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1页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2页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3页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4页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东亚:日本2.制度的革新1.日本的统一

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1.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________国家。后来,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________。________世纪统一了日本。2.________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________颁布改革诏书,___________开始了。3.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________封建国家。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________;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过渡的标志。日本的真实历程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6-7世纪,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增强,政局混乱7世纪中期,宫廷政变,实施改革

①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②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

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讧,下层民众反抗。那时的中国什么样子呢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日本“大化改新”

背景(原因)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催化因素)

(1)时间:

7世纪中期(646年)(2)代表人物:

中臣镰足大化改新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际上,中国隋唐制度非常先进。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变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运动,沉重打击了日本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1、在古代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是谁?那时两国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2、在近代(拜认了第二位老师),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合作与探究: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相信自己,试一试!孝德天皇名称人物时间内容影响大化改新孝德天皇7世纪中期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历史上日本和中国有何联系?唐:明:清:现代:遣唐使倭寇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它却能发展成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 能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走向强盛,一步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历史的启示

日本概况国旗:国徽:和服东瀛、东洋、扶桑国服:国名:日出之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国歌:

国花:国鸟:

国石:《君之代》樱花

绿雉水晶1、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B、2世纪C、5世纪D、7世纪2、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A明治B孝德C裕仁D德仁3、下列事件是在阿拉伯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出走麦地那B确定伊斯兰教历C征服麦加D穆罕默德病逝4、完成第26页“练一练”: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5、日本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B商鞅变法C明治维新D1861年农奴制改革7、阅读下列材料: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进行的什么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二、西亚:阿拉伯1.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伊斯兰教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如何创立的?4.

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________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5.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________,630年以后,

成为伊斯兰教圣地。6.________,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________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伊斯兰教建立的过程)背景:七世纪以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人民渴望统一,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过程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创立者:穆罕默德发源地:阿拉伯半岛经典:《古兰经》伊斯兰教的建立古兰经阿拉伯伊斯兰教的诞生时间:七世纪初创立者:穆罕默德教义:《古兰经》圣地:麦加创立背景:传播历程:

①622年,穆罕默德率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 ②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③630年,穆罕默德率军和平占领麦加,奉之为圣地;穆罕默德的主要传教活动:610年创立伊斯兰教622年麦加传教失败622年,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兵临麦加城下,达成协议。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麦加是伊斯兰教第一圣城,位于西部赛拉特山区的峡谷中,1925年归属沙特阿拉伯,现由穆罕默德的后裔管理.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麦加大清真寺第二圣城“先知寺”,穆罕默德墓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

从7世纪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其他中亚人,通过海陆两路来到我国,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族和迁居而来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渐融合,经过元代以后,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大化改新时间内容影响日本奴隶制时代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阿拉伯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630年632年日本大化改新5世纪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了日本。大化改新时间:政治:7世纪中期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把许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定期分给农民耕种,并收取赋税标志着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伊斯兰教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征服麦加穆罕默德病逝,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基本建立1世纪前后经济:内容:影响:622年632年本课小结:搏击中考1.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A.凶恶残暴B.善于学习C.忧患意识D.崇拜神灵2.“伊斯兰”一词意为A.善良宽容B.信仰坚定C.顺从服从D.与世无争3.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无关的是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

B.统一日本本土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4.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农民阶级的利益D.资产阶级的利益5.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建立基本统一的阿拉伯国家③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④亲自完成《古兰经》的创作A.①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上曾是敦亲睦邻。7世纪时,日本派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这些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在日本倡导了一次模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日本由此过渡到了封建社会。19世纪中期,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经验和治国方略,日本政府派出庞大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之后进行了又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强大后的日本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于

年7月,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

》。大化改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