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之病害防治技术_第1页
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之病害防治技术_第2页
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之病害防治技术_第3页
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之病害防治技术_第4页
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之病害防治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生动物健康养殖

病害防治技术

第一部分

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之病害防治技术近二十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但是随着高密度、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建立及推广,水产养殖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病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而现行的化学药剂、抗菌素等药物为主的病害防治手段存在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等诸多弊端。因此,符合环境友好、水产品质最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病害防治措施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向。

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有技术支撑,即要建立高水平、系统化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发展以病原早期快速检测试剂盒技术、生态标志因子监测技术和专家测报系统构成的水产养殖病害预警体系;发展以疫苗技术、生态防治技术,并结台抗病品种、低污染饲料、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新型养殖模式应用等构成的水产养殖病害控制技术体系。另一方面要有高效的组织措施,主要包括政府部门法规的制定、政策的引导,各级推广部门的技术推广与示范,从业者的技术培圳,推行小区化的管理模式等。

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1、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种类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据对我国30个省(市、区)90个养殖品种全年病害测报显示,2006年我国监测到的水产养殖病害有214种,病害损失亿元,其中鱼类损失占亿元),甲壳类损失占亿元),两栖爬行类损失占亿元),贝类损失占亿元),藻类损失占亿元),棘皮动物类损失占亿元)。一、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总体情况

2、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及趋势

(1)发病品种多:病害测报资料显示,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几乎所有观察到的水产养殖和野生鱼、虾、蟹、贝、鳖类均有病害发生。

(2)疾病种类较多:监测结果表明有214种病害,其中病毒性疾病13种,细菌性疾病68种,真菌性疾病5种,寄生虫疾病29种,藻类性疾病3种,其它病害36种,不明病因的疾病有60种,较前几年的发病种类有所增加。一、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总体情况

(3)综合发病呈普遍趋势:连续五年的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结果表明,水生动物病害已由单一病原向多病原综合发病演化,并与目前的养殖方式、养殖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4)疾病发病时间长,涉及面广:水生动物疾病发病时问由传统的春夏或夏秋两季发病高峰逐步向全年发病过渡,发病区域几乎涵盖所有养殖水域。(5)水生动物重大疫病有爆发流行的趋势。

一、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总体情况l、水产养殖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是首要原因;2、不合理的水产养殖方式给疾病的爆发流行创造了条件;3、水产种苗及水产品的流通缺乏必要的检疫和隔离制度,为疾病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4、执业兽医制度及兽药处方制度尚未建立,加上渔民科学用药、安全用药的意识差,病急乱用药,给疾病防治增加了难度;二、水生动物病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5、科研滞后于水产养殖发展需求,给水产养殖疾病综合防治带来一定的影响;6、水生动物种质、苗种质量不高,导致养殖动物抗病力下降;7、现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滞后于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二、水生动物病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的控制主要依靠使用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但大量使用药物的后果严重危及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生产上使用的药物大部分来自兽药、农药,缺乏对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及对养殖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基础理论研究;给药剂量、用药程序、休药期缺乏科学依据,导致滥用渔药的现象十分普遍。目前,我国还缺乏快速、简便的试剂盒进行水产动物病原体的检测,难以做到对症下药,盲目用药现象极为严重,由此造成药物的残留,严重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加强病害防治工作保障水产品质量的安全,必需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工作,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采用免疫技术与环境改良技术等,提高水产动物抗感染能力、排除不良应激反应,结合科学防治病害手段,减少药物的使用;二是组织推行科学、安全、合理的使用药物,包括技术上明确药物的有效使用剂量、休药期等药效、药动学参数,建立“渔药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的评价”、“渔药对环境影响的评价”等技术体系;三是建立用药处方制度和水产养殖用药的可追溯制度,加强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的宣传、推广与示范,规范从业人员的用药行为。三、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加强病害防治工作所谓科学用药是指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消除引起疾病的病因。安全用药是指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制定相应的使用剂量、给药途径、间隔时间、使用次数以及休药期等,尤其是药物的使用不对人体食用水产品构成残留威胁。规范用药就是要从渔药、病原、环境、水生动物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做到有效抵抗病原,环境无污染,人体健康不受影响,包括正确选药、合理给药和科学评价药效等。

四、科学用药、安全用药、规范用药

要让养殖者做到科学用药、安全用药、规范用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加强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政策上进行引导;二是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技术,逐步建立并推行小区化养殖管理模式;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以提高养殖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用药能力;

四、科学用药、安全用药、规范用药

四是逐步建立用药处方制度和水产养殖用药的可追溯制度,做好水产养殖用药记录,确保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从事生产,推动规范用药行为;五是开展药物相关基础研究,对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进行深入研究,科学的制定使用剂量、休药期等;六是开展有效的水产养殖用药安全评价,逐步建立“渔药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渔药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的评价体系”等,为安全用药提供保障。四、科学用药、安全用药、规范用药

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是降解水体中的养殖动物排泄物和残饵等有机物,加快池塘物质循环,减少有机物在池塘中沉积,改善池塘水质,从而减少养殖动物对不良环境的应激反应,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但微生态制剂含有活的微生物,大规模的频繁使用,对生态环境可能潜在外来微生物菌群入侵、土著微生物濒危等严重的安全问题,应予以重视。

四、使用微生态制剂、免疫刺激剂及中草药

目前,水产养殖使用的微生态制剂(有益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光台细菌(PSB)、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有效微生物菌群(EM)等。芽孢杆菌制剂、光合细菌制剂、以乳酸菌为主导菌的EM菌剂等产品已经在养殖生产中使用,其中以对虾养殖使用比较普遍,并取得良好效果。四、使用微生态制剂、免疫刺激剂及中草药

另外,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T755-2003)已将芽孢杆菌(蜡样与枯草芽孢杆菌等)、硝化和反硝化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及丝状真菌、光合细菌等五种微生态制剂纳入AA级绿色水产品养殖推荐渔药予以推广使用。四、使用微生态制剂、免疫刺激剂及中草药

免疫刺激剂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是一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辅助手段,尤其对于无特异性免疫系统的虾、蟹、贝类等无脊椎低等动物来说更具有重要作用。中草药是一类利用绿色植物药源的制剂,主要通过对机体生理机能的调理提高抗病力,某些中草药也有抑制病原的作用。但是,中草药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使用大多凭经验,不了解其药用机理,对其毒副作用的研究更是空白,有必要加强中草药的研究投入以确保高效安全使用。四、使用微生态制剂、免疫刺激剂及中草药

长期以来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的经验教训使得人们对抗菌素等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日益重视,认识已从以前关注的“靶动物安全”过渡到“人类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消除水产品药物残留隐患的抗病技术研究日益重要,急需水产疫苗的开发应用。疫苗在提高鱼类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同时亦能增强机体抗不良应激的能力,且符合环境无污染、水产食品无药残的理念,已成为当今世界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界研究与开发的主流产品。五、渔用疫苗—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关键技术

目前,我国水产疫苗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仍处于零星、局部、小规模和不规范的状态,尚无一种疫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经营。主要实践成果:(1)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湖北、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等省市进行应用或区域性试验,免疫保护率高达90%以上,标志着我国最大宗养殖品种草鱼的主要疾病可获得人工免疫预防,加上草鱼烂鳃、赤皮、肠炎“三病”细菌三联疫苗的使用,保护范围得到扩展,使得疫苗更具实用价值。五、渔用疫苗—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关键技术

(2)疫苗研发品种多样化,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初显良好效果。如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疫苗对鲫鱼注射的有效率达90%以上、鳗鲡佐剂苗口服相对成活率约80%,海水鱼类弧菌双价苗、二联苗、三联苗、基因弱毒苗浸泡接种提高成活率约10%-40%。我国局部地区(如江西省泰和县草鱼疫苗注射防病技术普及达80%以上),少部分疫苗已替代部分高残留化药物用于水产养殖生产疾病防治。

