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上课课件)_第1页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上课课件)_第2页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上课课件)_第3页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上课课件)_第4页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上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第一单元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实质呢)

1、原子结构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

3、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复习:

1869年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成功地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都得到了证实。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元素周期表的历史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时间:(2)绘制者:(3)排序依据:(4)结构特点:(5)意义: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69年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里程碑2.现行元素周期表(1)排序依据:(2)原子序数:(3)结构特点:原子的核电荷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形式一1H2He3Li4Be5B6C7N8O9F10Ne11Na12Mg13Al14Si15P16S17Cl18Ar形式二1H2He3Li4Be5B6C7N8O9F10Ne11Na12Mg13Al14Si15P16S17Cl18Ar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横行)

——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周期元素种数分类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288181832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结构:三短、四长、一不全)排满可以排32种1817161514131098765211211111010910810710610510489-1038887121143176541882MLk382LK22K186858483828154535251504936353433323156553837201980797877767574737257-714847464544434241403930292827262524232221周期的结构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2、族(纵行)思考:1、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零族元素?

——它们很稳定,它们的化合价通常情况下为0。

族的分类包含元素表示个数结构:(七主、七副、零、八族)主族副族零族

Ⅷ族长、短周期元素长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8、9、10纵行ⅠA,ⅡA等 ⅠB,ⅡB等 0 Ⅷ771111010910878777646454428272611211110710610510489-10380797574737257-714847434241403930292524232221858483828153525150493534333231171615141398765865436181028887565538372019121143176541882MLk382LK22K1IAIIAIIIAIVAVAVIAVIIA0IIIBIVBVBVIBVIIBVIIIIBIIB主族副族八族零族族的结构元素符号周期表中的位置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

7N第二周期第ⅤA族11Na----13Al-----10Ne23332第三周期第ⅥA族第三周期第ⅠA族第三周期第ⅢA族第二周期0族56138+5+6+1+3—-3-2—二、元素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16S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等

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归纳:小结:一、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横行)结构:族(纵行)结构:三短、四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周期表还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元素。练习:1、第三周期第IV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2、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

族序数=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

周期序数=族序数2倍的有:143,19H,Be,AlC,SLi练习

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8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6号元素:6-2=4第二周期第ⅣA族。第13号元素:13-10=3第三周期第ⅢA族。第34号元素:34-18=16第四周期第ⅥA族。第53号元素:53-36=17第五周期第ⅦA族。第88号元素:88-86=2第七周期第ⅡA族。

288181832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依据——“三看规则”一看电子层数:在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在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电子数: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阴盛阳衰”阴离子半径大于对应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小于对应原子半径二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关系1.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Na11钠Mg12镁Al13铝Si14硅P15磷S16硫Cl17氯Ar18氩3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电子层数相同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族IAIIAIIIAIVAVAVIAVIIA元素NaMgAlSiPSCl氧化物Na2OMgOAl2O3SiO2P2O5SO3Cl2O7水化物NaOHMg(OH)2Al(OH)3H2SiO4H3PO4H2SO4HClO4酸碱性强碱碱两性弱酸酸强酸最强酸酸性逐渐增强,碱性减弱化合价+1+2+3+4-4+5-3+6-2+7-10最高氧化物R对应水化物碱性酸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2OROR2O3RO2R2O5RO3R2O7对应水化物化学式ROHR(OH)2R(OH)3H2RO3HRO3H3RO4H2RO4HRO4递增递增递减RH4RH3H2RHR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单质还原性增强金属性?

增强原子半径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单质氧化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递减HFHClHBrHIHAt非金属性减弱原子半径氧化还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高价氧化对应水化物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递增单质还原性增氧化性递减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碱性递增酸性递减递减同一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IAIIAIIIAIVAVAVIAVIIA2LiLi2OLiOH3NaNa2ONaOHCl2O7HClO4Cl4KK2OKOHBr2O7HBrO4Br5RbRb2ORbOHI2O7HIO4I6CsCs2OCsOHAt2O7HAtO4At酸性增强碱性增强非金属性递增金属性递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增金属最强非金属性最强

1B

AlSiGeAs

Sb

Te

2

3

4

5

6

7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

Po

At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HLiBeBCNOFNaMgAlSiPSClKCaGaGeAsSeBrRbSrInSnSbTeICsBaTlPbBiPoAt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增强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BCNOFSiPSClAsSeBrTeIAt热稳定性逐渐增强热稳定性逐渐减弱热稳定性逐渐减弱热稳定性逐渐增强项目同周期(左-右)同主族(上-下)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性质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最高价化合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递变规律依次增大逐渐增多相同逐渐减小周期性变化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碱性减弱,酸性增强逐渐增强按周期元素数增加相同依次递增逐渐增大基本相同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酸性减弱,碱性增强逐渐减弱三、周期表的应用寻找催化剂寻找半导体寻找农药练习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不包括放射性元素)是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元素(不包括放射性元素)是

。CsFClCs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练习)处于同周期的相邻两种元素A和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