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发展研究3000字》_第1页
《儒学发展研究3000字》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学在东亚中华文化圈的传播及影响摘要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朝末期和汉朝开始时被传入了古代朝鲜,然后在日本等东亚国家普遍存在,形成了具有多种民族特征的儒家思想,发展成长期支配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成为东亚的主流思想。人们常把中国、朝鲜、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称为“儒家文化院”,亚洲国家,尤其是亚洲的“四只小龙”问世,东亚儒学和现代化的关系再次成为话题。调查讨论儒家思想在东亚的扩散和影响力,深入理解东亚国家儒家思想的发展和特点,具有科学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儒家思想在东亚历史中的作用,尤其是东亚现代化进程和对21世纪儒家发展的认识与评价。关键词:儒学;东亚文化圈;传播及影响一、引言儒家思想作为一种世界观,以社会伦理、政治意识形态、学术传统、生活方式,儒家思想蔓延到东南亚,尤其是朝鲜、日本、越南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它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起着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直接作用,甚至成为他们传统思想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今天,世界上很多历史家都认为,由于儒家思想在东亚的传播和影响,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是儒家文化圈或亚洲共同体。二、儒学在东亚文化圈的传播据历史记载,儒家思想传入东亚诸国,朝鲜最早。早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就在朝鲜半岛设“汉四郡”,儒家思想也随之传入。到了三国时期,半岛开始自觉地接受儒家思想。儒家文化自产生以后,本身就处在不断被诊释和解读的过程中,所以儒家文化对半岛的影响也处于波浪般的层层推进的动态过程中。总的来说,朝鲜王朝之前的三国、统一新罗以及高丽前中期以汉唐儒学为主,高丽末期及朝鲜王朝时期则以朱子学为主。三国时期的朝鲜半岛,不仅在教育、官制政治意识、风俗习惯等方面开始接受儒家思想公服、并在礼制上加以效仿,而且还派大批的“留学僧”和“留学生”赴唐学习。据史料记载,当时朝鲜的“留学生”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贡科及第者就有58人。他们精通儒学经典,对体现儒学精神的国家典章制度有着深入的体认和掌握,对儒学的伦理道德也身体力行,回到新罗后,推动了儒学在各个领域的实践和传播。新罗于公元676年统一了半岛,统一新罗时期,半岛更是大规模地学习儒学,设太学,建太庙,置诸经博士及助教,教授儒家经典,包括《礼记》《左传》《尚书》《周易》《论语》《孝经》等,并涌现出了强首、薛聪、崔致远等一批本土化的儒学大家[[][]REF_Ref10330\h祝和军.试论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影响——以韩国/朝鲜、日本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5):65-68.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了日本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还渗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植于日本文化传统,成为了文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日本儒学的传播和发展与日本固有的山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一般认为始于6世纪。有些学者称儒家思想在794年至1192年间的早期扩散阶段,其实儒家思想在日本可能早已传播开来。关于儒教引进日本的方式,中国儒教经典通过朝鲜引进日本的意见比较一致,据日本第一部官方史记载,720年写的日本秘书在英申皇帝(284年,即中国西部秦朝的第五年)中,朝鲜半岛百体王向日本派遣了阿兹基,成为了日本王子袁道济郎济的教师。王伦到达日本的时候,在天皇统治的16年(285年),王仁和他的小儿子带着王伦当老师学习中国古典。712年写的日本第一部历史文学作品——古代事件的编年史有类似的记录,清楚地记录了孔子的10卷和王伦带来的一卷天子文本。根据这个计算,通过朝鲜在日本引进中国儒教应该早于6世纪。另外8名日本秘书们摆脱了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渴求,记录了7年(0513年)日本蒂奇皇帝的4个军队转让给了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王。