五、渔用疫苗—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关键技术

(3)水产动物免疫研究得到关注,产品研究储备状态良好。近年来,水产动物免疫研究成为热点,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攻关计划以及省部等科技计划的资助,加上分子技术的应用,一些重要养殖对象的疫苗研究有了飞跃式的进展。可以预见,未来3~5年将有系列疫苗产品逐步实现商品化并在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病害防治中发挥重大作用。五、渔用疫苗—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关键技术

另外,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T755-2003)已将鳗弧菌灭活疫苗(预防鳗鱼的弧菌病)、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预防淡水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预防由草鱼出血病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灭活疫苗(预防由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引起的疾病)纳入AA级绿色水产品养殖)推荐渔药予以推广使用。

五、渔用疫苗—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关键技术

第二部分

鱼类传染病防治技术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之病害防治技术一、草鱼出血病【病原体】为草鱼出血病病毒(GrassHemorrhagevirus,GCHV),属呼肠孤病毒科。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65~72nm,无囊膜(见图1~1,2,3)。病毒基因组由11条双链RNA片段组成。最适复制温度为25~28℃,能在草鱼肾细胞株(CIK)、草鱼吻端细胞株(ZC-7901)、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株(PSF)等增殖,复制部位为细胞浆。一、草鱼出血病图1-1示病毒颗粒呈晶格状排列在细胞质中图7-2示病毒呈球形,有双层衣壳,无囊膜图7-3示外周有20个球状子粒一、草鱼出血病【症状】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临床上有以下三种典型类型:

1、“红肌肉”型(见图1-4)病鱼外表无明显出血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与此同时鳃瓣则往往严重失血,出现“白鳃”或“花鳃”。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7~10cm)中多见。一、草鱼出血病

2、“红鳍红鳃盖”型(见图1-5)病鱼的鳃盖、头顶、口腔、眼眶等明显充血。一般在较大的草鱼种(7~13cm)中出现。3、“肠炎”型(见图1-6)病鱼体表充血现象不明显,肠道严重充血,全肠或部分肠道呈鲜红色或紫红色,有时肠系膜、脂肪也有点状充血。一般大小草鱼种都可见到此症状。以上三种类型的症状,有时可同时出现在一条病鱼上,或者都不明显,只是鳃丝呈暗红色出血症状。一、草鱼出血病图1-4“红肌肉”型图1-6“肠炎”型图1-5“红鳍红鳃盖”型一、草鱼出血病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种,通常疾病发生于6月下旬到9月中旬。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和麦穗鱼等。从健康鱼感染病毒到疾病发生需7~10天。一旦发生,常导致急性大批死亡。一、草鱼出血病

【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注意“肠炎”型出血病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见图1~7,8)。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粘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一、草鱼出血病图1-7“肠炎”型出血病图1-8细菌性肠炎病一、草鱼出血病【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用伏碘消毒鱼种,加强饲养管理。(2)人工免疫预防组织浆灭活疫苗制备方法参见教科书P70,疫苗制备好后必须进行安全与效力试验(具体P70~71);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细胞培养弱毒疫苗可从有关单位购买。①组织浆灭活疫苗、细胞培养灭活疫苗:8cm以上草鱼,腹腔或肌肉注射,尾;免疫期为14个月,免疫保护力达85%以上。

一、草鱼出血病②细胞培养弱毒疫苗(又称草鱼出血病浸泡疫苗):取100g疫苗加80~100kg清水,倒入木制容器中,同时加入食盐,使呈3%的浓度。把重量50~100kg(每尾体长16~20cm)草鱼种分两批进行浸洗,每次20~30min,时间要在12月至次年2月底前进行,以保证浸泡后的草鱼种能在水温20℃以下饲养一个月以上。该疫苗免疫期在2年以上,免疫保护力可达85%以上。但此疫苗应谨慎使用,因浸泡后的鱼种必须置于水温20℃以下饲养一个月,这较难掌握,一旦水温超过20℃,就有发生出血病的危险。(3)药物防治强氯精全池遍洒,同时按100kg鱼用0.5~1kg大黄粉拌入饲料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连喂3~5天。

二、鳜暴发性传染病

【病原体】鳜鱼病毒(SCV)或鳜传染性肝肾坏死病毒(SILRNV)。【症状】(1)病鱼口腔周围、鳃盖、鳍基、尾柄处充血,有的病鱼眼球突出或有蛀鳍现象(图2-1)。(2)大部分病鱼鳃贫血(图2-2)。(3)肝、脾、肾上有出血点,肝肿大,常可见坏死斑,胆囊肿大(图2-3)。【流行情况】本病发生于单养鳜鱼鱼池中,主要发生于鱼种和成鱼阶段,流行于5~10月。【防治方法】做好清塘消毒和活杂鱼消毒。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二、鳜暴发性传染病

图2-1病鱼体表充血、出血图2-3肝肿大,其上有出血点,胆囊肿胀图2-2鳃和肝脏颜色苍白三、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体】从患烂鳃病的淡水鱼上分离到的病原体是柱状嗜纤维菌(见图3-1)。张永嘉等(1993)从患烂鳃病的单斑笛鲷、红斑笛鲷上分离到的病原体属肠杆菌科。图3-1柱状嗜纤维菌的单个菌落三、细菌性烂鳃病【症状】见图3~2,3,4。(1)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俗称“乌头瘟”。(2)鳃盖内表皮往往发炎充血,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3)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贫血、淤血或出血;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4)病变鳃丝周围常粘附着污泥、粘液和水中杂物,当这些附着物主要是粘液和病原菌时,则呈淡黄色。三、细菌性烂鳃病图3~2草鱼烂鳃病后期症状图3~3草鱼鳃贫血、前端腐烂、露出软骨图3~4鳜鱼烂鳃病害三、细菌性烂鳃病【流行情况】(1)此病对淡水鱼主要危害草鱼、青鱼和鳜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鲤、鲫、鲢、鳙、鲂、加州鲈、大口鲶、斑点叉鮰、鳗鲡、淡水白鲳、鲑、鳟、金鱼等也常发生。对海水鱼主要危害笛鲷和石斑鱼。(2)4~10月为流行季节,夏季高水温(28~35℃)为发病高峰。(3)易与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并发。三、细菌性烂鳃病【诊断】(1)用肉眼观察,鱼体发黑,鳃丝肿胀,粘液增多,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用显微镜检查,鳃上又无大量寄生虫或真菌寄生,即可初步诊断。(2)刮取病鱼鳃上淡黄色粘液或剪取鳃丝少许置载玻片上,加2~3滴清水(海水鱼需用生理盐水或洁净海水),盖上盖玻片,放置20~30min,在高倍显微镜下如见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有些菌体聚集成柱状,即可进一步诊断。三、细菌性烂鳃病【防治方法】(1)预防方法:①草食性动物的粪便是纤维粘细菌的传播媒介,因此,鱼池施肥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②纤维粘细菌在0.7%食盐水中难以生存,故在鱼种进塘时,用2%~2.5%的食盐水浸洗鱼种10~20min,以杀死鱼体上的病原菌。③发病季节每半月用15~20mg/L生石灰遍洒1次。(2)治疗方法:①外用:漂白粉或强氯精(或二氯海因、溴氯海因等),全池遍洒。②内服:氟哌酸,按每kg鱼20~50mg/kg的剂量拌饵投喂,连喂3~6天。四、赤皮病【病原体】荧光假单胞菌(见图4-1)。【症状】(1)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见图4-2)。(2)鳍的稍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软组织常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称为“蛀鳍”(见图4-2)。(3)易与细菌性烂鳃病和细菌性肠炎病并发。四、赤皮病图4-1荧光假单胞菌图4-2赤皮病病鱼图4-3赤皮病病鱼四、赤皮病【流行情况】(1)主要危害草、青、鲤鱼。(2)流行季节不明显,以春末夏初较常见。(3)机械性损伤或寄生虫损伤是本病发生的诱因。【防治方法】同细菌性烂鳃病。五、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体】(1)肠型嗜水气单胞菌。(2)从患肠炎病的月鳢、加州鲈、大口鲶上分离到的病原体是豚鼠气单胞菌。【症状】见图5~1,2。(1)病鱼少食或不食,离群独游,体色发黑。(2)腹部膨大有红斑,肛门红肿外突,从头部提起,肛门口有黄色粘液流出。(3)腹腔中有血水或黄色腹水。(4)全肠充血发红,肠管松驰,肠壁无弹性,轻拉易断,内充塞黄色脓液和气泡。(5)有时肠系膜、肝脏也有充血现象。(6)易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形成并发症。

