驰

7G-DT湿式BENZ7前进挡,最大扭矩350N.m2011年福特6DCT250干式GETRAG6前进挡,最大扭矩250牛·米2010年菲亚特DDCT干式BorgWarner6前进挡,最大扭矩350牛·米2010年PSA--7前进挡2014年以后通用干式-8前进挡-未来双离合变速器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升效率福特6DCT250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福特6DCT250代表产品福特的双离合器模块在两组离合器从动盘上设计了扭矩减震器,并在控制机构上使用驱动电机,与传统液压驱动相比,简化结构并提升了可靠性。(4)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并提升使用寿命是CVT变速器技术近期的发展重点日产新CVT具备更高的性能以日产XTRONICCVT为代表的新一代CVT,变速比范围更大,换挡更为平顺,节油性更好。传统CVT日产新CVT途径:通过改进变速结构的机械装置,并在从动轮与输出轴之间加入了副变速机构;开发应用情况:2011年推出。技术亮点:变速比范围达到7.3:1,比传统AT节油15%;舍弗勒低成本CVT结构图降低成本,并提高CVT链条使用寿命也是CVT变速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捷太格特开发高燃效CVT链条技术亮点:提升燃效3-5%,并提高使用寿命;途径:采用开有两个孔的8字形板状部件,利用压入孔内的链销及名为棒条的棒状部件连接相邻的链环,以减少摩擦;开发情况:2011年推出,2012年宣布新的进展。技术亮点:成本比原来降低20%左右途径:以将滑轮制造由机械加工改进为冲压加工。开发情况:2011年推出PART3乘用车安全技术最新动态

3.1乘用车安全技术发展总体趋势3.2主动安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3.3被动安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强制性安全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引领汽车企业不断研发更先进的汽车安全技术3.1乘用车安全技术发展总体趋势世界NCAP版图各国安全法规的不断完善、NCAP等机构安全碰撞标准的逐渐提高,推动着汽车厂商不断研发汽车安全技术。其中EURO-NCAP作为汽车界最权威的安全认证机构,其对安全评级的任何细微调整都对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理念起重要影响。主动安全酒精测试系统:驾驶员发动汽车前必须先测试是否酒驾,如果是则不能发动汽车,目前针对酒驾被抓者强制加装该系统后视镜加装摄像头(2015-2018)乘用车自动电子刹车辅助&车道防偏离系统(2016-2022)自动调节大灯(2019):不同环境、不同路况下自动改变大灯亮度和照射区域智能交通系统(2019):车间通讯、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讯被动安全和行人保护强化侧面碰撞标准(2018)针对特殊人群如年纪更大,身材更小的人,使用新型假人进行测试(2018-2020)碰撞后报警和救援紧急电话(2015)碰撞数据记录和救援(2018-2022)2015-2022年欧洲安全法规展望(部分已公布,部分是草案,部分是预测)车内成人保护车内儿童保护行人保护安全辅助系统201380%60%60%65%201480%75%60%65%201580%75%↑65%↑70%↑EURO-NCAP2013-2015年5星碰撞评分要求资料来源:《Euro-NCAPAssessmentProtocol—OverallRatingv6.0》资料来源:PSA,欧盟道路安全法规展望2011-2020围绕ECU的安全设备集成化:汽车上往往装备了超过80个独立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减少ECU的数目对制造商来说意味着降低复杂性、减少部件、简化线束、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目前:不同功能的ECU不久的将来:集成化ECU未来:“ALL-IN-ONE”全能式ACR——主动控制卷收器AFS——主动前转向ACC——自适应巡航控制ACU——安全气囊控制单元BSW——盲点警告DAS——驾驶辅助系统EPS——电子助力转向ICSU——集成的底盘安全单元LDW——车道偏离警告ECU1ECU2ECU3ECU4ALLINONEECUECU演化示意图(1)围绕ECU和摄像头传感器的安全设备集成化正快速发展ACREPSAFSACUBSWDAS……ACCLDWICSU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安全设备的集成化部分主机厂已经提出整合ECU战略并制定时间表。