百济在素季天皇的10年后度过了0516年,然后说“请了5部经典的韩佳人按摩奥博士和杜安保博士”。此后,百济派遣武井博士到日本,继续向日本引进中国儒教[[][]REF_Ref10360\h方国根,罗本琦.简论儒学在朝鲜和日本的传播、发展及影响[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3):21-29.但是在日本,珠子的扩散是不同的。珠子从一开始就作为佛教的副产品被引进日本,因此有句话叫“儒家学习佛教,儒家学者来自佛教”。7世纪左右,日本直接从中国进口儒教时,中国佛教也被带到日本,形成了儒教和佛教共存的情况。皇帝统治(604)的12年,即使王子出版的17宪法主要使用与5本经典和4本书相同的材料,但他们也引用了佛教的想法,例如“尊重3个宝藏”(第2篇),放弃了对愤怒的注意力(第10篇)。从8世纪到12世纪,佛教的地位日益增加。尤其是12世纪末,日本在武士守护中央政府的时候登上了舞台。佛教中“生死”精神和武士精神之间的一致性使佛教在日本列岛受到欢迎,那时中日交流更加频繁,中国出生的善佛教不仅在中国佛教中得到了广泛认可,而且因为日本武士阶级的“明心见性”和“立地成佛”这两个简洁简洁的想法而受到高度评价。那时,善佛教迅速引进日本,成为主导正式研究。三、儒学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首先,儒家确立了东亚文化的基本世界观。中国儒教的引入始于秦末期,但对东亚文化的实质影响是汉代,但是儒教以天的视角支持“天与人的引导,许多国家的上升与下落,战争的胜利与失败,还有“白狐”、“黑蛙”,等自然的现象来看待当时国家的存亡,在东亚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第二,儒教影响东亚文化的伦理。忠诚和敬爱的这类思想是儒教的基本想法之一,被视为所有人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使所谓的国家保持在一起,支配东亚国家实现了平均化。这可以看出东亚各国的企业精神,韩国学者的金种嘉宾首先从国家、社会、企业的身份,即责任感、忠诚心三个方面概括了整个东亚文化圈的企业家精神,从强调感情、真诚、热情,因此我们要重视权威,尊重年老的长老,而且,这是儒教的本质。第三,儒家形成了东亚传统思想和文化框架。在东亚文化传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儒教最初被许多学者引进、合并、消化。在东亚文化传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形成和成长的各个阶段,儒教在认为新罗的统一时代在佛教的全盛时期也获得了支配地位。在东亚成长的1000年后,受儒教的影响,建立了教学机构如太学、扁堂、国子监和乡学等,和中国一样,旧考试制度是为了培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有用才能的大多数而被采用的。第四,儒教成为东亚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东亚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是东亚文化中儒教的普及和发展进程,进入文明化时代,古代国家和儒教的扩散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以及汉王朝的儒教,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相比都是最高级的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儒家思想的引进无疑是野蛮时代的东亚文明的催化剂,自它以来,在东亚文化中,儒教的普及,基本上适应了他在东亚国家社会变化时代的成长需要,东亚文化的阳明理论的普及和发展,给东亚各国带来了广泛的影响。阳明的“良心论”和基于此的平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成为扰乱降节的意识形态的武器,而且对东亚文化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全体的变化起着先驱的作用,为东亚的出现提供意识形态的基础,容纳文化现实主义和现代西方文化[[][]REF_Ref10389\h姜静.试论儒家文化对中韩建筑环境艺术的影响[D].2016.四、结语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古老的思想,不仅仅影响东亚各国社会结构,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并且为西学在东亚各国的传入奠定了一定思想基础。中国儒学传入东亚各国后并不是直接地被吸收,而是被学者结合日本的现实加以改造,因而,无论朱子学还是阳明学在东亚各国文化圈的发展都是以经验主义为主线发展的。如朱子学热衷于形而下的格物、穷理,从而开东亚各国经验主义之先河,成为西学输入的桥梁。参考文献祝和军.试论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影响——以韩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