五、细菌性肠炎病图5-1肠炎病病鱼。示腹部膨大,鳞片松动、脱落图5-2肠炎病病鱼。示肠道充血、松驰,内含黄色脓液五、细菌性肠炎病

【流行情况】(1)主要危害草、青鱼,鲤、鳊、大口鲶、月鳢、加州鲈、罗非鱼、黄鳝等鱼也有发生。(2)流行于4~9月,水温25~30℃为流行高峰。一般一年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5~6月主要是1~2龄的草、青鱼的发病季节,8~9月主要是当年草鱼种的发病季节。(3)最先发病的鱼,身体均较肥壮,因此,贪食是诱发因子之一,特别是鱼池条件恶化,淤泥堆积,水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鱼池和投喂变质饵料时容易发生此病。五、细菌性肠炎病

【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注意与“肠炎”型出血病和食物中毒相区别。与“肠炎”型出血病的区别在草鱼出血病的诊断中已叙及。食物中毒的病鱼,在肠壁充血发炎的同时,肠内有大量的食物,且是吃某种饲料的鱼突然发生大批死亡,而肠炎病不会突然发生大批死鱼及同时肠内又有大量的食物。五、细菌性肠炎病【防治方法】此病的病原菌是条件致病菌。因此,控制养殖水体的环境及加强饲养管理,如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施放石灰水,发病季节遍洒含氯消毒剂,食场挂篓消毒,不投喂变质饵料等,严格“四消、四定”措施是预防此病发生的关键。治疗也须内外结合,外用药同细菌性烂鳃病,内服可用氟哌酸(50~100mg/kg)或大蒜(10~30g/kg)拌饵投喂,1天1次,4~6天为1疗程。六、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体】见图6~1-5。本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以气单胞菌类,如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为主要病原,东北地区鲤鱼尚有豚鼠气单胞菌,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则发现有河弧菌变种Ⅲ,3~4月则由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引起。六、细菌性败血症图6-1嗜水气单胞菌的光镜照片图6-2嗜水气单胞菌的电镜照片图6-3嗜水气单胞菌的电镜照片图6-4嗜水气单胞菌的电镜照片图6-5嗜水气单胞菌在R-S培养基上长出的黄色菌落六、细菌性败血症【症状】见图6~5-10。(1)早期及急性感染时,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肠内尚有少量食物。(2)病情严重时,病鱼体表严重充血、出血,眼眶周围也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3)鳃苍白或呈花斑状,有的病鱼鳃丝末端腐烂。(4)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混浊腹水。(5)肝、脾、肾、胆囊肿大并变色。(6)肠内无食物,有很多粘液。六、细菌性败血症图6-6患病异育银鲫图6-7患病团头鲂图6-8患病白鲢图6-9患病鳜鱼图6-10病鲢体表和肠道充血图6-11病草鱼的血性腹水(培养皿中)六、细菌性败血症

【流行情况】

(1)主要危害鲢、鳙、鲤、鲫、团头鲂等鱼类,2月龄以上的鱼均可感染。(2)流行温度在9~36℃,以28~32℃时为高峰,6~7月容易急性暴发。(3)池塘、湖泊、水库中均可发生流行病。(4)发病与水温、水质、溶氧、生物媒介体、鱼体受伤有密切关系。六、细菌性败血症

水温高,气单胞菌繁殖快,鱼的发病率较高;水环境恶化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因素,池塘长期不清淤,不消毒,水质老化、恶化,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大量产生,不仅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而且还严重影响鱼体的正常的代谢机能;水中溶氧不足会降低鱼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因而缺氧是诱发出血病的重要因子;一些寄生虫不仅直接危害鱼类,而且是气单胞菌的带菌者,因此鱼体寄生虫是此病发生的媒介;此外,鱼体受伤后,抵抗力降低,极易感染细菌,且死亡率高。六、细菌性败血症【防治方法】(1)从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及时杀灭病原体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预防。(2)发病后采取“三步曲”治疗方法。①第一步即第1天,杀虫。镜检后选用有针对性的杀虫药。②第二步,杀灭鱼体内外及水体中的病原菌。1)第2~6天,杀灭鱼体内病原菌。如选用“鱼暴平”药饲:每100kg鱼每天投喂12g,制成颗粒药饵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5天。③第3、5天,杀灭水体中及鱼体表的病原菌。如选用漂白粉:以浓度全池泼洒。④第三步即第10天左右,用20~3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调节水质。七、打印病

【病原体】点状气单菌点状亚种。【症状】见图7~1-3。(1)病灶部位通常在肛门上方或尾柄两侧,亲鱼病灶部位不定。(2)初期症状是皮肤出现红斑,有时似脓胞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直至烂穿,露出骨胳和内脏。(3)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充血发红,似打上一个红色的印记。(4)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终因衰竭死亡。七、打印病

图8-1患病白鲢图8-2患病加洲鲈图88-3患病加洲鲈七、打印病

【流行情况】(1)此病主要危害鲢、鳙鱼,从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2)一般不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但影响生长、商品价值及亲鱼的催情产卵,严重时可引起死亡。(3)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两季最为常见。(4)鱼体受伤是发病的诱因。【防治方法】(1)鱼种、成鱼患病,其治疗方法同细菌性烂鳃病。(2)亲鱼患病可用1%高锰酸钾溶液在病灶处涂抹,或用金霉素软膏涂抹。八、水霉病

【病原体】水霉菌。最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水霉菌丝为管状无横隔的多核体,寄生于机体受伤处,向内的称为内菌丝,伸出在体外的叫外菌丝。外菌丝较粗壮,分枝较少,可长达3cm,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水霉的繁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无性生殖为产生动孢子,有性生殖包括产生藏卵器和雄器。(见图8~1)八、水霉病

【症状】(1)病体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像旧的棉絮状,呈白色或灰白色。肉眼可见(见图8~2)。(2)病体开始焦躁不安,后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终因衰弱(河蟹因无法蜕壳)而死。(3)卵生水霉时,卵膜外丛生大量菌丝,呈放射状(见图8~3)。八、水霉病

图8-1水霉生活史图8-2鲫鱼水霉病图8~3鱼卵水霉病八、水霉病

【流行情况】(1)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和晚冬最易发生。(2)机体受伤是发病的诱因。(3)胚胎发育不正常或死卵易感染,对健康卵危害大。【防治方法】(1)鱼卵水霉病的预防:参见P145。(2)鱼体水霉病的治疗:①用8mg/L食盐及小苏打(1∶1)合剂全池遍洒。②2~3mg/L亚甲基蓝全池遍洒。③5mg/L新洁尔灭全池遍洒。第三部分

水生动物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之病害防治技术

【病原体】粘孢子虫。种类很多,现已报道的有近千种,全部营寄生生活。孢子的共同特征如下:每一孢子有2~7块几丁质壳片(多数种类为2片),两壳连接处叫缝线,缝线由于粗厚或突起呈脊状结构,称缝脊,有缝脊的一面称缝面,没有缝脊的一面称壳面。缝脊大多数种类是直的,少数种类弯曲成“S”形。一、粘孢子虫病一、粘孢子虫病有些种类的壳上有条纹、褶皱或尾状突起。每一孢子有1~7个(多数为2个)球形、梨形、瓶形的极囊,通常位于孢子的前端,有的种类位于孢子的两端,极囊内有1根呈螺旋状盘曲的极丝,遇到剌激,极丝会伸出。极囊以外充满了胞质,胞质内有2个胚核,有的种类(如碘泡虫)还有1个嗜碘泡。一、粘孢子虫病粘孢子虫孢子构造A:壳面观

