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_第1页
政治经济学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_第2页
政治经济学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_第3页
政治经济学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_第4页
政治经济学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把握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规律以及纸币流通规律;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运用货币流通规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思考商品如何表现自己的价值?

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自己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另一个商品才能相对表现出来。

商品价值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因此,也只有从一个商品和另一个商品的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服装食品笔这些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自行车书本笔交换交换交换劳动劳动劳动劳动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大家都知道,在原始社会,甚至现在农村的一些地方,还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实际上就是用我手中的东西去买你手中的东西,只要两者的价值量相等就行了。如今的交换最常见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过程。即: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演化的结果。因此,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价值形式的演化过程,来“探讨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这样货币的迷就会随着消失。”?货币是不是从来就有的??现在的货币与以前的货币形式上什么不同。?手中的货币到底是什么东西?有哪些用途?一、货币的起源人类已有百余万年的历史,而货币的出现不过是几千年以前才开始的事情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物物交换中国古书的记载:神农氏的时候,“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通过媒介的交换畜牧、贝--司马迁《史记》价值形式的发展1、货币的概念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2、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形式的演化是商品价值表现中的矛盾推动的。商品价值表现中的矛盾:商品作为价值存在,要求表现价值的特有性质。但是它的表现方式又不能充分表现这一性质。因此,要求有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寻求更加适合的形式。

货币是随着商品的交换过程、价值形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的产生经历了以下的历程:(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形式。(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例如:牧人的1只绵羊与铁匠的2把斧子进行的交换价值在量上的表现:

1只绵羊=2把斧头价值表现的相对性:斧头作为绵羊价值的代表,而不是直接表现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用斧头的数量相对地表现绵羊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产生时间与经济背景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以前,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很少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经常的交换。简单价值形式的具体分析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左端:相对价值形式:即用其它商品把自己的价值相对表现出来的商品,它处于主动地位。右端:等价形式:用自己的使用价值(或者说)物质实体表现其它商品价值,它处于被动地位。1只绵羊=2把斧头等价形式的三个特点: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例(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概念

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产生时间和经济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原始社会末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分工的出现,原始社会之间以至公社内部的产品交换变得比较经常了,一种商品已经不是偶然地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了,而是与许多种商品经常交换。这样一来,价值的表现也就由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价值表现的总和,或简单价值表现的扩大。扩大的价值形式的进步:在这一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其价值被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与此相适应,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则是一系列的特殊等价物。这时,商品(绵羊)的价值就能比较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扩大价值形式对价值的表现仍是不充分的:从相对价值形式方面看,商品的价值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形式。从等价形式方面看,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等价物。这些缺陷在实际交换过程中反映为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三)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的概念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产生时间及经济背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与手工业分工)出现以前,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和交换的发展,逐渐从无数商品中分离出一种商品来,其他一切商品都需用和其交换,通过它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在换到这种商品以后,能用这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商品去换到任何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样一来,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便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的本质从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的飞跃,它使商品之间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某种商品自发地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于是产生了一般价值形式。

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唯一商品,就成了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般形式;生产这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一般形式,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劳动相对等;生产这种商品的私人劳动,直接当作一般的社会劳动而存在。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很多,比如:布匹金银法国女郎凯莉到大洋州的群岛上演出,收到的门票千奇百怪。回家之前,她的身边堆积了35头猪,100只羊,2麻袋的香蕉,20串贝壳等物品。凯莉烦恼了。牲畜贝壳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的价值形式,实际上,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开始起着货币的作用了。一般等价形式的缺点:仍有地区的局限性。在不同地区,由于社会、地理环境、文化、习惯等因素,通行着不同的一般等价物。随着交换地域的扩大,要求有更加统一的一般等价物。(四)货币形式货币概念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价值形式的本质货币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等价物已经固定地由金银等贵金属来充当了,金银等贵金属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而取得了单独表现价值和抽象劳动以及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独占权。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不是由于金银有什么神秘的地方,而是因为贵金属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同时,贵金属还具有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的自然属性:一是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收藏;二是不易变质和磨损,便于长期保存;三是硬度小,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和合并。因此,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资本论》第1卷,第107页。)

(五)货币的本质可见,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它与普通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货币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这种一般等价物作用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必须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产生后的社会影响

