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_第1页
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_第2页
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_第3页
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_第4页
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

1.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是指凯恩斯的通论发表以后,产生并流行于西方的各种主要经济理论或思潮。它们大多是围绕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展开分析的:有的继承、修正与发展凯恩斯经济学,有的否定凯恩斯经济学。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经济思想,有必要先回顾凯恩斯的经济思想。

2.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否定,故先介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3.实际上,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主要是围绕凯恩斯经济学与古典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争论而产生发展起来的。目前,处于主流经济学中心地位的这两种对立的思想分别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或真实经济周期学派与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为代表。1第一节古典宏观经济学一、古典学派的范围与基本观点(一)古典学派的范围1.主流观点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到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以前的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到凯恩斯的《通论》(1936)发表之间的经济学,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22.凯恩斯的观点在凯恩斯看来,古典经济学是指1776年——1936年之间的主流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家不仅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而且还包括“李嘉图之后继者,即那些接受李嘉图经济学而加以发扬光大的人”。例如其老师马歇尔与其师兄庇古,在凯恩斯看来,都是古典经济学家。凯恩斯将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笼统地称之为古典经济学或传统经济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主要在微观方面,在宏观领域,它们的观点几乎相同;(2)凯恩斯对经济学的贡献集中在宏观领域。33.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将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集其大成的包括威廉·配第、法国重农学家与亚当·斯密等学者的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把自19世纪初法国萨伊(1803)以后的经济学称为庸俗经济学。4(二)古典学派的基本观点1.强调市场经济体系具有强大而又灵敏的自我矫正机制。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工资和利率具有灵活性,对于任何干扰与冲击,它们会立即有效地作出反应,使各种市场同时出清,迅速恢复到充分就业常态。即市场机制在宏观方面是有效与和谐的;2.宏观经济活动应该自由放任。政府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常常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5二、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主要内容、

产生时间与假定(一)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主要内容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主要用来说明市场经济体系是如何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该模型主要说明以下三部分内容:1.就业和产出等真实变量值的决定;2.真实变量值决定的理论基础――萨伊定律;3.一般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值的决定――货币数量论。6(二)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产生的时间在《通论》出版之前,没有统一的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结构产生于1936年以后,是为了与凯恩斯的理论相对比而构筑的。这种作法虽然显得历史性不够精确,但是,分析起来却很有用。因为,通过该模型与凯恩斯模型的对比,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特征,也能更好地把握1936年以后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虽然没有一个古典经济学家持有下面将介绍的所有观点,但是在前凯恩斯时期的经济文献中,确实存在这样一些思想,使我们可以将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看作一个同凯恩斯理论相比具有明显特征的思想体系。7(三)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假定1.为两部门经济,撇开政府与国际部门。2.所有的经济当事人都是理性的,他们的行为目标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且没有货币幻觉。3.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经济当事人拥有完全信息和稳定的预期。8三、就业与产量的决定(一)短期宏观生产函数1.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形式实际产出的多少取决于要素投入的多少与技术水平的高低(包括投入的组织形式)。假定厂商仅使用K、N两种要素从事生产,则宏观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y=AF(N,K)在短期,假定资本与技术水平固定,只有劳动可变,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y=F(N)即短期实际产出是就业量的增函数。92.短期总产量曲线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短期总产量曲线为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抛物线。如果资本投入增加或技术水平提高,则曲线上移;反之,曲线下降。根据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给定就业量,就有一特定的实际产出与其相对应。如图1—1所示。10(二)就业量的决定(由劳动供求决定)1.劳动需求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雇佣劳动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名义工资率,即:

VMPL=W或为:MPL·P=W从而有:11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2显然,厂商总是根据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实际工资相等的原则来决定劳动的雇佣量。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只有在实际工资下降的情况下,厂商才有可能增加劳动需求量。因此,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既然单个厂商的劳动需求是真实工资的减函数,那么,将经济中所有厂商的劳动需求函数加总,社会总劳动需求也是真实工资的减函数,即:132.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在人口既定的条件下,若工人对消费与闲暇的偏好不变,则劳动供给的多少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一方面,实际工资的提高,使闲暇显得更加昂贵,人们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这就是闲暇价格效应中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实际工资的提高,增加了收入,使人们能买得起更多的闲暇,减少劳动的供给。这就是闲暇价格效应中的收入效应。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假定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意味着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即:143.均衡就业量的决定在市场完全竞争、货币工资弹性的假定条件下,实际就业量一定等于均衡就业量与充分就业量。如下图所示。15