1、前端2、极囊孔3、孢壳

4、极丝5、极囊和极囊核

6、胚核7、胞质8、嗜碘泡

9、后褶皱10、囊间突B:缝面观

11、缝线与缝脊C:顶面观

12、极丝的出孔一、粘孢子虫病粘孢子虫的生活史至今尚未完全查明,尤其是关于核的变化及有无中间寄主上存在不少分歧。一般认为其生活周期包括营养体时期和孢子时期。一、粘孢子虫病Csaba(1976)首次在鲤鱼血液中发现“未明血液生物体(UBO)”,此后不断有人发现UBO,谢杏人等(1987)也在鲤鱼血液中发现UBO。经详细研究,认为UBO可能是某些粘孢子虫(如野鲤碘泡虫)的早期发育阶段。粘孢子虫营养体的早期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途径,一是侧重于中间寄主途径,另一个是侧重于血液感染途径。一、粘孢子虫病Wolf等(1984)则发现脑粘体虫发育需要中间寄主,并研究证实丝蚯蚓(水蚯蚓)为其中间寄主,但关于粘孢子虫的早期发育仍有许多环节不清楚。

粘孢子虫后期孢子的发育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三种模式:单胞型胞母体发育模式,即一个泛孢子母细胞内形成1个孢子。双胞型胞母体发育模式,即一个泛孢子母细胞内形成2个孢子。四胞型胞母体发育模式,即一个泛孢子母细胞内形成4个孢子,较少见。一、粘孢子虫病粘孢子虫的生活史模式(1)胚胎逸出侵袭期(2)“UBO”无性增殖期(3)孢子形成期(4)孢子休眠期一、粘孢子虫病

【症状及流行情况】(一)疯狂病鲢碘泡虫,寄生于鲢的各种器官组织,其中尤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为主要,形成大小不等,肉眼可见的白色胞囊。严重感染时,病鱼头大尾小,极度瘦弱,常在水中急游打转,状似疯狂。此病主要危害1足龄鲢,可引起大批死亡。一般流行于5~7月,有时10~12月也有发生。一、粘孢子虫病鲢疯狂病病鱼脑中白色颗粒状胞囊鲢碘泡虫孢子一、粘孢子虫病(二)饼形碘泡虫病病原为饼形碘泡虫,寄生于草鱼的肠壁,形成许多白色小胞囊。主要危害全长5cm以下的草鱼苗种。病鱼体色发黑,消瘦,腹部略膨大,鳃呈淡红色,肠内无食物,前肠增粗,肠壁组织糜烂,有的鱼体弯曲(大量的虫侵袭脊椎)。一、粘孢子虫病饼形碘泡虫病病鱼幼草鱼肠壁胞囊饼形碘泡虫孢子一、粘孢子虫病(三)鲫鱼碘泡虫病鲫碘泡虫及库斑碘泡虫等寄生在银鲫头后背部肌肉,引起瘤状突起,叫鲫鱼碘泡虫病。当瘤状突起较大时,手摸患处很柔软,好似要涨破一样。该病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池塘、湖泊、河流中较为常见,一般不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但在缺氧时就很容易死亡,即使不死,病鱼也因丑陋而失去商品价值,所以损失还是很大的。一、粘孢子虫病鲫鱼碘泡虫病病鱼鲫碘泡虫孢子一、粘孢子虫病(四)微山尾孢虫病寄生在鳜鱼的鳃丝和鳃弓上,形成白色大胞囊。只有大量寄生时才会引起病鱼死亡。微山尾孢虫病病鱼微山尾孢虫孢子一、粘孢子虫病(五)鲢旋缝虫病鲢旋缝虫,属碘泡科,虫体主要特征是缝脊粗而特别隆起,并作波浪状扭曲。虫体寄生于鲢鱼肌肉等处,形成淡黄色、大小不一的粒状胞囊,严重时可连成一片。病鱼瘦弱,比健康鱼轻1/4~1/3,有时眼球突出,病鱼缓慢死亡,不死也失去商品价值。主要发生在浙江菱湖地区。一、粘孢子虫病患旋缝虫病的白鲢,示头部、躯干及鳍上有大量胞囊鲢旋缝虫孢子一、粘孢子虫病(六)银鲫粘体虫病

粘体虫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嗜碘泡。粘体虫寄生于银鲫的鳃上,形成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胞囊,并在鳃丝末端及近末端处形成许多球形或卵形的大胞囊。大胞囊由许多小胞囊融合而成。严重感染时,病鱼鳃上有大量粘液,使鳃呈花鳃,病鱼因呼吸困难而死,尤其当水中缺氧时死亡更多。患粘体虫病的异育银鲫鳃,示鳃丝近末端有很多大胞囊一、粘孢子虫病(七)两极虫病两极虫的主要特点是孢子位于虫体的前后端,寄生在鳗鲡的皮肤上,形成大量白色胞囊。虽不引起病鱼死亡,但因病鱼丑陋,丧失商品价值,损失还是很大的。两极虫病,示病鳗体表布满白点状胞囊两极虫孢子一、粘孢子虫病(八)单极虫病单极虫的主要特点是只有1个极囊,位于虫体的前端。鲮单极虫寄生于鲤、鲫鱼的鳞下,形成许多淡黄色大胞囊,每一个大胞囊由许多个小胞囊融合而成,最大的有乒乓球大小,寄生处的鳞片竖起,病鱼极其丑陋,失去商品价值。吉陶单极虫寄生于鲤鱼肠道,形成很多大胞囊突出于肠腔内,将肠管堵塞胀粗,肠壁变薄而透明,腹腔积水,肝苍白,病鱼逐渐饿死。一、粘孢子虫病患鲮单极虫病的鲤鱼,示鳞下胞囊,使体表形成松果状突起鲮单极虫孢子吉陶单极虫块状胞囊堵塞肠道吉陶单极虫孢子武汉单极虫病,示鲫鱼夏花体表疙瘩状瘤突武汉单极虫孢子一、粘孢子虫病【诊断】通过肉眼观察胞囊进行初步诊断,进一步诊断需用显微镜检查等。判断粘孢子虫死活的方法是:在粘孢了虫上滴1滴2%~4%的KOH或KI,置显微镜下观察,放出极丝者为活体,否则为已死的。一、粘孢子虫病【防治方法】生石灰或石灰氮彻底清塘。“灭孢灵”等商品渔药:参照各厂家使用说明书。晶体敌百虫3全池遍洒,连用2~3天为1疗程,连续使用2个疗程;同时用盐酸左旋咪唑按每天每kg鱼用4~8毫克或在每kg饲料中拌入克,每天投喂2次,3天为1个疗程,有一定疗效。二、斜管虫病

【病原体】鲤斜管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行横二分裂及接合生殖。虫体主要形态结构特征如下:侧面观背面隆起,腹面平坦;腹面观呈卵形,左边较直,右边稍弯。活体大小49×30μm。背面前端左侧有1行刚毛,其余部分裸露。二、斜管虫病腹面左侧有9条纤毛线,右侧有7条纤毛线,其余部分裸露。腹部有1胞口,由16~20根刺杆作圆形围绕成漏斗状的口管,呈喇叭状,末端转弯处为胞咽。体内有1个近圆形的大核和1个小核及2个伸缩泡。二、斜管虫病鲤斜管虫染色标本A、活体;B、染色标本;C、模式图1、刚毛;2、左腹纤毛线;3、口管;4、胞咽;5、食物粒;6、伸缩泡;7、大核;8、小核;9、右腹纤毛线显微镜下鲤斜管虫在鳃上的寄生情况二、斜管虫病

【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体表及鳃分泌大量粘液,严重时,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淡蓝灰色的粘液层。病鱼食欲减退,体瘦发黑,浮于下风处,呼吸困难,最终死亡。鱼苗患病时有拖泥症状。二、斜管虫病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鱼苗、鱼种。繁殖适温12~18℃。流行于初春与秋末。

【诊断】低倍显微镜检查,发现每低倍视野有20个以上虫体,即可诊断。二、斜管虫病【防治方法】3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遍洒。选用经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商品杀斜管虫的药物,如复方鱼虫净,鱼虫克星等。20~30毫升/m3福尔马林溶液全池遍洒,泼洒后应开动增氧机增氧,并于泼洒12小时后换水1/3左右。三、车轮虫病