超级ECU安全/底盘车身/舒适仪表/信息娱乐动力传动丰田超级ECU战略代表性主机厂实现步骤:①通过CAN或FlexRay网络连接ECU;②把所有ECU安装到一个盒子中(如把陀螺仪传感器集成到ABS控制器中);③集成硅/集成电路/IC封装。计划在2020年前整合车载ECU为4大超级ECU路径1路径2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规划更加细致超前TRW新一代安全域ECU(SDE)战略代表性零部件厂技术应用说明:安全域ECU(SafetyDomainECU)采用开放式AUTOSAR架构,集成了部分底盘、悬架和驾驶辅助系统控制功能,能够处理并兼容政策制造商和第三方供应商的软件。第一代SDE将于2013年应用于2014年车型上。完全集成式的SDE预计于2020年推出。TRW的SDE战略规划图以摄像头为中心的多种传感器集成:各种应用不断涌现先进传感器如雷达、红外、摄像头等不断由航空航天、军工、医疗卫生等领域引入汽车,汽车厂商得以对多种传感器进行综合开发,创新汽车安全技术。其中影像识别技术发展迅速,得到众多厂商重视,呈现“摄像头+X”的传感器集成化趋势。综合多类传感器开发新技术、新应用成为厂商主动安全领域竞赛的新焦点。1234红外激光雷达其它传感器…摄像头德尔福雷达和视频集成传感器RACam摄像头+雷达德尔福近期推出了世界首个集成摄像头和雷达的传感器,其优势是:降低了车载设备的复杂性,便于采购、安装、维护,降低成本。技术应用说明:①德尔福的雷达和视频集成系统RACam将雷达和视频系统集成在单一模块中,以低价格提供多种安全功能。②主要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偏离告警LDW、前向碰撞预警FCW、碰撞缓解系统、行人识别、交通标准识别以及针对车辆和行人的紧急制动系统AEB等。③预计于2014年批量生产。日产也计划将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工作重心向摄像头识别技术转移。日产一直致力于开发以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为基础来提高汽车安全的技术。安全技术开发的基础在发生转变摄像头能够实现强大的安全功能摄像头位置功能前方摄像头①车道偏离警示②前方车辆靠近时通知驾驶员③低速时分辨车辆和行人通过移动物体的形状和速度,提醒驾驶员注意后方摄像头①道路标志线识别②行驶过程中检测斜后方死角驶来的车辆③从停车场出来时识别车辆后方移动体针对后视摄像头,北美地区正计划在2014~2015推出强制标准,日产计划从2012年投放的新型车开始陆续采用基于后方摄像头的三项功能。应用计划日产的摄像头识别技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马自达也推出了集成综合传感器的安全系统。马自达i-ACTIVSENSE技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技术应用说明:①基于马自达ProactiveSafety技术改进而来,包含多项安全技术。②装备了24Ghz和76Ghz的毫米波雷达、红外激光探测、摄像头等综合传感器。③在全新马自达6上装配。驾驶辅助雷达巡航控制(MRCC)危险识别前方障碍报警系统(FOW)车道偏离警告系统(LDW);后车监控系统(RVM)远光灯控制系统(HBC)自适应前照明系统(AFS)防撞/伤害减免智能制动辅助系统(SBS);智能城市制动系统(SCBS)自动变速箱加速控制i-ACTIVSENSE包含的多项技术汽车安全被动安全主动安全预防安全技术事故安全技术碰撞安全技术整合增加事故应对提前量安全保护全员化驾驶员状态监测注重行人保护智能安全系统抑制安全技术为实现汽车“零伤亡”的终极构想,汽车安全技术正向智能安全系统方向发展汽车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图完善防盗系统3.2主动安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主动安全预防安全技术事故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发展呈现两大特征:(1)发展重心在于对驾驶员状态的监测