4.结论:古典模型中,既然实际就业量总是等于均衡就业量或充分就业量,则实际产出就一定是充分就业产出,即:16四、萨伊定律(一)萨伊定律的含义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Say,1766——1832),在其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的“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这样一个观点,被后人称为萨伊定律。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萨伊认为:“一个人通过劳动创造某种效用,从而将价值赋予某些东西。但除非别人掌握有购买这价值的手段,便不会有人鉴赏,有人出价购买这价值。上述手段由什么东西组成呢?由其他价值组成,即由同样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果实的其他产品组成。这个事实使我们得到一个乍看来离奇的结论,就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17萨伊认为,商品总是用商品来购买的。那么货币起什么作用呢?会不会因为货币缺乏使产品销售不出去呢?萨伊回答说:“钱毕竟只是转移价值的手段。钱的全部效用,在于把你的顾客想买你的货物而卖出的货物的价值移到你的手中……其实货币只不过是媒介而已。销路呆滞决不是因为缺少货币,而是因为缺少其他产品……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一个产品一旦被创造出来,从那一刻起,它就向其他产品提供了市场,其大小就等于自身的全部价值——创造一个产品就意味着立刻打开了通向其他产品的大门”。萨伊认为生产行为同时创造了收入与购买能力,因此不会出现总需求的不足,使充分就业不能实现。18萨伊定律有强弱两种版本。弱版本的萨伊定律仅仅强调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即不论产出是多少,总产出总能找到销路。但它不保证与总需求相等的总产出一定就是充分就业产出。强版本的萨伊定律认为,总产出不仅与总需求相等,而且与总需求相等的总产出一定就是充分就业产出。一般我们总是在强版本的意义上来使用萨伊定律的。19(二)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的表现1.萨伊定律在物物交换中自然成立在物物交换经济中,“卖”同时就是“买”,买卖结合在一起,供给一种商品意味着需求其他一些商品。因此,萨伊定律在物物交换中自然成立。这是因为任何产品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以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他的产品,从而形成对其他产品的需求。202.萨伊定律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的表现:储蓄等于投资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尤其是李嘉图与穆勒都拥护萨伊定律。他们认为,萨伊定律不仅在物物交换经济中成立,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也同样成立:生产要素在创造产品的同时也创造了收入(要素收入),人们的收入扣除消费(对消费品的需求)以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储蓄。在利率机制的作用下,储蓄总是等于投资,即储蓄被转化为投资(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产品的供给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效用与利润)。因此,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萨伊定律的表现形式就是储蓄等于投资。21(三)萨伊定律与利率的决定1.假定:两部门经济的总需求由消费与投资组成:AD=C+I。2.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储蓄就是资本的供给,古典经济学家将利息看成是延期消费的报酬,利率越高,人们就越愿意以未来消费替代现时消费。因此,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即:S=S(r)。储蓄流量在资本市场上代表着可贷资本的供给。故资本供给与利率正相关,资本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另外,由于储蓄与消费是互补的,即:Y=C+S。既然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那么,消费一定是利率的减函数:

C=Y-S(r)=C(r)。223.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在古典模型中,对资本品的支出代表着资本市场上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即投资就是资本的需求。投资取决于预期收益率与利率两个因素。在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既定时,利率越低,投资的成本就越低,从而投资就越多。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即I=I(r)。资本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34.具有灵活性的利率保证了储蓄与投资相等当投资等于储蓄时,总需求与总供给必然相等:AD=C(r)+I(r);Y=C(r)+S(r)。当S(r)=I(r)时,必然有:AD=Y。24可以看出,在古典模型中,利率具有弹性是多么重要。因为正是利率的变动,才使得储蓄与投资相等,最终使得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例如储蓄(资本供给)增加,如果投资不变,则均衡利率下降,使投资量增加。显然,投资支出的增加恰好抵消了消费支出的减少,需求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但需求总量不变,仍然等于充分就业收入。因此,具有弹性的利率保证了实际收入始终是充分就业收入。25(四)萨伊定律的重要推论萨伊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是社会不可能产生普遍性的生产过剩。萨伊并不否认个别产品的供给可能过多,超过社会需求。但萨伊认为,某种产品之所以过剩,是因为其他产品供给不足。而且,一种产品存在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的状况也是暂时的,市场机制会迅速地平衡供求,使市场出清。总之,古典模型依靠萨伊定律、有弹性的价格、工资与利率,提出了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的结论。他们承认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不平衡,但不承认总供求的不平衡或总需求的持久不足与非自愿失业。26五、货币数量论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一)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与理论渊源货币数量论分传统的与现代的两种。弗里德曼以前的货币数量论,常常被叫做传统货币数量论,以区别于由弗里德曼开创的现代货币数量论。271.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传统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流通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它的基本论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如果其他因素(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等)不变,则商品的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正相关,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负相关。282.理论渊源传统货币数量论由来已久,早在公元200年左右,罗马法官鲍尔斯曾说过,“货币的价值被货币的数量所左右”。1569年,法国学者让·博丹在《对马莱斯特罗特侈谈的答复》一书中,明确地将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联系起来,用货币数量的变化来解释16世纪西欧的价格变动。29大卫·休谟(DavidHume,1711—1776,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在1752年,发表《论货币》,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同时,提出了完整的货币数量论。休谟认为,金银作为货币,完全靠它们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职能,才有自己的价值。流通中的货币,不过是用来计算或代表商品价值的符号,是一种交换工具。如果单就孤立的一国来说,货币数量的多少是无关紧要的。缺乏钱币本身决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伤害,只有人和物才是社会真实力量之所在。在商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增多,商品价格就会同比例提高。货币量的变动只影响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人为地增加货币量,对一国并无好处。30尽管货币数量论早在1752年休莫发表著名的《论货币》之时就完整地建立起来了,但我们现在提及的货币数量论却直接来源于英国的庇古和美国的欧文·费雪的相关文献。31(二)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1.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欧文·费雪(IrvingFisher,1867—1947,毕业于耶鲁大学,终生在耶鲁大学教书。最早学习数学,中途改学经济学。先担任数学老师,数年后逐渐转向经济学研究,他的货币利息理论与价值理论在经济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对古老的货币数量论认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述。他在该书中提出了如下的交易方程式:

MV=PT。 32其中,P为一般价格水平,T代表一定时期某一社会的交易量。M为货币供应量,V是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也叫货币周转率,等于名义交易量与货币存量的比率,即332.假定:V与T是固定不变的常数货币数量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一般价格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M,与M的变动成正比。为此,货币数量论必须假定V与T固定不变。费雪认为,交易量T的多少与以下四个因素正相关:第一,技术发展状况与可供利用的资源的开发程度;第二,分工或专业化程度;第三,商业信心;第四,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决定交易量的这些因素,从长期看,与货币因素无关,不随M的变动而变动,故可以假定T固定不变。另外,在其他因素既定条件下,交易量与实际国民收入常常是正相关的,故可用实际国民收入y来替代交易量T,从而有等式:

MV=Py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周转率V,取决于支付习惯与支付制度等因素,也可以假定固定不变。343.结论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与实际国民收入不变,价格就唯一地取决于货币数量,与货币数量正相关,即:35举例:假定充分就业收入:y=1000,V=4,M=500。根据费雪交易方程,可得:V=4,意味着1单位货币1年能完成4单位名义国民收入交易。则500单位货币供给量,1年内能完成2000单位的名义国民收入的交易。由于实际国民收入只有1000,名义国民收入是实际国民收入的2倍,故一般价格水平为2.。如果货币供给增加到1000,V与y不变,则1000单位的货币供给量,1年内能完成4000单位的名义国民收入的交易。由于实际国民收入只有1000,名义国民收入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4倍,则价格将上升到4。36(三)剑桥方程1.包含货币需求的剑桥方程马歇尔教授的弟子庇古(ArthurCecilPigou,1877—1959,1908年在剑桥大学继承马歇尔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的席位一直到1943年退休,是马歇尔去世以后新古典经济学家的领头人)在1917年发表的《货币的价值》一书中提出了剑桥方程:37庇古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出于日常交易的需要,与交易量正相关。货币需求量即人们愿意在手头上持有的名义货币量(Md)与交易量即名义国民收入(Py)的比率常常固定不变。若用k表示这种率,则有:

从而得到剑桥方程式:382.假定:V与y固定不变k取决于收入与支出的时间间隔、支付习惯以及支付制度等因素。剑桥的经济学家承认k在短期可以发生变动,但是在传统的表述中,k被假定不变;y为充分就业收入,在短期固定不变,在长期稳定增长。393.包含货币供给的剑桥方程为了解释货币供给量如何决定价格水平,必须引入货币供给。假设货币供给(M)由货币当局决定(即M是外生的),并令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则有:404.结论:由于k与Y被假定固定不变,则P唯一地由M决定。P与M正相关。5.货币供给增加引起价格水平上升的机制货币供给增加,居民户与厂商发现自己持有的货币量与名义收入的比率高于自己意愿保持的水平,意味着手持货币量过多,多余的货币量就被用来增加对商品与服务的购买。由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短期不变,故商品市场上的超额需求,必将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升。41举例:若实际充分就业收入y=1000,M=500,k=1/4。根据剑桥方程,得k=1/4,意味着人们愿意手持的名义货币量与名义国民收入的比率是1/4。现在货币供给M=500,则名义国民收入Py=2000:由于实际收入y=1000,名义国民收入是实际国民收入的2倍,故一般价格水平P=2。42如果货币供给增加到1000,其他因素不变,则M>Md,人们发现手头上实际持有的名义货币量与名义国民收入的比率超过了意愿保持的水平。为了将手头上持有的名义货币量与名义国民收入的比率维持在意愿的水平上(货币无储蓄职能),人们会额外花费货币,增加对商品的购买。由于实际产出y不变,故物价必然上升到4,并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重新相等(M=Md

)。货币供给增加到1000后,k不变,则现在的名义国民收入将增加到4000,即由于实际产量仍为1000,则价格上升到4.43(四)费雪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比较1.费雪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相同点(1)对实际收入、货币职能与货币流通速度等方面的假定相同。(2)结论相同:货币数量仅仅影响价格与名义变量水平,不影响实际变量值。44费雪交易方程中的V与剑桥方程中的k互为倒数关系:在费雪交易方程中,V=4,表示1单位货币每年周转4次,意味着1单位货币每年参与了4次交易,完成了4单位名义收入的交易。在剑桥方程中,k=1/4,表示人们愿意持有的名义货币量(Md)与名义国民收入(Py)的比率为1/4。意味着一年内1单位货币将媒介4单位名义收入交易,即1单位货币每年将参与4次交易。可见,V与k本质上是相同的,仅仅是考察的角度或形式不同而已。452.费雪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不同点(1)观察货币的角度不同费雪交易方程从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角度分析货币,即费雪交易方程中的货币,是从媒介交易的动态的角度来考察的,是流通或运动中的货币。剑桥方程则从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自愿放弃利息收入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的角度,分析货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因而,剑桥方程中的货币,是保留在人们手头上的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46剑桥大学的罗宾逊指出,费雪交易方程中的货币是“飞翔的货币”,而剑桥方程中的货币则是“栖息的货币”。由于交易过程中货币转手所需的时间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参与交易的货币在任何时刻总是被人们保持在手头上,故“飞翔的货币”总是等于“栖息的货币”,即费雪交易方程中的M在量上与剑桥方程中的Md总是相等。(2)剑桥方程中有货币数量变动引起价格变动的机制,费雪的交易方程没有这种机制。47(五)古典货币数量论与马克思的

货币流通规律的区别1.货币数量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为:其中的PT被假定不变,所以货币供给量M是由PT与V决定的内生变量。而货币数量论假定M是外生变量,所以PT是由既定的M与V决定的内生变量。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货币数量论的一个重要特征。2.货币是否具有储藏职能马克思认为,货币具有储藏手段的职能,而传统货币数量论则认为货币没有该项职能。48六、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及其结论(一)古典宏观经济模型49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就业、产量与价格水平的决定过程如下图所示。