货币的产生使价值有了独立的表现形式。货币形式成为商品经济中社会财富的代表。商品界分裂为商品与货币两大部分,一切商品都只是作为使用价值存在,只有货币作为价值存在。商品要真正成为价值,就必须转化为货币。思考:如果没有交换会不会有货币出现?已经存在的货币会不会永远存在?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它的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执行的各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货币首先就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而存在的,其他三个职能都是在这两个职能中派生出来的。(一)价值尺度1.定义——货币充当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的职能。

尺子有长度,所以可以衡量物体的长短;砝码有重量,所以可以衡量物体的轻重;货币为什么可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2.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3.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或用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出来的结果)。

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通过观念的货币(例如标签)就可以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确定价格,而不是买卖。例如:一栋小别墅100万,房产公司不可能在房子里放上100万;商店里的商品价格是多少,老板只需要在旁边放个标签或说一声就行了。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二)流通手段1.定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只是将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标价),所以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但标价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方便买卖,流通过程就是买和卖的过程,所以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2.商品流通:

商品(Ware)—货币(Gold)—商品(Ware)

商品能否卖出去,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因此,销售(售卖)阶段被称为“惊险的一跳”。而买东西相对较容易。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请问:(1)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货币?讨论: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商品价值不能由个别劳动价值转化为社会劳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能自负盈亏。3.在直接的物物交换时,买卖同时进行,比如1只羊=2把斧子,羊卖出去的同时斧子也卖出去了。出现了货币后,先用1只羊换回6两银子,羊卖出去了,但如果6两银子不用来买斧子,这时斧子就没有卖出去,买和卖分离了。也就是说,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后,导致买和卖的分离与脱节,这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例如,有些人只卖不买,有钱但不急于买东西),出现经济危机。我们手中的货币是不是用了一次就不再用了?不是!4.随着商品流通的继续,货币也在不断的运动,即货币流通:

货币(Gold)—商品(Ware)—货币(Gold)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买和卖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只见货、不见钱;只见钱、不见货的现象经常发生,那么,在这些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什么样的职能呢?思考:(三)贮藏手段1.定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的职能。2.真正能够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贵金属,如:金银条块。3.现实生活中贮藏货币的方式有:住房公积金、养老金、保险金、银行储蓄存款(最普遍)。4.在金属货币流通情况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流通中的货币量多了——退出流通进入贮藏;流通中的货币量少了——退出储藏进入流通。贵金属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起的是调节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蓄水池的作用。当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时,多余的货币会退出流通而成为贮藏货币。反之则进入流通中,从而保证了流通中的货币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纸币储蓄没有这样的功能,相反人们在纸币供应量过多时会贮藏商品而放弃货币。(四)支付手段1.定义: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税金、租金、工资等的职能。例如:商品赊买赊卖过程中的延期支付,支付债务、定金、租金、利息、发放工资、到银行存款,国家财政拨款,异地付款等等这些经济活动中。2.货币执行支付手段,一方面,解除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对商品交换规模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赊买赊卖,会形成债务链,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引起信用制度的破坏,甚至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到期不能支付引发经济危机的可能(五)世界货币1.定义: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它是随着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以及其他贸易活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2.货币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可以实现财富在国家之间转移;方便国家之间的贸易。货币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时,一般为贵金属形态。在现代国际经济中,某些货币币值比较稳定的、经济发达国家的货币—纸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世界货币的作用,如美元和欧元等。一国货币币值的稳定程度表现为该国货币汇率的稳定。黄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国际交往中充当世界货币;英镑、美元、欧元等都充当了世界货币的形式。金英镑美元欧元第二节货币的形式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货币演变史在货币价值形式出现以前,贝壳、牛羊等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货币最初是采用金银条块的形式,每次商品交易都需鉴定其成色和分量,十分不便。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了交换的方便,逐渐产生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标明其价值的金属铸币(金币、银币和铜币),货币的金属条块形式发展为铸币形式。它一般由国家铸造,作为法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逐渐磨损,由足值的货币变成不足值的货币,但这种不足值的铸币也和足值的铸币一样流通。这种情况表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可以由价值符号来代替,于是就出现了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我国的宋代和欧美的近代出现了纸币以后,纸币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货币形式。货币演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货币形式从有形逐渐向无形发展,现代纸币将逐步发展到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一种无形货币,即贮存于电子计算机中的存款货币。电子货币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在交易中通过银行进行电脑转账,一切交易都不需要现金,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电子货币的出现,既迅速又简便,可以节省银行处理大量票据的费用。货币演变史我国的现金流通量多年以来却一直稳定在三万亿元左右的水平。截至2008年底,全国流通中的现金总量为三万四千亿。相对于现金流通量的稳定,支付量每天都在成倍增加。2008年GDP总量约为30万亿,银行资产达到70万亿,股票交易为20多万亿,而全社会的支付总量高达1130万亿。1130万亿支付总量中,有70万亿是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完成的电子支付,30万亿由中、农、工、建各家商业银行电子支付完成,127万亿是由中国银行银联卡支付完成。此外整个票据完成了270万亿支付量。电子货币对整个国家货币的影响特别深远。2008年超10万亿零售总额支付中,三万亿是由银行卡电子支付完成,现钞完成的支付占支付总量不足百分之一。“如果没有电子网络支付,要满足当今的现金支付量,中国必须多建100个制币公司。”电子货币发展迅速一、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金银条块铸币人民币1、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金属货币之所以能够被纸币代替,是因为商品价值观念地表现在一个金量上,这个金量则由纸象征地可感觉地体现出来。从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来看,商品转化为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它马上又会被别的商品代替。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中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有三种形制:一是“布”,是铲形农具的缩影;二是“刀”,是刀的缩影;三是铜贝,通常称为“蚁鼻钱”