【病原体】车轮虫和小车轮虫。虫体主要形态结构特征如下:虫体侧面观呈帽形或碟形,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对的一面叫反口面,呈圆盘状,周缘有1圈较长的纤毛,在水中不断地波动。三、车轮虫病最显著的构造是齿环,齿环由许多齿体相互嵌合而成,齿体由齿钩、锥部和齿棘组成。由于虫体运动时作车轮般旋转,故称车轮虫。虫体内有1个马蹄形的大核、1个小核和1个伸缩泡。大、小车轮虫的差别是小车轮虫无向中心的齿棘。三、车轮虫病鲤斜管虫染色标本车轮虫的显著结构鱼苗鳍上寄生的大量车轮虫三、车轮虫病

【症状】大量寄生时,体表、鳃分泌大量粘液,严重时,鱼苗出现“白头白嘴”症状或者成群绕池狂游,呈“跑马”症状。6cm左右的鱼种患病,外观除鱼体发黑、消瘦、离群独游外,并无明显体症。三、车轮虫病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各种海、淡水鱼的苗种阶段。车轮虫的繁殖适温为20~28℃,因此流行于5~8月。池小、水浅又不易换水、水质较差、有机质含量高、放养密度大时,容易造成此病流行。【诊断】低倍显微镜检查,发现每低倍视野有20个以上虫体,即可诊断。三、车轮虫病【防治方法】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遍洒,淡水鱼3

、海水鱼3

(海水鱼患病,也可在淡水中浸洗5~10分钟),两天后用10~15mL福尔马林全池泼洒,12h后换水1/3。选用经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商品杀车轮虫的药物,如复方鱼虫净,鱼虫克星等。每亩水面用2~3kg新鲜韭菜,加入食盐1kg,把韭菜切碎拌入食盐,边拌边挤出汁液,每天进行全池泼洒,连泼3天。四、小瓜虫病

【病原体】(1)多子小瓜虫,寄生于淡水鱼的皮肤、鳃等到处。其生活史分为幼虫期、成虫期和胞囊期三个时期。成虫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下:成虫卵圆形或球形,个体较大,肉眼可见。身体很柔软,可任意变形,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腹面的近前端有一“6”字形的胞口。大核呈马蹄形或香肠形,小核圆形,紧贴在大核上。胞质中有大量的食物粒和伸缩泡。四、小瓜虫病尾鳍上寄生的多子小瓜虫鳃上寄生的多子小瓜虫多子小瓜虫模式图1、成虫;2,3、幼虫四、小瓜虫病(2)剌激隐核虫(也称咸水小瓜虫),寄生于海水鱼的鳃、皮肤等处。与多子小瓜虫的主要区别是剌激隐核虫的大核由

4~8个卵圆形团块连成念珠状,作“U”字形排列。刺激隐核虫四、小瓜虫病

【症状】病鱼体表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体表头部、躯干、鳍条处粘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表皮糜烂,河鲀鱼小瓜虫病还有尾柄、尾鳍充血症状。鳃上大量寄生时,粘液增多,鳃丝末端贫血。病鱼在水中缓慢游动或绕池狂游。四、小瓜虫病小瓜虫病,示体表、鳍上的白色点状胞囊四、小瓜虫病

【流行情况】危害各种淡水鱼和海水鱼,对观赏鱼和食用鱼的苗种危害严重。小瓜虫的繁殖适温为15~25℃,故主要流行于春、秋季,但当鱼体质弱时,冬夏也会暴发流行。主要发生在静水和高密度养殖的水体中。四、小瓜虫病【防治方法】3g/m3亚甲基蓝全池遍洒,每隔3~4天泼洒1次,连泼3次。福尔马林15~25g/m3全池遍洒,隔天1次,连续2~3次。每亩水深1m,用辣椒粉250g,生姜干片100g,混合加水煮沸后全池遍洒。金鱼等观赏鱼患病,可用硝酸亚汞3(水温20℃)或0.2~0.25g/m3(水温10~20℃)全池遍洒。选用经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商品杀小瓜虫的药物,如瓜虫净等。四、小瓜虫病海水鱼小瓜虫病的治疗方法淡水浸浴3~15分钟。福尔马林25~30g/m3全池遍洒。醋酸铜3全池遍洒。五、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体】种类很多,最常见的为聚缩虫、累枝虫,其次为钟虫、拟单缩虫、单缩虫、杯体虫等。每个虫体的构造大致相同,呈倒钟罩形或高脚杯形,前端形成盘状的口围盘,边缘有纤毛,里面有1口沟;虫体内有1个带形、马蹄形、椭圆形大核和小核。虫体的种类可根据虫体后端有无柄、柄是否分枝(单体或群体)、柄内有无肌丝及肌丝收缩时的形状进行区别。五、固着类纤毛虫病常见固着类纤毛虫的主要区别特点虫名单体或群体有无柄柄内有无肌丝单独伸缩或群体同步伸缩肌丝收缩呈累枝虫群体有无群体同步伸缩聚缩虫群体有有单独伸缩“Z”形拟单缩虫群体有有单独伸缩“Z”形单缩虫群体有有单独伸缩螺旋形钟虫单体有有单独伸缩螺旋形杯体虫单体无五、固着类纤毛虫病杯体虫染色标本累枝虫对虾幼体体表的固着纤毛虫鱼苗体表上的累枝虫聚缩虫寄生在蟹体表的钟虫五、固着类纤毛虫病

【症状】虾、蟹被大量固着时,病虾外观鳃区呈黄色或灰黑色;虾蟹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不能蜕皮(壳),将病蟹提起时,附肢吊垂,螯足不夹人,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滑腻感,病虾、蟹常匍匐在池边和水草丛中,不怕人,对低溶氧敏感,易窒息死亡。固着类纤毛虫常和丝状细菌、壳吸管虫等同时寄生在虾、蟹上。五、固着类纤毛虫病鳖被大量固着时,肉眼可见病鳖四肢、背腹甲和颈部等处有一簇簇白色或灰白色毛状物,严重时全身白色;当池水呈绿色时,虫体也随之变成绿色,因而病鳖身上也呈绿色。鱼类被固着时,固着处有灰白色毛状物,且鳞片脱落,表皮发炎,严重时鱼体消瘦,不摄食,逐渐死亡。五、固着类纤毛虫病

【流行情况】此病是一种常见病,危害海、淡水中养殖的各种虾、蟹的卵、幼体和成体,稚、幼鳖和鱼苗、种,尤其顷虾、蟹、鳖的幼体危害为大。当水中有机质多,换水量少时易使该虫大量繁殖,在水中溶氧低时,可引起大批死亡。五、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方法】1、虾、蟹患病时,进行大排大灌后,再选用下列一种方法。育苗池可在2~4h内提升水温2~3℃,促进幼体变态、蜕皮,然后换水或用35g/m3制霉菌素全池遍洒,经后换水。25g/m3福尔马林药浴24h以上或100g/m3新洁尔灭药浴5分钟。3g/m3新洁尔灭加20g/m3高锰酸钾药浴30min后换水。3g/m3硫酸锌全池遍洒或用硫酸锌、硫酸铜与硫酸亚铁(8:

5:2)三合剂以3全池遍洒。5g/m3茶子饼全池遍洒。五、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方法】

2、鳖和淡水鱼患病后可用0.8~1g/m3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泼2次。六、指环虫病

【病原体】指环虫,属指环虫科,种类较多,致病种类主要有:鳃片指环虫:寄生于草鱼鳃、皮肤和鳍。鳙指环虫:寄生于鳙鳃。小鞘指环虫:寄生于鲢鳃。坏鳃指环虫:寄生于鲤、鲫、金鱼的鳃。六、指环虫病虫体形态特征虫体颇小、扁平,活体呈乳白色,能像蚂蟥似的伸缩和移动。咽的两侧分布有2对呈方形排列的黑褐色眼点。后固着器上有1对中央大锚钩和7对边缘小钩。具2对头器;口在眼点附近,口下面膨大的部分叫咽,咽后分两根肠管延伸到体后端连接成环状。雌雄同体,卵生,体后部有一卵巢,位于精巢之前。六、指环虫病指环虫模式图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的情况指环虫染色标本大量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的情况六、指环虫病

