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中的演示文稿_第1页
第一章绪论中的演示文稿_第2页
第一章绪论中的演示文稿_第3页
第一章绪论中的演示文稿_第4页
第一章绪论中的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书1、《安全检测技术》,赵汝林主编2、《安全检测技术》,黄仁东主编3、《安全检测技术》,张乃禄主编4、《安全检测原理与技术》,董文庚编著安全检测技术及应用1.1安全检测定义及目的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1.3测试系统的组成及性质1.4安全检测的技术标准及发展趋势第一章绪论安全检测技术及应用一、什么是安全检测?安全检测是借助于仪器、传感器、探测设备迅速而准确地了解生产系统与作业环境中危险因素与有害因素的类型、危害程度、范围及动态变化的一种手段,包括安全检测与安全监测。例如:(1)结构物的安全检测,包括地基、建筑物、桥梁、地下工程等;

(2)作业环境的安全检测,包括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1.1安全检测定义及目的二、安全检测的目的(1)为职业健康安全状态进行评价、为安全技术及设施进行监督、为安全技术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等提供可靠而准确的信息,达到改善劳动作业条件、改进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系统或设备的事故(或故障)的发生;(2)使生产过程或特定系统按预定的指标运行,避免和控制系统因受意外的干扰或波动而偏离正常运行状态并导致故障或事故;(3)为安全管理决策和安全技术有效实施提供丰富、可靠的安全因素信息。1.1安全检测定义及目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现代化的检测手段所具有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检测技术达到的水平越高,则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就越高。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为检测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有力保证。检测技术是以研究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检测技术主要研究被测量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一、测量目的(1)测量是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2)测量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客观事物定性的认识及定量的信息,寻找并发现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3)在工业现场,测量更进一步的目的是利用测量所获得的信息来控制某一生产过程,通常这种控制作用是与检测系统紧密相关的。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二、测量结果

测量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比较过程,是一种把物理参数变换成具有意义的数字的过程,也就是说,测量是将被测量与同种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它可由下式表示:式中x——被测量值;

u——标准量,即测量单位;

n——数值(比值),含有测量误差。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由测量所获得的被测量的量值称为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可用一定的数值表示,也可以用一条曲线或某种图形表示。但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测量单位两部分。更为准确地说,测量结果还应包括误差部分。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三、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就是测量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测量方法对检测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检测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因此需针对不同的检测目的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法,再根据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工具,组成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进行实际测量。对于测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1、根据测量手段分类,有: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2、根据测量方式分类,有: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3、根据测量的精度分类,有: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4、根据被测量变化情况分类,有: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5、根据敏感元件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分类,有: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等。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1)直接测量在使用仪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就能直接表示测量所需要的结果,称为直接测量。例如,用磁电式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用弹簧管式压力表测量锅炉的压力等就是直接测量。直接测量的优点是测量过程简单而迅速,缺点是测量精度不容易做到很高,这种测量方法在工程上被广泛采用。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2)间接测量有的被测量无法或不便于直接测量,这就要求在使用仪表进行测量时,首先对与被测物理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值代入函数关系式,经过计算得到所需的结果,这种方法称为间接测量。例如,要测量某长方体的密度ρ,其单位为,显然无法直接获得具有这种单位的量值,但是可以先测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即a、b、c(单位为m)及其质量m(单位为kg),然后根据公式求得密度。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间接测量比直接测量所需要测量的量要多,而且计算过程复杂,引起误差的因素也较多,但如果对误差进行分析并选择和确定优化的测量方法,在比较理想的条件下进行间接测量,测量结果的精度不一定低,有时还可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间接测量一般用于不方便直接测量或者缺乏直接测量手段的场合。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3)

组合测量(又称联立测量)