(2)开发对行人安全的主动探测系统

(1)预防安全技术的发展的重心在于对驾驶员状态的监测酒精监测心率监测表情监测呼吸监测掌温监测驾驶员走神、情绪化驾驶、酒后驾车等危险驾驶行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厂商在避免危险驾驶的技术研发上不断加大力度,希望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在工作优先级上将应对驾驶员走神列为仅次于碰撞预警和车间通信后的第三重要工作,未来相关技术(主要是生物传感器技术)将有望得到政策支持。对驾驶员状态的多重监测A.车载酒驾监测系统欧盟安全法规考虑将其纳入未来强制性加装配置。驾驶者酒精监测安全系统开发组织DADSS(DriverAlcoholDetectionSystemforSafety)项目启动于2008年,由通用、大众、福特、马自达、丰田、日产、本田、宝马、梅赛德斯奔驰、保时捷、克莱斯勒、捷豹、路虎以及三菱等十余个国际知名大厂联合参与。旨在推动车载酒驾检测系统在汽车上的普及应用。DADSS发展规划2013年测试原型机执行技术的详细审查规划技术的执行细节进行技术评估资助有前途的技术20082009年开发酒精监测系统进行技术验证进行示范试验2013年后酒驾监测有多种实现手段气息探测模式手持式探测器早在2007年,沃尔沃就推出了一个名为“酒后驾驶闭锁(Alcoguard)”的技术。但并未普及。如果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0~10mg/100mL,设备会亮绿灯,这时可以启动发动机。如果是10~20mg/100mL,尽管能够启动发动机,但会亮起黄灯,向驾驶员发出驾驶警告。当达到20mg/100mL以上时,发动机便不能启动。单指接触式探测将检测仪器与发动机一键启动开关融合在一起,在驾驶者按下启动键的一瞬间,实现同步检测操作。这一技术可以实现驾驶者醉酒时无法启动汽车,但是却不能在启动后持续监测,所以如果用未饮酒人的手指启动车辆之后,仍然与普通车辆无异,无法做到随时随地持续监测驾驶者的真实状态。通过布置在驾驶席周边区域如方向盘、仪表盘、头枕等处的多个探测器,收集驾驶者不断呼出的气息取样,判断驾驶者是否存在酒后驾车的行为。气息探测模式是最自然、最理想的也是最有潜力的酒驾监测技术,但受限于成本,普及应用尚需时日。驾驶者在启动汽车之前,需要对手持设备吹气5秒,LED灯会显示测试结果,无线信号将结果传给车内设备。丰田3D人脸追踪技术摄像头技术技术应用说明:①由丰田欧洲研发中心开发,用于检测和评估驾驶员的驾驶情绪。②内置于仪表盘的摄像头将扫描到的驾驶员面部表情数据与系统内愤怒、快乐、中性三类情绪进行匹配(频率为30次/秒),如果系统检测出在一定时间内(如30分钟以上)驾驶员都处于愤怒情绪,将激活车载的预碰撞系统。③目前技术还处于不断改进中,丰田技术小组已经实现人脸90度转动下的表情识别。B.表情监测无操作激活车载预碰撞系统福特驾驶员负荷评估技术摄像头+雷达+生物传感器技术应用说明:①福特驾驶员负荷评估技术(DriverWorkloadEstimator)将雷达和摄像头感知到的道路、交通信息,与安全带、方向盘配置的生物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呼吸速率、体温、心率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如果系统判断驾驶员处于不安全驾驶状态则自动将车内联网的手机调至静音或不可用状态,以免驾驶员分心。②技术尚处于研发改进状态。掌温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呼吸速率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示意驾驶员负荷评估流程示意C.生命体征监测(2)开发对行人安全的主动探测系统对行人碰撞保护的全球技术法规GTR9已在2010年通过审议,加强对车外行人的碰撞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欧、美、日等国都已出台相关法规。中国《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GB/T24550-2009)也已于2010年7月实施,同时新修订的C-NCAP(2012)规定5星评分必须进行行人保护试验。