【症状】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的症状,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鳃丝肿胀,贫血,呈花斑状,鳃上有大量粘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而死。鱼苗或夏花严重感染时,病鱼常因鳃丝肿胀而致鳃盖张开。六、指环虫病

【流行情况】危害多种淡水鱼和少数海水鱼,其中对苗种和观赏鱼危害尤甚,有时也会造成2龄鲫鱼和体重以上的鲢鱼大批死亡。多数种类的繁殖适温为20~25℃,因此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和秋末季节,北方的水库及池塘解冻以后常会暴发此病,引起大批死亡。六、指环虫病【诊断】低倍显微镜检查,发现每低倍视野有5个以上的虫体,即可诊断。虫体咽的两侧分布有两对呈方形排列的褐色或黑色眼点是重要特征。六、指环虫病【防治方法】鱼种放养前,用20g/m3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30分钟,可杀死鱼种鳃上和体表寄生的指环虫。网箱养殖,可用甲苯咪唑,按每天每kg体重50mg量混饵投喂,连用3天。3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选用经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商品杀指环虫的药物。七、三代虫病

【病原体】三代虫。形状、大小及运动方式与指环虫相似。

指环虫与三代虫在形态与繁殖方式上的区别见下表。虫体类别指环虫三代虫头器2对1对眼点2对无咽球形由16个细胞组成,呈葫芦状肠支末端连成环不连成环后固着器边缘小钩7对8对繁殖方式卵生胎生七、三代虫病三代虫染色标本三代虫模式图及患病的鲤鱼苗图七、三代虫病

【症状】三代虫侵袭鱼的皮肤、鳍及鳃,严重时病鱼体表有一层灰白色的粘液层,病鱼体黑、瘦弱,缓游时而狂游,呼吸困难。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可见到蛭状小虫在活动。七、三代虫病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鲤、鲫、鲢、鳙、金鱼、鲶等多种淡水鱼,尤以苗种为甚。流行于4~5月,适宜水温20℃。

【诊断】同指环虫病。

【防治方法】同指环虫病。八、贝尼登虫病

【病原体】贝尼登虫,寄生于鱼体表或口腔内。虫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下:虫体卵圆形,背腹扁平,大小为毫米毫米。前部稍突出,两侧各有1个前吸盘。虫体后端有1个卵圆形的后固着器,上有3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八、贝尼登虫病口在前吸盘之后,下连咽,从咽向后分出2条树枝状的肠,伸达虫体后端。口前方两侧有2对眼点。椭圆形精巢2个,位于虫体中部;卵巢1个,位于精巢前面。雌雄同体,卵生,受精卵在水中孵化。八、贝尼登虫病贝尼登虫虫体寄生于鱼体表八、贝尼登虫病

【症状】寄生数量多时,病鱼焦躁不安,在水下游泳异常,有时向网箱或其他固体物上磨擦,使身体出现伤口,引起出血或溃疡。寄生于口腔内的虫体,使口腔黏膜溃烂,出血。病鱼食欲减退,甚至停食,体表黏液增多,局部变为白色或呈暗蓝色。八、贝尼登虫病

【流行情况】养殖的鰤鱼、真鲷、鲻鱼、石斑鱼和大黄鱼最易被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以春秋季节最为常见。肉眼直接观察鱼体表,可以看到虫体,用镊子轻轻取下,置于玻片上镜检,即可确诊。

【诊断】八、贝尼登虫病

【防治方法】用淡水浸浴5~10分钟。0.05%福尔马林浸浴4分钟。用0.25%的碳酸氢钠海水溶液,在25℃以上浸洗2~3分钟;

20~25℃时浸洗2.5~3分钟;20℃以下浸洗3分钟。敌百虫挂袋,用铁钉在敌百虫瓶底打两个洞,在网箱对角处挂两瓶敌百虫。九、中华鳋病

【病原体】(1)大中华鳋,寄生于草、青鱼鳃;(2)鲢中华鳋,寄生于鲢、鳙鱼鳃。虫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下:只有雌性成虫营寄生生活,雌性幼虫和雄虫均营自由生活。雌虫附着寄生于鱼体后迅速长大,成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九、中华鳋病头部呈半圆形,有1只中眼和6对附肢(即:2对触肢、1对大颚、2对小颚及1对颚足),第二触肢变成1对镰刀状的强大的钩爪,用以钩在鱼鳃上。在头部与第一胸节间有一假节。胸部6节,前5节各有1对游泳足,第6节为生殖节,繁殖季节挂有1对卵囊。腹部3节,在第一与第二、第二与第三节间各有一假节,第三节后有1对尾叉,上有刚毛数根。九、中华鳋病大中华鳋(背面观)模式图鲢中华鳋(背面观)模式图大中华鳋雌性成虫,挂有1对卵囊示草鱼鳃上有大量的大中华鳋寄生,鳃丝末端肿胀发白,粘液增多两根鳃丝,一根上有大中华鳋寄生,末端肿胀发白九、中华鳋病

【生活史】成虫卵囊中的虫卵在条件适宜时孵化成无节幼体;无节幼体蜕皮4次发育为第1桡足幼体;第1桡足幼体蜕皮4次发育为第5桡足幼体,每蜕皮1次增加体节1节和附肢1对;雌雄第5桡足幼体在水中交配,并经1次蜕皮发育为幼鳋,此时雄性幼鳋仍在水中营自由生活至死,雌性幼鳋寄生于鱼体营寄生生活至死。

九、中华鳋病

【症状】大中华鳋主要寄生于2龄以上草、青鱼的鳃丝,严重感染时,引起鳃丝末端发炎、肿胀、发白。打开病鱼鳃盖,肉眼可见鳃丝上附着许多乳白色蝇蛆样小虫,故又称“鳃蛆病”。病鱼急躁不安,在水中跳跃,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独游岸边,直至死亡。

九、中华鳋病鲢中华鳋主要侵袭2龄以上鳃5、鳙鱼,对鱼鳃的危害与大中华鳋相似,由于病鱼整天在水面打转、狂游,尾鳍上叶往往露出水面,故又称“翘尾巴病”,最后鱼体消瘦死亡。

九、中华鳋病

【流行情况】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流行于水温较高的夏季和初秋,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当池中缺氧时,会加速病鱼死亡。

【防治方法】晶体敌百虫和硫酸亚铁(5∶2)合剂:3全池遍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3全池遍洒。若池水较绿,即在蓝绿藻较多时,不提倡使用此法,因易引起泛池。十、锚头鳋病

【病原体】锚头鳋。虫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下: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和雄虫营自由生活,桡足幼体可营暂时性的寄生生活。雌性成虫细长如针,长,分头、胸、腹三部分,寄生鱼体后,体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体拉长,体节融合成筒状并且扭转,头胸部长出头角,似铁锚状,故又叫铁锚虫。胸部有5对游泳足生殖季节生殖孔口常挂有1对绿色的卵囊。腹部短小,末端有1对尾叉。十、锚头鳋病锚头鳋雌性成虫,生殖孔口挂有1对卵囊鲤锚头鳋寄生处鳞片缺刻大量寄生锚头鳋的鲢鱼,寄生部位充血发炎十、锚头鳋病

【生活史】锚头鳋的生活史与中华鳋相似,只是性腺成熟后的雌雄虫体交配是在鱼体上进行的,交配后雄虫仍回到水中,很快便死亡。

锚头鳋寄生到鱼体后,根据虫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可将成虫分为“童虫”、“壮虫”、“老虫”三种形态。十、锚头鳋病“童虫”状如细毛,白色,无卵囊;“壮虫”身体透明,肉眼可见体内肠蠕动,在生殖孔处常有1对绿色的卵囊,若用手触动,虫体可竖起;“老虫”身体混浊不透明,变软,体表常着生许多原生动物,显得老态样子,老虫不久即将死亡脱落。十、锚头鳋病