在应用仪表进行测量时,若被测物理量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才能得到最后结果,则称这样的测量为组合测量。在进行组合测量时,一般需要改变测试条件,才能获得一组联立方程所需要的数据。组合测量是一种特殊的精密测量方法,操作手续较复杂,花费时间很长,一般适用于科学实验或特殊场合。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4)偏差式测量用仪表指针的位移(即偏差)决定被测量的量值,这种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应用偏差式测量时,仪表刻度事先用标准器具标定。在测量时,输入被测量,按照仪表指针标识在标尺上的示值,决定被测量的数值。这种方法测量过程比较简单、迅速,但测量结果精度较低。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5)零位式测量零位式测量是用指零仪表的零位指示检测测量系统的平衡状态,在测量系统平衡时,用已知的标准量决定被测量的量值的测量方法。应用这种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时,已知标准量直接与被测量相比较,已知量应连续可调,指零仪表指零时,被测量与已知标准量相等。例如天平、电位差计等。零位式测量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测量精度,但测量过程比较复杂,测量时要进行平衡操作,耗时较长,不适用于测量快速变化的信号。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6)微差式测量微差式测量是综合了偏差式测量与零位式测量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测量方法。它将被测量与已知的标准量相比较,取得差值后,再用偏差法测得此差值。故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反应快,而且测量精度高,特别适用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7)等精度测量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若影响和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条件)始终保持不变,如由同一个测量者,用同一台仪器,用同样的方法,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称为等精度测量。在实际中,很难做到这些因素(条件)全部始终保持不变,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是近似地认为是等精度测量。(8)非等精度测量用不同精度的仪表或不同的测量方法,或在环境条件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称为非等精度测量。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9)静态测量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认为是固定不变的,这种测量称为静态测量。静态测量不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对测量的影响。(10)动态测量若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这种测量称为动态测量。

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11)接触测量接触测量:敏感元件与被测介质接触的测量,称为接触测量。(12)非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是以光电、电磁等技术为基础,在不接触被测物体表面的情况下,得到物体表面参数信息的测量方法。典型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如激光三角法、电涡流法、超声测量法、机器视觉测量等等。1.2检测技术基础知识图1.1测试系统的组成传感器测量电路输出单元被测量一、测试系统的组成1.3测试系统的组成及性质(1)传感器:把被测非电量转换成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且便于应用的某些物理量(通常为电量)的测量装置。(2)测量电路:把传感器输出的变量变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使之能在输出单元的指示仪上指示或记录仪上记录;或者能够作为控制系统的检测或反馈信号。(3)输出单元:指示仪、记录仪、累加器、报警器、数据处理电路等。1.3测试系统的组成及性质二、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

1、测试系统的精度和误差精度是指测试系统给出的指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的接近程度。精度与误差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

2、稳定性仪器示值的稳定性有两种指标,一是时间上的稳定性,以稳定度表示;二是仪器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变化所引起的示值不稳定性,以各种影响系数表示。1.3测试系统的组成及性质

3、测量范围(量程)系统在正常工作时所能测量的最大量值范围,称为测量范围,或量程。

4、分辨率分辨率是指系统能够检测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值。一般来说,分辨率的数值愈小愈好。

5、传递特性传递特性是表示测量系统输入与输出对应关系的性能。1.3测试系统的组成及性质1.4安全检测的技术标准及发展趋势一、安全检测的技术标准

1、采用标准的检测方法

2、采用权威部门推荐的方法

3、能被广泛认可的检测方法

4、检测所应用的规范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有关法规

5、所使用的检测报告书应经法定机构审批,以保证全国范围内的相对统一二、安全检测技术发展趋势从安全科学的整体观点出发,现代生产工艺的过程控制和安全监控应融为一体,综合成一个包括过程控制、安全状态信息监测、实时仿真、应急控制自诊断以及专家决策等各项功能在内的综合系统。这种系统既能对生产工艺进行比较理想的控制,又能够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给出预警信息,紧急情况下能自动采取措施,把安全技术措施渗透到生产工艺中去,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1.4安全检测的技术标准及发展趋势监控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监控网络集成化将被监控对象按功能划分为若干系统,每个系统由相应的监控系统实行监控,所有监控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