从1998年开始中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行人超过2万人,约占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0%,这一现象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缓解。C-NCAP标准下的行人保护2012版规则发布5星评分必须进行行人保护试验2013-20142012版规则实施2009年改版规则发布试验项目及评分不变增加行人保护试验(选做)主动行人探测系统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把推进主动行人探测加入2011-2013年重要行动计划。厂商在主动行人探测系统上投入力量,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目前主要有单体探测和组网探测两种技术路线。a)单体探测:依赖汽车自身传感器功能Volvo主动行人探测系统(带自动制动)车辆自身装备雷达、红外、摄像头等探测设备,主动扫描、识别和追踪进入车辆行驶路线的行人,对可能的危险发出警报,在必要时候自动紧急制动。代表性技术TRW前视型行人探测与事故缓解系统技术应用说明:内置雷达确定物体距离,摄像头组件判断物体类型、ESP电子稳定程序参与紧急制动。技术应用前景:豪华车转载逐步向低级别车渗透,渗透速度取决于成本下降程度和政策法规的细则要求。技术评价:探测设备复杂性和价格都比较高,普及应用难度较大。Volvo主动行人探测系统:①可探测身高80cm以上的儿童行人;②紧急情况下首先发出声音警报,挡风玻璃平视显示屏出现红色闪光信号;车速小于35km/h时如果驾驶员还未能作出反应,自动制动。TRW前视型行人探测与事故缓解系统:①装备可调级视频摄像头和24GHz雷达;②摄像头除识别行人外还可识别车辆、车道、交通标志等;③预计2014年量产。S优势不依赖外界,自身搭载先进探测设备,有较高可靠性;W劣势b)组网探测:行人与汽车的互联通信通用汽车Wi-FiDirect行人探测技术与单体探测相比,组网探测依赖汽车自组网实现车与人(V2H)的感应与通讯,行人需要借助一定工具才能被汽车感应设备识别。技术应用说明:①携带智能手机的路人,打开手机上的WI-FIDirect功能,汽车靠近时系统就会识别行人的方位,并在检测到危险时通过视觉或听觉对驾驶员发出警示。②是通用正在开发的V2I、V2V通讯系统的一部分。技术应用前景:依赖智能终端WI-FIDirect功能的普及,此外还需要WI-FI技术联盟和手机制造商的支持,何时能应用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技术评价:代表性技术不需要复杂昂贵的红外、摄像头等识别设备,技术原理简单,成本低廉;不仅仅具备探测功能,还能与其它搭载Wi-FiDirect功能的汽车实现车间通讯,是未来智能交通的雏形;前景取决于WI-FIDirect能否得到认可和普及;需要解决人流量大时一些冗余信号的处理问题。S优势W劣势3.3被动安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被动安全抑制安全技术碰撞安全技术(1)不断改进气囊和安全带技术,以提升对车内人员的保护(2)儿童安全座椅不断推陈出新(3)开发车体外安全气囊增加对行人的保护被动安全技术发展呈现四大特征:(4)未来汽车防盗技术将向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1)不断改进气囊和安全带技术,以提升对车内人员的保护通用智能泄气安全气囊气囊技术技术应用前景:将搭载在海外2013款雪佛兰科鲁兹、海外版别克昂科雷、GMCAcadialargecross等车型上。技术原理说明:①当气囊处于膨胀阶段时,内部约束系统通过软性连接绳使柔性盖板紧紧覆盖在“额外”的排气孔上,防止气囊在充气阶段提前泄气;②当驾乘人员因为惯性挤压安全气囊时,传统气囊泄气系统开始工作,同时内部约束系统受到挤压,软绳得以松弛,最终释放柔性排气孔盖,气囊快速泄气,减少驾乘者因安全气囊膨胀造成的伤害。相比现在的两级气囊体积更小、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搭载新气囊的海外2013款雪佛兰科鲁兹已经通过NHTSA(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协会)的相关测试并获得5星评价。