w1w0w/pw/pNdNsyyNPPNy=F(N)P1P0P1P0AD(M0)0AD(M1)1yfNfNfw0/p0w1/p050(二)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结论1.在劳动市场竞争、货币工资弹性条件下,实际就业量一定是均衡就业量或充分就业量,从而实际国民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失业不是摩擦性的,就是自愿的,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非自愿失业。如果存在非自愿失业,那也是表面上的,其原因或者是由于工会要求高工资,或者是根源于政府的最低工资法,阻碍了劳动市场竞争,使实际工资超过劳动的边际产量的结果。因此,减少失业的有效对策,是排除一切不利于劳动市场竞争的因素,通过降低货币工资以降低实际工资,使劳动市场恢复均衡。512.储蓄在利率机制的作用下,必然转化为投资,增加资本存量,加速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勤俭节约不仅有利于个人,而且也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3.由于储蓄必然转化为投资,且富人的消费倾向低于穷人的消费倾向(从消费的横截面角度考察),从而富人的储蓄倾向高于穷人的储蓄倾向,故社会财富与收入分配的不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难以避免(按要素贡献分配),而且会促进经济增长。524.货币数量(总需求)的变动仅仅影响价格水平和名义变量值,对实际变量值(如就业与产量)没有任何影响,货币是中性的。5.市场机制虽然会产生微观失灵现象,但决不会产生宏观意义上的低效率,政府不必干预宏观经济活动。如果硬要干预的话,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且往往引起和加剧经济波动,给社会带来危害。53第二节凯恩斯经济学说一、凯恩斯的生平与著作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6.5——1946.4.21.)出生于英国剑桥市,父亲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经济学家,为马歇尔的早期弟子。1902年,凯恩斯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数学,1905年毕业,获数学学士学位。后为参加文官考试跟随马歇尔学习经济学。马歇尔让其最得意的学生庇古辅导凯恩斯经济学。庇古教授每周同凯恩斯共进早餐一次。在文官考试中,凯恩斯获得第二的好成绩,但经济学部分的分数最低。为此,他有点生气,曾说“主考人所懂得的经济学大概还不及我”。541906年被派到英国政府印度事务部工作。1908年他辞去职务,应马歇尔的邀请,到剑桥大学讲授经济学原理与货币理论,任该校皇家学院研究员。在马歇尔的推荐下,1911年,28岁的他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季刊、著名的《经济学杂志》主编。直到1944年。1919年,凯恩斯代表英国财政部参加巴黎和会,在12月,发表的《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一文使他一举成名。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1年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944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建设开发银行两个国际组织的董事。他依靠一位银行家的贷款,从事高风险的国际金融投机,积累了200多万美元的财产。1946年4月21日,猝死于心脏病。凯恩斯的著作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55二、凯恩斯革命的时代背景与主要特征(一)凯恩斯革命的时代背景1.1929年——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几乎涉及各个领域,破坏最严重,给社会生产与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极大地冲击或否定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机制与萨伊定律,动摇了经济学家与政治家对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信仰。2.美国罗斯福总统在危机中实施“新政”的成功在上述时代背景下,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说明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提出避免或者减轻经济危机的措施,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了《通论》。56(二)凯恩斯革命的主要特征1.理论基础方面: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不是供给创造需求,而是需求决定供给。根源于私人经济活动的有效需求不足,常常导致非自愿失业,使实际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收入。因此,充分就业不是一种常态。2.政策主张方面:由于需求不足,市场机制经常不能自动地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增加总需求,以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相对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增加有效需求、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573.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分析方法(1)采用总量分析,研究总就业量、一般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而传统经济理论则主要采用个量分析,因为他们认为总量总是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上,无需研究。(2)采用非均衡分析法,强调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在萧条时期尤其如此。(3)否定“货币中性”的观点,抛弃传统理论将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分开的2分法,通过投资这个变量,将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合为一体。58三、凯恩斯学说的主要内容

或《通论》的主要观点(一)通论”与充分就业的含义1.通论”的含义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通论”的涵义,是指他的理论是适用于一切就业水平的理论。凯恩斯相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就业仅仅是一种特殊情况。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实际就业水平常常低于充分就业。传统经济学只涉及充分就业这一特殊情况,因而是一种特殊理论。而他的就业理论具有一般性,涉及各种高低不同的就业水平,从充分就业到普遍失业之间的各种就业水平。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充分就业理论、萨伊定律与利率理论以及货币数量论等3个方面。为了彻底批判古典理论,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故凯恩斯将自己的著作取名为《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592.充分就业的涵义凯恩斯认为,劳动市场均衡时的就业量叫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下的失业只有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两种,没有非自愿失业。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市场始终是均衡的,因此,只有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等两种失业。凯恩斯认为劳动市场常常是不均衡的,除了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外,还有非自愿失业:一些人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工作,但是找不到工作。60(二)有效需求的含义及其组成1.有效需求的含义有效需求是指与总供给相等时的总需求。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总供给与总需求总是趋于相等,故有效需求常简称为总需求或需求。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资源闲置。就业与产量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正相关,即需求决定供给。显然,凯恩斯的观点与萨伊定律明显不同。612.总需求的构成在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与进出口组成,即AD=C+I+G+(X-M)。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与投资两部分构成,即AD=C+I。62(三)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1.消费不足(1)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凯恩斯认为,消费主要是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利率的函数。因为如果没有收入,利率再降低,消费也不会增加。(2)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以下3方面: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消费始终大于零;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消费的增加量总是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3)凯恩斯的消费函数:63(4)消费相对不足的原因消费倾向递减导致消费不足:(5)消费不足不一定导致总需求不足如果在消费相对减少时,投资能够相应增加,以弥补收入与消费之间随收入增加而不断拉大的差距,总需求不足就不会出现:但实际上,投资也常常不足,投资不能随着储蓄的增加而相应增加,结果就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642.投资不足(1)投资的决定因素投资取决于企业对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较。投资收益用资本边际效率来衡量,投资成本(购买投资品的货币的机会成本,在两部门经济中没有税收)用市场利率来衡量。因此,投资支出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利润率)与利率两个因素。投资均衡条件为:65(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负相关,与投资收益正相关。资本边际效率具有递减的趋势。这是因为:首先,在短期内,投资增加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在资本品供给既定条件下,资本品的价格必然上升。其次,在长期,投资增加引起生产产品的资本存量增加,进而导致产品供给增加,最终引起产品价格下降,降低投资的预期收益。66(3)流动性偏好陷阱使利率不能无限下降