↓中国在十世纪末的北宋年间,已经有大量用纸印制的货币,——“交子”

↓无现金社会:在中国,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长城卡;1989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行了牡丹卡等周公元前1066-前221年小常识:五铢钱

北宋通宝天平天国通宝北宋的交子

会子咸丰钞票(银票)2、纸币纸币的定义: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发行不能私人发行,不能随意发行强制使用必须是现在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说明纸币不是金属货币,没有价值纸币的产生过程金银条块(足值)足值的铸币不足值的铸币纸币纸币的优点:

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加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二、信用货币1、信用货币也是一种纸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2、信用货币的形式商业票据(本票、汇票、支票)银行券(汇票的一种)是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发行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电子货币,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货币符号。电子货币是一种虚拟货币,不需要任何实物性的货币材料。三、外汇1、外汇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外汇是指它的静态含义。静态含义的外汇具有两个本质特征:第一,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第二,所表示的资产必须具有可兑换性。2、汇率汇率是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率,是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汇率划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别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不变。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别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浮动的。3、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第一,国际收支状况;第二,一国物价水平会影响其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第三,国际间利率的差距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第四,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第五,外汇储备;第六,财政状况常常是预测汇率变动的重要指标。4、汇率变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第一,影响进出口;第二,影响国内就业;第三,影响利率水平;第四,对本国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第五,影响外汇储备;第六,对国际资本流动有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达2万多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自2000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呈快速增长趋势。

专家认为,虽然外汇储备增长能够带来诸多好处,但政府仍应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和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资料:第三节货币流通量一、货币的层次1、货币层次的划分一般将货币分为几个层次:M0=现金(纸币和硬币)

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公司债券、人寿保单等)通常把M2、M3、M4……称为广义货币,是对货币外延的扩大。二、货币乘数1、货币乘数定义所谓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给量与最终形成的社会货币流通量之间存在着倍数扩张或收缩关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乘数效应。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1.银行的分类中央银行:宏观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金融企业。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负债业务:吸收存款资产业务:放款和投资中间业务:代理

3.中央银行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2、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A.准备金活期存款: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准备金:为了应付客户取款而保留的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与存款的比例。(10%)法定准备金:按照法定准备金率提取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贷款)B.简单货币乘数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20%;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公众把现金全部存入银行。中央银行发行10000元货币→公众手中增加10000元→将10000元存入银行(结合课本P60)

存款货币创造过程银行名称存款增加数法定准备率准备金派生存款A银行10000(R)20%20008000B银行800020%16006400C银行640020%12805120D银行512020%10244096……………50000(D)1000040000

以K代表货币乘数,D为货币存量,R为基础货币存量,则:

C、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1)社会公众是持有通货还是存款;(2)中央银行对银行体系法定准备金的规定;(3)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金的决策。三、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1、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