S优势TRW顶置气囊技术气囊技术技术应用说明:①于2007年开始进行概念性设计,2010年进行核心设计,2013年预计投入量产;②顶置气囊安放在车辆顶部的遮阳板上方,气囊弹出时顺着遮阳板向前延伸,同时充满挡风与仪表台中的空隙。将气囊从仪表板剥离,给仪表板以充分的自由化设计空间;仪表板无须与气囊配合,可能会减少一些整体的开发成本。技术应用前景:顶置气囊技术已经过一系列的滑车试验,并且通过了Euro-NCAP等测试。S优势福特气囊式安全带(beltbag)技术应用说明:①结合了传统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特性,为后排乘客提供了更高级别的碰撞安全保护;②当碰到意外情况时,安全带会在0.04秒膨胀成气囊状,其缓解冲击力的效果是传统安全带的5倍;③已应用于2011款福特Explorer车型中,并将逐步用于更多车型。安全带技术面积大可以有效降低头部与颈部的晃动;气囊膨胀时具备一定的弹性,能减少车祸中后排乘客容易出现的肋骨骨折、内脏器官受损和淤伤等现象,尤其对于儿童是个福音;技术应用前景:得到其它厂商的认可,奔驰将在2013款S级后排应用气囊式安全带。S优势(2)儿童安全座椅不断推陈出新宝得适新型ISOFIX+儿童座椅代表性技术技术亮点说明:①第一款具有创新ISOFIX+安装系统的座椅;②综合PivotLink(支点缓冲)、V-Tether(V形上拉带)、SI-PADS(侧面防撞缓冲垫)等技术,提供更安全的儿童保护;③2012年红点设计大奖产品。在ISOFIX基础上额外增加V形上拉带,一是提高座椅的稳定性;二是在事故发生时,额外的V形上拉带吸收碰撞的冲击力,可减缓座椅前向和旋转运动,为儿童提供更多保护。S优势(3)开发车体外安全气囊增加对行人的保护全球首配行人安全气囊的沃尔沃V40,2012年创下Euro-NCAP车内成人保护、行人安全和安全辅助系统三项测试记录。沃尔沃V40行人安全气囊代表性技术技术应用说明:①有效车速:20km-50km。②传感器数量:车头前方,7个。③原理:发生碰撞时,控制单元引爆行人安全气囊,火工装置松开发动机铰链,膨胀的气囊打开后将发动机盖的后部向上顶起10厘米。技术应用前景:沃尔沃V40树立汽车安全新标杆,行人安全气囊有望得到其它厂商的跟进装配。对事故中的行人起到有效的保护,能有效提高车辆的NCAP行人安全碰撞得分E-NCAP测试得分S优势4)未来汽车防盗技术将向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机械式电子式网络式采用机械锁的方式来达到防盗目的。如方向盘锁、离合器锁等等主要靠锁定点火或起动来达到防盗目的,同时具有防盗和声音报警功能。包括有插片式、按键式和遥控式等电子式防盗器依托卫星定位、通讯、电子地图等技术技术,将报警信息和报警车辆所在位置无声地传送到报警中心,从而实现防盗目的防盗技术已经由机械式向电子式演化,未来将向网络式防盗发展,同时多种防盗技术将集成化为防盗系统。防破解汽车信息“软安全”随着防盗技术的电子化、网络化,不法分子对汽车各种电信号的“破解”行为,如改变、阻截、生成某些信号,汽车的安全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这给汽车安全带来新的信息“软安全”挑战。集成化防盗系统智能安全系统如通用的OnStar防盗未来PART4车载信息系统技术最新动态

4.1车载信息系统的总体发展趋势

4.2智能交互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

4.3车载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最新发展动态在信息时代,车载信息系统整体架构将向开放、灵活方向变革4.1车载信息系统的总体发展趋势(1)汽车作为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移动信息节点具体呈现三个趋势:资料来源:CIC(中国网络口碑研究和咨询公司)。未来人们在汽车中也将像在家里或办公室里一样,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汽车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和传递信息的网络代步工具多功能行驶装置(2)汽车网络化与智能化推动车载信息系统由“TELEMATICS”向“人-端-云”智能交互进化云系统人机交互人机交互信息交互云应用云应用智能终端未来“人-端-云”交互示意图功能介绍定位服务车辆安全监控防盗监控,远程控制,车辆动态行车定位导航GPS定位导航、事故、拥堵信息、电子地图与兴趣点查询远程救援车辆故障救援周边维修导引、定位救援派遣远程故障诊断实时远程诊断、保养维护服务计划资讯获取信息传递服务天气信息、音视频媒体、车辆检测报告提醒、及其他话务监控中心基于呼叫中心、监控中心的相关响应服务目前Telematics服务的主要功能未来汽车厂商要做的或许“并非把互联网装进汽车,而是要把汽车置入整个互联世界。”