【症状】锚头鳋以头胸部深深地插进寄主的肌肉或鳞下,而大部分的胸腹部却裸露在鱼体的外面,形状如针,故又称针虫病,大量寄生时,鱼体上好像披着蓑衣,故又称蓑衣虫病。

虫体寄生部位的周围常红肿发炎,并有溢血而形成的红斑(形似一个个石榴)。

十、锚头鳋病6~9cm的鱼种有几只锚头鳋寄生虫是时,就可引起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而死。病鱼烦燥不安,在水中跳跃,食欲减退,继而体质逐渐消瘦,终至死亡。大量寄生于鳗、鳜的口腔时,能使鱼的口不能闭合,无法摄食而死。十、锚头鳋病

【流行情况】危害多种淡水鱼,以鱼种受害最为严重。长江流域4~10为流行季节,以秋季较为严重。

十、锚头鳋病

【防治方法】用3晶体敌百虫或强效杀虫灵全池遍洒,若多为童虫,隔5~7天后再施药1次;若多为壮虫,用药1次即可;若多为老虫,可以不施药。用“强效灭虫精”(北京鑫洋)或“敌鱼虫”(山西鱼虾安集团)全池均匀泼洒(详见厂家使用说明书)。十一、鲺病【病原体】鲺,寄生于鱼的体表、口腔、鳃。我国危害较大的有日本鲺、喻氏鲺、大鲺、椭圆尾鲺等。幼虫、成虫均营寄生生活。虫体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如下:十一、鲺病虫体大而扁平,体长从数毫米至十数毫米,雌鲺较雄鲺大,活体时与寄主体色相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两侧向后延伸形成如马蹄形的背甲,常与第一胸节融合,在其腹面边缘布满倒生小刺。十一、鲺病头部有1对复眼,1只中眼,2对触肢,1对大颚、1对小颚、1对颚足及1根口前刺。1对小颚在成虫时变成1对吸盘,口前刺基部有1堆多颗粒的毒腺细胞能分泌毒液。胸部4节,有4对游泳足。腹部为1对扁平长椭圆形的叶片,是鲺的呼吸器官。十一、鲺病日本鲺雄性成虫(腹面观)模式图鲺(雌)背面观鲺(雄)腹面观寄生于鱼体表的鲺十一、鲺病

【生活史】

鲺的卵直接产于水中的固体物上,排列整齐,不形成卵囊。刚孵出的幼鲺,虫体很小,体长只有左右,体节和附肢的数目与成虫相同,惟性腺发育程度不同而已。十一、鲺病

【症状】病鱼由于鲺的刺激和损伤呈现焦躁不安,有时剧烈游泳或跃出水面,严重感染的鱼体,皮肤被伤害,粘液增多,有时可见出血点。如发生细菌感染,可引起炎症或溃疡,病鱼食欲不振,生长不良。如在小鱼上大量寄生,可引起大批死亡(体长3~6cm的鱼种,被3~4只鲺寄生,过不了1天就会死亡)。十一、鲺病

【流行情况】

此病危害多种淡水、海水及咸淡水鱼类,主要危害鱼苗鱼种,流行地区较广,终年可见,以4~8月较严重。十一、鲺病

【防治方法】用3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15~20g/m3福尔马林全池遍洒。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百部2kg切片,加水

15kg煮沸30分钟,连渣带汁全池遍洒。十二、蟹奴病

【病原体】蟹奴,寄生于蟹腹部及扇贝的鳃基部。虫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下:长约2~5毫米,厚约1毫米,扁平,圆枣状,绿豆大小,乳白色或半透明。雌雄同体,虫体分两部分,一部分突出在寄主体外,称蟹奴外体,包括柄部及孵育囊,即通常见到的脐间颗粒;另一部分为分枝状细管,称蟹奴内体,伸入寄主体内。十二、蟹奴病蟹奴十二、蟹奴病【症状】病蟹腹部脐略显肿胀,揭开脐盖,可看到乳白色或半透明状的颗粒状虫体,感染强度从3~4粒到20~30粒不等;7~8月颗粒较硬,以后渐渐变得柔软。病蟹雌雄难辨,雄蟹的脐呈椭圆形,近似雌蟹,螯足小而绒毛少。病蟹生长缓慢,性腺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失去生殖能力。严重感染时,蟹肉发出恶臭,俗称“臭笼蟹”,不能食用。十二、蟹奴病【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成蟹,虽不会引起河蟹大量死亡,但严重地影响其商品规格与商品价值。发病季节为7~10月,9月为发病高峰。极易在含盐量较高的咸淡水池塘中发生。各养蟹地区均有发生,尤以沿海滩涂养蟹区发病率较高。十二、蟹奴病【防治方法】彻底清塘,加强检疫,在河蟹养殖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防止或减少该病的发生。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应立即更换池水,加入新水的盐度要小于1%;或把病蟹移到淡水中,抑制蟹奴的发展与扩散。用8g/m3的硫酸铜或20g/m3的高锰酸钾浸洗病蟹10~20分钟。用3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遍洒。第四部分

虾蟹病害防治技术

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之病害防治技术一、河蟹病害防治技术

2005年,全国河蟹养殖产量超过50万吨,其中江苏省即达25万吨,产值超过100亿元,河蟹养殖业已成为江苏省农副产业中的第一大行业。但是,近年来河蟹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河蟹病害已成为河蟹养殖经济效益好坏以及整个河蟹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一、河蟹病害防治技术

和其他水产养殖病害一样,河蟹病害一旦发生,治疗较为困难,从健康养殖及保证河蟹品质方面也要求树立“防重于治,有病早治,综合防治”的观点。因此,下面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河蟹病害的综合预防技术,另一是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一)河蟹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1、把好蟹种源头关(1)不从疫区引进蟹种,对放养蟹种进行检疫放养健康蟹种是控制疾病的首要关口。一般要求自育蟹种,必须从外地引进蟹种时,要事先对蟹种的生产地进行调查。一般来讲,河蟹病害发生、流行疫区的蟹种带毒的机率较大,不能引进。(一)河蟹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2)放养正宗长江水系的蟹种一般要求选择放养长江水系河蟹人工繁育的蟹种,不要选择品种已混杂或者已退化的河蟹苗种,养殖技术与经验较为缺乏时,最好也不要养殖辽河水系河蟹(辽蟹)和瓯江水系河蟹(瓯江蟹)。(3)同一来源、同一规格蟹种同池放养采用这种方法可减少病害交叉感染的机率,促进河蟹均衡生长。

(一)河蟹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4)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过大,人工投饵多,河蟹排泄物和残饵也相应增多,这样容易败坏水质,诱发疾病,也增大了发病后河蟹相互感染的机率。此外,放养密度过大,河蟹的规格小,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试验表明合理的扣蟹放养密度约为800只/亩。(一)河蟹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5)要对放养蟹种进行消毒蟹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一般方法是用3%~5%的食盐溶液或15克/米3的福尔马林溶液或20克/米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时间依据蟹体忍受情况灵活掌握在5~l5分钟。

(一)河蟹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2、为河蟹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1)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清塘法,彻底清塘消毒淤泥较厚,清塘不彻底的蟹池发病率高。清塘消毒是预防河蟹疾病的关键环节,对上一年已发病蟹池更为重要。蟹池清整一般在冬季进行,先抽干水,冻晒1个月后,铲除过多的淤泥(留淤5~10cm),切断污染源。清整后每亩用150kg生石灰干法清塘,5~7天后加水50cm,而后每亩施放微生物制剂l~2kg,增殖有益微生物,使整个养殖水体保持良性循环,使清塘效果的持久。

(一)河蟹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2)种草养螺,模拟天然栖息环境水草不仅可供河蟹食用,为河蟹提供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且是河蟹蜕壳的隐蔽场所;水草又能吸收水和淤泥中的肥料,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使水变得清新;盛夏水草还能起到遮荫、降温的作用。水草品种有轮叶黑藻、伊乐藻、金鱼藻和苦草等,可因地制宜种植,覆盖面积要达到50%。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又能改善池塘底质,净化水质,清明前后每亩投放活螺蛳400~500kg。

