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女性生殖系统_第1页
第20章女性生殖系统_第2页
第20章女性生殖系统_第3页
第20章女性生殖系统_第4页
第20章女性生殖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性生殖系统耿旺一、女性生殖系统的概述卵巢

输卵管子宫阴道外生殖器乳腺:发育及功能活动与女性激素直接相关,故列入本章叙述组成女性生殖系统组成模式图青春期前:生殖器官生长缓慢;青春期:生长发育成熟(卵巢排卵,分泌性激素,

月经来潮,出现第二性征,并具有生育能力)生育期:一般持续约30年。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绝经期:月经停止,生殖器官逐渐萎缩。本章叙述的是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一、女性生殖系统的概述年龄变化二、卵巢ovary(一)卵巢的一般结构表面上皮:单层立方或扁平白膜: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实质皮质:周围厚的部分,内有各级卵泡,黄体、闭锁

卵泡等;含低分化基质细胞的结缔组织

髓质:狭小,为富含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

由外向内的结构为:卵巢一般结构(一)卵巢的一般结构门细胞分布:

位于卵巢门系膜处

结构特点:

与睾丸间质细胞相似功能:现认为分泌雄激素,在妊娠期和绝经期时,门细胞特别明显。卵巢一般结构(二)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卵泡:由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多个卵泡细胞所构成。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卵泡发育阶段:四个合称生长卵泡卵泡发育模式图1.原始卵泡Primordialfollicle(二)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分布:位于卵巢皮质浅层。特点:

数量多,出生时两卵巢约有70万200万个,以后逐渐减少,至青春期时,仅剩约4万个。体积最小。结构简单:中央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一层扁平卵泡细胞原始卵泡原始卵泡

Primordialfollicle(1)初级卵母细胞

primary

oocyteLM:呈球形,体积大,核大而圆,略偏位,染色质稀疏,核仁清楚,胞质嗜酸性

TEM:

在核周可见呈板层排列的滑面内质网(又称环层板),与核膜相连,可能参与核与胞质间的物质传递)TEM:环层板原始卵泡

Primordialfollicle初级卵母细胞是在胚胎时期由卵原细胞分裂分化形成,随即进入第一次成熟分裂,并长期停留在分裂前期(12年50年不等),直到排卵前才完成这次分裂。

(2)卵泡细胞follicularcell:呈扁平形,体积小,核扁圆,染色深。卵泡细胞与初级卵母细胞间有缝隙连接。LM:原始卵泡(二)卵泡的发育和成熟2.初级卵泡(primaryfollicle)由原始卵泡发育形成,结构上的变化包括:①卵泡:体积增大。②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核也增大,呈泡状,核仁明显,核孔增多。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增多;胞质(靠近质膜)中出现溶酶体,称皮质颗粒。LM:初级卵泡初级卵泡(primaryfollicle)TEM:皮质颗粒③卵泡细胞:单层变成多层;扁平变为立方或柱状。卵泡细胞间的出现圆形囊泡,称考尔-爱克斯诺小体(Call-Exnerbody),数量随卵泡的生长而增多。功能:参与卵泡液的形成,并与卵巢颗粒细胞肿瘤的分化有关。TEM: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等增多。Call-Exner小体-1④透明带(zonapellucida):

在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一层折光性强,嗜酸性膜。透明带(ZP)是由初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共同分泌形成,富含糖蛋白,其中的ZP3为精子受体,对受精过程精子与卵细胞间的相互识别和特异性结合具重要作用初级卵泡(primaryfollicle)LM:透明带-5初级卵泡(primaryfollicle)④透明带(zonapellucida)TEM:可见卵母细胞的微绒毛和卵泡细胞的突起伸入透明带,之间有缝隙连接和桥粒连接,可交换物质,传递信息。TEM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和卵泡细胞关系模式图(二)卵泡的发育和成熟3.次级卵泡(secondaryfollicle)由初级卵泡发育形成。卵泡细胞间出现液腔时的卵泡称次级卵泡,又称囊状卵泡。①卵泡:体积进一步增大,直径可达10mm20mm。②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直径达125m150m

其主要结构变化特点是:LM:次级卵泡次级卵泡(secondaryfollicle)③卵泡细胞:增至6~12层,其间出现小腔隙,逐渐融合为一个大的卵泡腔。★颗粒层:卵泡腔周围的卵泡细胞构成卵泡壁,细胞密集排列,呈颗粒状。卵泡细胞改称为颗粒细胞。★卵泡液:含营养成分、激素、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与卵泡的发育有关。

LM:次级卵泡次级卵泡(secondaryfollicle)★卵丘:随着卵泡液的增多,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及周围的卵泡细胞被挤到卵泡腔的一侧,形成突入卵泡腔的圆形隆起。

★放射冠:紧靠透明带的一层柱状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整齐排列。LM:卵丘和放射冠卵泡膜:分化为内外两层。