——奥迪财务及组织管理委员会董事阿克塞尔·史博科TELEMATICS服务发展出两类模式,未来前装模式仍具有重要地位后装市场产业链结构网络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

(TSP)用户付费服务网络连接付费付费内容服务前装市场产业链结构网络提供商用户内容提供商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

(TSP)车企付费服务网络连接服务付费付费内容服务付费前装模式:前装市场由车企主导,掌控上游的TSP,同时与下游的用户对接。后装模式:独立第三方TSP是后装市场的主导者,通过整合上游资源,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3)“人-端-云”的智能交互要求车载信息系统架构由封闭、固化向开放、灵活转变固化的硬件组合,更新缓慢物理按键或旋钮闭源专有系统与系统绑定,不可更改,不易升级液晶屏、仪表盘生物特征、语音、手写输入/智能终端交互模块化硬件,可组合,易升级开源、开放式系统可扩展、快速更新、云端应用抬头显示、语音输出多元化智能化模块化开源化云应用人性化车载信息系统基本架构传统架构未来架构部分剥离电子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指令输入结果输出智能交互系统软硬件系统生物特征眼球手势传统的物理旋钮与按键手写语音指令识别新技术动态技术名称技术简介技术应用汽车生物锁将声音、指纹等人体生物特征作为密码输入,由车载计算机识别,控制开启车门、启动发动机等。在极少数超豪华车型应用,如宾利声控启动TRW手写输入识别系统触摸板可用来执行部分任务,如收音机控制、CD机控制、光标移动等。驾驶者也可以通过该技术来书写便条或发送信息。需考察用户使用习惯Nuance“声龙驾驶”驾驶者用自然语言与车载系统对话即可实现实现语音听写短信和直接获取内容、查看新闻、收听音乐和导航等功能。宝马、戴姆勒、通用开始配备相关技术奥迪语音协同驾驶系统AviCoS与车主互动,用语音形式告知车载设备操作的相关信息。取代说明书福特语音识别技术已经能识别超过1万条指令。应用于自家的SYNC系统上(1)指令识别多元化,生物特征、语音、手写等识别技术发展迅速,操控汽车将变得更加方便指令识别多元化4.2智能交互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A.手写识别技术的进展技术应用说明:①TRW开发了独立的多功能控制模块,该技术通过一个触摸式传感器和先进的手写识别软件,与驾驶者信息及车载通讯系统进行接入。②主要特点是能够识别手写输入,帮助驾驶者快速、直观地操控手机、导航系统等设备。此外,触摸屏也可用来取代一些简单的开关,用来执行部分任务,如收音机控制、CD机控制、光标移动等。驾驶者也可以通过该技术来书写便条或发送信息。可以集成到中控台中,也可以集成到车门扶手中。TRW手写输入识别系统代表性技术TRW手写输入识别系统控制器的组成技术应用前景:普及应用受用户使用习惯、成本、总线承载能力、安放位置选择等因素影响。B.语音识别技术的进展技术应用说明:①驾驶者用自然语言与车载系统对话即可驱动汽车相关系统获得指令反馈;②实现功能:实现语音听写短信和直接获取内容、查看新闻、收听音乐和导航等;③系统带有学习功能,能够记忆用户使用习惯和发音,不断提升识别准确性;④采用了精密阵列麦克风和抗噪技术。Nuance“声龙驾驶”(DragonDrive!)系统代表性技术使用“声龙驾驶”实现多种功能技术应用前景:宝马、戴姆勒、通用开始配备相关技术。发短信找餐厅导航(2)新型无线通讯技术在快速向汽车移植,带来更便捷智能的交互体验

