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目标1.掌握心理学、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概念;
2.熟悉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及分类;遗忘的规律和原因。
3.了解心理实质。第一节心理现象和心理实质一、心理现象
二、心理实质
1.心理是脑的功能2.心理是客观现实主在人脑中的反应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人格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为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能力、气质、性格1.从物种发展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进化的结果。一、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实质动物进化▲感觉阶段
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只有感应性而无感觉如阿米巴原虫
环节动物(如蚯蚓)有了神经系统----产生感觉▲知觉阶段
脊椎动物分化出神经和脑----产生感觉和知觉动物演化到高级哺乳动物▲思维的萌芽阶段——黑猩猩人与其他动物相比▲意识的产生----人▲人脑脑重指数(脑重与体重之比)最大近代医学证明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2.脑是心理的器官3.人的心理发展从个体发生史来看,心理的发生发展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关。
吸吮——认人——说话——人格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在人脑中的反映1.社会生活实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应。小张清晨醒来,看到光亮照进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下,坚持写完。想到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过早饭就开始写稿了……第二节心理过程定义: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与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一、认知过程感觉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眼、鼻、耳、皮肤客观事实传入神经感觉器官大脑感觉部位感觉剥夺实验1954年,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D.O.Hebb)、贝克斯顿(W.H.Bexton)等人进行。
试验中,被试进入与外界完全隔离的实验室,安静地躺在舒适的床上,并蒙眼、堵耳、带手套,吃喝也不用移动手脚,“剥夺”被试的感觉。实验初期被试还能安静地睡着,随后被试变得焦躁不安,全身不适,不耐烦,寻找刺激等。所有被试都感到无法忍受这样的痛苦。没有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一周。二感觉的分类
依据引起感觉的来源不同,可将感觉分为两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客观事物属性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2.内部感觉——接受有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状态的感觉。如:内脏觉、运动觉、平衡觉等。
三、感受性及其测定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低刺激量。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并不是任何强度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例:9L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并不是刺激量的任何变化都能被人们察觉。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例:可乐中加多少糖,口味比现在感觉甜。差别感受性:对两个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三、感觉的特征1感觉的适应性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常见的感觉现象——适应现象凝视着黑点一段时间后,围绕在黑点的灰色阴影会逐渐收缩。2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3.后像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在短暂时间内仍不消失的现象。(在视觉中表现较明显)如:转动的电扇,叶片像一个圆盘;
夜间的火把以一定速度转圈,就会看到一个火圈。4.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
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感官的感觉红色、橙色、黄色--暖色绿色、兰色、紫色--冷色感受性的补偿指某感觉系统的功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功能来弥补。盲人敏锐的触觉知觉1、知觉的概念客观事是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1.看:
圆、红2.触:
光滑、硬3.嗅:
苹果香气4.尝:
酸、甜2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反映。2.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等运动特性的反映。根据知觉对象不同一、物体知觉二、社会知觉即对人的知觉1、对别人的知觉2、自我的知觉3、人际的知觉根据感觉器官分类: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3知觉的特性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们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周围的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种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1)知觉的选择性《黎明与黄昏》-木雕艺术家艾契尔1938年(2)整体性当知觉的部分属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人能够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以事物的整体特征来反应所知觉的对象。(3)知觉的理解性病灶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反映知识的对象,而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或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的映象仍保持不变。
如: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记忆1、概念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的内容(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再现的具体形象为记忆的内容。(2)逻辑记忆以概念、命题或思想等为记忆的内容(3)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4)运动记忆以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1)瞬时记忆又称指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它的映象仍然一瞬间就消失的记忆,其信息保持的时间约为0.25-2秒之间。(2)短时记忆指一次经验之后,能保持一分钟以内的记忆。记忆内容:7±2组块
137952485393(3)长时记忆指从1分钟至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感观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消失遗忘重复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遗忘(1)识记是识别并且记住事物。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并存储在记忆系统根据有无明确的目的分为:无意识记:没有目的,不需要努力有意识记:需要通过努力而形成的识记根据是否理解识记的内容分为:机械识记:依靠机械地重复而进行的记忆意义识记: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2)保持把知识经验保存在头脑中的过程。(3)再认和回忆再认指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回忆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叫做回忆。(4)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失败。遗忘的规律:1.遗忘的进程不均匀,遗忘的数量随着时间进程逐渐增加。2.遗忘速度先快后慢。3.最后虽然时间间隔很长,但所剩的记忆内容基本不在减少而趋于稳定。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2.干扰说3.压抑说4.提取失败=3.1415926535897932384626…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思维1.思维的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2.思维的种类:一、根据解决问题的方式a.动作思维:依据实际动作而展开的思维。b.形象思维: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的思维。c.抽象思维: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为人类所特有。二、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a.求同思维:又叫聚合思维,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和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如学生寻求填空题中固定的答案。b.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是根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求得某一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如一题多解。三、根据主动性和创造性程度a.习惯性思维:用惯常的、采用过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b.创造性思维:用独创新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思维在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将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抽取出来,并加以概括。(2)间接性思维不是直接的,而是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思维的品质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逻辑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检验假设提出问题想象1.概念: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2.想象的分类:一、无意想象二、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无意想象1岁前-------没有想象1-2岁--------想象萌芽2-3岁--------想象最初阶段故:孩子在3岁以前,是以无意想象为主,3岁后,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开始有有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东质押股份合同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站台服务课件
- 闸门橡胶条施工方案
- 《GB 18278.1-2015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湿热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2025版)深度解析
- 中国交际文化课件
- 中华诵读名篇小学生课件
- 劳务中介合同样本
- 世纪英才文化课件大全
- 南京邮电大学《建设工程造价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文华学院《学术规范与学术写作公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编剧助理合同协议
- 2025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灾害自救互救与应急逃生知识培训
- 养老院火灾事故防范重点培训课件
- 便秘的评估与护理
- 人才招聘中的社交媒体运用与效果评估
- 2025就业指导课件
- 新能源电池材料回收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
- 教师综合考核奖励方案
- 专题18 电磁感应综合题(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