次级卵泡(secondaryfollicle)

★内膜层:细胞较多,血管丰富,细胞常为梭形或多边形,体积较大,称为膜细胞(thecacell),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电镜特点。★外膜层:胶原纤维多,细胞和血管较少。

LM:

卵泡膜

2-内膜层;3-外膜层

4.成熟卵泡maturefollicle(二)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体积达最大(直径可达2cm以上),占据卵巢皮质全层并突向卵巢表面。卵泡腔很大,颗粒细胞不再增殖,颗粒层变薄。排卵前卵丘与卵泡壁分离并漂浮在卵泡液中。LM:

成熟卵泡模式图(二)卵泡的发育和成熟5.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的内分泌功能:卵泡膜的膜细胞与颗粒细胞协同作用,分泌雌激素(两细胞学说)。雌激素合成模式图(三)卵的发育*卵原细胞(出生前)初级卵母细胞(出生后)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

*在排卵前36-48小时完成,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立即开始第二次成熟分裂,停止于分裂中期。

*排出的卵受精后才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成熟的卵和第二极体。卵发育模式图(四)排卵ovulation1.定义:

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透明带和放射冠,从卵巢表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2.时间:一般28-35天排卵一次,约在月经周期第14天左右。3.方式:两侧卵巢交替排卵。排卵模式图

4.数量:多数人每次排一个卵,偶尔可排两个卵,如使用药物进行超排卵可以排出更多的卵子。5.过程:(四)排卵ovulationLH

卵泡液

,卵泡突向表面,卵泡壁、白膜和上皮变薄,使局部缺血,形成卵泡小斑酶降解和消化小斑处结缔组织卵泡膜外层平滑肌收缩其他因素卵泡小斑排卵模式图(四)排卵ovulation5.过程:(接前页)小斑破裂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随卵泡液排出进入输卵管次级卵母细胞23X

排出的卵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则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一个大的成熟卵细胞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如果卵在24小时内未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将退化。LM:排出的结构(五)黄体corpusluteum1.黄体形成: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伸入颗粒层颗粒细胞和膜细胞体积大并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呈黄色黄体BV、CTLH

分化新鲜时LM:黄体2.黄体的结构与功能:(1)颗粒黄体细胞:由颗粒细胞分化而来,数量多,分布于黄体中央。细胞体积大,染色浅。分泌孕激素和松弛素(妊娠黄体)。黄体的结构与功能(2)膜黄体细胞:由膜细胞发育而成,量少,位于黄体周边。体积小,染色深。与粒黄体细胞协同分泌雌激素。TEM:两种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征即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管状嵴的线粒体,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含胆固醇的脂类小泡。TEMLM3.黄体的发育:

取决于排出的卵是否受精。(五)黄体corpusluteum黄体发育取决于排出的卵是否受精月经黄体妊娠黄体卵受精卵未受精都退化为白体LM:卵巢白体(六)闭锁卵泡atreticfollicle

1.结构变化:退化的卵泡称为闭锁卵泡。正常女性一生中约排400个左右的卵细胞,其余的卵泡则停止生长并退化,其形态结构不一致。*原始卵泡:卵母细胞核固缩,形态不规则卵泡细胞变小且分散。*初级卵泡及早期次级卵泡退化的卵泡内可见残留的透明带*晚期的次级卵泡—间质腺LM:闭锁卵泡(六)闭锁卵泡atreticfollicle2.间质腺:晚期次级卵泡退化时膜细胞一度肥大,细胞呈多边形,内含较多脂滴,被结缔组织分隔成分散的细胞团索,称为间质腺,能分泌雌激素。人类间质腺很少,在猫很发达。LM:间质腺-4二、输卵管*输卵管是卵子受精并将受精卵运向子宫的肌性管道。由子宫部、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组成。输卵管模式图二、输卵管*管壁结构:由内向外分为:

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粘膜向管腔突出形成皱襞,于壶腹部最发达。上皮:为单层柱状分泌细胞:核圆形,染色浅纤毛细胞:核卵圆,染色深☆肌层:内环、外纵的平滑肌☆浆膜:纤毛细胞分泌细胞LM:

输卵管二、输卵管SEM:输卵管上皮分泌细胞纤毛细胞三、子宫uterus子宫是受精卵植入和孕育胎儿的场所,为腔小壁厚的肌性器官,分为底部、体部和颈部。子宫壁由外向内分为外膜、肌层和内膜三层。底部体部颈部(一)子宫壁的一般微细结构1.外膜(perimetrium):

浆膜(体和底部)

纤维膜(其余部分)子宫模式图(一)子宫壁的一般微细结构2.肌层:

(myometrium)很厚,平滑肌成束,大致分为黏膜下层、中间层和浆膜下层三层。其间有结缔组织分隔,有丰富的血管。黏膜下层和浆膜下层:纵行排列;中间层为内环行外斜行。子宫壁结构模式图子宫平滑肌纤维长约:30m50m;妊娠时平滑肌纤维:500m600m平滑肌受卵巢激素的调节:※孕酮:使平滑肌体积增大,并抑制平滑肌的收缩,有利于维持妊娠。※雌激素:促进平滑肌数量的增多,其来自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或平滑肌的自身分裂。※分娩后:平滑肌纤维恢复正常大小,部分肌纤维凋亡。肌层:myometrium(一)子宫壁的一般微细结构3.内膜endometrium

(1)结构:上皮和固有层※上皮:单层柱状,分泌细胞多,纤毛细胞少。※固有层:基质细胞:低分化,呈梭形或星形。子宫腺:内膜上皮向固有层深陷形成的管状腺。血管:螺旋动脉为肌性小动脉,可见成群小动脉横切面。LM:子宫腺内膜endometrium(2)内膜的分层※功能层:浅层,厚,发生周期性剥脱出血;是胚泡植入孕育胎儿的部位。※基底层:深层,薄,无周期性脱落变化,有修复内膜的功能。功能层基底层LM:子宫内膜4.子宫壁的血管:(一)子宫壁的一般微细结构毛细血管网小静脉子宫静脉

子宫动脉弓形动脉(肌层)小动脉(内膜与肌层交界处)

基底动脉螺旋动脉(功能层浅部)随月经周期而变化不受性激素影响基底层子宫血管模式图(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和内分泌调节1.月经周期的概念:青春期至绝经期,子宫底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出现周期性变化,称为月经周期(menstrualcycle)。每个月经周期是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一般为28天左右。分为三期: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和内分泌调节2.子宫内膜月经周期的结构变化:(1)月经期menstrualphase:※时间:月经周期的第14天,黄体退化雌孕激素骤降引起坏死内膜脱落、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内膜结构变化:

①功能层的螺旋动脉持续性收缩,内膜浅层因缺血而萎缩坏死;

月经期子宫内膜结构模式图②螺旋动脉收缩以后,又短暂扩张,毛细血管因急性充血而破裂。积血增加突破上皮进入子宫腔;③萎缩坏死的内膜呈小块脱落,随血液一起排出,即为月经;④月经终止前,基底层子宫腺残端的细胞分裂增生,铺展在脱落的内膜表面,内膜修复进入增生期。月经期menstrualphase月经期子宫内膜结构模式图(2)增生期proliferative

phase

雌激素作用下,以增殖生长为主。※时间:月经周期第5~14天。※内膜结构变化:①子宫内膜:逐渐增厚(2mm),上皮和基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②子宫腺:逐渐增多,由短变长且弯曲,腺腔扩大。③腺上皮细胞:

分化成熟,

胞质中糖元聚集。④螺旋动脉:

增长、弯曲。子宫内膜月经周期的结构变化增生期内膜结构模式图增生期proliferativephaseLM: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月经周期的结构变化(3)分泌期secretoryphase※时间:月经周期第15-28天,黄体形成,卵未受精,黄体退化,内膜进入月经期。※内膜结构变化:①子宫内膜: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继续增厚,

固有层中组织液增多,内膜水肿;②子宫腺:极度弯曲,上皮出现核下或核上空泡,腺腔膨胀,充满分泌物;分泌期内膜结构模式图分泌期secretoryphase③基质细胞:体积大,胞质内充满糖原、脂滴,称前蜕膜细胞。④螺旋动脉:增长,更加弯曲,伸至内膜表层。

LM:分泌期子宫内膜▲LM:子宫腺上皮的核下空泡(箭头);螺旋动脉(三角形)(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和内分泌调节3.子宫内膜月经周期的内分泌调节:卵巢GnRH垂体FSHLH卵泡期黄体期

增生期分泌期卵巢子宫雌激素雌+孕激素月经周期的内分泌调节模式图(三)子宫颈外膜:纤维膜肌层:平滑肌及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结构子宫颈管的黏膜较厚,在前后壁各形成一条纵行的皱襞,其向外又伸出许多斜行的皱襞,相邻皱襞间的裂隙形成腺样隐窝,形似分支管状腺,称为子宫颈腺。

子宫颈和阴道移行部模式图

宫颈黏膜无周期性剥落,但分泌物的性质随卵巢周期发生变化。黏膜上皮分泌细胞:数量多,分泌黏液,受激素影响纤毛细胞:数量少,纤毛定向摆动储备细胞:较小,散在分布。储备细胞为干细胞,分化程度低,上皮损伤时有修复功能。雌激素促进宫颈黏液的分泌:粘液量大,稀薄、拉丝度长、有利于精子穿透孕激素抑制宫颈黏液的分泌并增加分泌物粘稠度,使精子难以通过。(三)子宫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