应用最新的的无线通讯技术传统的蓝牙技术①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可应用于汽车钥匙;②NFC:近场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十厘米内),可实现汽车与手机的数据传输和身份验证;③Wi-Fi: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可实现汽车与移动终端的互动连接。智能交互体验无线通讯新技术动态2013预计2015年上市的新车都将配备智能终端交互功能技术类别技术名称技术简介技术应用RFID法雷奥“无钥匙进入启动”无钥匙进入需要车主随身携带的智能卡里的芯片,通过最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感应自动开关门锁。不存在技术壁垒比亚迪智能钥匙基于RFID技术,车主无需掏出钥匙即可完成上下车、使用车载设备或者驾车停车等。逐步配备NFC大陆公司虚拟钥匙手机打开汽车。一组加密存储在手机SIM卡中防篡改的数据包,通过NFC在手机和汽车之间交换并验证访问权。未来可能在租赁行业率先应用伟世通Mid-Range车载多媒体系统入了无线网络以及NFC近距离通讯等技术,方便车辆与各种移动设备进行连接。伟世通e-Bee概念车搭载Wi-Fi德尔福智能手机的应用策略通过蓝牙及Wi-Fi将智能手机与汽车系统连结起来,将智能手机的控制面板信息复制到中控台液晶显示屏。目标是2013年实现普及无线充电丰田Avalon搭载无线充电技术中控台下方内嵌无线充电器,可为符合Qi无线充电规范的手机充电。

2013款Avalon的顶配型号上搭载大陆公司“FillingAssistant”气压显示系统与轮胎气压传感器配套使用。通过传感器向车辆无线发送胎压信息,然后用智能手机无线接收该信息。2013年后实现实用化众多厂商不遗余力地在汽车上应用最新的的无线通讯技术,以此为基础的“车联网”技术最近一两年就将大规模商业化,汽车厂商必须紧跟前沿20142015大陆公司虚拟车钥匙技术举例技术应用说明:①虚拟车钥匙核心部件:一组加密存储在手机SIM卡中防篡改的数据包,通过NFC在手机和汽车之间交换并验证访问权。②工作方式:用电话中的一个发射器通过很短的距离向汽车中的一个NFC读写器传输数据。接着在启动汽车时,仪表板中的一个接收器将验证手机中的数码钥匙。为汽车共享提供便捷高效的钥匙传递方案:一旦在服务商的网站上选定并确认了一辆汽车,便会通过一个安全的数据连接把大陆集团的临时数码钥匙,以及驾驶者的个人资料传输到手机的SIM卡上。同时还会传输这辆汽车的牌照和所在位置。用户根据手机上的提示找到车辆并且打开车门。德尔福公司不拘泥于传统仪表化信息娱乐系统,更倾向于采用智能手机的应用策略。智能手机策略:通过蓝牙及Wi-Fi将智能手机与汽车系统连结起来;将智能手机的控制面板信息复制到中控台液晶显示屏;辅助技术:3G及即将来临的4G无线技术;一些智能手机操控系统,如苹果的iPhone,谷歌的Android;所有车载系统都会在开放的架构下使用Linux操作系统;用小型发射器替代传统的收音头;应用情况:51%的美国车主已经拥有智能手机,其中30%的车主已经在车上装载了智能手机;到2013年美国每辆出售的新车都会有智能手机连接功能;优势:驾驶员可以通过汽车显示屏操控手机上的应用软件,如谷歌导航等;能防止驾驶员分心——当车辆行驶时,平板显示器由全色改为黑白两色,并且只能使用部分特定手机功能;德尔福智能手机技术概念图德尔福智能手机应用策略技术举例(3)输出方式智能化、人性化程度不断提高取消了传统的机械显示器,借助抬头显示等技术,把与驾驶相关的信息以3D形式展现。利用组合屏幕,不同屏幕展现汽车不同信息。博世计划于2014年把3D人机交互系统应用于德国市场的C级乘用车上伟世通e-Bee概念车抬头显示仪在显示导航信息方面具有极高的易用性。3D交互界面3D交互界面多屏交互抬头显示仪奥迪与芯片厂家Nvidia合作开发弹性电子架构(FlexibleElectronicArchitecture),目的是使汽车电子硬件与时俱进,快速更新。消费电子最新成果应用与Nvidia合作研发弹性电子架构奥迪弹性电子架构示意图长周期模组(7年)RCC(无线通信中心)内部通讯音频电力系统诊断短周期模组(2-3年)MMX(多媒体扩展)导航、外部通讯、网络等等电子硬件系统模块化A.电子硬件系统:模块化,快速升级,提升性能4.3软硬件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1)车载操作系统多元化,竞争趋于激烈车载操作系统开放、开源大势所趋,未来格局尚难预料。车载操作系统开源Linux平台闭源专有系统GENIVIAGLQNX与微软目前占有车载操作系统最高的市场份额;①微软的WindowsEmbedded支撑着著名的福特Sync系统和起亚、菲亚特等厂商的类似系统;②QNX操作系统已被全球270种、3千万辆汽车采用,占汽车OS市场的70%③苹果公司在积极招聘汽车专业人才,透露其对IOS系统在汽车上应用的兴趣云计算平台?