(一)河蟹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3)套养少量对河蟹生长无影响鱼类,净化水体,改善环境在成蟹池中每亩套养l5~20cm鲢、鳙40尾,l0~15cm细鳞斜颌鲴30尾,可有效清除池底腐殖质及水中残饲、过多的浮游生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一)河蟹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4)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在河蟹养殖池中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是河蟹病害综合预防技术中的重要举措。从4月上旬开始使用,按厂家说明书使用,一般首次用量加倍,以后每隔20天追加1次,剂量减半,至l0月上旬结束。方法为晴天中午将微生物制剂用适量的池水稀释混合全池泼洒。(一)河蟹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5、适时加水,保持一定水位夏天高温季节,蟹池水分消耗大,每隔2~3天就需加水1次,保持水位在米,既可防止水质老化,降低水温,又可促进河蟹蜕壳生长。

6、科学调节水质河蟹喜生活在微碱性水体,在主要生长季节,根据池水pH值的情况,每隔20天左右泼洒生石灰l5~20克/米3(时间安排在施用微生物制剂前5天),既调节水质,又可对池水进行消毒。

(一)河蟹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河蟹自身抗病力

(1)及时处理患病死蟹,防止交叉感染发现病死蟹要及时捞取,防止被健康蟹食下而传染。捞取的病死蟹要进行深埋,以免污染水源,发生交叉感染。

(一)河蟹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2)投喂新鲜适口、营养全面的饲料饲料投喂要掌握“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坚持“四定”投饵,保证河蟹吃足、吃均、吃好,提高河蟹的自身抗病力。禁止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或动物尸体,防止“病从口入”。(3)病病流行季节,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或中草药等无公害药饵进行预防(二)主要蟹病防治技术

1、颤抖病(抖抖病)【病原体】目前认为主要病原体是小核糖核酸病毒;另外,从病蟹上还分离到了弧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等。【症状】

见图1~3。(1)发病初期,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蟹足攀爬力减弱,或整个蟹呈昏迷状态,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壳困难。1、颤抖病(抖抖病)(2)随病情发展,病蟹爬到岸边或伏于水草上,口吐白沫,螯足下垂无力,步足连续颤抖,因此被称为“颤抖病”;有时可见病蟹步足收拢,缩于头胸部抱成一团,或撑开爪尖着地,若将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缩回,故又称为“环腿病”。病蟹甚至表现为蟹体倒立,翻身困难;此外,病蟹的步足易脱落,有时可见除大螯外的其余8只蟹足全部被抖落。病蟹不久即死亡。病蟹步足颤抖是由于神经受病毒侵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坏死以至解体的缘故。1、颤抖病(抖抖病)(3)病蟹步足的指节变红,并不断向上蔓延;腹甲异常,略带黄色;步足内肌肉束水肿,肉质糊化。(4)掀开背甲,可见病蟹体内积有大量腹水;病蟹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有时还能见到病蟹背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1、颤抖病(抖抖病)(5)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现黑色;三角膜水肿,并呈现粉红色;胃肠无食,鳃、胃及肠道严重发炎、肿胀。(6)肝胰脏变性、坏死,呈现淡黄色、灰白色或黑色。(7)疾病后期常继发嗜水气单胞菌及拟态弧菌等细菌感染,使病情更加恶化。最终病蟹因神经紊乱、心力衰竭而死。1、颤抖病(抖抖病)图1~1颤抖病病蟹1、颤抖病(抖抖病)图1~2颤抖病病蟹示支撑无力,蟹足尖端呈红色1、颤抖病(抖抖病)图1~3颤抖病病蟹打开腹甲,可见炎症1、颤抖病(抖抖病)【流行情况】(1)从体重3克的蟹种至300克重的成蟹均可患病,但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上的二龄蟹,当年蟹发病率较低。(2)一般发病率可达30%以上,死亡率可高达80%~100%,蔓延迅速,危害较大。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仅需2~3天。1、颤抖病(抖抖病)(3)发病季节为5~10月上旬,8~10月是发病高峰季节。流行水温为25~35℃。(4)不洁、较肥、污染较大的水质以及河蟹种质混杂或近亲繁殖,放养密度过大,规格不整齐,河蟹营养摄取不均衡等,易发此病。1、颤抖病(抖抖病)【预防方法】(1)放养前彻底清塘,并清除过多的淤泥;(2)多种水草,覆盖面要求达到50~60%;(3)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4)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5)每年的4-l0月,定期(每7-l0天)用二溴海因克/米3或季胺盐活性碘克/米3进行水体消毒,并投喂虾蟹康5‰或中鱼尼考l‰等药物。1、颤抖病(抖抖病)【治疗方法】一旦发生河蟹颤抖病,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可首先全池泼洒季胺盐活性碘2次,其用量为克/米3,不要超量,间隔3-4天后,可全池泼洒益水宝(芽孢杆菌),其用量为每亩水体(1m深)使用500g,同时可用中鱼尼考(每千克饲料中加1.5-2.0g)或板兰根、甘草、金樱子(每kg饲料中加25g)内服5-7天即可。2、仔蟹上岸综合症

【病因】(1)大眼幼体体质差,淡化程度不够。(2)培育幼蟹的水环境不良,或水中刺激性药物含量偏高。(3)由于水质(底质)恶化原因造成河蟹有回避反应(上岸)。(4)河蟹患有疾病。最近有研究表明,此病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2、仔蟹上岸综合症

【症状】

见图2~1。幼蟹爬上岸边、水草等附着物上,长时间不下水,直至脱水死亡,镜检体表有纤毛虫、霉菌等。病蟹肠道发炎,肛门发炎。【流行情况】Ⅰ期-Ⅱ期仔蟹和大规格幼蟹都有不同程度的染病。病害严重的养蟹区发病率高达30%~70%。

2、仔蟹上岸综合症

图2~1仔蟹上岸综合症

2、仔蟹上岸综合症

【防治方法】(1)应购买经过充分淡化的大眼幼体。

(2)每月一次溴氯海因克/米3或二氯海因克/米3。(3)每月一次上岸宁1-2克/米3全池泼洒。(4)发病蟹池换水后用溴氯海因或二氯海因全池泼洒,使池中药物浓度为克/米3;同时在每kg饲料中添加中水EM原露2-3克+上岸宁20-40克+虾蟹脱壳素1-2克,效果极佳。3、甲壳溃疡病(腐壳病)【病因】该病是因河蟹步足尖端损伤被多种破坏几丁质的细菌感染所致,溃疡病蟹还可能被其它细菌(如嗜水气单胞菌)或真菌感染。【症状】

见图3~1-4。病蟹步足尖端破损部呈棕色或黑色溃疡,腐烂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胸部,出现白色或棕色斑点,逐渐变成棕色或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从而导致河蟹死亡。

3、甲壳溃疡病(腐壳病)图3~1甲壳溃疡病3、甲壳溃疡病(腐壳病)图3~2示背甲上有多个溃疡斑图3~3示腹部及步足上有多个溃疡斑图3~4示蟹步足上有多个溃疡斑3、甲壳溃疡病(腐壳病)【流行情况】蟹的各个生长阶段均可患病。一般病轻时,可随着生长蜕壳而自愈,病重时因造成蜕壳受阻而引起大量死亡。【预防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池底有淤泥5~10厘米,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2)经常加注新水,保持塘内水质清新。(3)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20克/米3化水全池泼洒。3、甲壳溃疡病(腐壳病)【治疗方法】(1)全池泼洒克/米3的富溴,同时每kg饲料中添加克强力克菌宁+蟹宁20克,连喂5-7天。(2)全池泼洒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克/米3,同时每kg饲料中添加鱼复宁20克+蟹宁20克,连喂5-7天。4、烂肢病

【病因】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或在生长过程中被敌害侵袭,使之上表皮损伤后病原菌感染所引起,其致病菌目前尚未确定,有认为是嗜甲壳细菌所致,有认为是由具有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和真菌所致。【症状】病蟹的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4、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