a.利息的含义利息是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流动性是指一项资产在保持原值的条件下转化程货币的难易程度。在众多资产形式中,货币最具有流动性。b.利率的决定因素利率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与货币当局的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利率高低与流动性偏好正相关,与货币供给负相关。67c.货币的投机动机与流动性偏好陷阱

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除了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以外,凯恩斯还增加了投机动机。货币的投机动机是指由于利率经常变动,人们为了通过买卖债券获利而持有货币的愿望。货币投机动机与利率负相关。在经济繁荣、利率极高时,货币的投机动机趋于零;而在经济萧条、利率极低时,货币的投机动机将达到无穷大,形成流动性偏好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中,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因此,流动性偏好陷阱使得利率有个最低限。68(4)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与利率不能无限下降共同作用,导致投资不足,进而引起总需求不足在凯恩斯看来,投资不足的根源在于利率不能无限下降。如果利率可以无限下降,直至为零,则投资可以没有障碍地增加,以弥补因消费减少,储蓄增加引起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额,使总供求相等,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凯恩斯认为,当资本数量大大增加,使得资本不再有稀少性,毫无功能的投资者从此不能再坐收利息时,资本主义世界的面貌将大为改观。6970(四)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名义工资向下刚性最终,导致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1.如果劳动市场完全竞争,名义工资具有灵活性,即使有效需求不足,也能保持充分就业712.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名义工资向下刚性,

最终导致了非自愿失业72(五)增加总需求,提高价格,

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最好方法

凯恩斯认为,削减实际工资、消除非自愿失业的方法有两个:降低货币工资或者提高价格水平。凯恩斯更欣赏后者。因为工人不会抵制由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所引起的实际工资的降低(这种情况并不表明工人具有货币幻觉):一方面,工人主要关心的是自己的相对于他人的实际工资水平,即自已的相对的社会地位。抵制货币工资的降低和接受由一般价格水平提高而带来的实际工资的降低有利于保持已有的相对结构。另一方面,价格水平处于工人的控制力之外,工人只能在货币工资上同厂商讨价还价。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来提高价格水平,以便降低实际工资,增加就业。73(六)凯恩斯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1.对萨伊定律的批判在古典模型中,储蓄的增加通过利率的调整自动转化成投资的增加,储蓄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支出。凯恩斯认为,利率是在货币市场上由货币供求决定的,而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策决定的。在凯恩斯模型中,任何计划投资与储蓄之间的不平衡(总供求的不平衡),都会导致数量(产量)的调整而不是利率(价格)的调整: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就业与产量就会增加;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就业与产量就会减少。因此,在凯恩斯就业不足均衡理论中,是需求创造供给,而不是供给创造需求。742.对货币数量论的批判(1)货币数量的变动并不总是影响价格水平,有时也会影响实际就业量与实际收入在古典模型中,真实产出量已经由竞争性的劳动市场和萨伊定律决定了,货币冲击对经济没有真实影响,只能影响价格。但凯恩斯认为在萧条经济中,总供给完全具有弹性,货币数量增加而带来的有效需求增加,将引起产出和就业的增加,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因此,货币不一定是中性的。75(2)货币数量影响产出与价格的机制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实际利率降低,从而导致投资增加,最终引起需求增加与收入增加(当然,如果收入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