开源Linux平台作为后起之秀,借助开源优势也发展迅速;①GENIVI和AGL是致力于开发开源车载操作系统的两大软硬件厂商联盟,得到绝大多数汽车厂商的相应;②谷歌借助其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研究,准备进军车载操作系统领域未来挑战者未来挑战者B.软件系统呈现三个特点:(2)开源平台得到行业青睐近两年,基于开源的Linux平台研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成为一股行业潮流。涌现出GENIVIAlliance、AGL等非盈利机构,以及福特的OpenXC、宝马参与的Webinos等开源项目。GENIVIAllianceAGLOpenXCWebinos启动时间2009.22012.920112010参与厂商通用、沃尔沃、日产、雷诺在内的12家汽车厂,22家零部件厂,131家软件、硬件、服务厂商Linux基金会,26个合作伙伴,包括丰田、日产、路虎等汽车厂商、IT厂商等福特、BugLabs除宝马外,还有超过20个合作伙伴,包括学术机构、行业研究机构、软件公司、手机制造商等机构/项目简介联合行业领先的汽车、消费电子产品、通信和应用软件开发公司,推动车载信息娱乐(IVI)开源平台的开发和普及构建一个囊括汽车、通讯、半导体、学术机构、社区组织的协作共同体,为操作系统内核汇集适合于汽车应用的开放源代码组件通过自定义应用程序和可插拔模块实现车辆功能的扩展,提供存取实时数据的功能,以便迅速开发出更多的软硬体应用。Webinos是欧盟资助的项目,旨在为Web应用程序提供一个横跨手机,PC,家庭媒体(电视)和车载设备的平台最新动态合规标准升级为2.0,团队规模持续扩大(2012.6)暂无福特已经将OpenXC汽车开放平台的测试版开发工具包发放到参与项目的大学手中(2012.2)宝马在2012年德国慕尼黑的CommunicationWorldIT展出webinos的首个测试版部分车载系统开源组织和项目(3)云计算平台初绽光芒:微软WindowsAzure逐步商业化微软和丰田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计划在2015年前创建一个远程信息处理平台,微软将使用自有的WindowsAzure云计算科技,而TMC(丰田媒体服务)则负责将其远程信息处理应用部署到Azure云中。其它零部件厂商,如德尔福也在积极利用微软的Azure云平台开发新的车载系统增强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将软件功能、数据向云端迁移计算存储管理应用程序传统操作系统:为运行本地化应用程序服务;云计算平台:将云上服务以合适的用户界面呈现给用户。车主希望自己的座驾能跟上潮流,还能在车上做最新智能终端所能做的一切,但他们并不打算每年换车。19962002目前未来?产品功能歌乐(Clarion)微软Joyride导航CD/DVD车载通讯通用Onstar车辆安全车载通讯日产现代上汽导航多媒体娱乐信息资讯远程诊断救援无线上网辅助安全……(1)车载应用复杂化,降低程序开发难度和简化程序维护成本成为新的挑战习惯了消费电子产业快速迭代升级的消费者,开始对汽车的信息娱乐服务有更高的期待,对汽车厂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C.电子娱乐应用技术呈现复杂化和跨平台化特征车载应用复杂化(2)云应用为汽车注入互联网基因,带来汽车应用程序的跨平台特性移动互联网正蓬勃发展,网络载体的汽车云应用凭借其跨平台、易用性、轻量性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厂商认可,成为汽车应用程序的重要发展方向。云应用只需要能访问网络的浏览器即可在任意平台下运行云端程序。本地应用大部分的传统软件应用只能运行在单一的系统环境中,应用程序功能受系统平台影响大。云应用与本地应用特性对比跨平台限定平台云应用不需要用户进行如传统软件一样的下载、安装等复杂部署流程,更可免去用户永无止境的软件更新之苦。易用性本地应用往往需要复杂的设置,程序往往也很庞大,此外过多的应用往往会拖慢系统运行速度并带来一些安全和稳定性隐患繁琐臃肿由于程序不在本地部署,占用资源有限,不会拖慢系统速度。保证了应用的流畅运行轻量性云社交、云计算、云存储和云安全等汽车云应用正悄然兴起。汽车云应用的发展态势云应用智能交通:云端服务中心收集、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